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集成优化的升降锅具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8:01: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优化的升降锅具。


背景技术:

2.火锅作为一种即煮即食的餐饮美食方式,深受广大美食爱好者喜爱。传统的火锅用餐中,存在着菜品煮在锅里而人们都看不到菜品的具体位置,只能用筷子或者勺子在锅内捞来捞去从汤中捞出菜品的现象,不但操作不便,用餐时间长,有些食物长时间没有被捞出、或者被勺子打碎而捞不起,造成其营养的流失,还会导致食客在捞菜品时经常错捞出菜品或底料。
3.因此市面上出现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火锅炉,通过驱动放置在锅体内的料盘在升降过程中将食物中的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方便用户夹起食物,避免烹煮时间过长,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升降火锅中用于驱动料盘的升降结构(例如:丝杆)往往设置在锅体的中心位置,并垂直凸出锅具,影响锅具的观感,而且容易出现漏水等问题,另外,由于占用锅具中间位置,因此锅具不能够放置体积较大的食物进行水煮或蒸煮,降低火锅炉的适用范围。
4.为此相关技术人员作出改进,如公开号:cn101904684b、名称:一种磁控式蒸煮可变电热锅中,它采用丝杆、磁铁等主要结构驱动锅体实现升降,但是还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丝杆为垂直设置,因此连接在丝杆上的升降磁铁块只能做垂直方向移动,当锅体的壁面为异形曲面(设计生产需要或者长期使用碰撞产生)时,升降磁铁块与锅体内的滤框距离会产生变化,当距离较大时,造成升降磁铁块不能磁吸滤框,造成滤框下落或倾斜。
5.2、滤框与磁性块之间的装配不合理、且稳定性差。
6.3、滤框在升降至终端位置时也始终与磁铁之间始终处于磁吸状态,使滤框难以从锅体取出。
7.4、整台电热锅中没有配备通风散热机构,导致锅体内部的发热装置、动力装置、升降装置等构件在工作时一直处理高温环境,影响电热锅使用寿命的同时,还会产生安全隐患。
8.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集成优化的升降锅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10.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集成优化的升降锅具,包括底座、锅体,其特征在于:锅体内部设置有锅体通风散热通道,锅体通风散热通道内设置有内胆、柔性条和升降件,内胆内设置有料盘,升降件与料盘之间设置有磁性配合件;所述的底座内部设置有底座通风散热通道,底座通风散热通道内设置有动力装置。
11.所述的锅体可拆装设置在底座上、且二者之间设置有弹性耦合传动组件;所述的
柔性条与弹性耦合传动组件弹性传动连接;所述的锅体在装配时通过弹性耦合传动组件与底座的动力装置弹性耦合传动。
12.所述的动力装置通过弹性耦合传动组件将动力传输至柔性条、且驱动柔性条弹性往复活动在内胆外侧,柔性条在弹性往复活动时带动升降件沿内胆的高度方向悬浮式上下升降,升降件在上下升降时通过磁性配合件带动料盘同时上下升降在内胆内。
13.所述的锅体通风散热通道或底座通风散热通道内还设置有风机;所述的底座通风散热通道与锅体通风散热通道在锅体装配时相互连通,并分别通过风机将内部的热空气排出、将外部的常温空气抽入。
14.所述的磁性配合件在料盘上下升降时可自适应活动,并且其上还设置有脱磁区域;所述的料盘上下升降至一定位置时通过脱磁区域脱离和/或减少磁性配合件产生的磁吸作用力,并可从内胆内拆卸取出。
15.所述弹性耦合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锅体底部的上耦合齿环、以及设置在底座顶部的下耦合齿环;所述的上耦合齿环上设置有弹性活动件;所述的柔性条与升降件固定连接、且自适应绕设在上耦合齿环上,并与弹性活动件弹性连接;所述的下耦合齿环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且其上设置有弹性件;所述的锅体在装配时,上耦合齿环与下耦合齿环之间通过弹性件弹性耦合传动;所述的动力装置通过上、下耦合齿环的耦合将动力传输至柔性条。
16.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导向套筒;所述的弹性件套设在导向套筒上、且其一端弹性作用在底座上,另一端弹性作用在下耦合齿环上;所述的下耦合齿环通过弹性件弹性活动套设在导向套筒上,并在锅体装配时通过弹性件与上耦合齿环弹性耦合传动。
17.所述动力装置至少包括电机,电机固定设置在底座通风散热通道内、且其转动输出端上驱动连接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呈竖向转动设置在底座通风散热通道内;所述的下耦合齿环外围向设置有传动齿部;所述的下耦合齿环通过弹性件弹性上下活动套设在导向套筒上、且在上下活动时通过竖向设置传动齿部始终与竖向设置的传动齿轮相互啮合传动。
18.所述上耦合齿环底部设置有上耦合齿,下耦合齿环上设置有下耦合齿;所述的上耦合齿环在锅体装配时通过上耦合齿与下耦合齿环的下耦合齿耦合传动。
19.所述的导向套筒上设置有下止旋齿环;所述的锅体底部还设置有上止旋齿环,该上止旋齿环位于上耦合齿环内侧;所述的锅体通过上止旋齿环耦合式锁止装配在导向套筒的下止旋齿环上。
20.所述的下耦合齿环内侧中心处还设置有下耦合器,上耦合齿环内侧中心处还设置有与下耦合器耦合后构成电连接的上耦合器。
21.所述升降件上设置有若干个槽部,若干个槽部前后端分别设置有横向定位部;所述的料盘外围阵列有若干个滚动件。
22.所述的磁性配合件包括若干个相互磁吸的磁性体和受磁体。
23.所述的若干个磁性体在料盘上下升降时分别通过若干个横向定位部可自适应限位横向平移活动在若干个槽部上。
24.所述的受磁体与滚动件或料盘一体成型或分体设置。
25.所述的滚动件在磁性体、受磁体相互磁吸或分离时可自适应活动在料盘上,并在料盘上下升降时滚动贴合在内胆内。
26.所述料盘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孔部,外侧一体成型或分体设置有若干个翻边,若干个翻边上分别设置有横向槽,若干个横向槽前后端分别设置有横向限位部;所述的滚动件在料盘上下升降时通过横向限位部可自适应限位横向活动在横向槽上。
27.或者,料盘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孔部,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弹片和转接件;所述的若干个弹片分别弹性设置在料盘外侧,若干个滚动件分别滚动设置在若干个弹片上,若干个转接件分别位于滚动件外侧、且分别定位设置在料盘或若干个弹片上;所述的若干个滚动件分别通过若干个转接件滚动设置在若干个弹片上、且在料盘上下升降时分别通过弹片可自适应弹性活动在料盘外侧。
28.所述料盘呈圆形;所述的若干个滚动件间隔阵列在料盘外围;所述的若干个磁性体间隔阵列在升降件上;所述的脱磁区域形成在相邻的滚动件之间和/或相邻的磁性体之间。
29.所述料盘在上下升降时,滚动件的位置与磁性体的位置相对应、且靠近,并相互产生磁吸作用力。
30.所述的料盘在拆卸取出时,滚动件的位置与磁性体的位置错开,并相互处于脱磁区域上。
31.所述柔性条通过动力装置的驱动往复活动在内胆外侧、且在往复活动时驱动升降件沿内胆的高度方向悬浮式上下升降,升降件在上下升降时通过磁性体、滚动件的配合带动料盘同步上下升降在内胆内。
32.所述的料盘上下升降至一定位置时转动在内胆内、且驱动滚动件的位置与磁性体的位置错开,并相互处于脱磁区域上,料盘在滚动件、磁性体处于脱磁区域时可从内胆内拆卸取出。
33.所述内胆外侧阵列有若干个立柱,若干个立柱分别沿内胆外侧高度方向设置、且其上下位置分别转动设置上转向轮和下转向轮。
34.所述的上耦合齿环呈圆形、且其上设置有连接槽和环形槽,环形槽设置在上耦合齿环外围、且与连接槽连通;所述的弹性活动件设置在连接槽内。
35.所述的柔性条外端自适应绕设在上转向轮上,中部自适应绕设在下转向轮上,内端自适应绕设在上耦合齿环上、且与弹性活动件弹性连接。
36.所述底座通风散热通道上分别设置有底座通风部和底座连通部;所述的锅体通风散热通道上分别设置有锅体通风部和锅体连通部。
37.所述的底座通风散热通道通过底座通风部与外部空气连通;所述的锅体通风散热通道通过锅体通风部与外部空气连通。
38.所述的锅体在装配时,锅体通风散热通道通过锅体连通部与底座通风散热通道的底座连通部连通。
39.所述的风机设置在底座通风散热通道内,并在底座通风散热通道与锅体通风散热通道连通时分别将二者内部的热空气排出、将外部的常温空气抽入。
40.所述内胆内部设置有料盘定位部;所述的料盘上下升降至一定位置时限位作用在料盘定位部上;所述的料盘限位在料盘定位部上时,升降件与料盘之间形成高度差。
41.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利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使上耦合齿环与下耦合齿环之间形成自适应式弹性耦
合传动,从而避免上、下耦合齿环因刚性装配,造成二者在锅体装配在底座时出现碰撞,导致构件出现损坏的问题,以防止锅体及底座内部构件损坏,确保锅具能够安全、稳定使用,不但提高了锅具的传动效果,而且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减少锅体装配在底座时会出现噪音和异响。
42.2、利用上耦合齿环将动力装置输出的动力分配至外侧的柔性条,使外侧的柔性条能够往复活动在内胆外侧、且在往复活动时通过带动升降件、料盘同时上下升降,从而使料盘在升降时能够将食物中的固液分离,以完成食材的水煮或蒸煮的烹调操作;同时由于上耦合齿环能将动力均匀分配至柔性条,因此使外侧的柔性条得到相同的动力,进而使料盘在升降过程中保持其外侧始终处于平衡状态,避免因动力分配不均或受力变化,导致料盘在升降过程中出现倾斜的问题,以确保料盘能够进行平稳的上下升降。
43.3、升降件形状与内胆外侧相对应,因此升降件能够更加好贴靠在内胆外侧,使升降件与料盘之间的若干个磁性配合件能够得到更加的磁性配合作用,进一步确保料盘能够进行平稳的上下升降。
44.4、柔性条自适应绕设在上耦合齿环上、且端部与弹性活动件弹性连接,从而使动力装置输出的动力能够弹性分配至柔性条上,使柔性条在往复活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弹性活动位置,从而避免柔性条长度设计过短,无法实现往复活动,或者由于与上耦合齿环刚性连接,柔性条在活动时容易出现磨损、松弛、断裂的问题,不但简化了柔性条的装配工艺,同时还能提高柔性条的使用稳定性,使柔性条能够稳定地在内胆外侧进行往复活动,而且还能确保动力装置所输出的升降动力能够实现更好的分配,以提高传动效率。
45.5、柔性条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在往复活动时能够自适应调整左右、前后、及上下位置的晃动位置变化,以进一步地保证升降件与料盘之间的若干个磁性配合件进行有效地磁性配合,使料盘的上下升降更加平稳,同时也能使升降件与料盘之间的磁性传动能够适合于因设计生产需要或长期使用碰撞造成的异形锅体。
46.6、由于磁性体与滚动件之间在料盘上下升降时可自适应活动,因此能使磁性体与滚动件之间永远处于最佳的磁性配合范围内,以确保料盘能够进行平稳的上下升降;同时,由于磁性体的磁性作用、以及可自适应活动的原因,滚动件在料盘上下升降时会一直滚动贴合在内胆内,不但有效地降低了料盘在上下升降时的阻力,从而使其做到无障碍的顺畅上下升降,同时还使料盘可以在因设计生产需要或长期使用碰撞造成的异形内胆内进行上下升降,以提高料盘的使用范围。
47.7、在磁性体与滚动件之间设置有脱磁区域,料盘上下升降至一定位置时能够通过脱磁区域脱离和/或减少磁性体产生的磁吸作用力的影响,从而最终使得料盘可以方便、快捷、省力地从内胆内拆卸取出,以便于用户对料盘的拆装以及清洗。
48.8、料盘可采用一体或分体的方式设置有翻边或弹片,再利用翻边或弹片用于滚动件进行装配及自适应活动,因此滚动件与料盘之间可实现模块化的装配或各自分体设置后进行装配,多种装配方式不但简化了装配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如滚动件、料盘出现损坏时,也可以方便用户进行拆卸更换,降低使用成本较高。
49.9、分别在底座、锅体的内部设置有底座通风散热通道、锅体通风散热通道,当锅体装配在底座时,底座通风散热通道会与锅体通风散热通道连通,再利用风机的转动,将底座通风散热通道、锅体通风散热通道内部的热空气排出,同时又将外部的常温空气分别抽入
底座通风散热通道、锅体通风散热通道内部,从而使底座通风散热通道、锅体通风散热通道内外部空气形成对流的同时,又能对底座通风散热通道、锅体通风散热通道内部进行主动散热,以对锅具内部的构件进行工作时的主动通风散热,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锅具内部的构件在工作时一直处理高温环境,影响锅具使用寿命的问题,进而提高锅具的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
50.综合而言,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拆装快捷,制造成本低,传动效果好,使用范围广,通风散热效果佳,料盘升降过程平稳、顺畅,使用安全、可靠且寿命长特点,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51.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剖视)。
52.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剖视)。
53.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锅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54.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底座分解结构示意图。
55.图5、图6、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底座装配结构示意图。
56.图8为图7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57.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底座装配结构示意图(剖视)。
58.图10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底座内部装配结构示意图。
59.图11、图1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内胆、料盘、升降件、上耦合齿环、柔性条装配结构示意图。
60.图13为图11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61.图14为图12中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62.图1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内胆、料盘、升降件、上耦合齿环、柔性条装配结构示意图(剖视)。
63.图1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料盘结构示意图。
64.图17为图16中的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65.图1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料盘一应用例结构示意图。
66.图1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动力传动示意图。
67.图20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料盘、升降件装配结构示意图。
68.图2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升降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69.图22为图21中的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70.图2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上耦合齿环、柔性条、立柱装配结构示意图。
71.图24为图23中的f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72.图2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动力传动另一应用例示意图。
73.图2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料盘装配结构示意图。
74.图2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料盘分解结构示意图。
75.图28为图26中的g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76.图29为图27中的h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77.图3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料盘结构示意图(剖视)。
78.图31为图30中的i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79.图32为第三实施例的料盘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8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81.第一实施例参见图1-图25,本集成优化的升降锅具,包括底座20、锅体1,锅体1内部设置有锅体通风散热通道71,锅体通风散热通道71内设置有内胆33、柔性条3和升降件10,内胆33内设置有料盘2,升降件10与料盘2之间设置有磁性配合件;所述的底座20内部设置有底座通风散热通道70,底座通风散热通道70内设置有动力装置。
82.锅体1可拆装设置在底座20上、且二者之间设置有弹性耦合传动组件;所述的柔性条3与弹性耦合传动组件弹性传动连接;所述的锅体1在装配时通过弹性耦合传动组件与底座20的动力装置弹性耦合传动。
83.动力装置通过弹性耦合传动组件将动力传输至柔性条3、且驱动柔性条3弹性往复活动在内胆33外侧,柔性条3在弹性往复活动时带动升降件10沿内胆33的高度方向悬浮式上下升降,升降件10在上下升降时通过磁性配合件带动料盘2同时上下升降在内胆33内。
84.锅体通风散热通道71或底座通风散热通道70内还设置有风机(图中未显示);所述的底座通风散热通道70与锅体通风散热通道71在锅体1装配时相互连通,并分别通过风机将内部的热空气排出、将外部的常温空气抽入。
85.磁性配合件在料盘2上下升降时可自适应活动,并且其上还设置有脱磁区域y;所述的料盘2上下升降至一定位置时通过脱磁区域y脱离和/或减少磁性配合件产生的磁吸作用力,并可从内胆33内拆卸取出。
86.具体地讲,弹性耦合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锅体1底部的上耦合齿环23、以及设置在底座20顶部的下耦合齿环24;所述的上耦合齿环23上设置有弹性活动件38;所述的柔性条3与升降件10固定连接、且自适应绕设在上耦合齿环23上,并与弹性活动件38弹性连接;所述的下耦合齿环24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且其上设置有弹性件25;所述的锅体1在装配时,上耦合齿环23与下耦合齿环24之间通过弹性件25弹性耦合传动;所述的动力装置通过上、下耦合齿环的耦合将动力传输至柔性条3。
87.利用弹性件25的弹性作用,使上耦合齿环23与下耦合齿环24之间形成自适应式弹性耦合传动,从而避免上、下耦合齿环因刚性装配,造成二者在锅体1装配在底座20时出现碰撞,导致构件出现损坏的问题,以防止锅体1及底座20内部构件损坏,确保锅具能够安全、稳定使用,不但提高了锅具的传动效果,而且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减少锅体1装配在底座20时会出现噪音和异响。
88.利用上耦合齿环23将动力装置输出的动力分配至外侧的柔性条3,使外侧的柔性条3能够往复活动在内胆33外侧、且在往复活动时带动升降件10、料盘2同时上下升降,从而使料盘2在升降时能够将食物中的固液分离,从而完成食材的水煮或蒸煮的烹调操作。
89.如图1-图12所示,上耦合齿环23位于锅体1底部中心处、且能将动力均匀分配至外侧的柔性条3,因此使外侧的柔性条3得到相同的动力,进而使料盘2在升降过程中保持其外侧始终处于平衡状态,避免因动力分配不均或受力变化,导致料盘2在升降过程中出现倾斜的问题,以确保料盘2能够进行平稳的上下升降。
90.除此之处,如图25所示,内胆33外侧还设置有过渡轮41;所述的柔性条3自适应绕设在过渡轮41上、且通过过渡轮41与上耦合齿环23传动连接。过渡轮41能对柔性条3的设置方向进行转向过渡,使柔性条3能在内胆33外侧随意位置进行设置,从而合理的利用了锅体1空间,同时还能避免柔性条3在自适应绕设时出现卡死问题。而且,锅体1底部还能够增加由电磁、或电陶、或其他加发热元件构成的发热区域40,从而对料盘2内的食物进行加热处理,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91.底座20上固定设置有导向套筒26;所述的弹性件25套设在导向套筒26上、且其一端弹性作用在底座20上,另一端弹性作用在下耦合齿环24上;所述的下耦合齿环24通过弹性件25弹性活动套设在导向套筒26上,并在锅体1装配时通过弹性件25与上耦合齿环23弹性耦合传动。
92.动力装置至少包括电机7,电机7固定设置在底座通风散热通道70内、且其转动输出端上驱动连接有传动齿轮27,传动齿轮27呈竖向转动设置在底座通风散热通道70内;所述的下耦合齿环24外围向设置有传动齿部28;所述的下耦合齿环24通过弹性件25弹性上下活动套设在导向套筒26上、且在上下活动时通过竖向设置传动齿部28始终与竖向设置的传动齿轮27相互啮合传动。
93.采用竖向设置的传动齿轮27和传动齿部28相互配合,使下耦合齿环24在弹性活动时始终能够与电机7实现传动连接,保证动力传输的可靠性。
94.上耦合齿环23底部设置有上耦合齿29,下耦合齿环24上设置有下耦合齿30;所述的上耦合齿环23在锅体1装配时通过上耦合齿29与下耦合齿环24的下耦合齿30耦合传动。
95.具体地讲,当锅体1装配在底座20时,上耦合齿环23的上耦合齿29与下耦合齿环24的下耦合齿30顶端面位置刚好对碰相抵,上耦合齿环23的作用力会把下耦合齿环24沿导向套筒26往下压并压缩弹性件25,形成预耦合阶段。当电机7输出动力时会驱动下耦合齿环24转动,当下耦合齿环24转动的行程达到上耦合齿29、下耦合齿30最佳的啮合状态时,弹性件25被压缩储备的弹力作用在下耦合齿环24上,使下耦合齿环24沿导向套筒6往上平移,使上耦合齿29、下耦合齿30最终完成耦合传动,该方式能让用户每次将锅体1装配在底座20上时,不需要左右转动锅体1调整位置,即可使上耦合齿29、下耦合齿30完成耦合,使锅具使用更加便捷,同时还能减少各构件间的碰撞。
96.导向套筒26上设置有下止旋齿环31;所述的锅体1底部还设置有上止旋齿环32,该上止旋齿环32位于上耦合齿环23内侧;所述的锅体1通过上止旋齿环32耦合式锁止装配在导向套筒26的下止旋齿环31上。
97.上止旋齿环32与下止旋齿环31之间的锁止配合,可以防止上耦合齿环23与下耦合齿环24在耦合传动时,电机7输出的动力过大而导致与锅体1连接的构件出现旋转,从而起到固定位置的作用。
98.下耦合齿环24内侧中心处设置有下耦合器34,上耦合齿环23内侧中心处设置有与下耦合器34耦合后构成电连接的上耦合器35。所述下耦合器34和上耦合器35优选采用常见的五环耦合器,五环耦合器能够使锅体1相对底座20圆周转动时,均能够保持电性连接升降件10的形状与内胆33外侧相对应、且其上设置有若干个槽部50,若干个槽部50前后端分别设置有横向定位部51;所述的料盘2外围阵列有若干个滚动件9。
99.由于升降件10的形状与内胆33外侧相对应,因此升降件10能够更加好贴靠在内胆
33外侧,使升降件10与料盘2之间的磁性配合件能够得到更加的磁性配合作用,以确保料盘2能够进行平稳的上下升降。
100.磁性配合件包括若干个相互磁吸的磁性体8和受磁体x。受磁体x与滚动件9或料盘2一体成型或分体设置。
101.即受磁体x可以采用常见的永磁铁,还可以是料盘2自身,即料盘2与磁性体8磁吸配合的位置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同时受磁体x也可以是滚动件9。本实施例优选的滚动件9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即其可以与磁性体8之间形成相互的磁吸配合,滚动件9单独设置有若干个,并间隔阵列在料盘2上。
102.若干个磁性体8可以采用常见的永磁铁,其呈方形、梯形、圆形、或椭圆形、或其组合形状,如图21、图22所示,磁性体8呈方形,其间隔阵列在升降件10上,并在料盘2上下升降时分别通过若干个横向定位部51可自适应限位横向平移活动在若干个槽部50上。
103.由于磁性体8能够在槽部50的横向活动区域内进行横向活动,因此即使内胆33外侧因设计生产需要或长期使用碰撞造成异形时,磁性体8也能通过横向位置的变化与滚动件9之间形成有效地磁吸配合,使料盘2的上下升降更加平稳,同时也能使升降件10与料盘2之间的磁性传动能够适合于因设计生产需要或长期使用碰撞造成的异形内胆33。
104.升降件10设置有一个,该一个升降件10一体设置成型或通过若干个连接块分体设置后相互固定构成,升降件10的中心处中空、且其中空的内侧形状与内胆33外侧形状相对应;所述的升降件10悬浮式套接上下升降在内胆33外侧。
105.或者,升降件10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升降件10内侧形状分别与锅体1外侧形状相对应;所述的若干个升降件10同步悬浮式上下升降在内胆33外侧。
106.本实施例优选的升降件10设置有单独的一个、且一体设置成型,同时其上阵列有若干个槽部50。
107.滚动件9在磁性体8、受磁体x相互磁吸或分离时可自适应活动在料盘2上,并在料盘2上下升降时滚动贴合在内胆33内。
108.若干个滚动件9间隔阵列在料盘2外围。
109.具体地讲,如图16、图17所示,料盘2呈圆形,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孔部,外侧一体阵列有若干个翻边57,若干个翻边57上分别设置有横向槽55,若干个横向槽55前后端分别设置有横向限位部56;所述的若干个滚动件9在料盘2上下升降时分别通过若干个横向限位部56可自适应限位横向活动在若干个横向槽55上。
110.或者,如图8所示,料盘2呈圆形,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孔部,外侧设置有拆装件45,拆装件45的中心处中空、且其中空的内侧形状与料盘2外侧形状相对应,拆装件45可拆装套设在料盘2外侧、且其上一体阵列有若干个翻边57,若干个翻边57上分别设置有横向槽55,若干个横向槽55前后端分别设置有横向限位部56;所述的滚动件9在料盘2上下升降时通过横向限位部56可自适应限位横向活动在横向槽55上。即滚动件9与拆装件45之间构成一个模块部件,在装配时,只需要将上述的模块部件装配在料盘2外侧,即可完成滚动件9与料盘2的装配,不但简化了装配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如滚动件9、料盘2出现损坏时,也可以方便用户进行拆卸更换,降低使用成本较高。
111.由于磁性体8、滚动件9之间采用了阵列的方式进行设置,因此能保证料盘2外围的磁吸作用力始终处于一个平衡状态,更进一步地使料盘2的上下升降能够平稳、顺畅。
112.磁性体8和滚动件9之间的磁性吸引力能够穿透锅体1实现磁吸配合,使锅体1的壁面能够保持平整,防止其开孔造成渗漏等问题。
113.滚动件9既可现滚动,还能实现自适合横向活动,同时还能与磁性体8自适合磁性配合,不但提高滚动件9的使用范围,滚动件9在活动时还能与磁性体8之间形成最大、最合理的磁性作用力,从而最终确保料盘2能够在内胆33内进行平稳、顺畅地上下升降。同时磁性体8和滚动件9之间的磁性吸引力能够穿透内胆33实现磁吸配合,使内胆33的壁面能够保持平整,防止其开孔造成渗漏等问题。
114.滚动件9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柱形、或其组合形状。本实施例的滚动件9呈橄榄形,其左右两侧通过横向限位部56可自适应限位横向活动在横向槽55上。
115.由于磁性体8与滚动件9之间在料盘2上下升降时可自适应活动,因此能使磁性体8与滚动件9之间永远处于最佳的磁性配合范围内,以确保料盘2能够进行平稳的上下升降。同时,由于磁性体8的磁性作用、以及可自适应式横向活动的原因,滚动件9在料盘2上下升降时会一直滚动贴合在内胆33内,不但有效地降低了料盘2在上下升降时的阻力,从而使其做到无障碍的顺畅上下升降,同时还使料盘2可以在因设计生产需要或长期使用碰撞造成的异形内胆33内进行上下升降,以提高料盘2的使用范围。
116.脱磁区域y形成在相邻的滚动件9之间和/或相邻的磁性体8之间。
117.料盘2在上下升降时,滚动件9的位置与磁性体8的位置相对应、且靠近,并相互产生磁吸作用力。
118.料盘2在拆卸取出时,滚动件9的位置与磁性体8的位置错开,并相互处于脱磁区域y上。
119.柔性条3通过动力装置的驱动往复活动在内胆33外侧、且在往复活动时驱动升降件10沿内胆33的高度方向悬浮式上下升降,升降件10在上下升降时通过磁性体8、滚动件9的配合带动料盘2同步上下升降在内胆33内。
120.料盘2上下升降至一定位置时转动在内胆33内、且驱动滚动件9的位置与磁性体8的位置错开,并相互处于脱磁区域y上,料盘2在滚动件9、磁性体8处于脱磁区域y时可从内胆33内拆卸取出。
121.具体地讲,脱磁区域y是因为磁性体8、或电磁、或受磁体9采用点状阵列布置从而形成。
122.本实施例优选相邻的磁性体8之间设置有脱磁区域y。内胆33内部呈圆形,料盘2可以在的内胆33圆形内部任何位置停止、且水平方向转动,使受磁体9处于相邻的磁性体8之间的脱磁区域y上,料盘2即可从内胆33内拆卸取出。
123.为了在有限的锅体1内部让减少磁性体8、滚动件9之间形成的磁吸作用力,磁性体8和/或滚动件9外侧还设置有用于阻隔磁吸作用力和/或改变磁力线方向的脱磁件52,该脱磁件52不能采用不锈钢制成,只能采用导磁材料制成,如铁,其作用有两个,第一是阻断垂直方向的磁力闭合线,利用导磁材料将其垂直方向的磁力改变成水平方向的磁力,增加吸合力,第二是水平方向的错位,让磁力线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使吸力减弱,从而达到脱磁效果。并且由于脱磁件52的作用,因此磁性体8与受磁体9在足够少的间距内也能减少磁吸作用力,不但提高了使构件间的连接紧凑性,同时还合理的利用了锅体1内部空间。
124.具体地讲,如图21所示,脱磁件52设置在升降件10上,并对若干个磁性体8进行遮
挡。
125.上述料盘2的脱磁拆卸方法如下:升降件10在上升时通过磁性体8、滚动件9的配合带动料盘2同步上升在内胆33内,升降件10上升至终端位置时,料盘2上部伸出内胆33外,用户用手或工具作用在料盘2上部、并转动料盘2,以驱动滚动件9的位置与磁性体8的位置错开,并相互处于脱磁区域y上,使料盘2脱离和/或减少磁性体8所产生的磁吸作用力,料盘2即可从内胆33内拆卸取出。即料盘2在上升至终端位置时,用户可以对其进行转动拆卸取出。
126.除此之外,用户也可以对下降至终端位置的料盘2进行拆卸取出。具体地讲,升降件10在下降时通过磁性体8、滚动件9的配合带动料盘2同步下降在内胆33内,升降件10下降至终端位置时,用户用手或工具伸入内胆33内、且作用在料盘2上部,并转动料盘2,以驱动滚动件9的位置与磁性体8的位置错开,并相互处于脱磁区域y上,使料盘2脱离和/或减少磁性体8所产生的磁吸作用力,料盘2即可从内胆33内拆卸取出。即料盘2在下降至终端位置时,用户也可以对其进行转动拆卸取出。
127.内胆33内部还设置有料盘定位部59;所述的料盘2上下升降至一定位置时限位作用在料盘定位部59上;所述的料盘2限位在料盘定位部59上时,升降件10与料盘2之间形成高度差,进而促使磁性体8与滚动件9之间形成磁力线垂直方向的错位,该磁力线垂直方向的错位能减少磁性体8所产生的磁吸作用力,以减少料盘2升降至终端位置时被磁吸作用力的影响,更进一步地方便用户对料盘2的拆装以及清洗。
128.具体地讲,内胆33底部设置有倒角;所述的料盘定位部59形成在倒角处,即料盘定位部59实质为倒角。采用倒角直接当作料盘定位部59,不但简化了生产工艺,同时还能保证内胆33内部的平整性,倒角的设置还能增强内胆33的结构强度。倒角处的尺寸比内胆33内侧的尺寸少,因此料盘2下降至一定位置时会直接限位作用在倒角的料盘定位部59处。
129.进一步地讲,升降件10下降至终端位置时位于料盘定位部59下方,磁性体8在升降件10位于料盘定位部59下方时与滚动件9之间形成磁力线垂直方向的错位。由于磁性体8与滚动件9之间形成磁力线垂直方向的错位,因此料盘2能脱离和/或减少磁性体8产生的磁吸作用力的影响,即升降件10下降至终端位置时,其上设置的磁性体8会与料盘2上设置的滚动件9自动脱磁,用户无需转动料盘2也可以直接从内胆33内拆卸取出。
130.为了便于柔性条3的装配及使用,内胆33外侧阵列有若干个立柱6,若干个立柱6分别沿内胆33外侧高度方向设置、且其上下位置分别转动设置上转向轮4和下转向轮5。
131.上耦合齿环23呈圆形、且其上设置有连接槽36和环形槽37,环形槽37设置在上耦合齿环23外围、且与连接槽36连通;所述的弹性活动件38设置在连接槽36内。
132.柔性条3外端自适应绕设在上转向轮4上,中部自适应绕设在下转向轮5上,内端自适应绕设在上耦合齿环23上、且与弹性活动件38弹性连接。
133.采用上转向轮4和下转向轮5作为转向引导,不但能够减少柔性条3在工作时的摩擦,同时还能减少摩擦时造成的噪音,使柔性条3的运行更加顺畅。
134.同时,柔性条3自适应绕设在上耦合齿环23上、且端部与弹性活动件38弹性连接,从而使动力装置输出的动力能够弹性分配至柔性条3上,使柔性条3在往复活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弹性活动位置,从而避免柔性条3长度设计过短,无法实现往复活动,或者由于与上耦合齿环23刚性连接,柔性条3在活动时容易出现磨损、松弛、断裂的问题,不但简化了柔
性条3的装配工艺,同时还能提高柔性条3的使用稳定性,使柔性条3能够稳定地在锅体1外侧进行往复活动,而且还能确保电机7所输出的升降动力能够实现更好的分配,以提高传动效率。
135.上述的柔性条3设置有一个、且内端自适应绕设在上耦合齿环23上,并与弹性活动件38弹性连接,外端均布式自适应绕设在若干个立柱6的上转向轮4和下转向轮5上。单一设置的柔性条3生产成本低。
136.本实施例的柔性条3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柔性条3内端分别自适应绕设在上耦合齿环23上、且与分别与弹性活动件38弹性连接,外端分别自适应绕设在若干个立柱6的上转向轮4和下转向轮5上。若干个柔性条3的装配及日常维护更加方便。
137.柔性条3由金属或塑料制作,并至少为丝、或绳、或链、或带、或片。本实施例的柔性条3优选使用钢丝这种金属丝作为使用,由于钢丝直径小,强度高,使用成本低,实现升降时,拉扯过程中不易崩断。
138.柔性条3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在往复活动时能够自适应调整左右、前后、及上下位置的晃动位置变化,以进一步地保证磁性体8、滚动件9之间能够进行有效地磁性配合,使料盘2的上下升降更加平稳,同时也能使升降件10与料盘2之间的磁性传动能够适合于因设计生产需要或长期使用碰撞造成的异形锅体1。
139.底座通风散热通道70上分别设置有底座通风部72和底座连通部73。底座通风散热通道70通过底座通风部72与外部空气连通;进一步地讲,底座通风部72为通风孔或口、且设置有若干个,并均匀设置在底座20底部或侧部,底座20能够通过底座通风部72与外部的空气连通;所述的底座连通部73为连通孔或口、且设置有若干个,并侧向式均匀设置在底座20顶部。
140.锅体通风散热通道71上分别设置有锅体通风部74和锅体连通部75。锅体通风散热通道71通过锅体通风部74与外部空气连通。
141.进一步地讲,锅体通风部74为通风孔或口、且设置有若干个,并均匀设置在锅体1底部或侧部,锅体1能够通过锅体通风部74与外部的空气连通;所述的锅体连通部75为连通孔或口、且设置有若干个,并侧向式均匀设置在锅体1底部;所述的锅体1在装配时通过锅体连通部75与底座20的底座连通部73连通。
142.锅体1在装配时,锅体通风散热通道71通过锅体连通部75与底座通风散热通道70的底座连通部73连通。
143.风机设置在底座通风散热通道70内,并在底座通风散热通道70与锅体通风散热通道71连通时分别将二者内部的热空气排出、将外部的常温空气抽入。
144.当锅体1装配在底座20时,底座通风散热通道70会与锅体通风散热通道71连通,再利用风机的转动,将底座通风散热通道70、锅体通风散热通道71内部的热空气排出,同时又将外部的常温空气分别抽入底座通风散热通道70、锅体通风散热通道71内部,从而使底座通风散热通道70、锅体通风散热通道71内外部空气形成对流的同时,又能对底座通风散热通道70、锅体通风散热通道71内部进行主动散热,以对锅具内部的构件进行工作时的主动通风散热,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锅具内部的构件在工作时一直处理高温环境,影响锅具使用寿命的问题,进而提高锅具的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
145.进一步地讲,底座通风散热通道70内设置有风机支架76;所述的风机固定设置在
风机支架76上,以实现风机的装配使用;所述的底座20对应风机还设置有风机通风部77。风机在工作时,既能从风机通风部77进行自主散热,还可以通过风机通风部77对底座通风散热通道70、锅体通风散热通道71进行空气对流式通风散热。
146.由于底座通风散热通道70与锅体通风散热通道71之间能够通过底座连通部73、锅体通风部74的配合实现连通,因此只需要一个风机就能实现底座通风散热通道70与锅体通风散热通道71的空气对流,在保证能够对底座通风散热通道70与锅体通风散热通道71进行通风散热的基础上,降低生产成本。
147.底座通风散热通道70上还设置有电路板,锅体通风散热通道71上还设置有发热装置。
148.通过风机的作用,使底座通风散热通道70内形成正压状态,并通过底座通风部72吸风且向上抽入,锅体1通过底部的锅体连通部75与底座连通部73进行做任意位置的耦合连通,从而使进入锅体通风散热通道71内同样形成正压状态,并通过锅体连通部75进风,常温空气形成的风可以对电路板、发热装置、电机7、上耦合器35、下耦合器34、下耦合齿环24、上耦合齿环23、内胆33、柔性条3、升降件10、料盘2等等大功率电子元器件进行散热,并将热量从锅体通风部74排出,以降低底座通风散热通道70、锅体通风散热通道71内部的热量堆积,同时又会将外部的常温空气从底座通风部72抽入并一直循环,以实现电路板、发热装置、电机7、上耦合器35、下耦合器34、下耦合齿环24、上耦合齿环23、内胆33、柔性条3、升降件10、料盘2等大功率电子元器件进行散热降温。
149.第二实施例参见图26-图31,本集成优化的升降锅具,其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料盘2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孔部,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弹片60和转接件61;所述的若干个弹片60分别弹性设置在料盘2外侧,若干个滚动件9分别滚动设置在若干个弹片60上,若干个转接件61分别位于滚动件9外侧、且分别定位设置在料盘2或若干个弹片60上;所述的若干个滚动件9分别通过若干个转接件61滚动设置在若干个弹片60上、且在料盘2上下升降时分别通过弹片60可自适应弹性活动在料盘2外侧。
150.利用弹片60的弹性作用,使滚动件9在料盘2上下升降时可自适应弹性活动、且滚动贴合在内胆33内,不但能降低料盘2在上下升降时的阻力,从而使其做到无障碍的顺畅上下升降,同时滚动件9的自适应弹性活动可以适用于因设计生产需要或长期使用碰撞造成的异形内胆33,以提高料盘2的使用范围,还能确保料盘2能够在内胆33内进行平稳、顺畅地上下升降。
151.具体地讲,转接件61盖设在滚动件9上、且其上设置有缺口部62;所述的滚动件9外侧至少部分伸出缺口部62外、且在料盘2上下升降时通过弹片60可自适应弹性活动,并滚动贴合在内胆33内;所述的转接件61通过弹片60可自适应弹性活动在开口部63上。
152.料盘2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孔部,外侧设置有开口部63,开口部63侧部设置有定位件64;所述的弹片60侧部定位设置在定位件64上、且通过开口部63弹性设置在料盘2外侧。
153.上述的开口部63可以使弹片60弹性变形,转接件61利用弹片60的弹性变形可自适应弹性活动在开口部63上,从而消除转接件61、弹片60与料盘2之间的间隙,减少污垢的产生,用户使用方便。
154.滚动件9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柱形、或其组合形状。本实施例的滚动件9优选为滚
珠。
155.本实施例优选转接件61为受磁体。
156.具体地讲,料盘2在开口部63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凸出的左右压接部90,弹片60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装配孔91、且分别装配在左右压接部90上,随后分别在开口部63左右两侧分别焊接左右定位件64,左右定位件64分别压设在弹片60左右两侧,左右压接部90对装配孔91具有防脱作用力,从而防止客户在使用时强力拉动弹片60、和/或转接件61、和/或滚动件9造成变形,即客户在料盘2磁吸工作时暴力取出料盘2,也由于压接部90、装配孔91的配合,始终使弹片60具有定位和紧绷作用,能对弹片起60到辅助保护作用,不至于造成弹片60的过度拉伸变形。
157.弹片60位于左右定位件64之间,且可朝开口部63的方向横向弹性变形,利用弹片60的横向弹性变形可提供转接件61向内胆33方向变形所需长度。
158.滚动件9位于定位件64的缺口部62上,缺口部62外孔径小于滚动件9直径,因此滚动件9能够至少部分凸出定位件64外表面,使定位件64与内胆33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工作时利用滚动件9的滚动作用代替定位件64的面摩擦,减少摩擦阻力,从而更进一步地使料盘2能够在内胆33内进行平稳、顺畅地上下升降。
159.其它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
160.第三实施例:如图32所示,与第二实施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料盘2的外侧一体冲压形成凹槽65,开口部63设置在凹槽65上,开口部63两侧的凹槽65上设有左右压接部90,装配时,弹片60设置在凹槽65内,弹片60两端的侧部开设有与左右压接部90配合的装配孔91,使凸台与装配孔91构成定位配合,再将左右定位件64焊接在左右压接部90对应的位置,对弹片60进行限位;凹槽65的作用是方便弹片60的装配,使弹片60在装配时具有调整的空间。
161.上述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