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象草甘蔗尾叶青贮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2-22 07:31: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象草甘蔗尾叶青贮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青贮饲料发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象草甘蔗尾叶青贮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象草由于生物学产量高、适口性好、营养价值较高,并且可在不同土壤类型、肥力水平和天气条件下生长而被大量种植,是我国南方地区反刍动物的优质青绿饲料,是目前广西作为调制青贮饲料原料;甘蔗尾叶是甘蔗收获后的主要副产物,产量巨大,含糖量高,适口性好。从常规营养成分、体外发酵特性和瘤胃降解规律等方面综合考虑,甘蔗尾叶是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粗饲料资源,应当加以开发利用;现有的研究表明,甘蔗尾叶青贮30天可达到良好的发酵效果,青贮是甘蔗尾叶的有效的存贮方式。调制青贮饲料不仅可以改善饲草适口性,还可以增加动物采食量。但对一些水分含量高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低等特点的牧草而言,单独青贮品质不佳,而混合青贮能够提高wsc含量,抑制不良发酵,提高青贮发酵品质;在青贮饲料中,随甘蔗尾叶比率升高,青贮饲料干物质回收率和乳酸含量极显著增加, ph值、乙酸和nh
3-n极显著降低,甘蔗尾叶可显著改善水葫芦青贮的品质。甘蔗尾叶在广西地区来说,是丰富且廉价的饲料资源,为此,研究甘蔗尾叶和象草混贮的青贮饲料尤为重要;可为调制优质象草青贮及高效利用甘蔗尾叶粗饲料资源提供理论参考。
3.在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是目前青贮饲料常用的技术手段,申请人课题组也致力于筛选更多的优势菌株用于青贮饲料加工,例如,申请人在专利:201911373265.5申请中公开了4 株优势乳酸菌,经过对该菌株的长期研究发现,这4株优势菌应用在青贮饲料中能有效促进饲料的分解,但是,在实际实验中发现:不同的乳酸菌菌株对不同的青贮饲料底物有不同的发酵效果,并非所有的乳酸菌菌株都一定能促进不同底物的青贮饲料发酵,为此,如果要将乳酸菌应用到不同的青贮饲料中需要实验进行研究;为了有效利用象草和甘蔗尾叶两种原料制备青贮饲料需要不断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内容,为了有效利用象草和甘蔗尾叶两种原料制备青贮饲料需要不断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主要通过调整象草、甘蔗尾叶原料的混合比例、适用于象草、甘蔗尾叶原料发酵的菌株、适用于发酵菌株的促进剂的优化,从而达到提高饲料青贮体外干物质消失率、提高饲料品质的目的。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象草甘蔗尾叶青贮饲料,所述青贮饲料由象草和甘蔗尾叶按照质量比为1:3混合、青贮制得。
7.进一步的,所述青贮饲料在青贮过程中按照0.1%的接种量添加了发酵乳杆菌 (lactobacillus fermmentum)xf 09#菌株;所述发酵乳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639。
8.进一步的,所述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mentum)xf 09#菌株的促进剂为:桉树叶提取液、桑叶提取液和/或葛藤叶提取液。
9.进一步的,所述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mentum)xf 09#菌株的促进剂为:桉树叶提取液、桑叶提取液和葛藤叶提取液按照质量比为:1-2:2-4:1-3混合制得。
10.进一步的,所述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mentum)xf 09#菌株的促进剂为:桉树叶提取液、桑叶提取液和葛藤叶提取液按照质量比为:1:4:3混合制得。
11.进一步的,所述桉树叶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新鲜的桉树叶和水按照固液质量比为1:3 混合,加热沸腾后熬煮30min,过滤取滤液稀释10倍即得;
12.所述桑叶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新鲜的桑叶和水按照固液质量比为1:3混合,加热沸腾后熬煮15min,过滤取滤液稀释10倍即得;
13.葛藤叶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新鲜的葛藤叶和水按照固液质量比为1:3混合,加热沸腾后熬煮15min,过滤取滤液稀释10倍即得。
14.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制备所述象草甘蔗尾叶青贮饲料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将象草和甘蔗粉碎后,按鲜重质量比1:3混合后向底物中按照10g/kg的添加量添加促进剂;堆沤2h后按照 0.1%的接种量接入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mentum)xf 09#菌株,混合均匀,用真空包装机密封后,避光置于常温下发酵45天。
15.进一步的,所述促进剂由桉树叶提取液、葛藤叶提取液和桑树叶提取液按质量比为1:4:3 的混合液混合制备而得。
16.本发明还包括所述的象草甘蔗尾叶青贮饲料在提高饲料青贮体外干物质消失率上的应用。
17.本技术所说的接种均为接原种菌液,即:将菌粉与蒸馏水按照固液比为1:400混合制备得到的原种菌液,活菌数约为106cfu/ml。
18.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1、本发明通过对不同质量比的象草、甘蔗尾叶的青贮研究,得出了象草和甘蔗尾叶青贮的最佳质量比;通过对项目组人员筛选的菌株进行进一步实验得出能有效促进象草、甘蔗尾叶青贮饲料分解的乳酸菌;通过利用植物提取液替代常规的促进剂,并筛选出适合优势菌株 xf 09#生长的植物提取液混合促进剂,能有效促进菌株xf 09#生长,提高发酵效率,本技术使用的促进剂原料容易获得,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容易获取,对农户自用非常友好。
【附图说明】
20.图1为不同提取液对菌株xf 09#的生长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22.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23.实施例1:
24.本实施例为象草、甘蔗尾叶混合青贮饲料的制备方法。
25.本实施例原料仅为象草、甘蔗尾叶不采用任何其他添加剂,主要研究不同混合比例对象草与甘蔗尾叶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具体如下:
26.1、试验材料:试验所用的象草和甘蔗尾叶分别取自广西水牛研究所牧草种植基地和广西南宁市横县甘蔗种植地。将两种混贮原料铡短至2cm左右备用。混贮原料的常规营养成分见表1:
27.表1青贮前象草和甘蔗尾叶营养成分
[0028][0029][0030]
2、试验方法:采用小规模发酵法,按象草和甘蔗鲜重比为100:0、75:25、50:50、25:75 和0:100(ⅰ、ⅱ、ⅲ、ⅳ和

组)进行称样、混合均匀,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装入聚乙烯薄膜袋中,每袋500g,用真空包装机密封后,避光置于常温下发酵45天后开封取样分析;
[0031]
3、青贮饲料的测定指标和测定方法:
[0032]

发酵品质:开封后每袋准确称取20g样品,放入250ml的广口瓶中,加入180ml蒸馏水,用封口膜将瓶盖密封,放入4℃冰箱浸提24h,然后使用2层纱布进行过滤,过滤后的青贮浸提液用于ph值及有机酸(乳酸、乙酸、丙酸及丁酸)含量的测定。采用便携式ph 值计对样品进行ph值测定。浸提液再经2000r/min离心5min,0.45μm滤膜过滤后用高效液相色谱(agilent 1260)(色谱柱kc-811,检测器spd-m10avp,柱温5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5μl)测定有机酸含量。nh3-n采用苯酚-次氯酸钠比色法测定。
[0033]

营养成分:开封后每袋称取样品200g,置于干燥箱65℃干燥至恒重,记录重量后将其粉碎,测定结合水含量,计算样品的干物质(dm)含量;粗蛋白质(cp)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有机物(om)含量采用aoac中的920.39方法测定;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 含量采用van soest等方法测定。
[0034]

体外发酵特性:试验瘤胃液供体为广西水牛研究所种畜场3头体重约为(65050kg) 安装有永久瘘管的母水牛。日粮为广西水牛研究所的日常饲料配方,每天饲喂两次(08:00 和15:00)自由饮水。晨饲前取瘤胃液于保温瓶中,迅速带回实验室,等体积混合后经4层纱布过滤至预热处理过的收集瓶,通co2维持厌氧环境。将参照mcdougll’s方法配制的缓冲液(ph 6.80)与瘤胃液按照体积比4:1混合均匀,制成培养液,然后取50ml培养液注入含 0.5g样品的培养瓶内,通入co2排出空气且保持厌氧环境,立即盖上胶塞和铝盖,并用专用封口钳压紧,39℃恒温振荡(100r/min)培养48h后测定产气量、ph值、挥发性脂肪酸(vfa) 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vfa含量利用气相色谱(agilent 7890a)测定。
[0035]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采用excel软件整理基础数据后,采用sas 9.2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tukey法对数据进行多重比较p《0.05的显著水平。测试得到的结果如表2 所示:
组(p《0.05)。各组间混贮饲料的adf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0045]
不同混合比例对象草与甘蔗尾叶混合青贮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见表4:
[0046]
表4不同混合比例对象草与甘蔗尾叶混合青贮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
[0047][0048]
由表4可知,混贮料的体外干物质消失率随着甘蔗尾叶比例的增多而提高,其中最高的为ⅳ组(ⅳ》

》ⅲ》ⅱ》ⅰ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产气量ⅳ》ⅲ》ⅱ》

》ⅰ组,其中,ⅳ组显著高于

、ⅲ、ⅱ和ⅰ组(p《0.05),ⅲ组显著高于ⅰ和

组(p《0.05)。ph值ⅰ和ⅱ组显著低于ⅲ、ⅳ和

组(p《0.05)。总vfa含量ⅱ、ⅲ和

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乙酸含量ⅱ、ⅲ和

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丙酸含量ⅱ和ⅲ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丁酸含量ⅱ和ⅲ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nh3-n含量

组最少,并且显著低于ⅲ组 (p《0.05)。
[0049]
上述结果表明,混贮饲料的ph值ⅱ、ⅲ、ⅳ和

组显著低于ⅰ组,另外ⅳ和

组显著低于ⅱ和ⅲ组;乳酸含量ⅳ和

组显著高于ⅰ、ⅱ和ⅲ组;乙酸含量

组显著低于ⅰ、ⅱ、ⅲ和ⅳ组;在象草与甘蔗尾叶混贮饲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甘蔗尾叶后未检测到丁酸;nh
3-n 含量ⅰ组显著高于ⅱ、ⅲ、ⅳ和

组。此结果表明,随着甘蔗尾叶的比例升高,混贮料的ph 值、乙酸和nh
3-n含量呈降低的趋势,乳酸呈升高趋势,这可能是因为调制混合比例的象草与甘蔗尾叶混合青贮时,提高甘蔗尾叶比例增加了可溶性糖分的含量,为乳酸菌生长繁殖提供有利条件,促进乳酸发酵,降低ph值,从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降低了其他杂菌对发酵饲料养分的消耗,提高了象草甘蔗尾叶混合青贮的发酵品质。
[0050]
本试验中,dm、om、ndf和adf含量

》ⅳ》ⅲ》ⅱ》ⅰ组,即在象草与甘蔗尾叶混贮饲料中,随着甘蔗尾叶比例的增多,混贮料的dm、om、ndf和adf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说明甘蔗尾叶比例增多可一定程度提升混合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
[0051]
本试验中,混贮料的体外干物质消失率、体外产气量随着甘蔗尾叶比例的增多而提高,其中最高的为ⅳ组,可见象草与甘蔗尾叶比例为25:75时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最好。 ph值对瘤胃发酵多个参数变化有决定性的影响,是评价瘤胃发酵状况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动物摄取的日粮能在瘤胃中降解利用的前提就是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内。vfa不仅为动物提供能源物质,而且参与各种代谢活动,vfa是反映瘤胃发酵水平的指标之一。本试验中,ⅱ、ⅲ和

组的总vfa和乙酸显著高于ⅰ组,ⅱ和ⅲ组的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ⅰ组,可能是在象草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甘蔗尾叶后,提高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从而使其体外发酵程度得到提升。
[0052]
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调制象草甘蔗尾叶混合青贮可改善象草青贮品质,提升营养价值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同时,象草和甘蔗鲜重比25:75(缩小比例为1:3)混合发酵效果最优。
[0053]
实施例2:
[0054]
添加乳酸菌对青贮饲料的影响:
[0055]
在实际的研究中申请人发现:不同的乳酸菌对青贮饲料的发酵效果不一样,申请人利用本课题组筛选的几株菌株进行了实验,具体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mentum)xf 09# 保藏编号:cctcc no.m2019639,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管理中心,地址:中国. 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为2019年8月19日、粘膜乳杆菌(lactobacillus mucosae)xf 13# 保藏编号:cctcc no.m2019640,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管理中心,地址:中国. 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为2019年8月19日、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xf 32# 保藏编号:cctcc no.m2019641,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管理中心,地址:中国. 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为2019年8月19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xf 42# 保藏编号:cctcc no.m2019642,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管理中心,地址:中国. 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为2019年8月19日(上述几株菌株的具体筛菌方法和分类标准均公开在专利:201911373265.5申请中)。
[0056]
具体实验方法如下:
[0057]
1、实验材料:根据实施例1得出象草和甘蔗鲜重比25:75(缩小比例为1:3)混合发酵效果最优,以该质量比配比混合制备青贮饲料;
[0058]
2、乳酸菌:选用如下5个菌株:发酵乳杆菌xf 09#、粘膜乳杆菌xf 13#、嗜酸乳杆菌 xf 32#、植物乳杆菌xf 42#、市售乳酸菌(购买自山东中科嘉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0059]
3、试验方法:采用小规模发酵法,按象草和甘蔗尾叶鲜重比为25:75(缩小比例为1:3) 进行称样、混合均匀,共设6个处理:共5个处理,处理1:添加菌株发酵乳杆菌xf 09#与象草和甘蔗尾叶混合发酵、处理2:添加粘膜乳杆菌xf 13#与象草和甘蔗尾叶混合发酵、处理3:添加嗜酸乳杆菌xf 32#与象草和甘蔗尾叶混合发酵、处理4:添加植物乳杆菌xf 42#与象草和甘蔗尾叶混合发酵、处理5:添加市售乳酸菌与象草和甘蔗尾叶混合发酵;ck组:不添加任何乳酸菌,仅使用象草和甘蔗尾叶鲜重比为25:75(缩小比例为1:3)混合发酵。每个处理5个重复,装入聚乙烯薄膜袋中,每袋500g,用真空包装机密封后,避光置于常温下发酵45天后开封取样分析;
[0060]
本实施例主要研究饲料品质、青贮营养成分和青贮饲料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相关参数的检测方法参见实施例1)具体如下:
[0061]
表4发酵饲料的感官评价
[0062]
组别气味色泽质地评级xf 09#24.519.59优等xf 13#23.919.19优等xf 32#21.818.29优等xf 42#23.417.39优等市售乳酸菌22.918.69优等ck22.618.59优等
[0063]
上述感官评定参考我国农业部1996年发布的《青贮饲料质量评定标准(试行)》进行,具体见表5:
[0064]
表5感官评价标准
[0065]
项目气味色泽质地优等甘酸香味舒适感(18-25)亮黄色(14-20)松散软弱不粘手(8-10)良好淡酸味(9-17)褐黄色(8-13)中间(4-7)一般刺鼻酒酸味(1-8)中间(1-7)略带粘性(1-3)劣等腐败味霉烂味(0)暗褐色(0)发粘结块(0)
[0066]
由表4-表5可知,添加菌株发酵乳杆菌xf 09#对发酵饲料的感官影响最佳,但是与其他组、ck组相比差别不大,由此说明采用乳酸菌发酵对象草甘蔗尾叶的感官影响不大,菌株发酵乳杆菌xf 09#能稍微提升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
[0067]
不同乳酸菌对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
[0068]
表6不同乳酸菌对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
[0069][0070]
注:同列中标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0071]
由表6可知,干物质含量xf 09#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大部分的乳酸菌发酵对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影响不大,而菌株xf 09#相比于其他菌株而言对象草与甘蔗尾叶混合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影响较大。
[0072]
不同乳酸菌对象草与甘蔗尾叶混合青贮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见表7:
[0073]
表7不同乳酸菌对象草与甘蔗尾叶混合青贮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
[0074][0075]
由表7可知,菌株xf 09#的体外干物质消失率、产气量、总vfa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由此说明,相对于其它乳酸菌菌株而言,菌株xf 09#可显著提升象草、甘蔗尾叶青贮饲料的发酵程度,加快象草、甘蔗尾叶青贮饲料的分解,使得青贮饲料更易被动物吸收。
[0076]
从实施例2的几个实验表明:添加乳酸菌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青贮饲料的分解,但是不同的乳酸菌其分解能力不一样,而且也表明并非所有菌株都一定能起到加快青贮饲料分解的作用:菌株xf 42#对青贮饲料的分解能力就不如ck组;而且在实际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不同底物由于底物配比、青贮原料的不同,不同的乳酸菌菌株对其的分解能力也不一样,有些菌株具有促进作用,有些菌株没有任何效果,甚至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是因为,不同青贮原料其有效成分完全不同,菌株对其分解能力不同,在有些植物青贮过程中,有些乳酸菌生长有可能受到抑制,不能形成优势菌,最终导致青贮分解能力下降。对此,乳酸菌应用青贮饲料能否对饲料进行有效分解,还需要研究人员进行不断的筛菌、实验才能确定。因此,菌株筛选和应用鉴定尤为重要。
[0077]
实施例3:
[0078]
促进剂对菌株发酵的影响:
[0079]
在实际的青贮发酵中,为了促进发酵的进行,一般会添加一定的添加剂和活性成分,来促进有益菌增殖,常规实验下一般通过添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有益成分来达到促进菌株生长的目的,但是这些成分较为单一,通常需要进行复杂的复配实验,通常需要组合超过10个不同成分的物质,对于实际操作来讲,一般需要专业人员配制,而且这些成分造价较高;为此,课题组着力研究各种替代方案,认为:可以利用目前区内就地取材的一些植物提取液来替代成分复杂的化学促进剂,虽然现有技术中有一些植物提取液有促进微生物生长的报道,但是,由于植物提取液本身成分非常复杂,有很多也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情况,为此,如果要应用植物提取液做为促进剂,需要进行实验筛选;本实施例选取的均是区内常见的植物(牧草或废料):桉树叶、桑叶、苜蓿叶、葛藤和松针。
[0080]
制备相应的植物提取液:
[0081]

桉树叶提取液:将新鲜的桉树叶和水按照固液质量比为1:3混合,加热沸腾后熬煮 30min,过滤取滤液稀释10倍即得。
[0082]

桑叶提取液:将新鲜的桑叶和水按照固液质量比为1:3混合,加热沸腾后熬煮15min,过滤取滤液稀释10倍即得。
[0083]

苜蓿叶提取液:将新鲜的苜蓿叶和水按照固液质量比为1:3混合,加热沸腾后熬煮 15min,过滤取滤液稀释10倍即得。
[0084]

葛藤叶提取液:将新鲜的葛藤叶和水按照固液质量比为1:3混合,加热沸腾后熬煮 15min,过滤取滤液稀释10倍即得。
[0085]

松针叶提取液:将晒干的松针叶和水按照固液质量比为1:3混合,加热沸腾后熬煮 30min,过滤取滤液稀释10倍即得。
[0086]
制备相应的培养基:
[0087]
ck组:mrs液体培养基;
[0088]
处理1:向mrs液体培养基原料中添加了10g/l的桉树叶提取液;
[0089]
处理2:向mrs液体培养基原料中添加了10g/l的桑叶提取液;
[0090]
处理3:向mrs液体培养基原料中添加了10g/l的苜蓿叶提取液;
[0091]
处理4:向mrs液体培养基原料中添加了10g/l的葛藤叶提取液;
[0092]
处理5:向mrs液体培养基原料中添加了10g/l的松针叶提取液;
[0093]
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向上述处理组按照3%的接种量进行接种,接种菌株选用实施例2 的优势菌:xf 09#,在37℃条件下厌氧培养每隔3h取1次菌液稀释相同倍数后在600nm条件下测定吸光度,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如图1所示:处理组和ck组的乳酸菌均呈对数生长,且在第12h已达到稳定期,处理1、处理2、处理4能促进菌株xf 09#生长,而处理3和处理 5没有起到促进菌株xf 09#生长的作用,其生长速率与ck组相近,且处理4组比ck组略低,说明,处理4的葛藤叶提取液对菌株xf 09#具有抑制作用。
[0094]
为此,申请人选择处理1、处理2和处理4做为促进剂,进行添加剂比例的实验选择,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向mrs液体培养基原料中添加了10g/l的促进剂混合液;其中,混合液由桉树叶提取液、葛藤叶提取液和桑树叶提取液按照不同百分比组成,然后按照0.1%的接种量接种菌株,在37℃条件下厌氧培养12h后,取菌液稀释后测量od值:
[0095]
表8菌株xf 09#生长能力的正交实验因素水平
[0096][0097]
上述配比的正交分析,及其结果分别如表9所示:
[0098]
表9正交实验及结果
[0099]
实验数桉树叶提取液葛藤叶提取液桑树叶提取液od
600
1aaa3.142abb3.053acc3.314bab2.64
5bbc2.836bca2.747cac2.318cba2.429ccb2.46ck0002.43
[0100]
从表9可知,在3个提取液混合使用时,桉树叶提取液添加量过多会抑制菌株生长,甚至于ck组相当,由此说明:当植物提取液混合后,其中的有效成分有可能会发生反应,将不一定能起到促进菌株生长的效果,为此,本技术提取液混合液选择1-7组的添加比例将能促进菌株生长,而选择实验3的添加比例,菌株生长效果最佳,甚至优于单个提取液的促生长效果,为此,促进剂混合液选择如下质量比的成分:桉树提取液:葛藤叶提取液:桑树叶提取液=1-2:2-4:1-3;最优选择实验3的添加比例,即桉树叶提取液:葛藤叶提取液:桑树叶提取液=1:4:3。
[0101]
实施例4:
[0102]
通过实施例3的实验得出:植物提取液混合质量比:桉树叶提取液:葛藤叶提取液:桑树叶提取液=1:4:3能有效促进乳酸菌生长,而在实际的青贮发酵中的应用效果如何并没有进行实验验证,为此,本实施例即采用实施例3的研究结果进行青贮实验,具体方法如下:
[0103]
实验组1:将象草和甘蔗粉碎后,按鲜重质量比25:75(缩小比例为1:3)混合,按照10g/kg 的添加量添加促进剂;其中促进剂由质量比为:桉树叶提取液:葛藤叶提取液:桑树叶提取液=1:4:3的混合液混合制备而得;堆沤2h后按照0.1%的接种量接入菌株xf 09#,混合均匀,设置3个重复;装入聚乙烯薄膜袋中,每袋500g,用真空包装机密封后,避光置于常温下发酵45天后开封;
[0104]
实验组2:将象草和甘蔗粉碎后,按鲜重质量比25:75混合,堆沤2h后按照0.1%的接种量接入菌株xf 09#,混合均匀,设置3个重复;装入聚乙烯薄膜袋中,每袋500g,用真空包装机密封后,避光置于常温下发酵45天后开封;
[0105]
实验组3:将象草和甘蔗粉碎后,按鲜重质量比25:75(缩小比例为1:3)混合,按照10g/kg 的添加量添加促进剂;其中促进剂由质量比为:桉树叶提取液:葛藤叶提取液:桑树叶提取液=1:4:3的混合液混合制备而得,混合均匀,设置3个重复;装入聚乙烯薄膜袋中,每袋500 g,用真空包装机密封后,避光置于常温下发酵45天后开封;
[0106]
对照组:将象草和甘蔗粉碎后,按鲜重质量比25:75混合,混合均匀,设置3个重复;装入聚乙烯薄膜袋中,每袋500g,用真空包装机密封后,避光置于常温下发酵45天后开封;
[0107]
测试上述实验组的青贮饲料体外发酵参数,主要测定指标为:体外干物质消失率和总 vfa,结果如表10所示:
[0108]
表10不同处理的混合青贮饲料体外发酵参数
[0109]
测试项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对照组体外干物质消失率(%)55.14a48.65b43.05c42.08c总vfa(mmol/l)25.31a21.15b20.18b19.24b
[0110] 注:同行中标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0111]
由表10可见,实验组1的体外干物质消失率和总vfa含量显著高于实验组2-3和对照组;实验组2的体外干物质消失率显著高于实验组3和对照组;总vfa含量比实验组3和对照组略高,但差异不显著;实验组3的体外干物质消失率和总vfa含量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由此说明:添加菌株xf 09#后能有效促进甘蔗尾叶、象草混合物的发酵;添加促进剂能有效促进菌株生长,提高菌株活性,更进一步的促进菌株xf 09#对青贮饲料的发酵;而实验组3 和对照组的发酵效率接近,由此发明人认为这个现象有两个原因:

是象草、甘蔗尾叶青贮过程中乳酸菌含量少,促进剂并不能促进其它种的微生物生长,因此并没有形成乳酸菌优势菌,促进效果不明显;

象草、甘蔗尾叶青贮过程中也含有其它乳酸菌,但是,促进剂并不能促进别的乳酸菌菌株生长,从而也不能起到有效提高促进青贮饲料发酵的作用。不管是哪种原因,本实施例的实验证明了:菌株xf 09#能有效促进甘蔗尾叶和象草青贮饲料的发酵,添加促进剂能进一步促进菌株xf 09#生长,提高发酵效率。
[0112]
综上所述,本技术对不同象草、甘蔗尾叶的混合比例青贮发酵进行研究,最终发现:当象草:甘蔗尾叶质量比为25:75(缩小比例为1:3)时,体外干物质消失率最高,发酵效果最好;申请人进一步的对课题组筛选的乳酸菌进行研究,最终发现,菌株xf 09#能有效促进象草、甘蔗尾叶混合饲料的发酵;通过进一步研究添加植物提取液混合液,最终发现,植物提取液添加剂能促进青贮饲料发酵。
[0113]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