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透镜与屏幕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与流程

2021-11-06 03:3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光学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透镜与屏幕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2.在ar眼镜中,其成像组件主要由透镜与屏幕贴合在一起得到,在透镜与屏幕贴合的过程中,常规的做法是将透镜与屏幕分别安装于上下两块平行的治具上,其中一个治具为可变形软治具,另一个治具为硬治具,通过调整两个治具精确对准,以将透镜与屏幕压合在一起。
3.如果想达到屏幕与透镜贴合面上各点受力均匀,不仅需要复杂的仿真计算得出治具的理论形状与硬度,而且对于可变形软治具来说,其加工精度很难达到理论计算值,且无法实现量产,因此,很难满足一些对受力均匀性要求较高的产品的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透镜与屏幕精准贴合的贴合装置。
5.一种透镜与屏幕的贴合装置,包括:置物平台,包括能够被抽真空的箱体、用于承载屏幕的第一载物体及用于承载透镜的第二载物体,所述第一载物体与所述第二载物体均位于所述箱体内;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载物体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载物体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及与所述第二载物体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载物体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光学基准组件,包括能够发出校准光线的第一基准件及用于光学成像的第二基准件;所述第一基准件与所述驱动机构配合以将所述屏幕的第一贴合面与所述透镜的第二贴合面调节至平行;以所述第二基准件的视野中心为基准配合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以使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二贴合面对准。
6.上述透镜与屏幕的贴合装置中,通过利用第一基准件与驱动机构配合以将屏幕的第一贴合面与透镜的第二贴合面调节至平行,再以第二基准件的视野中心为基准配合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以使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对准,再通过驱动机构使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相靠近,并在抽真空后,使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之间实现精准贴合,且两者之间不会出现任何气泡而影响成像效果。与常规的通过两个平行治具来实现透镜与屏幕贴合的方案相比,本技术的装置直接对屏幕的第一贴合面与透镜的第二贴合面进行调节对准,能够达到较高的贴合精度。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准件的光路与所述第二基准件的光路相平行;所述第一基准件位于所述第一载物体的背离所述第二载物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基准件位于所述第二载物体的背离所述第一载物体的一侧。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准件为准直仪;及/或,所述第二基准件为对位相机。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活动平台,所述置物平台及所述驱动机构均安装于所述活动平台上,所述活动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一基准件进行校准的平晶,所述活动平台带动所述置物平台及所述驱动机构在所述第一基准件与所述第二基准件之间移动。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抽真空管道,所述抽真空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抽真空管道内部通路与所述箱体内部空间连通;所述第一基准件对应于所述抽真空管道的远离所述箱体的一端。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包括下腔体及上腔体,所述上腔体能够相对所述下腔体活动以远离或靠近所述下腔体,所述上腔体在靠近所述下腔体时与所述下腔体共同围成能够被抽真空的腔体;及/或,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均为六轴位移台。
12.一种透镜与屏幕的贴合方法,利用上述的装置,包括以下步骤:将屏幕置于第一载物体上,将透镜置于第二载物体上;利用第一基准件发出的校准光线,并配合驱动机构以将屏幕的第一贴合面与透镜的第二贴合面调节至平行;以第二基准件的视野中心为基准,并配合驱动机构以将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对准;通过驱动机构以使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相靠近而达到预贴;对箱体内抽真空;通过驱动机构以使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相贴合。
13.上述透镜与屏幕的贴合方法中,通过利用第一基准件与驱动机构配合以将屏幕的第一贴合面与透镜的第二贴合面调节至平行,再以第二基准件的视野中心为基准配合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以使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对准,再通过驱动机构使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相靠近,并在抽真空后,使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之间实现精准贴合,且两者之间不会出现任何气泡而影响成像效果。与常规的通过两个平行治具来实现透镜与屏幕贴合的方案相比,本技术的贴合方法直接对屏幕的第一贴合面与透镜的第二贴合面进行调节对准,能够达到较高的贴合精度。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利用第一基准件发出的校准光线,并配合驱动机构以将屏幕的第一贴合面与透镜的第二贴合面调节至平行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利用第一驱动组件调整第一贴合面的角度,直至屏幕上与第一贴合面平行的背面将校准光线原路反射回第一基准件;利用第二驱动组件调整第二贴合面的角度,直至第二贴合面将校准光线原路反射回第一基准件。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第二基准件的视野中心为基准,并配合驱动机构以将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对准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屏幕的自带光源将屏幕点亮,使第一贴合面上呈现预定的规则图案;利用第一驱动组件平移第一贴合面,直至规则图案的几何中心与第二基准件的视野中心重合;利用第二驱动组件平移第二贴合面,使规则图案在经过透镜的折射后得到畸变图案形状改变直至获取到目标畸变图案。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屏幕置于第一载物体上,将透镜置于第二载物体上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活动平台上的平晶对第一基准件进行校准;以第一基准件为基准,对第二基准件进行校准,使第一基准件的光路与第二基准件的光路相平行;移动活动平台直至第一载物体及第二载物体对应于第一基准件与第二基准件。
附图说明
17.图1为屏幕与透镜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透镜与屏幕的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贴合装置中省略光学基准组件及箱体的上腔体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轴侧图;图5为图3所示结构的俯视图;图6为图3所示结构的左视图;图7为能够与图3所示下腔体相配合的上腔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中:(a)为第二基准件的视野示意图;(b)为第一贴合面及其上所呈现的规则图案的示意图;(c)为将第一贴合面平移至与第二基准件的视野中心对准时的示意图;图9中:(a)为目标图案的示意图;(b)为目标图案与第二基准件的视野中心对准时的示意图;图10为屏幕与透镜的贴合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1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1.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2.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4.结合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保护一种透镜与屏幕的贴合装置,利用该装置能够实现对屏幕910与透镜920的精准贴合。该装置包括置物平台10、驱动机构20及光学基准组件30。其中,置物平台10包括能够被抽真空的箱体110、用于承载屏幕910的第一载物体120及用于承载透镜920的第二载物体130,第一载物体120与第二载物体130均位于箱体110内。驱动机构20包括与第一载物体120连接以驱动第一载物体120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210及与第二载物体130连接以驱动第二载物体130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220。光学基准组件30包括能够发出校准光线的第一基准件310及用于光学成像的第二基准件320,第一基准件310与驱动机构20配合以将屏幕910的第一贴合面911与透镜920的第二贴合面921调节至平行,以第二基准件320的视野中心为基准配合驱动机构20的驱动作用以使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二贴合面921对准。
25.上述透镜与屏幕的贴合装置中,通过利用第一基准件310与驱动机构20配合以将屏幕910的第一贴合面911与透镜920的第二贴合面921调节至平行,再以第二基准件320的视野中心为基准配合驱动机构20的驱动作用以使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二贴合面921对准,再通过驱动机构20使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二贴合面921相靠近,并在抽真空后,使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二贴合面921之间实现精准贴合,且两者之间不会出现任何气泡而影响成像效果。与常规的通过两个平行治具来实现透镜920与屏幕910贴合的方案相比,本技术的装置直接对屏幕910的第一贴合面911与透镜920的第二贴合面921进行调节对准,能够达到较高的贴合精度。
26.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准件310的光路与第二基准件320的光路相平行,第一基准件310位于第一载物体120的背离第二载物体130的一侧,第二基准件320位于第二载物体130的背离第一载物体120的一侧。利用第一基准件310在将屏幕910的第一贴合面911与透镜920的第二贴合面921调节至平行时,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二贴合面921均与第一基准件310的光路相垂直,如此,第一基准件310发出的校准光线可以在被反射后原路返回至第一基准件310内,从而无需再额外设置接收仪器来接收校准光线的反射光线,使得第一基准件310独自即可完成对第一贴合面911和第二贴合面921的校准。
27.进一步地,在利用第一基准件310将屏幕910的第一贴合面911与透镜920的第二贴合面921调节至平行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驱动组件210调节第一载物体120运动,即可使第一载物体120所承载的屏幕910运动,从而改变屏幕910的姿态,直至屏幕910上与第一贴合面
911平行的背面912将第一基准件310发出的校准光线原路反射回第一基准件310,则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一基准件310的光路相垂直;通过第二驱动组件220调节第二载物体130运动,即可使第二载物体130所承载的透镜920运动,从而改变透镜920的姿态,直至透镜920上的第二贴合面921将第一基准件310发出的校准光线原路反射回第一基准件310,则第二贴合面921与第一基准件310的光路相垂直,如此,就将第二贴合面921与第一贴合面911调节至平行。需要指出的是,在对第二贴合面921与第一贴合面911调节至平行的操作中,第二贴合面921与第一贴合面911要错位开来,以便于分别能够接收到第一基准件310所发出的校准光线。
28.由于第一基准件310的光路与第二基准件320的光路相平行,因此,第二基准件320的光路与第一贴合面911及第二贴合面921相垂直,如此,在第一贴合面911及第二贴合面921已经被调节至平行的情况下,只需要对两者分别执行平移操作即可分别与第二基准件320的视野中心对准,且不会破坏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二贴合面921的平行关系。
29.进一步地,在以第二基准件320的视野中心为基准配合驱动机构20的驱动作用以使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二贴合面921对准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驱动组件210调节第一载物体120运动,即可使第一载物体120所承载的屏幕910运动,在确保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一基准件310的光路相垂直的情况下,使第一贴合面911相对第二基准件320平移,直至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二基准件320的视野中心对准;通过第二驱动组件220调节第二载物体130运动,即可使第二载物体130所承载的透镜920运动,在确保第二贴合面921与第一基准件310的光路相垂直的情况下,实现第二贴合面921相对第二基准件320平移,直至第二贴合面921与第二基准件320的视野中心对准,如此,就将第二贴合面921与第一贴合面911对准。
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一贴合面911的几何中心与第二基准件320的视野中心对准,使第二贴合面921的几何中心与第二基准件320的视野中心对准,以此来达到使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二贴合面921对准的目的。
31.考虑到透镜920上与第二贴合面921相对的侧面922为曲面,在透镜920制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差而导致即使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二贴合面921两者的几何中心对准也会存在成像效果不达标的问题。为解决前述问题,具体在本技术中,在以第二基准件320的视野中心为基准配合驱动机构20的驱动作用以使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二贴合面921对准的过程中:通过屏幕910的自带光源将屏幕910点亮,使第一贴合面911上呈现预定的规则图案,通过第一驱动组件210调节第一载物体120运动,使第一贴合面911相对第二基准件320平移,直至规则图案的几何中心与第二基准件320的视野中心重合;由于第一贴合面911上的规则图案在经过透镜920的折射后将得到畸变图案,通过第二驱动组件220调节第二载物体130运动,使第二贴合面921相对第二基准件320平移,直至获取到目标畸变图案,则代表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二贴合面921对准,从而使透镜920与屏幕910具有较高的贴合精度。
32.结合图8与图9所示,可在屏幕910点亮后,使第一贴合面911上呈现多个嵌套矩形的规则图案(如图8中b所示),则规则图案具有几何中心p2,对于矩形图案,p2也为对角线的交点,通过使该几何中心p2与第二基准件320的视野中心p1(如图8中a所示)重合,即可使第一贴合面911调节到位(如图8中c所示)。而在透镜920的折射下,规则图案将发生畸变而在透镜920的背离第二贴合面921的一侧呈现不规则的畸变图案,通过平移第二贴合面921,直至获取到目标畸变图案(如图9中b所示),对于目标畸变图案,其各顶点的连线仍为矩形且
其几何中心p3(如图9中a所示)与第二基准件320的视野中心p1(如图8中a所示)重合。需要指出的是,目标畸变图案的各顶点连线仍为矩形,其判断标准为顶角的角度α的范围为90
°±
0.3
°
;目标畸变图案的几何中心p3与第二基准件320的视野中心p1之间的间距在小于等于20μm的范围内都认定为两中心相重合。
33.再次参阅图2至图7所示,具体在本技术中,第一驱动组件210与第二驱动组件220均为六轴位移台,第一驱动组件210能够使第一载物体120在空间内实现六个自由度的运动,第二驱动组件220能够使第二载物体130在空间内实现六个自由度的运动。
34.具体在本技术中,第一基准件310为准直仪,第二基准件320为对位相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基准件310还可以为其他能够发出校准光线的光学仪器,第二基准件320还可以为其他能够用于光学成像的光学仪器。
35.具体地,透镜与屏幕的贴合装置还包括活动平台40,置物平台10及驱动机构20均安装于活动平台40上,活动平台40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一基准件310进行校准的平晶50,活动平台40带动置物平台10及驱动机构20在第一基准件310与第二基准件320之间移动。通过在活动平台40上设置平晶50,可以以平晶50为基准对第一基准件310进行校准。具体在本技术中,平晶50能够提供水平度相对较高的水平基准面,在第一基准件310发出的校准光线照射至水平基准面上之后,水平基准面能够对校准光线进行反射,在第一基准件310能够接收到水平基准面的反射光线后,则代表校准光线与水平基准面相垂直,此时第一基准件310校准到位。由于活动平台40能够带动置物平台10及驱动机构20移动,从而在第一基准件310校准到位后,在确保第一基准件310不动的情况下使置物平台10移动至能够接收到第一基准件310的校准光线的位置,以便于对放置于第一载物体120上的屏幕910与第二载物体130上的透镜920进行调节对准。进一步地,在第一基准件310校准好之后,即可以第一基准件310为基准对第二基准件320进行校准。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准件310发出的校准光线能够入射至第二基准件320,通过调整第二基准件320直至校准光线与第二基准件320的光路相平行,则第二基准件320调节到位。
36.透镜与屏幕的贴合装置还包括抽真空管道60,抽真空管道60的一端与箱体110连接,抽真空管道60内部通路与箱体110内部空间连通,第一基准件310对应于抽真空管道60的远离箱体110的一端。通过设置抽真空管道60,不仅可以实现对箱体110内部空间的抽真空作用,而且第一基准件310发出的校准光线能够经由抽真空管道60进入至箱体110内以照射至屏幕910与透镜920上。
37.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10包括下腔体111及上腔体112,上腔体112能够相对下腔体111活动以远离或靠近下腔体111,上腔体112在靠近下腔体111时与下腔体111共同围成能够被抽真空的腔室。通过使上腔体112能够活动,以在其与下腔体111分离时,对第一载物体120与第二载物体130上分别装载屏幕910与透镜920,并且有助于使透镜920与屏幕910暴露于第二基准件320的视野范围内进行对准操作。具体地,第一载物体120具体为能够承载物品且能够供光线投射的台面,以为屏幕910提供稳定的支撑。第二载物体130可为电缸夹子,以能够夹紧透镜920。
38.结合图1、图2、图8、图9、图10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的贴合装置对透镜与屏幕进行贴合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9.s100,利用活动平台上的平晶对第一基准件进行校准。
40.平晶50能够提供水平度相对较高的水平基准面,在第一基准件310发出的校准光线照射至水平基准面上之后,水平基准面能够对校准光线进行反射,在第一基准件310能够接收到水平基准面的反射光线后,则代表校准光线与水平基准面相垂直,此时第一基准件310校准到位。
41.s200,以第一基准件为基准,对第二基准件进行校准,使第一基准件的光路与第二基准件的光路相平行。
42.第一基准件310发出的校准光线能够入射至第二基准件320,通过调整第二基准件320直至校准光线与第二基准件320的光路相平行,则第二基准件320调节到位。
43.s300, 移动活动平台,使第一载物体及第二载物体对应于第一基准件与第二基准件。
44.由于置物平台10及驱动机构20均安装于活动平台40,活动平台40移动时能够带动置物平台10及驱动机构20移动,从而在确保第一基准件310与第二基准件320不动的情况下,使置物平台10移动至能够接收到第一基准件310的校准光线的位置,以便于对放置于第一载物体120上的屏幕910与第二载物体130上的透镜920进行调节对准。
45.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若第一基准件310与第二基准件320若已预先以被校准好的姿态相对活动平台40固定,则无需再对第一基准件310、第二基准件320各自进行校准,则步骤s100、s200、s300可以省略。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对第一基准件310校准好之后,先使移动平台平移,再进行第二基准件320的校准,即在s100之后,先执行s300,再执行s300,s200 与s300的先后顺序可以交换。
46.s400,将屏幕置于第一载物体上,将透镜置于第二载物体上。
47.在第一基准件310与第二基准件320都校准好之后,将屏幕910与透镜920分别置于第一载物体120与第二载物体130上。
48.s500,利用第一基准件发出的校准光线,并配合驱动机构以将屏幕的第一贴合面与透镜的第二贴合面调节至平行。
49.利用第一基准件310发出的校准光线在被反射后原路返回至第一基准件310内,则反光的平面与第一基准件310的光路保持垂直的原理,将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二贴合面921分别调节至与第一基准件310的光路相垂直,从而实现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二贴合面921的平行。
50.具体地,s500又包括以下步骤。
51.s510,利用第一驱动组件调整第一贴合面的角度,直至屏幕上与第一贴合面平行的背面将校准光线原路反射回第一基准件。
52.通过第一驱动组件210调节第一载物体120运动,即可使第一载物体120所承载的屏幕910运动,从而改变屏幕910的姿态。而屏幕910上背离第一贴合面911的一侧为与第一贴合面911相平行的背面,在第一基准件310发出的校准光线照射至背面并被背面原路反射回第一基准件310时,则背面与第一基准件310的光路相垂直,即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一基准件310的光路相垂直。
53.s520,利用第二驱动组件调整第二贴合面的角度,直至第二贴合面将校准光线原路反射回第一基准件。
54.通过第二驱动组件220调节第二载物体130运动,即可使第二载物体130所承载的
透镜920运动,从而改变透镜920的姿态。在第一基准件310发出的校准光线照射至第二贴合面921并被第二贴合面921原路反射回第一基准件310时,则第二贴合面921与第一基准件310的光路相垂直。如此,由于第一基准件310的光路保持不动,通过对屏幕910与透镜920分别进行调节,使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二贴合面921分别与第一基准件310的光路相垂直,进而达到使第二贴合面921与第一贴合面911平行的目的。
55.s600,以第二基准件的视野中心为基准,并配合驱动机构以将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对准。
56.在确保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二贴合面921保持平行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二贴合面921各自进行平移,来分别与第二基准件320的视野中心相对准,以此来实现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二贴合面921的对准。
57.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s600包括以下步骤。
58.s610,通过屏幕的自带光源将屏幕点亮,使第一贴合面上呈现预定的规则图案。
59.通过屏幕910的自带光源将屏幕910点亮,第一贴合面911上将呈现预定的规则图案,例如,规则图案为多个嵌套的矩形。
60.s620,利用第一驱动组件平移第一贴合面,直至规则图案的几何中心与第二基准件的视野中心重合。
61.通过第一驱动组件210调节第一载物体120运动,使第一贴合面911相对第二基准件320平移,即可使规则图案平移至第二基准件320的视野范围内,当规则图案的几何中心与第二基准件320的视野中心重合时,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二基准件320对准完成。例如,对于矩形的规则图案,其对角线的交点即为规则图案的几何中心,通过使该几何中心p2与第二基准件320的视野中心p1重合即可。
62.s630, 利用第二驱动组件平移第二贴合面,使规则图案在经过透镜的折射后得到畸变图案形状改变直至获取到目标畸变图案。
63.由于透镜920上与第二贴合面921相对的侧面为曲面,因而其能够对光线进行折射,如此,第一贴合面911上的规则图案在经过透镜920的折射后将得到不规则的畸变图案,通过第二驱动组件220调节第二载物体130运动,使第二贴合面921相对第二基准件320平移,在第二贴合面921平移的过程中,畸变图案的形状改变直至获取到目标畸变图案,则代表第二贴合面921与第一贴合面911对准。
64.具体地,对于矩形的目标图案,其在经过透镜920的折射后,得到的畸变图案将呈不规则的四边形,在对第二贴合面921平移的过程中,畸变图案的形状逐渐改变,且随着畸变图案向第二基准件320的视野中心靠拢,则畸变图案的四个顶点的连线逐渐呈现矩形,当畸变图案的各顶点连线所得到的四边形的顶角的角度α的范围为90
°±
0.3
°
时,则判断各顶点连线达到矩形,再判断目标畸变图案的几何中心p3与第二基准件320的视野中心p1之间的间距在小于等于20μm的范围内,则判断p3与p1相重合,则得到的目标畸变图案符合要求,则第二贴合面921与第二基准件320的视野中心对准,也即第二贴合面921与第一贴合面911对准。可以理解,目标畸变图案中只是各顶点的连线大致呈矩形,而各顶点之间的线条图案呈折弯状,而并不与第一贴合面911上矩形的规则图案相一致。
65.通过平移第一贴合面911,使第一贴合面911所呈现的规则图案的几何中心与第二基准件320的视野中心对准,再通过平移第二贴合面921,使透镜920折射后得到的畸变图案
达到目标要求且其几何中心与第二基准件320的视野中心对准,则对透镜920的制作误差进行补偿,达到较好的成像效果。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对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二贴合面921平移的过程中,仍需要确保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二贴合面921保持平行。
66.s700,通过驱动机构以使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相靠近而达到预贴。
67.通过使第二驱动组件220带动透镜920运动,以使透镜920沿与第二贴合面921相垂直的方向靠近第一贴合面911,直至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二贴合面921之间存在较小的间隙达到预定值,则实现预贴。具体地,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二贴合面921在不接触的情况下,两者之间的间隙为小于等于0.5mm时,则能够达到较好的贴合效果。
68.s800,对箱体内抽真空。
69.使上腔体112靠近下腔体111并与下腔体111共同围成能够被抽真空的腔室,经由抽真空管道60对箱体110内部空间进行抽真空,则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二贴合面921之间的气体能够被抽走,以维持于真空状态。在该步骤中,需要待真空环境稳定后,再执行下一步的贴合动作。
70.s900,通过驱动机构以使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相贴合。
71.由于第一贴合面911与第二贴合面921之间呈稳定的真空状态,在第二驱动组件220带动透镜920运动,使透镜920沿与第二贴合面921相垂直的方向进一步靠近第一贴合面911,直至第二贴合面921与第一贴合面911完全贴合在一起,如此,第二贴合面921与第一贴合面911之间不仅能够实现稳定的贴合,而且两者之间将不会出现影响成像效果的气泡,进而使得成像效果得以提高。在第二贴合面921与第一贴合面911贴合完成后,还需要对箱体110执行泄压的操作,另外,还需要使上腔体112远离下腔体111而实现开盖,以便于将屏幕910与透镜920贴合好后得到的整体取出。
7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