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建筑工程用施工现场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6:21: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建筑工程用施工现场降尘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建设项目的逐步增多,建筑业对城市环境的不良影响日渐严重,特别是施工车辆遗留下来的泥土印记,对路面的整洁影响严重,另外还会产生扬尘,严重污染城市空气,工地施工降尘装置是一种在工地飞尘很多的情况下使用的降尘的装置,在施工工地上飞尘很多,一方面对工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还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为了改善这些,现在越来越多的工地使用到降尘装置。
3.但是,现有的降尘装置大多为喷淋水雾的方式,将飞扬在空气中的尘土再次沉降到地面上,并没有对尘土进行处理,当地面上水干了之后,尘土又会飞扬到空气中,且沉降下来的湿尘土会弄脏其他设备,给其他设备清洗带来麻烦,同时,喷淋水雾方式会浪费大量水资源。
4.因此,发明一种新型建筑工程用施工现场降尘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建筑工程用施工现场降尘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降尘装置大多为喷淋水雾的方式,将飞扬在空气中的尘土再次沉降到地面上,并没有对尘土进行处理,当地面上水干了之后,尘土又会飞扬到空气中,且沉降下来的湿尘土会弄脏其他设备,给其他设备清洗带来麻烦,同时,喷淋水雾方式会浪费大量水资源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建筑工程用施工现场降尘装置,包括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内部设有刷板,所述刷板底部固定连接有刷毛,所述刷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过滤箱顶部设有第一电机,所述连接杆与第一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箱顶部一侧设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一侧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与抽风机输出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另一端插入过滤箱内部,所述过滤箱顶部一侧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有第二电机,所述固定块顶部设有收集筒,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与收集筒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收集筒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收集筒两侧均设有吸收罩,所述吸收罩与收集筒相连通,所述吸收罩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收集筒一侧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与收集筒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与收集筒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另一端与抽风机输入端相连通。
7.优选的,所述吸收罩设置为倾斜状,所述吸收罩数量设置为两组,每组所述吸收罩数量设置为三个。
8.优选的,所述吸收罩和收集筒内壁均设置为光滑面。
9.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溅罩,所述防溅罩截面形状设
置为梯形。
10.优选的,所述过滤箱顶部一侧设有进水管,所述过滤箱底部一侧设有出水管。
11.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内部均设有阀门。
12.优选的,所述过滤箱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底部设有行走轮。
13.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部设有固定钉。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5.1、通过抽风机产生吸力,使吸收罩吸收空气中的灰尘,吸收罩吸收的灰尘由第二连接管和第一连接管进入到过滤箱内部的过滤水中,空气中的灰尘被留在过滤水内部,第二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收集筒转动,使滑块在滑槽内部滑动,提高收集筒转动稳定性,收集筒转动提高吸收罩吸收灰尘效率,第一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连接杆转动,使刷毛对过滤箱底部进行刷洗,对废水进行搅拌,便于排出废水,以及便于清理过滤箱内部,本装置对飞扬的尘土吸收后,并彻底处理,减少飞扬的尘土,不会弄脏其他设备,且节省水资源;
16.2、通过进水管往过滤箱内部加入过滤水,通过出水管将过滤箱内部废水排到指定位置,通过阀门控制过滤箱内部进出水,通过行走轮便于移动本装置到合适位置,省时省力,通过固定钉便于将底板固定,提高本装置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箱剖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部分结构放大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部分结构放大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刷板与连接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吸收罩立体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过滤箱;2、刷板;3、刷毛;4、连接杆;5、第一电机;6、抽风机;7、第一连接管;8、固定块;9、凹槽;10、第二电机;11、收集筒;12、滑槽;13、滑块;14、吸收罩;15、过滤网;16、第二连接管;17、防溅罩;18、进水管;19、出水管;20、底板;21、行走轮;22、固定孔;23、固定钉。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6所示的一种新型建筑工程用施工现场降尘装置,包括过滤箱1,所述过滤箱1内部设有刷板2,所述刷板2底部固定连接有刷毛3,所述刷板2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所述过滤箱1顶部设有第一电机5,所述连接杆4与第一电机5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箱1顶部一侧设有抽风机6,所述抽风机6一侧设有第一连接管7,所述第一连接管7一端与抽风机6输出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7另一端插入过滤箱1内部,所述过滤
箱1顶部一侧设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顶部开设有凹槽9,所述凹槽9内部设有第二电机10,所述固定块8顶部设有收集筒11,所述第二电机10输出轴与收集筒1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8顶部开设有滑槽12,所述收集筒11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13,所述滑块13与滑槽12滑动连接,所述收集筒11两侧均设有吸收罩14,所述吸收罩14与收集筒11相连通,所述吸收罩14内部设有过滤网15,所述收集筒11一侧设有第二连接管16,所述第二连接管16一端与收集筒11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16一端与收集筒11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16另一端与抽风机6输入端相连通,在使用时,往过滤箱1内部注入过滤水,启动抽风机6和第二电机10,抽风机6产生吸力,使吸收罩14吸收空气中的灰尘,吸收罩14吸收的灰尘由第二连接管16和第一连接管7进入到过滤箱1内部的过滤水中,空气中的灰尘被留在过滤水内部,第二电机10输出轴转动带动收集筒11转动,使滑块13在滑槽12内部滑动,提高收集筒11转动稳定性,收集筒11转动提高吸收罩14吸收灰尘效率,当需要放出过滤箱1内部中废水时,启动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输出轴转动带动连接杆4转动,使刷毛3对过滤箱1底部进行刷洗,对废水进行搅拌,便于排出废水,以及便于清理过滤箱1内部,本装置对飞扬的尘土吸收后,并彻底处理,减少飞扬的尘土,不会弄脏其他设备,且节省水资源。
28.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收罩14设置为倾斜状,所述吸收罩14数量设置为两组,每组所述吸收罩14数量设置为三个,提高灰尘收集效率。
29.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收罩14和收集筒11内壁均设置为光滑面,便于清理吸收罩14和收集筒11内壁灰尘。
30.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管7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溅罩17,所述防溅罩17截面形状设置为梯形,防溅罩17防止泥水溅到过滤箱1内壁顶部。
31.如图1-2所示:所述过滤箱1顶部一侧设有进水管18,所述过滤箱1底部一侧设有出水管19,在使用时,通过进水管18往过滤箱1内部加入过滤水,通过出水管19将过滤箱1内部废水排到指定位置。
32.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管18和出水管19内部均设有阀门,通过阀门控制过滤箱1内部进出水。
33.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滤箱1底部设有底板20,所述底板20底部设有行走轮21,通过行走轮21便于移动本装置到合适位置,省时省力。
34.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20顶部开设有固定孔22,所述固定孔22内部设有固定钉23,通过固定钉23便于将底板20固定,提高本装置稳定性。
35.本实用工作原理:
36.参照说明书附图1-6,在使用时,往过滤箱1内部注入过滤水,启动抽风机6和第二电机10,抽风机6产生吸力,使吸收罩14吸收空气中的灰尘,吸收罩14吸收的灰尘由第二连接管16和第一连接管7进入到过滤箱1内部的过滤水中,空气中的灰尘被留在过滤水内部,第二电机10输出轴转动带动收集筒11转动,使滑块13在滑槽12内部滑动,提高收集筒11转动稳定性,收集筒11转动提高吸收罩14吸收灰尘效率,当需要放出过滤箱1内部中废水时,启动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输出轴转动带动连接杆4转动,使刷毛3对过滤箱1底部进行刷洗,对废水进行搅拌,便于排出废水,以及便于清理过滤箱1内部;
37.参照说明书附图1-2,在使用时,通过进水管18往过滤箱1内部加入过滤水,通过出水管19将过滤箱1内部废水排到指定位置,通过阀门控制过滤箱1内部进出水,通过行走轮
21便于移动本装置到合适位置,省时省力,通过固定钉23便于将底板20固定,提高本装置稳定性。
38.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