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打皱拷边拼缝压脚及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5:21: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压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皱拷边拼缝压脚及缝纫机。


背景技术:

2.为了生产具有褶皱的服装,首先需要对服装的第一布料进行抽皱处理,以形成褶皱,再将第一布料与不需形成褶皱的第二布料合并拼缝,最后需对第一布料和第二布料的拼缝处进行拷边处理,以避免脱纱。采用上述缝制工艺,步骤繁琐,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打皱拷边拼缝压脚及缝纫机,有利于用户通过一次缝纫操作实现对布料的打皱、拼缝以及拷边工艺。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打皱拷边拼缝压脚,所述打皱拷边拼缝压脚应用于缝纫机,所述缝纫机设有第一缝纫针以及第二缝纫针,所述打皱拷边拼缝压脚包括:
5.第一压块,所述第一压块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具有第一面,所述第二端间隔设置有第一针孔以及第二针孔,所述第一针孔与所述第二针孔均贯穿于所述第一面;
6.第二压块,所述第二压块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压块设有用于供第一布料通过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端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压块具有与所述第一面朝向相同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突出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交汇通道,所述交汇通道用于使所述第一布料和第二布料相互叠合设置,并用于使所述第二布料形成褶皱,所述交汇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端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用于供所述第一布料和形成所述褶皱的所述第二布料以叠合状态朝向所述第二端运动;
7.所述第一针孔用于供所述第一缝纫针穿过,以通过所述第一缝纫针拼缝所述第一布料和形成所述褶皱的所述第二布料,所述第二针孔用于供所述第二缝纫针穿过,以通过所述第二缝纫针对所述第一布料和形成所述褶皱的所述第二布料进行拷边;以及,
8.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压块,用于将所述打皱拷边拼缝压脚连接至所述缝纫机。
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针孔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所述第二针孔远离所述第一端设置。
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的侧面延伸有第一按压部以及第二按压部,第一按压部位于所述第二针孔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所述第一按压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面齐平的第三面,所述第三面用于按压未经拷边的所述第一布料与所述第二布料的边缘,所述第二按压部位于所述第二针孔远离所述第一端的
一侧,所述第二按压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面齐平的第四面,所述第四面用于按压经过拷边的所述第一布料与所述第二布料。
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按压部设有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用于引导经过拷边的所述第一布料与所述第二布料的边缘自所述第二针孔的下方运动至所述第四面的下方。
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结构为设于所述第四面的引导孔,所述引导孔连通于所述第二针孔,或者,所述引导结构为连接于所述第二针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的斜面。
1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块被垂直于自所述第二端指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的平面所截得的截面形成为u形,所述第二压块包括弧形部分、第一平直部分和第二平直部分,所述弧形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平直部分和的所述第二平直部分之间,所述第一平直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平直部分与所述第一平直部分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平直部分具有所述第二面。
1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直部分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端对应连接孔的位置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孔用于供紧固件穿过,且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平直部分与所述第一端的连接。
1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为条形通孔。
16.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缝纫机,包括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打皱拷边拼缝压脚,所述缝纫机设有第一缝纫针、第二缝纫针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缝纫针穿设于所述第一针孔,所述第一缝纫针用于对第一布料与第二布料进行拼缝,所述第二缝纫针穿设于所述第二针孔,所述第二缝纫针用于对所述第一布料与所述第二布料进行拷边。
1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缝纫机还设有位于所述打皱拷边拼缝压脚下方的布料递送部,所述布料递送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交汇通道的下方,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三部分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二面下方的所述第二布料递送至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以进入所述交汇通道,所述第二部分用于将第一布料与在所述交汇通道内堆叠的所述第二布料一起递送至穿过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一部分用于将叠合在一起的所述第一布料与所述第二布料递送至所述第二端。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打皱拷边拼缝压脚及缝纫机,通过具有高度差的第一面与第二面,以在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形成供第一布料叠合于第二布料的交汇通道,使得第二布料在运动至该交汇通道内时,能够在交汇通道内发生堆叠以形成褶皱,且形成褶皱的第二布料能够与第一布料在相叠合的状态下,一起从交汇通道的出口朝向第二端运动,从而在相叠合的第一布料与第二布料运动至第一针孔处时,第一缝纫针穿过第一针孔对第一布料与形成有褶皱的第二布料进行拼缝,在相叠合的第一布料与第二布料运动至第二针孔处时,第二缝纫针穿过第二针孔对第一布料与形成有褶皱的第二布料进行拷边,从而能够通过一次缝纫操作,实现对第二布料进行打皱并对形成有褶皱的第二布料与第一布料进行
拼缝与拷边的效果,简化了具有褶皱的服装的缝制工艺,提高了具有褶皱服装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打皱拷边拼缝压脚的正视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打皱拷边拼缝压脚的俯视图;
23.图3是图2的沿a-a方向的剖视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打皱拷边拼缝压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打皱拷边拼缝压脚的仰视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未示出连接件的打皱拷边拼缝压脚的左视图;
27.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缝纫机的结构示意图。
28.图标:1、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0、第一压块;100、第一端;101、第二端;101a、第一面;101b、第一针孔;101c、第二针孔;101d、观察孔;102、第一按压部;102a、第三面;103、第二按压部;103a、第四面;103b、引导结构;11、第二压块;110、第二面;111、弧形部分;112、第一平直部分;112a、连接孔;113、第二平直部分;12、连接件;13、紧固件;20、第一布料;21、第二布料;210、褶皱;30、第一通道;300、第一开口;31、交汇通道;310、第二开口;32、第二通道;33、第三通道;4、缝纫机;40、安装部;41、布料递送部;410、第一部分;411、第二部分;412、第三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31.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
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34.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35.实施例一
36.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打皱拷边拼缝压脚的正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打皱拷边拼缝压脚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沿a-a方向的剖视图,其中,图1与图3中以点划线示出了第一通道以及交汇通道的边界,为了便于展示布料与打皱拷边拼缝压脚的关系,图3中还简要示出了第一布料与第二布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打皱拷边拼缝压脚,可应用于缝纫机,缝纫机设有第一缝纫针以及第二缝纫针,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包括:第一压块10以及第二压块11。第一压块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00以及第二端101,第二端101具有第一面101a,第二端101间隔设置有第一针孔101b以及第二针孔101c,第一针孔101b与第二针孔101c均贯穿于第一面101a,第二压块11连接于第一端100,第二压块11设有用于供第一布料20通过的第一通道30,第一通道30具有朝向第一端100的第一开口300,第二压块11具有与第一面101a朝向相同的第二面110,第二面110突出于第一面101a,第一面101a和第二面110之间形成与第一开口300连通的交汇通道31,交汇通道31用于使第一布料20和第二布料21相互叠合设置,并用于使第二布料21形成褶皱210,交汇通道31具有朝向第二端101的第二开口310,第二开口310用于供第一布料20和形成褶皱210的第二布料21以叠合状态朝向第二端101运动,第一针孔101b用于供第一缝纫针穿过,以通过第一缝纫针拼缝第一布料20和形成褶皱210的第二布料21,第二针孔101c用于供第二缝纫针穿过,以通过第二缝纫针对第一布料20和形成褶皱210的第二布料21进行拷边。
37.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在第一面101a与第二面110之间形成供第一布料20叠合于第二布料21的交汇通道31,同时,通过将第一面101a与第二面110设置为具有高度差的两面,使得第二布料21能够在交汇通道31内发生堆叠以形成褶皱210。进一步地,在相叠合的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运动至第一针孔101b处时,第一缝纫针穿过第一针孔101b对第一布料20与形成有褶皱210的第二布料21进行拼缝,在相叠合的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运动至第二针孔101c处时,第二缝纫针穿过第二针孔101c对第一布料20与形成有褶皱210的第二布料21进行拷边,从而能够通过一次缝纫操作,实现对第二布料21进行打皱并对形成有褶皱210的第二布料21与第一布料20进行拼缝与拷边的效果,简化具有褶皱210的服装的缝制工艺,提高具有褶皱210服装的生产效率。
38.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对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进行缝纫的过程,可以理解的,为了方便描述,定义自第二端101到第一端100的方向为向右方向,自第一端100到第二端101的方向为向左方向,垂直于第一面101a与第二面110,且自第一面101a到第二面110的方向为向下方向,垂直于第一面101a与第二面110,且自第二面到第一面的方向为向上方向,如图1与图3所示,图1与图3中的坐标均示出了上下左右四个方向。
39.请参阅图3,首先,第一布料20向右运动进入第一通道30,并继续向右运动至第一开口300以进入交汇通道31,第二布料21位于第二面110的下方,且第二布料21向右运动从第二面110的下方进入交汇通道31,从而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可以在交汇通道31内相
交汇。且由于交汇通道31沿上下方向上的空间较大,第二布料21可以在交汇通道31内进行堆积以形成褶皱210,第一布料20叠合于形成褶皱210的第二布料21的上方。然后,第一布料20与形成褶皱210的第二布料21一起穿过第二开口310向右运动至第一面101a的下方。在这一过程中,当运动至第一针孔101b处时,第一缝纫针穿过第一针孔101b对第一布料20与形成有褶皱210的第二布料21进行拼缝,而当运动至第二针孔101c处时,第二缝纫针穿过第二针孔101c对第一布料20与形成有褶皱210的第二布料21进行拷边。最后,完成拼缝与拷边的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向右运动至离开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
40.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压块10可为由不锈钢、塑料、铁或其他硬度较大的材料制成的块状结构,从而在使用时,第一压块10不易应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形变,以保证第一压块10能够通过第一面101a按压于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的上方。同样地,第二压块11可为由不锈钢、塑料、铁或其他硬度较大的材料制成的块状结构,从而在使用时,第二压块11不易应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形变,以保证第二压块11能够通过第二面110按压于第二布料21的上方。
41.以下将结合附图对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且为了便于说明,定义同时垂直于上下方向与左右方向的两个相反的方向分别为前后方向,请再次参阅图2,图2中的坐标示出了前后左右四个方向。
42.可以理解的,在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对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进行缝纫的过程中,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可以位于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的前侧,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的用于相拼缝的边缘可朝向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的后侧,或者,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可以位于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的后侧,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的用于相拼缝的边缘可朝向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的前侧,对应的,为了适用于该两种边缘朝向不同的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的结构可为两种不同的结构,该两种不同的结构大致相对称。
43.以下将以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适用于边缘朝向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的后侧的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为例进行说明。
44.请结合图2至图4所示,可选的,为了更合理地对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进行拷边与拼缝,拷边线迹可位于拼缝线迹的靠近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的边缘的一侧,因此,第二针孔101c可位于第一针孔101b的后侧。
45.进一步地,由于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可自第一端向第二端向右运动,因此,第一针孔101b可靠近第一端100设置,第二针孔101c可远离第一端100设置,即,第二针孔101c可位于第一针孔101b的右侧,从而在使用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对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进行拼缝与拷边时,能够先通过第一缝纫针穿过第一针孔101b,对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进行拼缝固定,再通过第二缝纫在穿过第二针孔101c,对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进行拷边,以避免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在被拷边的过程中发生相对位移,提升拷边质量。
46.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针孔101b在左右方向上可具有较长的长度,且第一缝纫针穿过第一针孔101b的左侧,从而在布料向右运动时,能够在第一针孔为第一缝纫针的缝纫运动进行避让的同时,使得用户通过第一针孔101b的右侧观察第一缝纫针所缝纫完成的线迹,以便于用户监控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的拼缝状态。
47.进一步地,第二针孔101c在左右方向上也可具有较长的长度,且第二缝纫针穿过
第二针孔101c的左侧,从而第二针孔101c在为第二缝纫针的缝纫运动进行避让的同时,能够供用户通过第二针孔101c的右侧观察第二缝纫针所缝纫完成的线迹,以便于用户监控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的拷边状态。
48.请参照图2、图3与图5所示,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端101的侧面可延伸有块状的第一按压部102,第一按压部位于第二针孔靠近第一端的一侧,即,第一按压部102位于第二针孔101c的左侧,第一按压部102具有与第一面101a齐平的第三面102a,第三面102a用于按压未经拷边的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的边缘,以在拷边前按压限制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的相对位置,从而提升拷边质量。
49.可选地,第二端还设有观察孔101d,观察孔101d贯穿于第一面和与第一面相对的一面,且该观察孔101d位于第一按压部102与第一针孔101b之间,以供用户通过观察孔101d观察第一布料20的状态,便于用户监控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在完成拼缝后进行拷边前的状态,以在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的拼缝拷边过程发生异常时,便于用户判断发生异常的具体阶段是在拼缝时还是在拷边时。
50.进一步地,观察孔101d可连通于第二针孔101c,从而能够和第二针孔101c一起形成于第一压块10的第二端,以简化第一压块10的制造过程。
51.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端101的侧面还可延伸有块状的第二按压部103,第二按压部位于第二针孔远离第一端的一侧,即,第二按压部103位于第二针孔101c的右侧,第二按压部103具有与第一面101a齐平的第四面103a,第四面103a用于按压经过拷边的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以按压限制经过拷边后的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的状态,保证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在经过拷边后仍能向右运动,从而避免完成拷边的部分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发生翻卷或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影响正在进行拷边的部分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的位置状态,以提升拷边质量。
5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第二针孔101c的左侧设置第一按压部102,以及在第二针孔101c的右侧设置第二按压部103,可以同时利用第三面102a与第四面103a从第二针孔101c的左右两侧,按压限制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位置、运动方向状态,能够较高效地保证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在第二针孔101c的下方被拷边时的位置、运动方向状态稳定。
53.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按压部103设有引导结构103b,引导结构103b用于引导经过拷边的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的边缘自第二针孔101c的下方运动至第四面103a的下方,从而避免经拷边的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运动至抵接于第二针孔101c右侧的孔壁而产生翻卷,以确保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能够运动至第四面103a的下方。
54.可以理解的,为实现引导结构103b的避免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运动至抵接于第二针孔101c右侧的孔壁的同时,能够引导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运动至第四面103a的下方的功能,引导结构103b的左侧可至少部分位于第四面103a的上方,引导结构103b的右侧可位于第四面103a上。
55.作为一种可选的示例,如图4和图5所示,引导结构103b为设于第四面103a的引导孔,引导结构103b的左侧连通于第二针孔101c,引导结构103b为孔径沿右方逐渐减小的形状。作为另一种可选的示例,引导结构103b为连接于第二针孔101c的孔壁与第四面103a之间的斜面,引导结构103b的左侧连接于第二针孔101c的孔壁,且位于第四面103a的上方,引
导结构103b的右侧连接于第四面103a。可以理解的,在其他示例中,引导结构103b还可为弧面、斜槽等结构,只要引导结构103b能够实现引导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从第二针孔101c的下方运动至第四面103a的下方的功能即可,对于引导结构103b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56.一些实施方式中,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还可包括连接件12,连接件12设于第一压块10,用于将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连接至缝纫机,连接件12可为由不锈钢、塑料、铁或其他硬度较大的材料制成的块状结构,从而在使用时,连接件12不易应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形变,以保证第一压块10与缝纫机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从而保证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与缝纫机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以使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稳定地实现。
57.请一并参阅图3、图4与图6,其中,为了便于观看,图6中省略了连接件12。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压块被垂直于自第二端到第一端的方向的平面所截得的截面形成为u形,即,第二压块11被垂直于向右方向的平面所截得的截面大致形成为u形,第二压块11包括弧形部分111、第一平直部分112和第二平直部分113,弧形部分111连接于第一平直部分112和的第二平直部分113之间,第一平直部分112连接于第一端100,第二平直部分113与第一平直部分112间隔设置形成第一通道30,第二平直部分113具有第二面110,从而通过第一平直部分112实现将第二压块11连接于第一端100。
58.进一步地,弧形部分111可位于第一端100的后侧,从而使第一通道30的前侧连通于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的外部,从而在前后方向上,第一布料20和第二布料21的两者中至少一者的长度长于第一通道30的长度时,在使用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对第一布料20和第二布料21进行缝纫的过程中,第一布料20或第二布料21可以通过第一通道30的前侧延伸至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的外部,以使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适用于尺寸较大的第一布料20或第二布料21。
59.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平直部分112设有连接孔112a,第一端100对应连接孔112a的位置设有螺纹孔,连接孔112a用于供螺栓或螺钉等紧固件13穿过,且紧固件13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以实现第一平直部分112与第一端100的连接,从而固定第二压块11与第一压块10的相对位置,以避免在使用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的过程中,第二压块11与第一压块10发生相对位移,交汇通道31的形状发生改变,导致第二布料21在交汇通道31内形成的褶皱210的形状发生改变,从而提升获得的褶皱210的形状的一致性,提升褶皱210的质量。
60.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压块11相对第一压块10沿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可调整,从而用户能够通过调整交汇通道31的形状,来调整能够堆积于交汇通道31内的第二布料21的量,以调整获得的褶皱210的形状,即,本技术提供的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能够用于实现不同形状的褶皱210的生产,适用范围广。示例性的,为了实现第二压块11相对第一压块10沿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可调整,连接孔112a可为条形通孔,且连接孔112a沿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较长。可以理解的,当需要调整第二压块11与第一压块10的相对位置时,只需调整紧固件13与连接孔112a沿左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即可实现调整第二压块11相对第一压块10沿左右方向上的位置。
6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在第一面101a与第二面110之间形成供第一布料20叠合于第二布料21的交汇通道31,同时,通过将第一面101a与第二面110设置为具有高度差的两面,使得第二布料21在运动至该交汇通道31内时,能够在交汇
通道31内发生堆叠以形成褶皱210。进一步地,形成褶皱210的第二布料21能够与第一布料20在相叠合的状态下,一起穿过交汇通道31的第二开口310,在第一面101a的下方朝向第二端101运动。且在相叠合的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运动至第一针孔101b处时,第一缝纫针穿过第一针孔101b对第一布料20与形成有褶皱210的第二布料21进行拼缝,在相叠合的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运动至第二针孔101c处时,第二缝纫针穿过第二针孔101c对第一布料20与形成有褶皱210的第二布料21进行拷边,从而能够通过一次缝纫操作,实现对第二布料21进行打皱并对形成有褶皱210的第二布料21与第一布料20进行拼缝与拷边的效果,简化具有褶皱210的服装的缝制工艺,提高具有褶皱210服装的生产效率。
62.实施例二
63.请参阅图7,其中,图7中以方块简单示出了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了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4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缝纫机4设有第一缝纫针(图中未示出)、第二缝纫针(图中未示出)和安装部40,安装部40与连接件12通过锁紧结构、卡合结构、或螺纹结构等连接结构相固定连接,第一缝纫针穿设于第一针孔,第一缝纫针用于对第一布料与第二布料进行拼缝,第二缝纫针穿设于第二针孔,第二缝纫针用于对第一布料与第二布料进行拷边,从而能够利用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配合第一缝纫针与第二缝纫针,通过一次缝纫操作,实现对第二布料进行打皱并对形成有褶皱的第二布料与第一布料进行拼缝与拷边的效果,以简化具有褶皱的服装的缝制工艺,提高具有褶皱服装的生产效率。
64.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阅图1与图3,缝纫机4还设有位于打皱拷边拼缝压脚1下方的布料递送部41,布料递送部4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410、第二部分411以及第三部分412,第一部分410与第一面间隔设置,第一部分410与第一面101a之间形成第二通道32,第二部分411设置于交汇通道31的下方,第三部分412与第二面110间隔设置,第三部分412与第二面110之间形成第三通道33,第三部分412用于将位于第三通道33内的第二布料21递送至穿过第一开口300,以进入交汇通道31,第二部分411用于将第一布料20与在交汇通道31内堆叠的第二布料21一起递送至穿过第二开口310以进入第二通道32,第一部分410用于将位于第二通道32内的相叠合的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递送至第二端101,从而实现使第一布料20与第二布料21无需用户的帮助,便能够自动自第一端100运动至第二端101的效果。
65.其中,图1与图3中以点划线示出了交汇通道31、第二通道32、第三通道33、第一部分410、第二部分411以及第三部分412的边界。
66.具体地,布料递送部41为用于放置第二布料21以及第一布料20的平面,为了实现布料递送部41的递送布料的功能,第三部分412可以包括能够朝向右方运动的输送牙,以在第二布料21在第二面110的作用下压合于第三部分412的上方时,通过输送牙对第二布料21产生摩擦力,推动第二布料21向右方运动,从而使第二布料21通过第二面110的下方运动至交汇通道31内。可以理解的,此时,第二部分411与第一压块10之间形成上下空间大致固定的交汇通道31,当运动至交汇通道31内的第二布料21相堆叠至填满交汇通道31的上下空间时,第一压块10的表面与第二部分411压合于第一布料20与堆叠形成褶皱210的第二布料21的上下两侧,此时,再有第二布料21自第二面110的下方在第三部分412的递送作用下被输送至交汇通道31内,相叠合的第一布料20与形成褶皱210的第二布料21便会被新输送至交
互通道内的第二布料21自第二开口310挤出交汇通道31,使得第一布料20与形成褶皱210的第二布料21一起运动至第二通道32。第一布料20与形成褶皱210的第二布料21在第二通道32内朝向右方运动的原理,大致与第一布料20与形成褶皱210的第二布料21自交汇通道31被输送至第二通道32内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6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打皱拷边拼缝压脚及缝纫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打皱拷边拼缝压脚及缝纫机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