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智能机器人的立体停车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5:03: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停车管理系统,具体为一种基于智能机器人的立体停车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汽车的普及,国民拥有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停车难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解决停车难问题最直接的方法是多修建停车场,但城市可供修建停车场的资源有限。停车难、乱停车的恶性循环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难点,也直接导致交通堵塞,阻碍经济发展。要解决这种供需矛盾,一方面要修建更多停车场,另一方面是利用科技手段建设智能停车系统。
3.现在立体循环机械停车场的投入使用缓解了这种供需矛盾,较小的占地面积能够容纳大量车辆,而且造价相对于固定的水泥停车场造价和管理费用都比较低,同时由于自动化程度高,存取都比较方便,所以得到了广泛推广,但是在推广使用过程中,由于机械停车位的规格大小较为固定,对于车辆的型号有一定限制,而且在需要离场的情况下取车等待时间过长,给消费者带来不好的体验,为此,我们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机器人的立体停车管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机器人的立体停车管理系统。
5.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6.(1)如何通过设置车辆识别单元和智能指引单元,对进场车辆进行识别,确定对应车辆匹配到适宜的车位尺寸的停车位,同时对车主进行智能引导,方便车主尽快找到对应停车位,解决现有技术中停车位不能匹配对应车辆尺寸和需要现场进行人工引导的问题;
7.(2)如何通过设置离场预处理单元,对车主到达取车离场位置的时间进行预测,使车主能够在达到取车位置后,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取车离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主取车等待时间长和体验差的问题。
8.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智能机器人的立体停车管理系统,包括车辆识别单元、智能指引单元、数据存储单元和离场预处理单元;
9.所述车辆识别单元对进场车辆进行识别,获取进场车辆的车辆型号数据,并通过车辆型号数据进行尺寸匹配,从而确定进场车辆对应进入的停车区,并确定停车位,所述停车区根据不同的车位尺寸区间进行划分;
10.所述车辆识别单元将对应的停车区编号与停车位编号发送至智能指引单元,智能指引单元为车主进行语音播报和路线指引,引导对应车辆进入停车位;
11.所述离场预处理单元用于车主在离场前提前进行预约,使对应车辆提前到达离场位置。
12.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数据存储单元中存储有立体车位状态表以及
车型尺寸匹配表,所述立体车位状态表包括停车区编号、停车位编号以及停车位的使用状态,所述车型尺寸匹配表记录有各类品牌车型数据以及对应的车型尺寸数据,且车型尺寸匹配表每月定期进行更新,数据存储单元中还存储有停车场导引地图。
13.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车辆识别单元通过车辆型号数据对数据存储单元的车型尺寸匹配表进行访问,检索对应车辆型号数据匹配的品牌车型数据,从而获取车型尺寸数据,然后通过车型尺寸数据去访问立体车位状态表,获取匹配的停车区编号和处于闲置状态的停车位编号,根据车型尺寸适配不同的停车位,降低了停车难度,也降低了车辆剐蹭的风险。
14.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智能指引单元获取到停车区编号和停车位编号,从数据存储单元提取停车场导引地图,将进场车辆的所在位置和停车位的所在位置在停车场导引地图上进行标记,并用红色线条将路线绘制出来,同时在岔道口设置语音提示功能,引导车辆进入停车位所在位置。
15.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当车主的手机终端进入到与离场预处理单元通信范围内时,车主通过手机终端选择预约取车,离场预处理单元获取车主当前位置与对应停车位的距离以及车主的当前行进速度计算车主到达取车位置的时间,从而提前将对应车位传送到离场位置,减少了车主需要等待的时间,为车主的取车提高了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车主的体验度。
16.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在离场预处理单元获取车主当前位置时,需要车主进行位置分享授权,保证了车主的知情权和隐私权。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发明在使用时,车辆识别单元对进场车辆进行识别,获取进场车辆的车辆型号数据,并通过车辆型号数据进行尺寸匹配,从而确定进场车辆对应进入的停车区,并确定停车位,停车区根据不同的车位尺寸区间进行划分,车辆识别单元将对应的停车区编号与停车位编号发送至智能指引单元,智能指引单元为车主进行语音播报和路线指引,引导对应车辆进入停车位,通过设置车辆识别单元和智能指引单元,对进场车辆进行识别,确定对应车辆匹配到适宜的车位尺寸的停车位,同时对车主进行智能引导,方便车主尽快找到对应停车位,解决停车位不能匹配对应车辆尺寸的问题,同时可以减少对于现场人工引导的依赖,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保证了对应车辆的安全性,避免车辆剐蹭事件的发生。
19.2、当车主手机终端进入到与离场预处理单元通信范围内时,车主通过手机终端选择预约取车,离场预处理单元获取车主当前位置与对应停车位的距离以及车主的当前行进速度计算车主到达取车位置的时间,从而提前将对应车位传送到离场位置,通过设置离场预处理单元,对车主到达取车离场位置的时间进行预测,使车主能够在达到取车位置后,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取车离场,解决车主取车等待时间长和体验差的问题,提升了取车效率,进而提高了停车场的工作效率和车辆吞吐量。
附图说明
20.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基于智能机器人的立体停车管理系统,包括车辆识别单元、智能指引单元、数据存储单元和离场预处理单元;
24.所述车辆识别单元对进场车辆进行识别,获取进场车辆的车辆型号数据,并通过车辆型号数据进行尺寸匹配,从而确定进场车辆对应进入的停车区,并确定停车位,所述停车区根据不同的车位尺寸区间进行划分;
25.所述车辆识别单元将对应的停车区编号与停车位编号发送至智能指引单元,智能指引单元为车主进行语音播报和路线指引,引导对应车辆进入停车位;
26.所述离场预处理单元用于车主在离场前提前进行预约,使对应车辆提前到达离场位置。
27.所述数据存储单元中存储有立体车位状态表以及车型尺寸匹配表,所述立体车位状态表包括停车区编号、停车位编号以及停车位的使用状态,所述车型尺寸匹配表记录有各类品牌车型数据以及对应的车型尺寸数据,且车型尺寸匹配表每月定期进行更新,数据存储单元中还存储有停车场导引地图。
28.所述车辆识别单元通过车辆型号数据对数据存储单元的车型尺寸匹配表进行访问,检索对应车辆型号数据匹配的品牌车型数据,从而获取车型尺寸数据,然后通过车型尺寸数据去访问立体车位状态表,获取匹配的停车区编号和处于闲置状态的停车位编号。
29.所述智能指引单元获取到停车区编号和停车位编号,从数据存储单元提取停车场导引地图,将进场车辆的所在位置和停车位的所在位置在停车场导引地图上进行标记,并用红色线条将路线绘制出来,同时在岔道口设置显示屏,将用红色线条绘制好路线的停车场导引地图在显示屏上进行展示,显示屏具有语音播报功能,在检测到对应车辆达到岔道口位置时,进行语音播报提示,引导车辆进入停车位所在位置。
30.当车主的手机终端进入到与离场预处理单元通信范围内时,车主通过手机终端选择预约取车,离场预处理单元获取车主当前位置与对应停车位的距离以及车主的当前行进速度计算车主到达取车位置的时间,从而提前将对应车位传送到离场位置;
31.离场预处理单元进行预约离场的具体操作为:
32.步骤s1:当离场预处理单元与车主的手机终端建立通信连接时,向车主的手机发出消息推送,告知车主可以进行预约离场;
33.步骤s2:车主对预约离场进行选择并进行位置分享授权后,离场预处理单元获取车主的当前位置,并在十秒钟内对车主的行进距离进行记录,从而根据公式:速度=距离/时间,求得车主的平均行进速度;
34.步骤s3:根据步骤s2中获得的车主的平均行进速度和车主当前位置与车辆离场位置的距离,计算得出车主达到车辆离场位置的所需时间,从而预测出车主到达车辆离场位置的时间点;
35.步骤s4:当同时有多个车主在对同一停车区内的停车位进行预约离场时,生成离
场队列,将步骤s3中的车主达到车辆离场位置的时间点进行先后排序,根据队列序号对相应的停车位进行有序传送,传送的速度可以进行调节。
36.在离场预处理单元获取车主当前位置时,需要车主进行位置分享授权。
37.工作原理: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车辆识别单元对进场车辆进行识别,获取进场车辆的车辆型号数据,并通过车辆型号数据进行尺寸匹配,从而确定进场车辆对应进入的停车区,并确定停车位,停车区根据不同的车位尺寸区间进行划分,车辆识别单元将对应的停车区编号与停车位编号发送至智能指引单元,智能指引单元为车主进行语音播报和路线指引,引导对应车辆进入停车位;当车主的手机终端进入到与离场预处理单元通信范围内时,车主通过手机终端选择预约取车,离场预处理单元获取车主当前位置与对应停车位的距离以及车主的当前行进速度计算车主到达取车位置的时间,从而提前将对应车位传送到离场位置。
3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