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LTU、电能表、融合终端防窃电的方法与流程

2022-02-22 03:26: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基于ltu、电能表、融合终端防窃电的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一种基于低压台区的智能电表、线路监测终端ltu和智能融合终端进行台区窃电分析的方法及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对负荷特征的采集和监测方法及系统,具体为一种基于ltu、电能表、融合终端防窃电的方法。


背景技术:

2.长期以来的,一些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将盗窃电电能作为获利手段,采取各种方法不计或者少计量,以达到不交或者少交电费的目的。造成国际电能大量流失,损失惊人。这严重损坏了供电企业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供电秩序严重影响了电力实业的发展,而且给安全用电带来严重威胁。
3.窃电是电力系统自存在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并下大力气狠抓的一种社会现象。为了防止用电客户窃电,电力系统想取了很多种办法,有手动防窃电、报警防窃电等,但随着窃电技术智能化不断升级,窃电主题由原来的居民箱企业、有生活向经营、由供电企业外部到内部相勾结发展,窃电越来越隐蔽,难发现,使得窃电现象依然得不到有效遏制;
4.融合终端、ltu线路监测终端和电能表进行负荷监测可以测量获得总负荷的电压、电流等承载电力信息的信号,这些信息包含了不同特征负荷成分的信息,通过提取这些电气量的特征信息。也就是说通过探测总负荷的电压、电流、功率等电力信号,就能探测用户当前的负荷类型。
5.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ltu、电能表、融合终端防窃电的方法,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ltu、电能表、融合终端防窃电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的窃电技术智能化不断升级,窃电主题由原来的居民箱企业、有生活向经营、由供电企业外部到内部相勾结发展,窃电越来越隐蔽,难发现,使得窃电现象依然得不到有效遏制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ltu、电能表、融合终端防窃电的方法,所述防窃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步骤一:首先通过融合终端对配置在档案内的ltu线路监测终端、智能电表进行对时,使得各设备时间同步;
9.步骤二:利用ltu线路监测终端、电能表、融合终端设备循环记录每周波负荷数据;
10.步骤三:智能断路器、智能电表、融合终端定期进行负荷数据的特征识别,并记录识别结果和时间;
11.步骤四:通过融合终端窃电分析app定期读取所有ltu线路监测终端、智能电表负荷特征识别结果记录;
12.步骤五:融合终端根据已有的拓扑图,在同一时间之中,负荷特征在拓扑图不同的
监测设备有记录,结合数据确认疑似窃电行为,产生预警;
13.步骤六:由人工排除线路故障。
14.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ltu线路监测终端和智能电表的对时作业定期进行。
15.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融合终端对应设置在配电箱内部,且所述智能电表对应设置在电表箱内部。
16.优选的,所述配电箱与电表箱之间设置有分支箱,且电表箱设置有1-n组,并且分支箱与电表箱的进线端均对应设置有ltu线路监测终端1-n。
17.优选的,所述融合终端设置在配电箱的进线端,且配电箱内部分别连接有出线开关1-n,并且融合终端内部嵌入设置窃电分析app。
18.优选的,所述电表箱通过连接开关与分支箱连接,且每组开关均连接设置ltu线路监测终端。
19.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通过结合表箱线损、分支箱的线损数据,利用多信息融合方法,确定窃电行为,并进行窃电定位,判断在哪个表箱和分支箱下有疑似窃电行为,产生预警。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ltu、电能表、融合终端防窃电的方法,具备负荷特征识别功能,依据融合终端窃电分析微应用,根据融合终端、ltu、电能表负荷特征识别结果,分支箱识别结果,能够进行窃电分析和窃电定位;
21.结合多点定期进行特征结构识别分析,能够有效的对异常用电位置进行有效的识别,在能够进行防窃电的保证的同时,有利于减少因信息得知不及时而造成的用电安全问题,保证了电网电力平稳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ltu、电能表、融合终端防窃电的方法,所述防窃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5.步骤一:首先通过装置在配电箱内部的融合终端,对配置记录在档案内的ltu线路监测终端、智能电表进行对时,使得各设备时间同步,以保证进行同时段的监测作业,使得ltu线路监测终端和智能电表的对时作业定期进行,以保证对不同时段所发生的不同电流电力行为进行判定,以便于进行监测使用,便于在不同时期进行调配现场检查工作使用;
26.所述步骤一中融合终端对应设置在配电箱内部,且所述智能电表对应设置在电表箱内部。
27.所述配电箱与电表箱之间设置有分支箱,且电表箱设置有1-n组,并且分支箱与电表箱的进线端均对应设置有ltu线路监测终端1-n,其中电表性的内部对应安装有一组能够
对所有电能表进行监测的ltu线路监测终端,同时分支箱的内部设置有与开关一一对应的ltu线路监测终端,其中开关能够与电表箱1、电表箱2
……
电表箱n连接。
28.所述融合终端设置在配电箱的进线端,且配电箱内部分别连接有出线开关1-n,并且融合终端内部嵌入设置窃电分析app。
29.所述电表箱通过连接开关与分支箱连接,且每组开关均连接设置ltu线路监测终端。
30.步骤二:利用ltu线路监测终端、电能表、融合终端设备循环记录每周波负荷数据,对数据进行定时定期记录,以便于进行数据的结合分析,以方便进行窃电位置的判定;
31.步骤三:智能断路器、智能电表、融合终端定期进行负荷数据的特征识别,并记录识别结果和时间,能够对数据异常结果以及时间进行快速准确的定位,从而便于进行窃电位置的定位;
32.步骤四:通过融合终端窃电分析app定期读取所有ltu线路监测终端、智能电表负荷特征识别结果记录;
33.步骤五:融合终端根据已有的拓扑图,在同一时间之中,负荷特征在拓扑图不同的监测设备有记录,结合数据确认疑似窃电行为,产生预警;
34.通过结合表箱线损、分支箱的线损数据,利用多信息融合方法,确定窃电行为,并进行窃电定位,判断在哪个表箱和分支箱下有疑似窃电行为,产生预警;
35.如窃电负载在10:00分启动电机负载,在电能表6不能识别,在表箱2的线路监测终端5、分支箱ltu线路监测终端2、融合终端在10:00均监测到该负荷的特征,利用聚类、和机器学习得到负荷的特征,记录下来;
36.步骤六:产生预警后,经由工作人员及时到达异常位置后,排除线路故障造成的数据异常后,确认窃电行为。
37.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以及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以及框图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以及操作。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以及/或者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以及/或者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者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38.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3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以及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者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者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以及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以及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以及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以及解释。
41.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