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控制培养环境的智能隐球菌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3:19: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具体涉及隐球菌培养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控制 培养环境的智能隐球菌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2.隐球菌是一种病菌,在鸽粪中大量存在,可在鸽粪中存活2~3年, 常混于尘埃钟,吸入可导致隐球菌病。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引起的肺 部或播散性感染性疾病,主要引起肺炎和脑膜炎,也引起皮肤、骨骼 或内脏器官感染。临床上结合临床表现以及显微镜检查结果进行诊 断,再通过真菌培养或组织染色加以确认。临床上治疗药物包括两性 霉素b、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和氟胞嘧啶。新型隐球菌即隐球菌病。
3.隐球菌病传播媒介一般为干的鸽子粪,鲜有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案 例。隐球菌病呈世界性分布,被认为是一种艾滋病定义性机会性感染, 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隐球菌病可表现为自限性、亚急性或慢性经 过,进行性播散性隐球菌病多发生在免疫抑制者中。现目前,针对隐 球菌病尚无特效药,一般进行对症处理。
4.现目前,临床中针对隐球菌病的检测,需要将脑脊液、脓液、痰、 组织使用墨汁涂片镜检,找到带荚膜的隐球菌即可确诊,但是鉴定则 需要菌种培养,临床中,针对隐球菌菌种培养存在以下不足:
5.1、在技术先进的医院确实有较为完善的培养设备,但是在相对 小型的医院没有资金也没有做够的技术支撑庞大的培养设备,致使一 些小型医院无法对隐球菌病进行鉴别,耽误患者的最佳就诊时间。
6.2、现有技术中的培养装置无法达到全面的环境调控,包括温度、 湿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导致最终隐球菌的培养质量不佳、 培养周期拉长、不利于患者的病情的诊断、鉴别。
7.3、现目前,临床中隐球菌培养环境的数据无法实时远程获取, 无法远程控制培养环境,需要医护人员时刻于培养装置前观测,为其 培养工作带来了不便,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可控制培养环境的智 能隐球菌培养装置,该装置通过物理控制的方式,创建了一个可智能 控制其温度、湿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的培养环境,可根据隐 球菌的培养需求,创建最佳的培养环境,以提升隐球菌培养的质量与 效率,有助于患者病情的诊断、鉴别;同时,该装置搭载智能控制系 统,一方面可于装置本身上进行定时、定量的调控,另一方面该装置 可连接手机,于手机上远程监测调控,智能控制的加入使得整个培养 环境调控更佳,培养环境可手机远程控制、培养环境各项数值可手机 远程观测,打破了隐球菌培养人员的工作束缚,使得对隐球菌培养环 境的调控更人性化,减轻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其次,该装置 定位为小型智能培养设
备,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于操控,适合中 小型医院推广应用,打破了中小型医院隐球菌培养的闭塞,在实际使 用中,可及时对隐球菌进行培养鉴别,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及时治疗, 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9.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 种可控制培养环境的智能隐球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 第一箱门、第二箱门、控制箱、环境调控箱、连接导管;
10.所述第一箱门、第二箱门铰连接在箱体的一侧,所述控制箱、环 境调控箱固定连接在箱体的背面,所述连接导管固定连接在箱体和环 境调控箱之间,连通箱体和环境调控箱,所述环境调控箱内可拆卸的 设有水瓶、氧气瓶、二氧化碳瓶,通过连接导管连通至箱体内腔;
11.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分为高温灭活室和培养室两部分,其内部均 设有隔板,所述箱体与第一箱门和第二箱门贴合表面固定设有吸附性 密封条,所述箱体外侧契合于培养室部位,固定设有氧气喷头、二氧 化碳喷头、水雾喷头,均贯穿至培养室内部,固定连接连接导管一端;
12.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室顶部固定设有保温灯,侧面上下两位置分 别固定设有一温度传感器,后面上下两位置分别设有一氧气浓度传感 器和一二氧化碳传感器,所述培养室的底部固定设有隔热层;
13.进一步的,所述高温灭活室底部、顶部均设有加热模块,两侧壁 固定设有消毒灯以及温度传感;所述高温灭活室的顶部固定设有隔热 层;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箱门上部固定设有玻璃窗,玻璃窗下方固定 设有触控屏和启停按钮、急停开关;所述第一箱门、第二箱门与箱体 接触一侧均固定设有吸附性密封条;
15.进一步的,所述环境调控箱一侧为水瓶安装槽,另一侧为矩形槽, 矩形槽上铰连接有翻盖,内部固定设有半圆弧卡块,可拆卸的卡接氧 气瓶、二氧化碳瓶,所述环境调控箱一侧外表面固定设有电磁调控阀, 该电磁调控阀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导管一端,另一端固定连接连接导 管,第一导管另一端和氧气瓶、二氧化碳瓶可拆卸连接,通过第二导 管固定连接水瓶安装槽于该电磁调控阀;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管上固定设有雾化器;
17.进一步的,所述水瓶底部固定设有拿持把手;
18.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箱内固定设有中央处理器和无线连接模块, 所述该装置所有电器元器件均与控制箱电连接;
19.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制培养环境的智能隐球菌 培养装置的使用方法:
20.1、先对该装置培养室、高温灭活室消毒清洁处理。
21.2、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完成隐球菌培养基的制作。
22.3、先将培养其放入高温灭活室内。
23.4、通过触控屏控制该装置,启动高温灭活室的加热模块、消毒 灯,对培养基进行高温灭活、消毒杀菌处理。
24.5、将处理好的培养基取出,加入菌种。
25.6、将放入了菌种的培养基放入到培养室中。
26.7、通过触控屏设置培养室环境各含量的值。
27.8、在操作人员远离该培养装置时,可通过手机等类远程控制该 培养装置工作,包括培养室环境各物质含量值的调控等。
2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9.1、该装置通过物理控制的方式,创建了一个可智能控制其温度、 湿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的培养环境,可根据隐球菌的培养需 求,创建最佳的培养环境,以提升隐球菌培养的质量与效率,有助于 患者病情的诊断、鉴别。
30.2、该装置搭载智能控制系统,一方面可于装置本身上进行定时、 定量的调控,另一方面该装置可连接手机,于手机上远程监测调控, 智能控制的加入使得整个培养环境调控更佳,培养环境可手机远程控 制、培养环境各项数值可手机远程观测,打破了隐球菌培养人员的工 作束缚,使得对隐球菌培养环境的调控更人性化,减轻了相关工作人 员的工作负担。
31.3、该装置定位为小型智能培养设备,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 于操控,适合中小型医院推广应用,打破了中小型医院隐球菌培养的 闭塞,在实际使用中,可及时对隐球菌进行培养鉴别,有助于患者病 情的及时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 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 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 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是一种可控制培养环境的智能隐球菌培养装置的整体结构 示意图;
34.图2是一种可控制培养环境的智能隐球菌培养装置的背部结构 示意图;
35.图3是一种可控制培养环境的智能隐球菌培养装置的正视图;
36.图4是一种可控制培养环境的智能隐球菌培养装置的控制箱内 部结构示意图;
37.图5是一种可控制培养环境的智能隐球菌培养装置的环境调控 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38.图6是附图3中部位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40.1-箱体,101-培养室、102-高温灭活室,104-隔板,105-氧气浓 度传感器,106-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07-保温灯,108-温度传感器, 109-氧气喷头、1010-二氧化碳喷头,1011-水雾喷头,1012-加热模 块,1013-消毒灯,1014-隔热层,1015-吸附性密封条,2-第一箱门, 201-玻璃窗,202-触控屏,203-启停按钮,204-急停按钮,3-第二箱 门,4-控制箱,401-中央处理器,402-无线连接模块,5-环境调控箱, 501-水瓶槽,502-矩形槽,503-翻盖,504-水瓶,505-拿持把手,506
‑ꢀ
雾化器,507-氧气瓶,508-二氧化碳瓶,509-第一导管,5010-第二 导管,6-连接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 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2.实施例
43.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一种可控制培养环境的智能隐球菌培养装 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第一箱门2、第二箱门3、控制箱4、 环境调控箱5、连接导管6;
44.所述第一箱门2、第二箱门3铰连接在箱体1的一侧,所述控制 箱4、环境调控箱5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背面,所述连接导管6固定 连接在箱体1和环境调
45.控箱5之间,连通箱体1和环境调控箱5,所述环境调控箱5内 可拆卸的设有水瓶504、氧气瓶507、二氧化碳瓶508,通过连接导 管6连通至箱体1内腔;该装置通过控制箱4和环境调控箱5的设置, 实现对该装置的培养环境的智能调控,以提升隐球菌培养的质量与效 率,有助于患者病情的诊断、鉴别。
46.所述箱体1分为高温灭活室102和培养室101两部分,其内部均 设有隔板104,所述箱体1与第一箱门2和第二箱门3贴合表面固定 设有吸附性密封条1015,所述箱体1外侧契合于培养室101部位, 固定设有氧气喷头109、二氧化碳喷头1010、水雾喷头1011,均贯 穿至培养室101内部,固定连接连接导管6一端;氧气喷头109、二 氧化碳喷头1010、水雾喷头1011用于向培养室101内传输氧气、二 氧化碳、水雾,以调控培养室101内的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湿 度,制造一个适合隐球菌培养的培养环境;
47.所述培养室101顶部固定设有保温灯107,调节培养室101内的 温度,培养室101侧面上下两位置分别固定设有一温度传感器108, 时刻检测培养室101上部和下部的温度,培养室101后面上下两位置 分别设有一氧气浓度传感器105和一二氧化碳传感器106,以时刻监 测培养室101内上下两部位的氧气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所述培养室 101的底部固定设有隔热层1014,以隔绝下方高温灭活室102的温度 传导至培养室内,导致培养室101内温度在不可控下升高;
48.所述高温灭活室102底部、顶部均设有加热模块1012,加热模 块1012为高温灭活室102提供其高温条件,高温灭活室102两侧壁 固定设有消毒灯1013以及温度传感108;所述高温灭活室102的顶 部固定设有隔热层1014,其作用同上;
49.所述第一箱门2上部固定设有玻璃窗201,方便操作至者观察培 养室101内部情况,玻璃窗201下方固定设有触控屏202和启停按钮 203、急停开关204;所述第一箱门2、第二箱门3与箱体1接触一侧 均固定设有吸附性密封条1015,其与箱体1上的吸附性密封条1015 相互吸附,固定、密封第一箱门2、第二箱门3与箱体1;
50.所述环境调控箱5一侧为水瓶安装槽501,另一侧为矩形槽502, 矩形槽502上铰连接有翻盖503,内部固定设有半圆弧卡块5010,可 拆卸的卡接氧气瓶507、二氧化碳瓶508,所述环境调控箱5一侧外 表面固定设有电磁调控阀5012,该电磁调控阀5012一端固定连接第 一导管509一端,另一端固定连接连接导管6,第一导管509另一端 和氧气瓶、二氧化碳瓶可拆卸连接,通过第二导管5013固定连接水 瓶安装槽501于该电磁调控阀5012;
51.所述第二导管5013上固定设有雾化器506,将水瓶504内的水 雾化为水汽,传输至培养室101内,以调控其培养室101内的湿度;
52.所述水瓶504底部固定设有拿持把手505,方便拿取水瓶504;
53.所述控制箱4内固定设有中央处理器401和无线连接模块402, 所述该装置所有电器元器件均与控制箱4电连接;
54.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55.无线连接模块402通过互联网与例如手机连接,可实现该装置于 手机之间的信息交互,同时该装装置所有电器元气件均由401中央处 理器控制工作,触摸屏202为该装置上的指令输入端和信息获取端, 通过触摸屏202可对该装置进行一系列的调控,包括培养环境各项含 量的调控以及高温灭活室102的工作状态的调控;同时,中央处理器 401搭载多个程序模块,是按整个装置的智能调控,比如:定时定量 调控、自我检测调控等。
56.其中,培养环境调控一具体示例如:当培养室102内氧气含量减 少时,由氧气含量传感器检测器浓度,将信息传输至中央处理器401 处分析处理,得出氧气浓度低于标准值,中央处理401控制氧气瓶 507连接的电磁调控阀5012打开,直至摄入足够的氧气后,控制该 电磁调控阀5012关闭;二氧化碳浓度、湿度调控、温度调控亦是如 此,且环境调控可由人为干涉,于触控屏202或是手机之类输入调控 指令,中央处理器401接受指令,做出相应的调控动作。
57.该装置的具体使用方式、步骤如下:
58.1、先对该装置培养室101、高温灭活室102消毒清洁处理。
59.2、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完成隐球菌培养基的制作。
60.3、先将培养其放入高温灭活室102内。
61.4、通过触控屏202控制该装置,启动高温灭活室102的加热模 块1021、消毒灯1013,对培养基进行高温灭活、消毒杀菌处理。
62.5、将处理好的培养基取出,加入菌种。
63.6、将放入了菌种的培养基放入到培养室101中。
64.7、通过触控屏2020设置培养室环境各含量的值。
65.8、在操作人员远离该培养装置时,可通过手机等类远程控制该 培养装置工作,包括培养室环境各物质含量值的调控等。
6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 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 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 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 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 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67.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 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 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 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 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 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