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辅助自动开门系统的可操作性的车门缝照明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2:23: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门系统,它尤其具有第一光源,以及涉及一种用于通过车辆门系统的第一光源输出光信号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已知,车辆的开锁和上锁在车辆使用者接近时自动进行。因此对于司机不再需要操作车辆钥匙上的按钮。在这种所谓的“无钥匙启动”系统中,由车辆确定应答器的位置。一个或所有的车门的打开尤其在司机随身带着相应的可识别的应答器并且接近车辆以致应答器的作用范围足以在车辆控制单元和应答器之间建立数据传输时发生。在交换和验证访问授权之后,尤其是例如通过所谓的“轮询”或三角定位连续确定移动式应答器的位置。
3.对此,de 10 2018 005 763涉及一种用于借助身份识别系统操作机动车功能单元的方法,在此,尤其是为了操作该功能单元而用身份识别系统查询至少一个第一授权。此外,借助移动式身份识别件将作为授权的身份识别信号传输至身份识别装置并且在收到身份识别信号之后操作该功能单元。
4.如果通过车辆控制单元开锁车门,则车门还可以借助伺服辅助装置被置入规定位置,同时尤其是进一步打开一道缝。关于此方面,de 10 2018 008 212涉及一种车门的门锁总成,其中,该门锁总成尤其是具有连接至致动器的用于相对于车辆车身自动打开车门直至极限打开角度的推送件。
5.us 2012/0106182 a公开了一种车辆用门把手,在此,光源布置在门把手内。光源依据各自门的锁闭状态可被控制。
6.de 10 2014 100 144a1公开了一种车门,在此,照明系统作为对所接收的便携式发送器的信号的响应发出光,以指示车门锁状态。
7.de 10 2006 035 521a1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其包括被集成在侧门的侧饰衬中的用于在侧门打开时照亮车外门附近区域的照明机构,其中,照明机构具有多个沿侧饰衬延伸布置的光源。
8.de 10 2014 017 775a1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车身的照明装置,其具有如此相对于缝隙布置的照明件,即,从照明件的出光面射出的光从缝隙漏出。
9.尤其当这种系统被有利地用于按照略微相对于从车门或车辆车身突出的方式布置车门操作件时,司机难以找到操作件且有时操作不太直观。不同于人工开锁车辆时,在上述自动系统情况下,并非门系统的每个动作都与车辆使用者的行为相关联。这可能让车辆使用者不清楚门系统的状态。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改善这种车门用的门系统的可操作性并且针对使用者更方便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10.从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可以看到本发明。有利的改进方案和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
要求的主题。
11.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车辆用门系统,其具有车门、用于调节车门锁闭状态的锁闭单元、安置在该车门上的用于车辆使用者的操作件、第一光源和该车辆的与锁闭单元和第一光源相连的控制单元,其中,第一光源被布置成使得第一光源照亮在所述车门和车身之间的门缝区域内的车门部分和/或车身部分,其中,该控制单元设计用于接收用于车辆的电子钥匙的信号并根据该电子钥匙的信号控制该锁闭单元,并且根据该车门的锁闭状态和/或根据该电子钥匙与车辆控制单元的通信状态控制第一光源。
12.车辆优选是轿车、载货汽车、公共汽车、农业机械、建筑工程车辆、列车(动力)车厢或者应急车辆。
13.第一光源可以一方面是单独的逻辑光源,其中,待照亮的车门部分和/或待照亮的车身部分通过第一光源的光分布、优选通过光导来实现,另一方面,第一光源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光源组成。在后者情况下,第一光源尤其包括多个光源元件、最好是led元件,它们还优选布置在透明的散射元件之后,以便确保光源元件的均匀发光特性。第一光源在此可以布置在车门本身上,或也可以布置在车辆的车身上。优选地,第一光源直接布置在车门与车身的接触区域内。还优选的是将第一光源的第一光源元件布置在车门本身上,将第一光源的第二光源元件布置在车辆的车身上。在任何情况下都如此布置第一光源的光源元件,即,车门在门缝区域内可相对于车身至少局部被照亮。
14.车辆控制单元不是必需安置在车门本身上或在车门区域安置在车辆的车身上,控制单元也可以是车辆的中央控制单元。
15.该操作件优选连接至锁闭单元,但也可以优选地直接连接至控制单元。该操作件尤其是用于解锁该车门并且将其切换到可自由移动的状态。与之不同,该锁闭单元尤其是用于调节该锁闭状态,即上锁车门或相对于车身开锁车门。该操作件还优选连接至该控制单元,使得该控制单元能确定该操作件的状态并且依据所确定的该操作件的状态来相应控制第一光源。
16.电子钥匙尤其是设计用于通过无线电传输将信号传输至车辆控制单元,从而控制单元仅因车辆使用者接近车辆而控制该锁闭单元以调节车门锁闭状态。车门锁闭状态在此尤其涉及如下车锁状态,即车门是否被上锁或开锁,以及尤其还涉及车门打开状态。即,优选地还将车辆控制单元连接至致动器,从而该控制单元在车辆使用者接近车辆时不仅控制该门锁以开锁,还控制该致动器以相对于车辆的车身按照初步极限打开角度来初步打开车门。
17.电子钥匙与车辆控制单元的通信状态尤其还涉及电子钥匙究竟是否与控制单元通信,这尤其在电子钥匙位于以控制单元或控制单元的接收单元为中心的一定半径内时就是如此情况,并且尤其在电子钥匙与控制单元至少单向通信时也是如此情况。
18.本发明的一个有利作用是,向车辆使用者直观地通知车辆车门的锁止状态和/或打开状态,从而尤其也在借助致动器初步打开车门的情况下,车辆使用者可以容易地识别车门的打开状态。这有利地简化了车门操作,尤其当车辆配备有如上所述的自动门系统时。
19.根据一个有利实施方式,该控制单元设计成针对车门的至少一个规定锁闭状态或电子钥匙与控制单元的规定通信状态来控制第一光源,以照亮车门部分的和/或车身部分的对应配属于操作件的位点。尤其在车门操作件非常不显眼且难以察觉地布置于车门的情
况下,此时车辆使用者直观地通过相应的照明被引向操作件并且不用盲目搜索即可找到和操作该操作件,即使在由车辆控制单元自动开锁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20.根据一个有利实施方式,如此布置第一光源,即,第一光源的发光区照向车门的待照亮部分和/或车身的待照亮部分,从而车辆使用者只能看到由第一光源发出的光在车门或车身上的反光。有利地,由此保证其它交通参与者不会直接看向第一光源且不会由此被其晃眼。另外,该实施方式有利地允许在车门的或车身的各自部分上的均匀照亮。
21.根据另一个有利实施方式,如此设计该控制单元,即,控制第一光源以发出具有能够随时间在车门部分和/或车身部分范围内移动的亮度最大值的变化亮度,从而亮度最大值以规定速度移向车门部分和/或车身部分的对应于操作件的位点。尤其是,车辆使用者因此更容易找到非常不显眼且难以察觉地布置在车门上的操作件。因此,操作件例如可以布置在壳罩或盖之后。
22.根据另一个有利实施方式,该操作件安置在车门的外侧。车门的外侧尤其是车门表面的如下部分:其背对车辆内室且朝向车辆环境。
23.根据另一个有利实施方式,该操作件安置在车门的一个端侧。该车门端侧尤其是如下侧:其在车门关闭时被引导至车身柱的一端侧,从而在车门关闭时该车门端侧与车身柱的端侧相互抵靠布置。
24.根据另一个有利实施方式,门系统还具有第二光源,其中,第二光源布置在操作件区域内,从而第二光源照亮操作件。该控制单元优选设计用于相互同步地控制所述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作为其替代方式,可以实现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彼此不同控制。第二光源有利地允许更精确舒适地向车辆使用者指明在车门上的操作件的位置。
25.根据另一个有利实施方式,第一光源具有多个区段,其中,该控制单元设计用于依据车门的锁闭状态和/或依据电子钥匙与控制单元的通信状态来控制具有不同的亮度值和/或不同的色值的第一光源区段。第一光源的各不同的可控区段有利地允许展示对应于车门的各自锁闭状态和/或电子钥匙与控制单元的各自通信状态的灯光样式或颜色样式,从而尽量直观且明确无疑地由车辆使用者识别。
26.根据另一个有利实施方式,如此设计该控制单元,即,第一光源和/或第二光源在车门的打开角度大于规定极限值时被驱控以发出用于警告从后方接近该车辆的其它车辆的警告灯光。警告灯光有利地用于在打开车门情况下警告从后方接近的其它车辆,以尽量避免其它车辆撞上车门。
27.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具有如上和如下所述的门系统的车辆。
28.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通过车辆门系统的第一光源输出光信号的方法,其中,该门系统具有车门、用于调节车门的锁闭状态的锁闭单元、安置在车门上的用于车辆使用者的操作件、第一光源和该车辆的与所述锁闭单元和第一光源相连的控制单元,其中,第一光源布置成使得第一光源照亮在车门和车身之间的门缝区域内的车门部分和/或车身部分,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0029]-接收车辆的电子钥匙的信号,
[0030]-按照第一光模式控制第一光源以照亮在车门和车身之间的门缝区域内的车门部分和/或车身部分,
[0031]-控制锁闭单元以开锁车门,并且
[0032]-按照第二光模式控制第一光源以照亮在车门和车身之间的门缝区域内的车门部分和/或车身部分。
[0033]
通过对以上结合所提出的门系统给出的实施例的类似的和相应的应用,可以得到所提出的方法的优点和优选改进方案。
附图说明
[0034]
其它的优点、特征和细节来自以下必要时参照附图对至少一个实施例详细描述的说明。相同的、相似的和/或功能相同的零部件带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其中:
[0035]
图1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门系统的车辆,
[0036]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门系统的细节,和
[0037]
图3示出一种用于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门系统的第一光源输出光信号的方法。
[0038]
这些图中的图示是示意性的并且未按比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图1示出具有门系统1的车辆100。门系统1具有车门3和用于调节车门3的锁闭状态、即车门3的上锁和开锁的锁闭单元5。门系统1还具有安置在车门3的外侧的用于车辆使用者的操作件7。操作件7被设计成门把手并且布置在壳罩下方。门系统1的第一光源9被布置成使得第一光源9分别以漫射光照亮在车门3和车身之间的门缝区域内的车门3部分和车身部分。为此,第一光源9具有多个led元件,它们布置在车门3的一端侧。相应的led元件的射出方向在此在端侧的切向上指向车门3,从而随后的车辆或其它交通参与者不会直接看到led元件本身,而总是仅看到led元件在车门3端侧以及在车辆100车身上的反射。这种反射在车门3端侧和车辆100车身之间的门缝中产生漫射光。此外,门系统1具有与锁闭单元5和第一光源9相连的控制单元11。控制单元11可以借助接收模块接收用于车辆100的电子钥匙的信号并且在收到信号本身或规定信号时控制该锁闭单元5。另外,控制单元11与之对应地控制第一光源9,即,根据车门3的锁闭状态并根据电子钥匙与控制单元11的通信状态控制第一光源9。另外,门系统1具有第二光源13,其中,第二光源13布置在操作件7的区域中,使得第二光源13照亮操作件7。如果控制单元11为了开锁车门3的锁具而驱控锁闭单元5,则它也控制第一光源9以照亮车门3部分和车身部分的对应于操作件7的位点,并且与之同步地控制第二光源13。这种门系统1的可能的形貌的细节在图2中被示出。另外,控制单元11在打开角度大于打开的车门3的规定极限值时控制第一光源9和第二光源13以输出用于警告从后方接近车辆100的其它车辆的警告灯光。
[0040]
图2示出门系统1的一种可行的逻辑结构。在这种情况下,锁闭单元5具有锁口和扣眼,其中,构造为门把手的操作件7被机械联接至锁闭单元5。在电子钥匙s的相应信号送至控制单元11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1控制锁闭单元5以开锁位于锁闭单元5内的锁具,从而能够通过由车辆使用者操作构造为门把手的操作件7来将车门3打开一个角度。致动器a被控制单元11控制以初步打开车门3至规定打开角度,这尤其在车门3结冰时方便车辆使用者打开车门3。如果控制单元11已控制锁闭单元5来开锁车门3的锁具,则它也控制第一光源9以照亮车门3部分的和车身部分的对应于操作件7的位点。为此,第一光源9具有多个区段,其
中,该控制单元11依据车门3的锁闭状态并依据电子钥匙s与控制单元11的通信状态来控制具有彼此不同的亮度值和彼此不同的色值的第一光源9的区段。第一光源9的区段在图2中由标记9.1、9.2和9.3标明。控制单元11在此控制第一光源9以发出具有能够随时间在车门3部分和车身部分范围内移动的亮度最大值的变化亮度,从而亮度最大值以规定速度移向车门3部分和车身部分的对应于操作件7的位点。
[0041]
图3示出一种用于通过车辆100的门系统1的第一光源9输出光信号的方法,其中,该门系统1具有车门3、用于调节车门3的锁闭状态的锁闭单元5、安置在车门3上的用于车辆使用者的操作件7、第一光源9、以及与锁闭单元5和第一光源9相连的车辆100的控制单元11,其中,第一光源9布置成使得第一光源9照亮在车门3和车身之间的门缝区域内的车门3部分和/或车身部分。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其中,在图3中用虚线所绘框边来标记门系统1的被照亮区域:
[0042]-接收s1用于车辆100的电子钥匙的信号,
[0043]-按照第一光模式控制s2第一光源9以照亮在车门3和车身之间的门缝区域内的车门3部分和/或车身部分,并且通过控制单元11控制第二光源13,其中,门缝的周围区域和车辆的侧后视镜被照亮,
[0044]-控制s3锁闭单元5以在由第二光源13照亮操作件7的情况下开锁车门3,并且
[0045]-按照第二光模式控制s4第一光源以照亮在车门3和车身之间的门缝区域内的车门3部分和/或车身部分,其中,第二光模式是用于警告从后方接近车辆100的其它车辆的警告灯光,该警告灯光布置在车门3的端侧的下部区段中。
[0046]
虽然本发明通过优选实施例被详细示出和描述,但本发明不受所公开的例子的限制,其它变型能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中推导出而不会超出本发明保护范围。因此清楚的是存在许多变型可能性。也清楚的是,所例举的实施方式实际上仅是例子,其绝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可能的应用或配置的限制。相反,以上的描述和附图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具体实现示例性实施方式,在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所公开的发明构思情况下能例如关于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各个零部件的功能或布置作出许多改变,而不会超出由权利要求书及其合法等同物比如像说明书内的详述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