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塔斜拉式过街天桥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1:27: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配套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塔斜拉式过街天桥。


背景技术:

2.交通运输系统作为现代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维持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合理控制生态环境污染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建立有效的交通系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综合考虑土地使用、城市规划和其他许多社会因素。
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家用小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城市道路堵塞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带来道路交通压力日益增大以及行人过路难的问题。为了减少人员横穿马路的等待时间和提高安全性,同时为了保证交通的畅通,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选择在车辆通行流量较大、行人稠密、过街需求大的地段,或者交叉口、广场及铁路上面修建过街天桥,以缓解交通压力,从而避免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矛盾,提高交通安全性。由于过街天桥是修建在地面上,作为室外构筑物,其设计的合乎环境、形式美丽则给城市景观增彩,反之将是城市景观的伤疤,隔断城市风貌,所以过街天桥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景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此外,现有的过街天桥大部分只允许行人通过,而不允许非机动车通过,从而给非机动车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造型美观,实用性好的双塔斜拉式过街天桥。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双塔斜拉式过街天桥,其包括用于横跨在机动车道上方的钢箱梁,所述钢箱梁两端外侧设有向外倾斜的两个主塔,两个主塔上端之间连接有主缆,每个主塔外侧地下均设有位于钢箱梁两侧的两个锚碇,主缆每端与相应端的两个锚碇之间分别设有两个背索连接,主缆上设有若干对吊索与钢箱梁底部两侧连接以将钢箱梁吊起,钢箱梁每端分别设有人行阶梯和非机动车坡道与地面连通,所述钢箱梁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抗风索,每个抗风索两端分别与同侧的两个锚碇固定连接,每个抗风索上均设有若干个拉索与主缆固定连接。
7.作为优选,所述人行阶梯和/或非机动车坡道通过若干个稳定索与相应主塔固定连接。该设计使得人行阶梯和/或非机动车坡道下方能够腾出空间,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
8.作为优选,所述人行阶梯和/或非机动车坡道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的若干个桥墩。该设计使其能够在空间充足的情况下,采用现有、技术成熟的桥墩支撑方式进行支撑。
9.作为优选,所述人行阶梯、非机动车坡道和钢箱梁两侧均设有防护栏。该设计使其能够提高安全性。
10.作为优选,所述非机动车坡道呈环形。
11.作为优选,所述两个主塔顶端均呈燕尾型。该设计使其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燕尾脊特征。
12.作为优选,所述主缆包括上主缆和下主缆,上主缆和下主缆之间设有加强筋连接。
13.作为优选,所述若干个拉索表面均设有砖红色涂层。作为优选,所述砖红色涂层为防水涂层。该设计使其不仅具有防水功能,而且融入红砖文化元素,与整体屋顶造型巧妙结合,形成具有地方/区域特点的风格,从而体现地方/区域深沉而独特的传统文化底蕴。
14.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不仅可以使需要横穿道路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能够与道路上的机动车实现完全的分离,保证交通流畅和行人安全,而且主缆、两个抗风索以及连接两者的若干个拉索,能够加强天桥的抗风性能,还能形成具有古厝元素、现代元素、地方/区域风格的屋顶造型,同时,该种天桥占地面积较小,具有用料省、自重轻的特点,能够在有限空间内有效提高人、车流通行力。
15.本实用新型将燕尾脊、屋顶等古厝元素重构为悬索桥的主梁(钢箱梁)、主缆、主塔等受力结构,保证天桥轻盈的横跨机动车道,在造型上采用古厝元素加现代元素融合成地方风格建筑,给予浓厚地方风情,运用独特的美学创作和多样的桥梁造型更出色地表现出艺术与结构相互融合的美丽空间,塑造了一个新的地标形象。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塔斜拉式过街天桥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箱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20.如图1或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塔斜拉式过街天桥,其包括用于横跨在机动车道上方的钢箱梁10,所述钢箱梁10两端外侧设有向外倾斜的两个主塔21、22,两个主塔21、22上端之间连接有主缆30,每个主塔21、22外侧地下均设有位于钢箱梁10两侧的两个锚碇41、42,主缆30每端与相应端的两个锚碇41、42之间分别设有两个背索51、52连接,主缆30上设有若干对吊索61与钢箱梁10底部两侧连接以将钢箱梁10吊起,钢箱梁10每端分别设有人行阶梯11和非机动车坡道12与地面连通,所述钢箱梁10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抗风索71、72,每个抗风索71、72两端分别与同侧的两个锚碇41、42固定连接,每个抗风索71、72上均设有若干个拉索8与主缆30固定连接。
21.作为优选,所述人行阶梯11、非机动车坡道12和钢箱梁10两侧均设有防护栏13。该设计使其能够提高安全性。
22.作为优选,所述非机动车坡道12呈环形。
23.作为优选,所述两个主塔21、22顶端均呈燕尾型。该设计使其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燕尾脊特征。
24.作为优选,所述主缆30包括上主缆31和下主缆32,上主缆31和下主缆32之间设有加强筋33连接。
25.作为优选,所述若干个拉索8表面均设有砖红色涂层。作为优选,所述砖红色涂层为防水涂层。该设计使其不仅具有防水功能,而且融入红砖文化元素,与整体屋顶造型巧妙结合,形成具有地方/区域特点的风格,从而体现地方/区域深沉而独特的传统文化底蕴。
26.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人行阶梯11和/或非机动车坡道12通过若干个稳定索62与相应主塔21、22固定连接。该设计使得人行阶梯11和/或非机动车坡道12下方能够腾出空间,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
27.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人行阶梯11和/或非机动车坡道12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的若干个桥墩。该设计使其能够在空间充足的情况下,采用现有、技术成熟的桥墩支撑方式进行支撑,由于桥墩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设计,因此在本文图中未示出。
28.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不仅可以使需要横穿道路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能够与道路上的机动车实现完全的分离,保证交通流畅和行人安全,而且主缆30、两个抗风索71、72以及连接两者的若干个拉索8,能够加强天桥的抗风性能,还能形成具有古厝元素、现代元素、地方/区域风格的屋顶造型,同时,该种天桥占地面积较小,具有用料省、自重轻的特点,能够在有限空间内有效提高人、车流通行力。
29.本实用新型将燕尾脊、屋顶等古厝元素重构为悬索桥的主梁(钢箱梁10)、主缆30、主塔21、22等受力结构,保证天桥轻盈的横跨机动车道,在造型上采用古厝元素加现代元素融合成地方风格建筑,给予浓厚地方风情,运用独特的美学创作和多样的桥梁造型更出色地表现出艺术与结构相互融合的美丽空间,塑造了一个新的地标形象。
30.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所做的均等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