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卧床病人翻身床单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0:12: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床病人翻身床单。


背景技术:

2.下肢骨折病人必须卧床休息,在行检查时不能自行活动,需要陪护人员运用两人翻身法的动作将病人抬起,往往在检查时家属及工作人员为避免加重病人疼痛,就连床单一起将病人抬到检查床上,然而床单反复用“84”消毒液浸泡导致布草床单腐蚀,不结实,直接通过床单将病人抬到检查床上,容易使床单破损,发生病人坠床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卧床病人翻身床单,用以辅助卧床病人检查转移,保证转移安全,降低成本。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卧床病人翻身床单,包括床单本体,所述床单本体包括耐磨布料层以及设于所述耐磨布料层下侧的加强带网,所述加强带网包括前后对称针织固定于所述耐磨布料层下侧的第一横向环形带和第二横向环形带、以及左右对称针织固定于所述耐磨布料层下侧的第一纵向带和第二纵向带,所述第一横向环形带的两端分别伸出耐磨布料层的两侧边形成第一拉环,所述第二纵向带的两端分别伸出耐磨布料层的两侧边形成第二拉环,所述第一纵向带和第二纵向带的一端延伸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横向环形带,所述第一纵向带和第二纵向带的另一端一端延伸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横向环形带。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纵向带和第二纵向带之间设置有若干条连续折回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针织固定于所述第一横向环形带和第二横向环形带之间的耐磨布料层的下侧,连接带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纵向带和第二纵向带。
6.进一步地,所述耐磨布料层采用帆布。
7.进一步地,所述床单本体的长度为100cm,宽度为80cm。
8.进一步地,所述床单本体的四个角各连接有一系带。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申请主要是卧床病人检查时使用,检查前,病人躺在病床上,并将该床单本体垫在病人的背部和臀部下,检查时,陪检人员将病床推至与检查床并行,然后一人拉住一侧的第一拉环和第二拉环,另一人拉另一侧的第一拉环和第二拉环,两人一起通过床单本体将病人兜起并抬到检查床上,检查完成后,再通过床单本体将病人抬回病床。本申请通过该床单本体替代病床床单来转移病人,该床单本体的耐磨布料层结实度较高,同时在耐磨布料层下设加强带网,使得床单本体更加结实,经久耐用,保证了转移安全,并且,转移病人时,无需使用到病床床单,病床床单不易破损,提高了病床床单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
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2.附图中,100-床单本体;110-耐磨布料层;120-第一横向环形带;121-第一拉环;130-第二横向环形带;131-第二拉环;140-第一纵向带;150-第二纵向带;160-连接带;200-系带。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4.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1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卧床病人翻身床单,包括床单本体100,床单本体100的长度约为100cm(大约为病床床单的一半),宽度约为80cm。
16.床单本体100包括耐磨布料层110以及设于耐磨布料层110下侧的加强带网,耐磨布料层110优选采用帆布。
17.加强带网包括前后对称针织固定于耐磨布料层110下侧的第一横向环形带120和第二横向环形带130、以及左右对称针织固定于耐磨布料层110下侧的第一纵向带140和第二纵向带150,第一横向环形带120的两端分别伸出耐磨布料层110的两侧边形成第一拉环121,第二纵向带150的两端分别伸出耐磨布料层110的两侧边形成第二拉环131,第一纵向带140和第二纵向带150的一端延伸并固定连接于第一横向环形带120,第一纵向带140和第二纵向带150的另一端一端延伸并固定连接于第二横向环形带130。
18.本申请主要是卧床病人检查时使用,检查前,病人躺在病床上,并将该床单本体100垫在病人的背部和臀部下,检查时,陪检人员将病床推至与检查床并行,然后一人拉住一侧的第一拉环121和第二拉环131,另一人拉另一侧的第一拉环121和第二拉环131,两人一起通过床单本体100将病人兜起并抬到检查床上,检查完成后,再通过床单本体100将病人抬回病床。本申请通过该床单本体100替代病床床单来转移病人,该床单本体100的耐磨布料层110结实度较高,同时在耐磨布料层110下设加强带网,使得床单本体100更加结实,经久耐用,保证了转移安全,并且,转移病人时,无需使用到病床床单,病床床单不易破损,提高了病床床单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
19.为了进一步提高床单本体100的承载力,第一纵向带140和第二纵向带150之间设置有若干条连续折回的连接带160,连接带160针织固定于第一横向环形带120和第二横向环形带130之间的耐磨布料层110的下侧,连接带16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纵向带140和第二纵向带150,以通过若干条连续折回的连接带160兜在耐磨布料层110下。
20.本实施例中,床单本体100的四个角各连接有一系带200,该床单本体100铺在病床上时,可通过系带200将床单本体100的四个角系在病床上,能够防止床单本体100褶皱,更加整洁美观。
2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卧床病人翻身床单,其特征在于:包括床单本体,所述床单本体包括耐磨布料层以及设于所述耐磨布料层下侧的加强带网,所述加强带网包括前后对称针织固定于所述耐磨布料层下侧的第一横向环形带和第二横向环形带、以及左右对称针织固定于所述耐磨布料层下侧的第一纵向带和第二纵向带,所述第一横向环形带的两端分别伸出耐磨布料层的两侧边形成第一拉环,所述第二纵向带的两端分别伸出耐磨布料层的两侧边形成第二拉环,所述第一纵向带和第二纵向带的一端延伸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横向环形带,所述第一纵向带和第二纵向带的另一端一端延伸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横向环形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病人翻身床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带和第二纵向带之间设置有若干条连续折回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针织固定于所述第一横向环形带和第二横向环形带之间的耐磨布料层的下侧,连接带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纵向带和第二纵向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病人翻身床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布料层采用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病人翻身床单,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单本体的长度为100cm,宽度为80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病人翻身床单,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单本体的四个角各连接有一系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床病人翻身床单,包括床单本体,床单本体包括耐磨布料层以及设于耐磨布料层下侧的加强带网,加强带网包括前后对称针织固定于耐磨布料层下侧的第一横向环形带和第二横向环形带、以及左右对称针织固定于耐磨布料层下侧的第一纵向带和第二纵向带,第一横向环形带的两端分别伸出耐磨布料层的两侧边形成第一拉环,第二纵向带的两端分别伸出耐磨布料层的两侧边形成第二拉环,第一纵向带和第二纵向带的一端延伸并固定连接于第一横向环形带,第一纵向带和第二纵向带的另一端一端延伸并固定连接于第二横向环形带。本实用新型可用以辅助卧床病人检查转移,保证了转移安全,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彭霞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乡县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7.27
技术公布日:2022/1/2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