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光伏支架导轨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23:35: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支架导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支架导轨。


背景技术:

2.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方式。
3.光伏板下端设置有用于对光伏板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架导轨,现有技术中光伏支架通常再用钢材制成,钢材通常为u型,对支架导轨的固定方式为在支架导轨上贯穿开设定位孔,螺栓贯穿定位孔后将支架导轨进行固定,但是这样就限制了支架导轨的固定位置,当需要在支架的不同长度位置进行固定安装时适用性差。当需要对多个支架导轨进行驳接时,现有技术的驳接稳定性差。
4.为此,亟待一种光伏支架导轨,能够实现在任意位置对支架导轨进行固定,提高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支架导轨,能够实现在任意位置对支架导轨进行固定,提高适用范围。
6.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的光伏支架导轨,包括导轨本体和固定螺栓,导轨本体的下端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开设有与导向槽连通的限位槽,限位槽的宽度大于导向槽的宽度,固定螺栓的头部位于限位槽内,固定螺栓的杆部贯穿连通槽。
8.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导轨本体的外形呈u形。
9.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导轨本体的中部设置有隔板,隔板沿长度方向设置,隔板与限位块的上端面相互平行,隔板的下端与限位块的上端面之间形成驳接腔,驳接腔内设置有驳接管,驳接管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导轨本体内,驳接管与导轨本体之间通过自攻螺丝连接。
10.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导轨本体的上端两侧外壁设置有向外延展的侧翼,侧翼用于承托光伏板。
11.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导轨本体的上端两侧内壁设置有定位凸缘,两个定位凸缘的内侧还设置有向下弯折的定位部。
12.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限位块由导轨本体的下端向上凹陷一体形成。
13.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固定螺栓的头部与限位槽的内壁相互适配,固定螺栓能沿限位槽滑动,固定螺栓不能要沿自身轴线转动。
14.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导轨本体才用铝材制成。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6.1、本实用新型在导轨本体的下端开设的导向槽与限位块的限位槽相互连通,固定螺栓的头部位于限位槽内,固定螺栓的杆部贯穿导向槽。在安装的过程中,固定螺栓不会贯穿导轨的本体,固定螺栓的头部位于限位槽内,固定螺栓与横梁等其他结构进行固定时,固定螺栓的头部与导轨本体保持一体性。固定螺栓的头部能够在限位槽内移动,实现固定螺栓相对导轨本体的无级调节。实现固定螺栓能够移动倒是限位槽内任意位置后进行固定,提高适用范围。
17.2、导轨本体的截面形状为u形,u形的内壁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下端面与限位块的上端面之间形成驳接腔,驳接管设置在驳接管内时,不会发生随意晃动,保证驳接的稳定性。驳接管的截面形状为方形,当通过驳接管对相邻的两个导轨本体进行驳接时,相邻导轨本体之间的长度可通过驳接管进行弹性补偿,进一步提高驳接的适用范围。驳接管与导轨本体之间通过自攻螺丝进行固定连接,能够简化安装,降低成本。
18.3、通过侧翼增加对光伏板支撑时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撑的稳定性。通过定位凸缘和定位部,能够进一步在隔板的上端空间内设置滑块,滑块可拆卸连接压块,压块用于对光伏板压紧固定。
19.4、材质为铝材,同等长度下,重量是钢材的1/4,对于承压不大的彩钢瓦更为适合。限位槽的宽度等于固定螺栓的头部的正多边形的内切圆直径,即保证固定螺栓能够沿着限位槽移动,而不会发生随意转动,安装螺母时更方便,同时避免固定螺栓随意晃动,提高导轨本体整体的安装稳定性。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22.图2为图1去掉固定螺栓后的示意图;
23.图3为驳接管位于导轨本体内是的示意图;
24.图4为相邻两个导轨驳接时的侧面示意图;
25.图5为导轨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26.附图中,1-导轨本体,2-限位块,3-限位槽,4-导向槽,5-隔板,501-驳接腔,6-侧翼,7-定位凸缘,8-定位凸起,9驳接管,10-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8.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29.实施例1
30.本实用新型的光伏支架导轨,包括导轨本体1和固定螺栓10,导轨本体1的下端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4,导向槽4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块2,限位块2开设有与导向槽4连通的限位槽3,限位槽3的宽度大于导向槽4的宽度,固定螺栓10的头部位于限位槽3内,固定螺栓10的杆部贯穿连通槽。
3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在导轨本体1的下端开设的导向槽4与限位块2的限位槽3相互连通,固定螺栓10的头部位于限位槽3内,固定螺栓10的杆部贯穿导向槽4。在安装的过程中,固定螺栓10不会贯穿导轨的本体,固定螺栓10的头部位于限位槽3内,固定螺栓10与横梁等其他结构进行固定时,固定螺栓10的头部与导轨本体1保持一体性。固定螺栓10的头部能够在限位槽3内移动,实现固定螺栓10相对导轨本体1的无级调节。实现固定螺栓10能够移动倒是限位槽3内任意位置后进行固定,提高适用范围。
32.实施例2
33.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导轨本体1的外形呈u形。导轨本体1的中部设置有隔板5,隔板5沿长度方向设置,隔板5与限位块2的上端面相互平行,隔板5的下端与限位块2的上端面之间形成驳接腔501,驳接腔501内设置有驳接管9,驳接管9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导轨本体1内,驳接管9与导轨本体1之间通过自攻螺丝连接。
3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导轨本体1的截面形状为u形,u形的内壁设置有隔板5,隔板5的下端面与限位块2的上端面之间形成驳接腔501,驳接管9设置在驳接管9内时,不会发生随意晃动,保证驳接的稳定性。驳接管9的截面形状为方形,当通过驳接管9对相邻的两个导轨本体1进行驳接时,相邻导轨本体1之间的长度可通过驳接管9进行弹性补偿,进一步提高驳接的适用范围。驳接管9与导轨本体1之间通过自攻螺丝进行固定连接,能够简化安装,降低成本。
35.实施例3
36.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导轨本体1的上端两侧外壁设置有向外延展的侧翼6,侧翼6用于承托光伏板。导轨本体1的上端两侧内壁设置有定位凸缘7,两个定位凸缘7的内侧还设置有向下弯折的定位部。
3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侧翼6增加对光伏板支撑时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撑的稳定性。通过定位凸缘7和定位部,能够进一步在隔板5的上端空间内设置滑块,滑块可拆卸连接压块,压块用于对光伏板压紧固定。
38.实施例4
39.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限位块2由导轨本体1的下端向上凹陷一体形成。固定螺栓10的头部与限位槽3的内壁相互适配,固定螺栓10能沿限位槽3滑动,固定螺栓10不能要沿自身轴线转动。导轨本体1才用铝材制成。
4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材质为铝材,同等长度下,重量是钢材的1/4,对于承压不大的彩钢瓦更为适合。限位槽3的宽度等于固定螺栓10的头部的正多边形的内切圆直径,即保证固定螺栓10能够沿着限位槽3移动,而不会发生随意转动,安装螺母时更方便,同时避免固定螺栓10随意晃动,提高导轨本体1整体的安装稳定性。
4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