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钻头及钻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21:13: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切削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是涉及一种钻头及钻头组件。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针对于木材的加工处理,钻孔是常见的一种处理手段,在进行木材的钻孔处理时,常采用钻头工具,现有钻头工具在进行钻孔时存在如下问题:
3.1、定位精度低,在钻孔初期,常会发生钻头的滑动,从而影响钻孔精度与效率;
4.2、成型孔较为粗糙,不能满足需求方对于孔的表面状态的需求;
5.3、钻孔过程中排屑困难,影响钻孔效率。
6.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钻头及钻头组件,通过结构设计,能够达到提升钻孔精度以及钻孔效率的问题。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9.第一方面
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头,包括钻头本体,所述钻头本体的一端为切削部,所述切削部包括至少两组切削刃;至少两组所述切削刃关于所述钻头本体的端面的中心呈旋转对称分布;其中任意一组所述切削刃均包括用于与材料表面配合实现所述钻头深入材料的横刃部、用于形成钻孔侧壁的边刃部以及排削槽;所述横刃部包括横刃后刀面,所述横刃后刀面与所述排削槽的侧壁相交形成横刃,所述横刃用于与材料表面配合实现切削;所述边刃部包括边刃外侧面,所述边刃外侧面与所述排削槽的侧壁相交形成的第一边刃,所述第一边刃用于形成钻孔的侧壁。
11.在本方案中,所述钻头包括设置有切削部的钻头本体,所述钻头本体的断面设置有至少两组切削刃,通过将两组切削刃设置成旋转对称,可保证所述钻头在切削时的稳定性,保证钻孔质量,所述切削部包括横刃部以及边刃部,在使用所述钻头进行钻孔时,所述横刃部与待钻孔材料相互接触,实现待钻孔材料的切削,从而实现钻头的深入,所述边刃部包括第一边刃,所述第一边刃用于在钻孔时与待钻孔材料相互配合,实现钻孔侧边的成型,采用本方案所涉及的钻头进行钻孔时,所述横刃以及所述第一边刃切削产生的切削废料可同时通过所述排屑槽实现排屑,通过所述钻头的结构设计,利用所述排屑槽的侧壁分别与横刃后刀面以及边刃外侧面形成横刃以及第一边刃,在保证钻孔质量的同时,利用一个排屑槽同时实现侧边以及孔底钻孔过程的排屑,大大的提升了钻孔的效率。
12.进一步的,所述边刃部还包括边刃内侧面,所述边刃内侧面与所述横刃后刀面相交形成第二边刃,所述第二边刃旋转形成圆环,通过所述第二边刃的结构设计,在利用所述钻头进行钻孔的过程中,可通过所述第二边刃的结构设计,进一步提升切削效率。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边刃的最高点高于所述横刃的最高点,通过所述第二边刃的
高度设计,在利用所述钻头进行钻孔时,所述第二边刃首先进行钻孔工作进一步实现钻孔效率的提升。
14.进一步的,所述钻头本体的端面的中心还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钻头定位的中心尖,通过中心尖的结构设计,可通过所述中心尖进行定位保证钻孔过程的稳定性。
15.进一步的,所述钻头本体的端面的中心还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钻头定位的中心尖,所述中心尖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边刃的最高点的高度,通过所述中心尖的高度设计,在利用所述钻头进行钻孔时,所述中心尖可率先与待钻孔材料相互接触,实现所述钻头的定位,从而进一步保证钻头的稳定性。。
16.进一步的,所述排削槽为螺旋排削槽,所述螺旋角为20
°‑
25
°

17.第二方面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钻头组件,包括上述钻头、刀柄,所述刀柄与所述钻头的另一端连接。
19.在本方案中,设置有刀柄用于与所述钻头连接,从而提升所述钻头安装的方便性,提升钻头的适用性。
20.进一步的,所述钻头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圆柱,所述定位圆柱的断面设置有圆锥平台,所述刀柄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圆锥平台相互配合,实现所述钻头与所述刀柄的连接,通过所述圆锥平台与所述定位孔的结构设计,可实现所述刀柄与所述钻头的快速装配,减少装钻头的时间,从而实现钻孔效率的提升。
21.进一步的,所述刀柄的另一端还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与外部组件连接,实现所述刀具的安装,通过所述螺纹孔的结构设计,实现所述钻头的安装,保证了所述钻头的稳定性。
22.进一步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螺纹孔中,与所述螺纹孔相互配合,实现所述钻头的位置调整,通过设置限位件,可采用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缩短螺纹孔的孔深,从而实现了所述螺纹孔与外部组件配合时的配合长度的变化,从而在所述螺纹孔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实现所述钻头相对位置的调节,进一步提升所述钻头的适用性。
2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24.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钻头及钻头组件,通过结构设计,能够达到提升钻孔精度以及钻孔效率的问题;
25.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钻头及钻头组件,通过针对于钻头的结构设计,利用所述排屑槽的侧壁分别与横刃后刀面以及边刃外侧面形成横刃以及第一边刃,在保证钻孔质量的同时,利用一个排屑槽同时实现侧边以及孔底钻孔过程的排屑,大大的提升了钻孔的效率;
26.3、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钻头及钻头组件,通过所述第二边刃的结构设计,在利用所述钻头进行钻孔的过程中,可通过所述第二边刃的结构设计,进一步提升切削效率;
27.4、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钻头及钻头组件,通过中心尖的结构设计,可通过所述中心尖进行定位保证钻孔过程的稳定性;
28.5、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钻头及钻头组件,通过针对于钻头组件的结构设计,采用限位件与螺纹孔配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缩短螺纹孔的孔深,从而实现了所述螺纹孔与
外部组件配合时的配合长度的变化,从而在所述螺纹孔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实现所述钻头相对位置的调节,进一步提升所述钻头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2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头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头正视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头俯视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头与刀柄的连接示意图;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刀柄的剖面图。
35.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36.100-切削部、110-横刃部、110a-横刃、111-横刃后刀面、120-边刃部、120a-第一边刃、120b-第二边刃、121-边刃外侧面、122-边刃内侧面、130-排削槽、140-中心尖、150-定位圆柱、200-刀柄、210-定位孔、220-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8.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39.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41.实施例
42.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头,包括钻头本体,所述钻头本体的一端为切削部100,所述切削部100包括至少两组切削刃;至少两组所述切削刃关于所述钻头本体的端面的中心呈旋转对称分布;其中任意一组所述切削刃均包括用于与材料表面配合实现所述钻头深入材料的横刃部110、用于形成钻孔侧壁的边刃部120以及排削槽130;
所述横刃部110包括横刃后刀面111,所述横刃后刀面111与所述排削槽130的侧壁相交形成横刃110a,所述横刃110a用于与材料表面配合实现切削;所述边刃部120包括边刃外侧面121,所述边刃外侧面121与所述排削槽130的侧壁相交形成的第一边刃120a,所述第一边刃120a用于形成钻孔的侧壁。
43.其中,所述切削刃为至少两组,且至少两组所述切削刃关于所述钻头本体的端面的中心呈旋转对称分布,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所述钻头本体的端面的中心为所述钻头旋转轴与端面的交点,当所述切削刃为两组时,两组所述切削刃关于该交点呈旋转角为180
°
的旋转对称;当所述切削刃为三组时,三组所述切削刃关于该交点呈旋转角为120
°
的旋转对称。
44.其中,所述钻头包括排削槽130,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所述排削槽130的侧壁即为所述横刃110a的前刀面,所述前刀面与所述后刀面的交界位置,即为所述横刃110a。
45.具体的,所述横刃110a用于与材料表面配合实现切削,为保证切削效率,所述后刀面应相对于与所述旋转轴垂直的平面倾斜设置,在所述后刀面倾斜时,在所述横刃110a与待钻孔材料接触时,所述后刀面与待钻孔材料存在空隙,有利于在使用所述钻头时散热。
46.在本方案中,所述钻头包括设置有切削部100的钻头本体,所述钻头本体的断面设置有至少两组切削刃,通过将两组切削刃设置成旋转对称,可保证所述钻头在切削时的稳定性,保证钻孔质量,所述切削部100包括横刃部110以及边刃部120,在使用所述钻头进行钻孔时,所述横刃部110与待钻孔材料相互接触,实现待钻孔材料的切削,从而实现钻头的深入,所述边刃部120包括第一边刃120a,所述第一边刃120a用于在钻孔时与待钻孔材料相互配合,实现钻孔侧边的成型,采用本方案所涉及的钻头进行钻孔时,所述横刃110a以及所述第一边刃120a切削产生的切削废料可同时通过所述排屑槽实现排屑,通过所述钻头的结构设计,利用所述排屑槽的侧壁分别与横刃后刀面111以及边刃外侧面121形成横刃110a以及第一边刃120a,在保证钻孔质量的同时,利用一个排屑槽同时实现侧边以及孔底钻孔过程的排屑,大大的提升了钻孔的效率。
4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刃部120还包括边刃内侧面122,所述边刃内侧面122与所述横刃后刀面111相交形成第二边刃120b,所述第二边刃120b旋转形成圆环,通过所述第二边刃120b的结构设计,在利用所述钻头进行钻孔的过程中,可通过所述第二边刃120b的结构设计,进一步提升切削效率。
4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边刃120b的最高点高于所述横刃110a的最高点,通过所述第二边刃120b的高度设计,在利用所述钻头进行钻孔时,所述第二边刃120b首先进行钻孔工作进一步实现钻孔效率的提升。
49.其中,所述第二边刃120b沿所述钻头旋转方向的前后两端到所述断面中心的距离可相等也可不相等,当距离相等时,所述第二边刃120b钻头旋转时,可与待钻孔材料相互配合,起定位作用;在距离不相等时,所述第二边刃120b存在径向上的切削,从而提高切削效率。
5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钻头本体的端面的中心还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钻头定位的中心尖140,通过中心尖140的结构设计,可通过所述中心尖140进行定位保证钻孔过程的稳定性。
51.进一步的,所述钻头本体的端面的中心还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钻头定位的中心尖140,所述中心尖140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边刃120b的最高点的高度,通过所述中心尖140的高度设计,在利用所述钻头进行钻孔时,所述中心尖140可率先与待钻孔材料相互接触,实现所述钻头的定位,从而进一步保证钻头的稳定性。。
5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削槽130为螺旋排削槽130,所述螺旋角为20
°‑
25
°

53.如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钻头组件,包括上述钻头、刀柄200,所述刀柄200与所述钻头的另一端连接。
54.具体的,所述刀柄200为杆状结构,从所述刀柄200与所述钻头的配合段到所述刀柄200的另一端,依次为圆柱段、锥段、圆环槽、退刀槽、定位台,所述定位台用于在精磨钻夹部分时,装夹限位,统一了磨削基准和使用基准。
55.在本方案中,设置有刀柄200用于与所述钻头连接,从而提升所述钻头安装的方便性,提升钻头的适用性。
5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钻头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圆柱150,所述定位圆柱150的断面设置有圆锥平台,所述刀柄200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孔210,所述定位孔210与所述圆锥平台相互配合,实现所述钻头与所述刀柄200的连接,通过所述圆锥平台与所述定位孔210的结构设计,可实现所述刀柄200与所述钻头的快速装配,减少装钻头的时间,从而实现钻孔效率的提升。
57.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为保证所述钻头与所述刀柄200连接的稳定性,在所述定位孔210与所述圆锥平台相互配合,可通过焊剂焊接固定,进一步保证了定位精度,从而更好的保证外形直径与刀柄200同心,减少外形磨量,提高了精磨外形直径效率。
5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刀柄200的另一端还设置有螺纹孔220,所述螺纹孔220用于与外部组件连接,实现所述刀具的安装,通过所述螺纹孔220的结构设计,实现所述钻头的安装,保证了所述钻头的稳定性。
59.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螺纹孔220中,与所述螺纹孔220相互配合,实现所述钻头的位置调整,通过设置限位件,可采用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螺纹孔220配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缩短螺纹孔220的孔深,从而实现了所述螺纹孔220与外部组件配合时的配合长度的变化,从而在所述螺纹孔220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实现所述钻头相对位置的调节,进一步提升所述钻头的适用性。
60.其中,所述限位件包括但不限于圆杆、螺丝等,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所述限位件是用于所述螺纹孔220的孔深,故所述限位件的直径应小于所述螺纹孔220的直径,且不会对螺纹孔220的螺纹造成影响。
61.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