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动力电池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20:32: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动力电池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能源电动车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电动车的动力来源,其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动力电池通过将多个单体电池通过一定的串并联形式来提高电容量与电压。这其中涉及到了对单体电池的固定。然而,现有的固定结构只能固定柱单体电池的两端,对于单体电池的中部则不能有效的固定,导致单体电池的抗应力性能较差。
3.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固定结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固定结构,旨在改善现有的对于单体电池进行固定结构的抗应力性能较差的问题,有效的对单体电池的中部进行固定,提升抗应力性能。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固定结构,包括外壳及设于所述外壳内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组;所述电芯组包括固定支架及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的多个单体电芯;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单体电芯两端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单体电芯一端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支架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单体电芯远离所述第一支架一端的第二凹槽;相邻的所述第一凹槽之间设有自所述第一支架表面垂直延伸的第一固定柱;相邻的所述第二凹槽之间设有自所述第二支架表面垂直延伸的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与所述第二固定柱均用于插入到对应的相邻的所述单体电芯之间从而对所述单体电芯进行固定。
6.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的边缘沿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方向延伸形成卡块,所述卡块开设有卡孔;所述第二支架的边缘沿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方向延伸形成与所述卡块相对应的卡勾;所述卡勾用于与所述卡孔相配合从而将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进行扣合固定。
7.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面积均小于所述单体电芯的横截面面积。
8.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柱与所述第二固定柱均呈圆锥状,且横截面面积分别沿相互靠近的方向不断减小。
9.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柱与所述第二固定柱均为橡胶柱。
10.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电芯组分为对称设置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一端通过第一端板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端板固定连接。
11.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内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包括第一分区及第
二分区;所述电池模组固定在所述第一分区内,所述第二分区内设有采集模块、电池管理系统。
12.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区内设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围设形成一个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用于固定所述电池模组。
13.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槽的底部设有若干承载条,所述承载条用于将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第一分区的底部间隔设置。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电池固定结构,首先分别通过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对单体电芯的两端进行固定,然后通过第一固定柱与第二固定柱对单体电芯的中部进行固定,提升单体电芯的抗应力性能;同时也能为单体电芯固定在固定支架时提供导向作用。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电池固定结构的立体图;
17.图2为图1所示动力电池固定结构中外壳的立体图;
18.图3为图1所示动力电池固定结构中电池模组去掉部分遮挡后的立体图;
19.图4为图3所示的电池模组的电芯组去掉单体电芯的立体图;
20.图5为图4所示的电芯组的立体分解图。
21.图中标号:100、动力电池固定结构;201、采集模块;202、电池管理系统;10、外壳;11、收容腔;111、第一分区;112、第二分区;20、电池模组;21、电芯组;211、第一部分;212、第二部分;31、限位条;32、固定槽;33、承载条;41、第一端板;42、第二端板;22、固定支架;51、第一支架;511、第一凹槽;512、第一固定柱;513、卡块;514、卡孔;515、第一通孔;52、第二支架;521、第二凹槽;522、第二固定柱;523、卡勾;524、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23.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24.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2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固定结构100,用于加强对每个单体电芯的固定,提升单体电芯的抗应力性能,提升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
26.如图1与图2所示,动力电池固定结构100包括外壳10及设于外壳10内的电池模组20。
27.具体的,外壳10内设有收容腔11,收容腔11包括第一分区111及第二分区112。电池模组20固定在第一分区111内,第二分区112内设有采集模块201与电池管理系统202等。其中,第一分区111内设有限位条31,限位条31围设形成一个固定槽32,固定槽32用于固定电池模组20。即限位条31将电池模组20的底部限位固定,避免电池模组20发生横向移动。进一步的,固定槽32的底部设有若干承载条33,多个承载条33形成网格状结构,用于将电池模组20与第一分区111的底部间隔设置,提升电池模组20的散热性能。
28.如图3所示,电池模组20包括多个电芯组21。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模组20与电芯组21均大致呈长方体状。多个电芯组21分为对称设置的第一部分211与第二部分212。第一部分211与第二部分212的一端通过第一端板41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端板42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一部分211与第二部分212共同固定成长方体状的电池模组20,提升电芯组21固定的稳固性。
29.如图4与图5所示,电芯组21包括固定支架22及设于固定支架22上的多个单体电芯(图中未示出)。固定支架22包括分别设于单体电芯两端的第一支架51与第二支架52。第一支架51开设有用于固定单体电芯一端的第一凹槽511,第二支架52开设有用于固定单体电芯远离第一支架51一端的第二凹槽521。相邻的第一凹槽511之间设有自第一支架51表面垂直延伸的第一固定柱512。相邻的第二凹槽521之间设有自第二支架52表面垂直延伸的第二固定柱522。
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柱512与第二固定柱522均为的橡胶柱或者其他如硅胶等具有一定弹性的柱体,其中,第一固定柱512与第二固定柱522均呈圆锥状,且横截面面积分别沿相互靠近的方向不断减小,从而便于单体电芯组装时,容易插入到对应的第一凹槽511与第二凹槽521内,提升组装时的便利性。具体的,第一固定柱512与第二固定柱522均用于插入到对应的相邻的单体电芯之间从而对单体电芯进行固定,当单体电芯遇到横向撞击时,第一固定柱512与第二固定柱522能够有效的提供相应的横向支撑,从而减缓单体电芯受到的应力,提升单体电芯的抗应力性能。
31.如图4与图5所示,第一支架51的边缘沿靠近第二支架52的方向延伸形成卡块513,卡块513开设有卡孔514。第二支架52的边缘沿靠近第一支架51的方向延伸形成与卡块513相对应的卡勾523。卡勾523用于与卡孔514相配合从而将第一支架51与第二支架52进行扣合固定。当然,卡块513与卡勾523可任意设在第一支架51或第二支架52上,且数量也不局限于一对,只要卡块513与卡勾523成对设置即可。
32.进一步的,第一凹槽51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515,第二凹槽52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524。第一通孔515与第二通孔524的面积均小于单体电芯的横截面面积,从而既避免单体电芯脱落,也提升了单体电芯两端的散热性能,同时便于与外界接口进行电连接。
3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电池固定结构100,首先分别通过第一凹槽511与第二凹槽521对单体电芯的两端进行固定,然后通过第一固定柱512与第二固定柱522对单体电芯的中部进行固定,提升单体电芯的抗应力性能;同时也能为单体电芯固定在固定支架22时提供导向作用。
34.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
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