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框架组件、换电站或储能站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9:46: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框架组件、换电站或储能站。


背景技术:

2.换电站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更换电池,电动汽车驶入换电站并可靠定位后,由换电设备对电动汽车进行更换。具体地,换电小车将电动汽车上的待更换电池取下并放置到码垛机上,再由码垛机将待更换电池运送至从充电架;码垛机从充电架上将充好电的新电池取走,并放置到换电小车上,由换电小车将新电池运送至预定位置并装到电动汽车上。
3.目前,换电站一般为整体集装箱结构,如公开号为cn107503531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集装箱换电站,其是以集装箱为箱体框架,对箱体框架内部进行改造和安装设备以实现换电功能。这种结构的换电站的灵活性较差,由于箱体框架的整体性使得其扩展性不足,并且在集装箱的局部出现破损后难以通过简单更换部件的方式实现维修而维修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换电站结构扩展性不足、维修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框架组件、换电站或储能站。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一种框架组件,所述框架组件包括:
7.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沿第一方向延伸;
8.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二连接梁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
9.转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梁的第一面,所述转接件具有至少一个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梁的端部。
10.在本方案中,第一连接梁与第二连接梁沿不同方向延伸,二者通过转接件连接,其中,连接片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连接梁的延伸方向相同,从而实现不同延伸方向的连接梁之间的连接。可以根据两个连接梁之间的夹角,选用具有不同延伸方向的连接片的转接件,便于安装、连接稳固,因此能够满足任意夹角的两个连接梁之间的固定,从而实现换电站箱体框架的快速搭建,同时,这种框架组件为换电站箱体框架在不同方向提供了扩容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另外,由于是换电站箱体框架由框架组件等组装而成,在换电站箱体框架局部出现损坏时,可以将框架组件等拆解后更换损坏部件即可,可提高换电站的维修便利性和降低维修成本。
11.较佳地,所述第二连接梁具有中空内腔,所述第二连接梁的端部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开口,所述连接片至少部分地经所述开口穿设于所述内腔中。
12.在本方案中,连接片穿设在第二连接梁的内部,连接可靠性高,在连接片与第二连接梁完全固定之前,就能够实现二者之间的简单定位,搭建框架时较为方便。
13.较佳地,所述第二连接梁具有沿轴线贯穿的凹槽,所述连接片配合地贴设于所述凹槽内壁。
14.在本方案中,凹槽与第二连接片的形状贴合,便于定位,凹槽与连接片之间在连接片的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空隙较小,不容易发生晃动。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梁也可以为空心方管,并使得连接片能够贴合在空心方管的多个内壁中的一个上。
15.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梁的所述第一面具有两个相对的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连接板,两所述连接板之间形成供所述第二连接梁配合插接的连接槽;所述连接片位于连接槽内。
16.在本方案中,在连接片插入第二连接梁内部的过程中,连接槽能够辅助第二连接梁定位,当第二连接片完全插入到第二连接梁的内部时,第二连接梁部分地插入到连接槽中。而且在将转接件安装到第一连接梁的过程中,连接槽对应转接件也起到辅助定位作用。具体地,第一连接梁可以为工字梁。此外,也可以通过加工(例如,切削)第一连接梁的侧部形成上述连接槽,这样形成的连接槽,可以仅设置在第一连接梁的局部(例如,用于与第二连接梁连接的位置),即,连接槽可以并不贯穿与第一连接梁的整个延伸方向。
17.较佳地,所述第二连接梁的端部平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梁的第一面相配合;所述第二连接梁插入所述连接槽内,与两个所述连接板的相对面相配合。
18.在本方案中,第二连接梁的端部平面与第一连接梁配合,有利于两个连接梁之间的稳固连接。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梁相配合,使得第二连接梁的固定较为稳定。
19.较佳地,所述第二连接梁与所述连接片之间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梁与所述第一连接梁的所述连接板之间通过自冲铆接或无铆钉连接方式连接。
20.在本方案中,利用自冲铆接或无铆钉连接方式较为方便,便于现场施工,且该连接方式可靠,有利于第一连接梁与第二连接梁之间的稳固连接,以及有利于增加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连接处的抗剪切力。
21.较佳地,所述转接件具有供所述第二连接梁配合插接的接插槽,所述连接片自所述接插槽底部沿第二方向延伸。
22.在本方案中,转接件自身具有的接插槽能够辅助第二连接梁定位,方便第二连接梁与转接件之间的连接,当连接片插入第二连接梁的内部时,第二连接梁的端部插入到接插槽中。
23.较佳地,所述转接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片和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相对两侧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相对的定位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梁的第一面上;两个所述定位片之间的间隔构成接插槽;所述第二连接片位于插接槽内。
24.在本方案中,通过第一连接片,转接件能够方便地固定到第一连接梁上,也便于转接件的定位,接插槽由两个定位片形成,转接件为一体的钣金件,成型方便,节省成本,且片状的定位片便于铆接。
25.较佳地,所述第二连接梁的端部平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梁的第一面相贴合;所述第二连接梁插入所述插接槽内,与两个所述定位片的相对面相贴合;所述第二连接片至少部分地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内腔中。
26.在本方案中,第二连接梁的端部平面与第一连接梁配合,有利于两个连接梁之间
的稳固连接。定位片与第二连接梁相配合,使得第二连接梁的固定较为稳定。
27.较佳地,所述第二连接梁与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梁与所述定位片之间通过自冲铆接或无铆钉连接方式连接。
28.在本方案中,利用自冲铆接或无铆钉连接方式较为方便,便于现场施工,且该连接方式可靠,有利于第一连接梁与第二连接梁之间的稳固连接。
29.较佳地,所述转接件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片、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片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
30.在本方案中,在第一加强筋能够提高第一连接片强度,从而提高第一连接片的承载和抗冲击能力,特别是针对垂直于第一方向的载荷;类似地,第二加强筋也能够提高第二连接片的强度。
31.较佳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32.在本方案中,第一连接梁与第二连接梁相互垂直地连接,适用于大多数的搭建需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也可以形成为其他的角度,以满足不同的搭建需求。
33.较佳地,第一连接梁与转接件之间、第二连接梁与转接件之间采用以下连接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铆接、焊接、粘接、螺栓连接。
34.在本方案中,第一连接梁与转接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第二连接梁与转接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相同的,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
35.一种换电站或储能站,所述换电站或储能站包括如前的框架组件。
36.在本方案中,换电站或储能站的主体为框架结构,框架结构通过多个连接梁搭建而成,并采用如上的框架组件实现搭建,因此装配换电站或储能站时较为方便,换电站或储能站的结构也较为可靠。
37.一种组装如前所述框架组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8.在所述第一连接梁的第一面固定所述转接件;
39.将第二连接梁的端面抵接所述第一面,所述连接片插入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内腔连接固定。
40.在本方案中,该组装方法使得两个延伸方向不同的连接梁实现了连接,且安装时定位方便,连接可靠,因此有利于快速搭建框架组件,特别是有利于搭建大型装配结构。
41.较佳地,所述连接片插入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内腔连接固定,包括将所述连接片通过自冲铆接或无铆钉连接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梁端部。
42.在本方案中,连接片穿设在第二连接梁的内部,连接可靠性高,在连接片与第二连接梁完全固定之前,就能够实现二者之间的简单定位,搭建框架时较为方便。利用自冲铆接或无铆钉连接方式施工较为方便,且固定较为可靠,抗剪切力强。
43.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44.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组件,能够使得沿不同方向延伸的两个连接梁方便地连接、可靠地固定,因此在搭建框架结构时,能够满足不同的连接需要。本实用新型的换电站,通过利用上述框架组件,能够实现方便快速的搭建,降低工程周期和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方法,能够满足任意夹角的两个连接梁之间的固定,从而实
现换电站箱体框架的快速搭建,同时,这种框架组件为换电站箱体框架在不同方向提供了扩容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另外,由于是换电站箱体框架由框架组件等组装而成,在换电站箱体框架局部出现损坏时,可以将框架组件等拆解后更换损坏部件即可,可提高换电站的维修便利性和降低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4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框架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4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框架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4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框架组件的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4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换电站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4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框架组件的第二连接梁的截面示意图。
5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框架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5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组装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52.附图标记说明
53.第一连接梁1
54.连接槽11
55.连接板12
56.第二连接梁2
57.内腔21
58.凹槽22
59.转接件3
60.第一连接片31
61.第二连接片32
62.第二加强筋321
63.定位片33
64.接插槽34
65.连接片35
具体实施方式
66.实施例1
6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电站,用于电动汽车更换电池。如图4所示,该换电站的主体为框架结构,框架结构通过多个连接梁搭建而成,具体地,换电站包括框架组件。
6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框架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梁1、第二连接梁2和转接件3,其中,第一连接梁1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连接梁2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转接件3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片31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片32,第一连接片31固定于第一连接梁1上,第二连接片32固定于第二连接梁2的端部。
69.第一连接梁1与第二连接梁2沿不同方向延伸,二者通过转接件3连接,其中,第一连接片31相对于与其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连接梁1固定,第二连接片32相对于与其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连接梁2固定,从而实现不同延伸方向的连接梁之间的连接。可以根据两个连
接梁之间的夹角,选用具有两个形成相应夹角的连接片的转接件3,便于安装、连接稳固,因此能够满足任意夹角的两个连接梁之间的固定,从而实现换电站的快速搭建,并使得换电站的结构较为稳固。同时,这种框架组件为换电站箱体框架在不同方向提供了扩容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另外,由于是换电站箱体框架由框架组件等组装而成,在换电站箱体框架局部出现损坏时,可以将框架组件等拆解后更换损坏部件即可,可提高换电站的维修便利性和降低维修成本。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框架组件也可以应用于储能站的搭建。
70.第二连接梁2具有中空内腔21,第二连接梁2的端部开设有与中空内腔21连通的开口,第二连接片32至少部分地经开口穿设于中空内腔21中。第二连接片32穿设在第二连接梁2的内部,连接可靠性高,在第二连接片32与第二连接梁2完全固定之前,就能够实现二者之间的简单定位,搭建框架时较为方便。在其他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片32也可以在第二连接梁2的外侧与第二连接梁2连接。
71.如图5所示,第二连接梁2具有沿轴线贯穿的凹槽22,第二连接片32配合地穿设于凹槽22内。凹槽22与第二连接片32的形状较为贴合,便于定位,凹槽22与第二连接片32之间在第二连接片32的厚度方向上空隙较小,不容易发生晃动,更优选地,第二连接片32的厚度与宽度都与凹槽22的内部尺寸相适应,其中,第二连接片32的厚度优选3mm以下。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梁2也可以为空心方管,并使得第二连接片32能够贴合在空心方管的内壁上。
72.如图3所示,转接件3具有供第二连接梁2配合插接的接插槽34,第二连接片32自接插槽34向外延伸。接插槽34由转接件3形成,转接件3相异于接插槽34的一侧能够连接到第一连接梁1的侧部,特别地,适用于侧部平坦的第一连接梁1。在第二连接片32插入第二连接梁2的过程中,接插槽34能够辅助第二连接梁2定位,当第二连接片32完全插入到第二连接梁2的内部时,第二连接梁2部分地插入到接插槽34中。
73.转接件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定位片33,定位片33沿第二方向延伸,两个定位片33之间的间隔构成接插槽34。接插槽34由两个定位片33形成,优选地,转接件3可以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成型方便,节省成本,且片状的定位片33便于铆接。
74.第二连接梁2的端部平面平行于第一方向,以使得第二连接梁2的端部平面与第一连接梁1或第一连接片31相贴合。第二连接梁2的端部平面与第一连接梁1贴合,有利于第一连接梁1与第二连接梁2的定位和稳固连接。另外,定位片33与第二连接梁2相配合,使得第二连接梁2的固定较为稳定。
75.参见图3所示,第一连接片31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第二连接片32上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321。第一加强筋能够提高第一连接片31强度,从而提高第一连接片31的承载和抗冲击能力,特别是针对垂直于第一方向的载荷;类似地,第二加强筋321也能够提高第二连接片32的强度。
76.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一加强筋的边部具有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构成第一加强筋,此外,第二加强筋321的边部具有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构成第二加强筋321。在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321的边部形成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提高了强度的同时,防止边部割手,从而提高了转接件3的安全性。
7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第一连接梁1与第二连接梁2相互垂直地连接,适用于大多数的搭建需要。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也可以形成为其他的角度,一般选
择45-90度之间,以满足不同的搭建需求,相应地,第二连接梁2的端部也修整为相应角度,以使得第二连接梁2的端部平面能够贴合于第一连接片31或第一连接梁1的侧面。
78.第一连接梁1与转接件3之间、第二连接梁2与转接件3之间采用以下连接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铆接、焊接、粘接、螺栓连接。优选地,第二连接梁2与第二连接片32之间通过自冲铆接或无铆钉连接方式连接。利用自冲铆接或无铆钉连接方式较为方便,便于现场施工,且该连接方式可靠,有利于第一连接梁与第二连接梁之间的稳固连接,以及有利于增加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连接处的抗剪切力。第一连接梁1与转接件3之间的连接方式、第二连接梁2与转接件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相同的,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
79.实施例2
8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框架组件,该框架组件与实施例1的框架组件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梁1的侧部设置有供第二连接梁2配合插接的连接槽11,转接件3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连接槽11内。具体地,第一连接梁1的第一面具有两个相对的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连接板12,两连接板12之间形成供第二连接梁2配合插接的连接槽11;连接片位于连接槽内并固定于第一连接梁1的第一面。第二连接梁2能够插入到连接槽11内,连接槽11的底面朝向第二连接梁2的方向,第二连接梁2的端部能够触及连接槽11的底面,连接槽11的两个侧壁(即连接板12)能够与第二连接梁2的外侧壁配合,从而有利于第二连接梁2的定位,并能够巩固第一连接梁1与第二连接梁2之间的连接。而且连接槽11也有助于第一连接梁1与转接件3之间的定位。
81.第一连接梁1的侧部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板12,两个连接板12之间的间隔构成连接槽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梁1可以为工字梁,因此能够在第一连接梁1的同一外侧提供两个定位板12,从而容纳转接件3和第二连接梁2的端部。此外,也可以通过加工(例如,切削)第一连接梁1的第一侧形成上述连接槽11,这样形成的连接槽11,可以仅设置在第一连接梁1的局部(例如,用于与第二连接梁2连接的位置),即,连接槽11可以并不贯穿与第一连接梁1的整个延伸方向。
82.在本实施例中,转接件3可以仅具有一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连接片35-,第二连接梁2通过连接片35与转接件3连接。
83.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2中的框架组件与实施例1的框架组件可以同时应用于同一框架结构或同一换电站或储能站的不同位置中。
84.实施例3
8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框架组件的组装方法,可以应用于实施例1或2中的框架组件,参见图7所示,该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6.在第一连接梁1的第一面固定转接件3;
87.将第二连接梁2的端面抵接第一面,连接片35插入所述第二连接梁2的内腔21连接固定。
88.该组装方法使得两个延伸方向不同的连接梁实现了连接,且安装时定位方便,连接可靠,因此有利于快速搭建框架组件,特别是有利于搭建大型装配结构。
89.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片插入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内腔连接固定,包括将所述连接片通过自铆接或无铆钉连接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梁端部。
90.连接片35穿设在第二连接梁2的内部,连接可靠性高,在连接片35与第二连接梁2完全固定之前,就能够实现二者之间的简单定位,搭建框架时较为方便。利用自铆接或无铆钉连接方式施工较为方便,且固定较为可靠。
91.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