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压迫止血创可贴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2:46: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创可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医院临床的患者每天都要进行打针和抽血,患者在进行拔针和抽血过后,常常会因为没有对拔针的伤口处进行及时并准确的压迫,或者是压迫止血的时间不够,而导致伤口处出现出血、水肿、淤青等情况,其中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导致感染形成静脉炎,这不仅给病人给来疼痛,增加病人的负担,同时也增大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3.而在拔针后的伤口处贴上传统的创可贴虽然能够对伤口进行贴合止血,但是却无法对伤口形成压迫,因此即使患者使用了传统的创可贴对伤口进行贴合,上述的情况依然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打针或抽血后的伤口进行压迫并止血的压迫止血创可贴。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压迫止血创可贴,包括布片、无菌纱布和形变片;
6.所述布片包括贴合面和与贴合面相对的背面,所述布片的中部开设有通孔;
7.所述形变片为塑性薄片且呈弧面状,所述形变片位于布片的背面上且形变片的边缘与通孔的边缘固定连接;
8.所述无菌纱布位于布片的贴合面的一侧,且无菌纱布的顶部填充于形变片的弧面内。
9.其中,所述无菌纱布包括硬质内芯、柔性绵层、纱布外层和施药层,所述柔性绵层包裹于硬质内芯外侧,所述纱布外层包裹于柔性绵层外侧,所述施药层粘贴于纱布外层表面远离形变片的一侧。
10.其中,所述无菌纱布的面积小于或等于通孔的面积。
11.其中,所述布片的贴合面上设有第一粘贴部,所述第一粘贴部对称分布于无菌纱布的两侧。
12.其中,所述布片呈长方形,所述布片的贴合面上的长度边沿上设有阻隔条,所述阻隔条远离贴合面的一面上设有第二粘贴部。
13.其中,所述布片为弹性无纺布。
14.其中,所述形变片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透气孔。
15.其中,所述形变片为塑料薄片或由铝箔纸和锡箔纸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经过多层叠加形成的薄片。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创可贴贴合于患者的伤口处后,可以通过按压形变片的方式来对无菌纱布进行挤压,从而实现对患者伤口处进行压迫止血的目的;形变片发
生塑性形变后不会回弹,从而无需患者持续对形变片进行施压,减小了患者的负担,同时也能够保证压迫的准确性以及长时间的压迫;此外,形变片的压迫力度与其形变程度相关,不同的形变程度能够具有不同的压迫力度。
附图说明
17.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压迫止血创可贴第一结构示意图;
18.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压迫止血创可贴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19.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无菌纱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0.标号说明:
21.1、布片;11、贴合面;12、背面;13、通孔;14、第一粘贴部;15、阻隔条;16、第二粘贴部;2、无菌纱布;21硬质内芯;22、柔性绵层;23、纱布外层;24、施药层;3、形变片;31、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3.请参照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迫止血创可贴,包括布片1、无菌纱布2和形变片3;
24.所述布片1包括贴合面11和与贴合面11相对的背面12,所述布片1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3;
25.所述形变片3为塑性薄片且呈弧面状,所述形变片3位于布片1的背面12上且形变片3的边缘与通孔13的边缘固定连接;
26.所述无菌纱布2位于布片1的贴合面11的一侧,且无菌纱布2的顶部填充于形变片3的弧面内。
27.本技术的创可贴在贴合至患者伤口处时,需要先确保无菌纱布2的位置和患者伤口的位置对齐,随后将布片1与患者伤口周围的皮肤贴合,使创可贴与患者的皮肤相对固定,随后通过按压形变片3,使形变片3的弧面向布片1的贴合面11的方向凹陷并发生塑性形变,形变片3凹陷后会对无菌纱布2进行挤压,从而使无菌纱布2被紧紧地压在患者的伤口处,进而形成压迫止血,由于形变片3能够发生塑性形变,因此其凹陷后停止对其施加压力,形变片3也不会发生回弹,并能够通过自身的结构来对无菌纱布2形成持续的压迫。此外,形变片3的形变程度是根据患者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的,形变程度越大则压迫力度越强。
28.实施例
29.如图1至3,一种压迫止血创可贴,包括布片1、无菌纱布2和形变片3;
30.布片1为弹性无纺布,布片1包括贴合面11和与贴合面11相对的背面12,布片1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3;
31.形变片3为塑性薄片且呈弧面状,形变片3位于布片1的背面12上且形变片3的边缘与通孔13的边缘固定连接,形变片3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透气孔31,透气孔31能够使无菌纱布2能够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保证伤口愈合良好;
32.无菌纱布2位于布片1的贴合面11的一侧,且无菌纱布2的顶部填充于形变片3的弧
面内,无菌纱布2的面积小于或等于通孔13的面积;
33.无菌纱布2包括硬质内芯21、柔性绵层22、纱布外层23和施药层24,柔性绵层22包裹于硬质内芯21外侧,纱布外层23包裹于柔性绵层22外侧,施药层24粘贴于纱布外层23表面远离形变片3的一侧,硬质内芯21能够保证无菌纱布2在受到形变片3挤压时,自身的压缩情况不会过大,从而确保对患者的伤口进行足够力度的压迫;
34.布片1的贴合面11上设有第一粘贴部14,第一粘贴部14对称分布于无菌纱布2的两侧,布片1呈长方形,布片1的贴合面11上的长度边沿上设有阻隔条15,阻隔条15远离贴合面11的一面上设有第二粘贴部16,阻隔条15能够将布片1的长度边沿的两侧进行一定的密封,从而避免外界的污染源从布片1的长度边沿侧进入至患者伤口的位置而造成感染;
35.形变片3为塑料薄片或由铝箔纸和锡箔纸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经过多层叠加形成的薄片,使用塑料薄片作为形变片3时,塑料薄片本身具有部分弹性,因此,其形变的程度较为固定,可调整性差,然而由于其整体呈圆弧形,因此将塑料薄片的圆弧凸起反向下压后,由于弧形结构的特性导致塑料薄片不会回弹且整体形状会形成反向凹陷的圆弧形,因此塑料薄片在被挤压后,其压迫力度相比于铝箔纸或锡箔纸所形成的薄片,压迫力度会更大。而使用由铝箔纸和锡箔纸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经过多层叠加形成的薄片作为形变片3时,在对其进行挤压时,其表面会形成褶皱,这就能够使其形变程度可以自由控制,然而其形变后的压迫力度相较于塑料薄片会略小一些。
3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创可贴贴合于患者的伤口处后,可以通过按压形变片的方式来对无菌纱布进行挤压,从而实现对患者伤口处进行压迫止血的目的;形变片发生塑性形变后不会回弹,从而无需患者持续对形变片进行施压,减小了患者的负担,同时也能够保证压迫的准确性以及长时间的压迫;此外,形变片的压迫力度与其形变程度相关,不同的形变程度能够具有不同的压迫力度。
37.此外,透气孔能够使无菌纱布能够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保证伤口愈合良好;硬质内芯能够保证无菌纱布在受到形变片挤压时,自身的压缩情况不会过大,从而确保对患者的伤口进行足够力度的压迫;阻隔条能够将布片的长度边沿的两侧进行一定的密封,从而避免外界的污染源从布片的长度边沿侧进入至患者伤口的位置而造成感染;使用塑料薄片作为形变片时,塑料薄片本身具有部分弹性,因此,其形变的程度较为固定,可调整性差,然而由于其整体呈圆弧形,因此将塑料薄片的圆弧凸起反向下压后,由于弧形结构的特性导致塑料薄片不会回弹且整体形状会形成反向凹陷的圆弧形,因此塑料薄片在被挤压后,其压迫力度相比于铝箔纸或锡箔纸所形成的薄片,压迫力度会更大。而使用由铝箔纸和锡箔纸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经过多层叠加形成的薄片作为形变片时,在对其进行挤压时,其表面会形成褶皱,这就能够使其形变程度可以自由控制,然而其形变后的压迫力度相较于塑料薄片会略小一些。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