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手持温度表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2:24: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持温度表。


背景技术:

2.目前,手持温度表在生活中还是在医院中使用的越来越广泛,手持温度表在生活中使用时,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和数字显示器之间需要使用导线连接,进而将温度传感器内部的信息通过导线传输到数字显示器上,而手持温度表长时间使用之后,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容易损坏,当内部的温度传感器损坏之后需要将外壳进行拆卸,进而对内部的温传感器进行更换和维修,现有的手持温度表外壳都是使用螺栓进行连接,致使温度表外壳安装时需要逐个拧动螺栓,致使温度表外壳在安装时不方便,同时降低了温度表外壳的安装效率,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手持温度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温度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温度表,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连接机构。
5.连接机构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的下端和第一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限位块的下端和第二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块靠近第二限位块的一侧滑动安装有l型连接杆,第二限位块靠近第一限位块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对l型连接杆限位的限位孔。
6.优选地,l型连接杆的轴向一端插接至第一限位块的内部,l型连接杆的径向外壁开设有用于对l型连接杆限位的凹槽,限位孔的内腔底部开设有用于对l型连接杆限位的限位槽。
7.优选地,l型连接杆的径向外壁开设有用于l型连接杆滑动的滑槽,第一限位块的上端滑动安装有插接杆,插接杆的轴向一端插接至第一限位块的内部,并延伸至滑槽的内腔中。
8.优选地,l型连接杆的径向外壁固定安装有挡块,第一限位块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对挡块限位的插接槽,插接槽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用于挡块复位的第一弹簧。
9.优选地,第一限位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和插接杆的径向外壁固定连接。
10.优选地,插接杆远离第一限位块的轴向一端转动安装有连杆,连杆的径向外壁固定安装有用于对连杆限位的插接块,第一限位块的上端开设有用于对连杆的轴向一端放置的圆孔,圆孔的内腔侧壁开设有用于对插接块限位的l型槽。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2.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和l型连接杆,当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相互贴合时,第一
限位块的一侧和第二限位块的一侧相互接触,此时l型连接杆的轴向一端滑动至限位孔的内腔中,然后在插接杆的按压下,l型连接杆在第一限位块的内腔中沿着自身的轴线方向滑动,当滑动至挡块的一端和插接槽开口端中部处于同一水平线时,在插接杆和l型连接杆的作用下,挡块滑动至插接槽的内腔中,进而l型连接杆便可以起到对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连接的作用,取代了现有螺栓固定的方式,使得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安装时更简便,提高了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安装的效率。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主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机构的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17.图中:1、第一外壳;2、第二外壳;3、连接机构;31、第一限位块;32、第二限位块;33、限位孔;34、限位槽;35、圆孔;36、第一弹簧;37、挡块;38、l型连接杆;39、凹槽;310、连杆;311、第二弹簧;312、插接杆;313、插接块;314、l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温度表,包括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连接机构3,其中,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可以对温度传感器和线束进行包裹,起到了对温度传感器和线束保护的作用。
20.连接机构3包括第一限位块31和第二限位块32,第一限位块31的下端和第一外壳1的上端固定连接,其中,第一限位块31在第一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一限位块31可以保证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了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之间的牢固度。
21.第二限位块32的下端和第二外壳2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限位块31靠近第二限位块32的一侧滑动安装有l型连接杆38,第二限位块32靠近第一限位块31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对l型连接杆38限位的限位孔33,当第一外壳1的一侧和第二外壳2的一侧相互接触时,l型连接杆38的轴向一端会滑动至限位孔33的内腔中,进而在l型连接杆38的作用下,起到对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之间初步固定的目的,取代了现有螺栓固定的方式,使得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之间连接时更方便,同时提高了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之间安装的效率。
22.实施例2
23.请参阅图1-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
24.l型连接杆38的轴向一端插接至第一限位块31的内部,第一限位块31可以对l型连接杆38的滑动轨迹限定,同时对l型连接杆38进行支撑,提高了l型连接杆38滑动的稳定性。
25.l型连接杆38的径向外壁开设有用于对l型连接杆38限位的凹槽39,l型连接杆38的轴向一端滑动至限位孔33的内腔中之后,l型连接杆38的轴向一端会滑动至凹槽39的内腔中,进而达到了对l型连接杆38限位的目的,提高了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之间连接的牢固度。
26.限位孔33的内腔底部开设有用于对l型连接杆38限位的限位槽34,其中,第一限位块3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对限位槽34限位的连接块,同时连接块一端一直和l型连接杆38的径向外壁相互接触,起到对l型连接杆38支撑的效果,当l型连接杆38的轴向一端滑动至凹槽39的内腔中放置时,限位槽34的开口端和连接块的一端中部处于同一水平线,进而在l型连接杆38自身的重力下,连接块的一端和限位槽34的内腔一侧相互贴合,此时l型连接杆38的轴向一端滑动至凹槽39的内腔中,提高了l型连接杆38的轴向一端滑动至凹槽39内部的便捷性。
27.l型连接杆38的径向外壁开设有用于l型连接杆38滑动的滑槽,其中,滑槽的形状设置为斜坡状,第一限位块31的上端滑动安装有插接杆312,插接杆312的轴向一端插接至第一限位块31的内部,并延伸至滑槽的内腔中,其中,插接杆312延伸至滑槽的轴向一端设置为锥形状,沿着插接杆312的轴线方向给劲时,插接杆312的轴向一端和滑槽的内腔底部相互接触,此时的l型连接杆38便可以沿着自身的轴线方向滑动。
28.l型连接杆38的径向外壁固定安装有挡块37,第一限位块31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对挡块37限位的插接槽,当l型连接杆38滑动时,限位槽34的内腔侧壁和连接块的一端相互贴合时,此时的挡块37的一端滑动至插接槽的内腔中。
29.插接槽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用于挡块37复位的第一弹簧36,当挡块37的一端滑动至插接槽的内腔中之后,在插接杆312的作用下,第一弹簧36会被压缩,插接杆312的轴线方向的压力消失时,第一弹簧36复位,在第一弹簧36的作用下,挡块37从插接槽的内腔中滑出,此时的l型连接杆38的轴向一端和凹槽39的内腔发生脱离,拉动第一外壳1和便可以达到对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拆卸的目的。
30.第一限位块3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311,第二弹簧311的另一端和插接杆312的径向外壁固定连接,第二弹簧311可以沿着插接杆312的轴线方向持续给进,致使插接杆312可以持续使得l型连接杆38滑动,直至挡块37滑动至插接槽的内腔中,让挡块37在插接槽的内腔中放置的更稳定。
31.插接杆312远离第一限位块31的轴向一端转动安装有连杆310,连杆310的径向外壁固定安装有用于对连杆310限位的插接块313,第一限位块31的上端开设有用于对连杆310的轴向一端放置的圆孔35,圆孔35的内腔侧壁开设有用于对插接块313限位的l型槽314,挡块37在第二弹簧311的作用下滑动至插接槽的内腔中时,连杆310通过l型槽314滑动至圆孔35的内腔中,然后转动连杆310,让插接块313滑动至l型槽314的内腔中,进而在l型槽314和插接块313的配合下,避免插接杆312复位,提高了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之间安装的稳定性。
32.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
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