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被动房中的避免室内交叉感染的移动式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0:00: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室内送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被动房中的避免室内交叉感染的移动式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2.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3.瑞典德隆大学的阿达姆森教授和德国的费斯特博士在1988年首先提出了被动房这一概念,是指不借助传统空调系统,依靠自身外围护结构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和气密性来保持舒适的内部热环境的建筑。被动房包括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等。
4.建筑通风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是指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去,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现有技术中的通风系统,各个风机均是固定设置,同一室内全部通风或全部停止通风,当室内人员较少时,进行全部通风不利于节省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避免被动房室内交叉感染且降低室内通风的能耗。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被动房中的避免室内交叉感染的移动式通风系统,包括被动房,所述被动房的室内空间包括多个柱状空间,所述多个柱状空间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互不重合,每个所述柱状空间对应设有分支风道系统,每个所述分支风道系统包括第一分支风道、第二分支风道以及接电插座,所述第一分支风道的一端为风机接口端,所述第一分支风道的另一端与总风道连通,所述总风道与建筑物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二分支风道的一端为风机接口端,所述第二分支风道的另一端与其所对应的所述柱状空间连通,属于同一所述分支风道系统的所述第一分支风道的风机接口端、所述第二分支风道的风机接口端以及所述接电插座位置靠近并分别连接一移动风机的两端和接电插头。
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总风道、所述第一分支风道、所述第二分支风道以及所述接电插座预设在所述建筑物的墙体内。
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风机为送风风机。
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分支风道的出风口设于所述柱状空间的顶部。
1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风机为排风风机。
11.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分支风道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柱状空间的底部。
12.作为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柱状空间对应设有两个所述分支风道系统,属于其中一个所述分支风道系统的所述第一分支风道的风机接口端、所述第二分支风道的风机接口
端以及所述接电插座位置靠近并分别连接一移动送风风机的两端和接电插头,属于另一个所述分支风道系统的所述第一分支风道的风机接口端、所述第二分支风道的风机接口端以及所述接电插座位置靠近并分别连接一移动排风风机的两端和接电插头。
13.作为进一步改进,与所述移动送风风机连接的第二分支风道的出风口位于柱状空间的顶部,与所述移动排风风机连接的第二分支风道的进风口位于柱状空间的底部。
14.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分支风道的接口端、所述第二分支风道的接口端以及所述接电插座设于所述建筑物的墙体上。
15.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风机隐藏于所述建筑物的墙体内。
1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被动房中的避免室内交叉感染的移动式通风系统,通过在设定位置设置风道,风机可移动并与不同风道切换连接,可对某个需要的区域进行通风,节省了能耗。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避免室内交叉感染的移动式通风系统的通风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避免室内交叉感染的移动式通风系统的通风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公开的避免室内交叉感染的移动式通风系统的通风示意图。
21.其中,11、第一分支风道;12、第二分支风道;13、接电插座;2、总风道;3、移动送风风机;4、移动排风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3.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作为进一步改进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在本公开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公开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公开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公开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24.以下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5.实施例一
26.参见图1,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被动房中的避免室内交叉感染的移动式通风系统,包括被动房,被动房的室内空间包括多个柱状空间,多个柱状空间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互不重合,每个柱状空间对应设有分支风道系统,每个分支风道系统包括第一分支风道11、第二分支风道12以及接电插座13,第一分支风道11的一端为风机接口端,第一分支风道11的另一端与总风道2连通,总风道2与建筑物的外部连通,第二分支风道12的一端为风机接口端,第二分支风道12的另一端与其所对应的柱状空间连通,属于同一分支风道系统的第一分支风道11的风机接口端、第二分支风道12的风机接口端以及接电插座13位置靠近并分别连接一移动风机的两端和接电插头。
2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总风道2、第一分支风道11、第二分支风道12以及接电插座13预设在所述建筑物的墙体内。
28.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柱状空间对应设有两个分支风道系统,属于其中一个分支风道系统的第一分支风道11的风机接口端、第二分支风道12的风机接口端以及接电插座13位置靠近并分别连接一移动送风风机3的两端和接电插头,属于另一个分支风道系统的所述第一分支风道11的风机接口端第二分支风道12的风机接口端以及接电插座13位置靠近并分别连接一移动排风风机4的两端和接电插头。
2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与移动送风风机3连接的第二分支风道12的出风口位于柱状空间的顶部,与移动排风风机4连接的第二分支风道12的进风口位于柱状空间的底部。
3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分支风道11的接口端、第二分支风道12的接口端以及接电插座13设于所述建筑物的墙体上。
3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移动风机隐藏于建筑物的墙体内
3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避免室内交叉感染的移动式通风系统,通过在设定位置设置风道,风机可移动并与不同风道切换连接,可对某个需要的区域进行通风,节省了能耗。
33.实施例二
34.参见图2,如其中的图例所示,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每个柱形空间设置一个分支风道系统,分支风道系统的第一分支风道11的风机接口端、第二分支风道12的风机接口端以及接电插座13位置靠近并分别连接一移动送风风机3的两端和接电插头。
3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分支风道的出风口设于所述柱状空间的顶部。
36.实施例二
37.参见图3,如其中的图例所示,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每个柱形空间设置一个分支风道系统,分支风道系统的所述第一分支风道11的风机接口端第二分支风道12的风机接口端以及接电插座13位置靠近并分别连接一移动排风风机4的两端和接电插头。
38.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分支风道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柱状空间的底部。
39.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通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
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