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复合型碳纤维布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9:26: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纤维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型碳纤维布。


背景技术:

2.碳纤维布一般可以用于结构构件的抗拉、抗剪和抗震加固,该材料与配套浸渍胶共同使用成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可构成完整的性能卓越的碳纤维布片材增强体系,适用于处理建筑物使用荷载增加、工程使用功能改变、材料老化、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设计值、结构裂缝处理、恶劣环境服役构件修缮、防护的加固工程,方便进行使用。
3.现有技术中,需要将碳纤维布粘接于柱、桥墩、桥梁、筒体、壳体等结构上,从而起到加固的作用,但是长时间光照直射很容易增加粘接处的温度过高,这样是容易使胶粘接接性差,并且会使建筑物体本体热量过高不易散热,易于热胀裂,隔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型碳纤维布,大幅度提高了隔热效果,保持了胶水层可以稳定且持久的粘接在被粘物体上,也避免的建筑物外部过热发生胀裂问题,有效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隔热效果更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型碳纤维布,包括胶水层,所述胶水层底端连接有软胶粘接层,所述软胶粘接层底端连接有碳纤维布层,所述碳纤维布层底端设置有第一隔热层,所述第一隔热层底端设置有第二隔热层,所述第二隔热层底端设置有聚酰亚胺薄膜层,所述聚酰亚胺薄膜层内部设置有铝箔层。
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胶水层与所述软胶粘接层之间通过粘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软胶粘接层横面面积与所述胶水层横截面面积相同。
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碳纤维布层与所述第一隔热层之间相粘接,所述第一隔热层为超细玻璃棉材质。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隔热层与所述第一隔热层横截面面积相同,所述第二隔热层为聚酯材质。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铝箔层数量设置为两层,所述铝箔层与所述聚酰亚胺薄膜层连接处采用粘接固定。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酰亚胺薄膜层底部设置有钢丝网层,所述钢丝网层底端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底端设置有多个摩擦条层。
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钢丝网层由交错钢丝条组成,多个所述摩擦条层从左到右依次排列设置。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采用,软胶粘接层带动碳纤维布层牢牢的安装在被粘物体上,第一
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形成双重隔热的作用,并且聚酰亚胺薄膜层与铝箔层之间再次形成隔热层,多层隔热的作用,大幅度提高了隔热效果,保持了胶水层可以稳定且持久的粘接在被粘物体上,也避免的建筑物外部过热发生胀裂问题,有效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隔热效果更好;
14.2、钢丝网层起到增加强度的作用,这样不易断裂,抗拉性更好,且在安装时,按压多个摩擦条层,增加手部摩擦力,安装时不易打滑,同时可以增加粘接过程中与被粘接物体粘接的更加紧密,避免产生缝隙。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聚酰亚胺薄膜层切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为:1、胶水层;2、软胶粘接层;3、碳纤维布层;4、第一隔热层;5、第二隔热层;6、聚酰亚胺薄膜层;7、铝箔层;8、钢丝网层;9、耐磨层;10、摩擦条层。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附图1-4所示的一种复合型碳纤维布,包括胶水层1,胶水层1底端连接有软胶粘接层2,软胶粘接层2底端连接有碳纤维布层3,碳纤维布层3底端设置有第一隔热层4,第一隔热层4底端设置有第二隔热层5,第二隔热层5底端设置有聚酰亚胺薄膜层6,聚酰亚胺薄膜层6内部设置有铝箔层7。
22.如附图1和图4所示,胶水层1与软胶粘接层2之间通过粘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软胶粘接层2横面面积与胶水层1横截面面积相同,以便可以通过胶水层1直接与被粘接物体进行粘接,由于被粘接物体表面有凹凸块,这样在挤压过程中可以与软胶粘接层2和胶水层1形成嵌入式粘接操作,这样凹凸不平的粘接面,所粘接的牢固性更好。
23.如附图1和图4所示,碳纤维布层3与第一隔热层4之间相粘接,第一隔热层4为超细玻璃棉材质,以便第一隔热层4与碳纤维布层3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第一隔热层4更好对碳纤维布层3起到隔热的作用,隔热效果更好。
24.如附图1所示,第二隔热层5与第一隔热层4横截面面积相同,第二隔热层5为聚酯材质,以便第一隔热层4与第二隔热层5所接触的面积相同,这样可以起到双重隔热的作用,有效避免热量进入到碳纤维布层3内部,隔热效果更好。
25.如附图3所示,铝箔层7数量设置为两层,铝箔层7与聚酰亚胺薄膜层6连接处采用粘接固定,以便可以通过铝箔层7起到隔热的作用,这样在聚酰亚胺薄膜层6内起到更好的隔热作用,隔热效果更好。
26.如附图1和图2所示,聚酰亚胺薄膜层6底部设置有钢丝网层8,钢丝网层8底端设置
有耐磨层9,耐磨层9底端设置有多个摩擦条层10,以便可以通过钢丝网层8起到增加强度的作用,这样不易断裂,且在安装时,可以通过按压多个摩擦条层10,增加手部摩擦力。
27.如附图1和图2所示,钢丝网层8由交错钢丝条组成,多个摩擦条层10从左到右依次排列设置,以便钢丝网层8可以增加抗拉效果,且多条钢丝交叉组成,连接的牢固性更好,摩擦条层10依次排列增加按压摩擦力,按压效果更好,不易打滑。
28.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使用时,胶水层1直接粘接在被粘物体上,同时可以施加按压力,软胶粘接层2带动碳纤维布层3牢牢的安装在被粘物体上,同时在外部阳光照射下,由第一隔热层4和第二隔热层5形成双重隔热的作用,并且有聚酰亚胺薄膜层6与铝箔层7之间再次形成隔热层,大幅度提高了隔热效果,保持了胶水层1可以稳定且持久的粘接在被粘物体上。
29.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0.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1.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