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除锈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9:07: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除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锈装置。


背景技术:

2.除锈装置,为应用相应手段去除金属表面锈蚀的装置。目前的除锈装置,为了使得除锈头能够更好地贴紧凹凸不平的除锈处理面以实现较好的除锈效果,通常会给除锈头配置缓冲机构,使得除锈头具有一定的浮动位移,从而能够自适应凹凸不平的处理面,达到贴紧处理面的效果。但是仅依靠除锈头的浮动特性的这一自适应方式为被动的自适应方式,除锈头与处理面之间的作用力受处理面的高低程度影响,容易出现作用力过大或过小情况而影响除锈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锈装置,实现更好的除锈效果。
4.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除锈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旋转除锈单元、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以及控制装置;
5.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旋转除锈单元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旋转除锈单元往靠近或远离处理面方向运动;
6.所述旋转除锈单元的旋转除锈头可浮动;
7.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旋转除锈头的第一浮动高度;
8.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旋转除锈头的第二浮动高度;
9.所述第一浮动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浮动高度;
10.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所述第一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传感器电连接;
11.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的反馈信息或所述第二传感器的反馈信息,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以带动所述旋转除锈单元运动,使得所述旋转除锈头处于所述第一浮动高度与所述第二浮动高度之间。
12.进一步地,还包括冲击除锈单元;
13.所述冲击除锈单元与所述旋转除锈单元集成安装;
14.所述冲击除锈单元的冲击除锈头与所述旋转除锈头的朝向一致;
15.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旋转除锈单元以及所述冲击除锈单元一同往靠近或远离处理面方向运动。
16.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除锈单元为气动式的钢刷除锈机构。
17.进一步地,所述冲击除锈单元为气动式的弹头除锈机构。
18.进一步地,还包括集成气排;
19.所述集成气排安装于所述旋转除锈单元与所述冲击除锈单元上,设有进气通道,用于给所述旋转除锈单元与所述冲击除锈单元集中供气。
20.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架;
21.所述集成气排安装于所述旋转除锈单元与所述冲击除锈单元顶部;
22.所述安装架安装于所述集成气排上;
23.所述驱动装置与安装架连接。
24.进一步地,还包括减振机构;
25.所述减振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
26.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减振机构连接。
27.进一步地,所述减振机构包括连接架以及多个减振组件;
28.所述连接架底部通过多个减振组件与所述安装架连接;
29.所述减振组件包括螺栓、螺母以及弹簧;
30.所述安装架上设有供所述螺栓活动穿过的第一导孔;
31.所述连接架底部设有供所述螺栓活动穿过的第二导孔;
32.所述螺栓自下而上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孔与所述第二导孔;
33.所述螺母固定在所述螺栓穿出所述导孔的柱段上;
34.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螺栓位于连接架底部与所述安装架之间的柱段上,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架接触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架接触相抵。
3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孔上设有供所述螺栓活动穿过的衬套。
36.进一步地,所述衬套于伸出所述第二导孔的端部设有与所述连接架接触的环形凸缘;
37.所述螺母可与所述环形凸缘接触相抵。
38.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通过配置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旋转除锈单元的旋转除锈头的第一浮动高度/上限浮动高度以及第二浮动高度/下限浮动高度,并反馈给控制装置。而控制装置则根据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的反馈信息来控制驱动装置以带动旋转除锈单元运动,保证旋转除锈头在对高低不同的处理面进行除锈处理时,能够自适应的保持自身浮动高度在第一浮动高度与第二浮动高度之间,从而保持旋转除锈头与处理面之间的作用力在预设恒定范围内,使得除锈作业更加稳定可靠,进而实现更好的除锈效果。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40.图1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除锈装置不带有驱动装置及控制装置情况下的轴侧示意图;
41.图2为图1的剖视图;
42.图3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除锈装置的旋转除锈单元的剖视图;
43.图中:100、旋转除锈单元;101、旋转除锈头;102、挤压气腔;200、冲击除锈单元;201、冲击除锈头;300、集成气排;301、进气通道;400、安装架;500、减振机构;501、连接架;
502、减振组件;5021、弹簧;5022、螺栓;5023、螺母;5024、衬套;5025、环形凸缘;601、第一传感器;602、第二传感器;1、风批;11、风批排气孔;2、结构主体;3、连接件;31、活塞部;32、第一导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45.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6.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4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除锈装置。
48.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除锈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49.驱动装置(图中未示)、旋转除锈单元100、第一传感器601、第二传感器602以及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具体应用时,除锈装置可以固定在一固定机架或移动机架上,具体不做限制。
50.驱动装置与旋转除锈单元100连接,用于驱动旋转除锈单元100往靠近或远离处理面方向运动,具体驱动旋转除锈单元100沿竖直方向进行升降运动。驱动装置可以是常规的升降装置,例如液压升降机构、电动升降机构等,不做限制。
51.旋转除锈单元100的旋转除锈头101可浮动设计,第一传感器601用于检测旋转除锈头101的第一浮动高度,第二传感器602用于检测旋转除锈头101的第二浮动高度,第一浮动高度大于第二浮动高度。第一传感器601以及第二传感器602可以是接近开关,第一传感器601以及第二传感器602可以是直接固定安装在旋转除锈单元100的主体结构上,保证第一传感器601的检测位置与第二检测传感器之间的检查位置距离满足预设距离即可,当旋转除锈头101浮动至靠近第一传感器601时,则被第一传感器601检测,而浮动至靠近第二传感器602时,则背第二传感器602检测。当然,还可以是其它的传感器类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以此为基础做适当的变换设计,不做限制。
52.控制装置分别与驱动装置、第一传感器601以及第二传感器602电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根据第一传感器601的反馈信息或第二传感器602的反馈信息,控制驱动装置以带动旋转除锈单元100运动,使得旋转除锈头101处于第一浮动高度与第二浮动高度之间。
53.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通过配置第一传感器601以及第二传感器602,
分别用于检测旋转除锈单元100的旋转除锈头101的第一浮动高度/上限浮动高度以及第二浮动高度/下限浮动高度,并反馈给控制装置。而控制装置则根据第一传感器601以及第二传感器602的反馈信息来控制驱动装置以带动旋转除锈单元100运动,保证旋转除锈头101在对高低不同的处理面进行除锈处理时,能够自适应的保持自身浮动高度在第一浮动高度与第二浮动高度之间,从而保持旋转除锈头101与处理面之间的作用力在预设恒定范围内,使得除锈作业更加稳定可靠,进而实现更好的除锈效果。
54.控制装置的控制过程如下,当控制装置通过第二传感器602的反馈信息判断到旋转除锈头101的浮动高度低于第二浮动高度时,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带动旋转除锈单元100上升预设距离,直至旋转除锈头101的浮动高度高于第二浮动高度。而当控制装置通过第一传感器601的反馈信息判断到旋转除锈头101的浮动高度高于第一浮动高度时,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带动旋转除锈单元100下降预设距离,直至旋转除锈头101的浮动高度低于第一浮动高度,使得除锈过程中,无论处理面的高低如何,旋转除锈头101均能够在处在合适的浮动高度,从而保证旋转除锈头101稳定地与处理面接触。
55.以上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锈装置的实施例一,以下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锈装置的实施例二,具体请参阅图1至图3。
56.基于上述实施例一的方案:
57.进一步地,还包括冲击除锈单元200,冲击除锈单元200与旋转除锈单元100集成安装,冲击除锈单元200的冲击除锈头201与旋转除锈头101的朝向一致,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旋转除锈单元100以及冲击除锈单元200一同往靠近或远离处理面方向运动。通过增加设置冲击除锈单元200,能够实现冲-旋复合除锈,使得处理面的粗糙度分布均匀,实现更好的除锈效果。
58.进一步地,就旋转除锈单元100来说,可以为气动式的钢刷除锈机构,也可以是电动式钢刷除锈机构,具体不做限制。以气动式的钢刷除锈机构为例,为了方便控制,控制装置亦可直接与供气装置进行连接,用于控制供气装置的供气,进而控制旋转除锈单元100的启停。而如果是电动式的话,控制装置则可以直接与旋转除锈单元100电连接,具体不做限制。
59.本技术中,钢刷除锈机构中旋转除锈头101的浮动设计可以参考已有的技术进行设计,通过弹性机构实现的浮动。当然,还可以是气体浮动设计,例如图3所示,该钢刷机构可以是包括:
60.结构主体2、风批1、连接件3以及旋转除锈头101。结构主体2设有第一腔室,风批1安装于结构主体2,用于驱动旋转除锈头101转动。连接件3的第一端被限制在第一腔室内并相对于风批1的输出轴可活动地设置,连接件3的第一端还与输出轴同步转动配合。限制连接件3的第一端在第一腔室内活动,这样能够对连接件3有限位作用,避免活动设置的连接件3脱出第一腔室,而连接件3相对于风批1活动设置并且与风批1同步转动配合,也即是连接件3在受风批1驱动而转动的同时还能够进行一定位移的活动。连接件3的第二端位于第一腔室外,且与旋转除锈头101连接,也即是使得风批1能够通过连接件3带动旋转除锈头101进行转动,同时使得旋转除锈头101在转动的同时能够相对于风批1活动。连接件3的第一端设有活塞部31,活塞部31与第一腔室的内周面密封滑动配合,且活塞部31的顶面与第一腔室的内周面之间形成连通风批1的风批排气孔11的挤压气腔102。从风批排气孔11出来
的气体进入挤压气腔102从而推动活塞部31,进而提供旋转除锈头101一个下压压力,使得旋转除锈头101能够贴紧处理面。这样的设计也就使得挤压气腔102形成了一个缓冲气腔,使得旋转除锈头101能够自适应处理面的起伏。连接件3内设有第一导气通道32,第一导气通道32的进气口与挤压气腔102连通,第一导气通道32的出气口与外界连通。这样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导气通道32的出气口大小来调节挤压气腔102内气体对连接件3的作用力,即使挤压气腔102受压,由于是挤压气腔102是通过第一导气通道32与外界连通的,仍能够稳定保持对连接件3有稳定的作用力。通过这一设计能够使得挤压气腔102内的气体对连接件3的作用力均衡稳定,保证旋转除锈头101无论遇到怎样的处理面都能够以稳定的作用力来贴紧处理面,避免对处理面造成损伤,实现了更好的除锈效果。
61.进一步地,就冲击除锈单元200来说,可以为气动式的弹头除锈机构,可参考已有的弹头除锈机构进行设计,或直接采用,具体不做赘述。
62.进一步地,以旋转除锈单元100以及冲击除锈单元200均为气体驱动为例,为了方便供气,节约气管布设,简化结构,缩小体积,本技术还可以配置集成气排300。集成气排300安装于旋转除锈单元100与冲击除锈单元200上,设有进气通道301,用于给旋转除锈单元100与冲击除锈单元200集中供气。
63.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旋转除锈单元100与冲击除锈单元200的集成安装,还包括安装架400。集成气排300安装于旋转除锈单元100与冲击除锈单元200顶部,安装架400安装于集成气排300上,驱动装置与安装架400连接。
64.进一步地,为了提高装置运行可靠性,还包括减振机构500,减振机构500安装于安装架400上,驱动装置与减振机构500连接。
65.进一步地,就减振机构500的结构组成来说,包括连接架501以及多个减振组件502。其中,连接架501底部通过多个减振组件502与安装架400连接,而减振组件502包括螺栓5022、螺母5023以及弹簧5021。
66.安装架400上设有供螺栓5022活动穿过的第一导孔,连接架501底部设有供螺栓5022活动穿过的第二导孔,螺栓5022自下而上依次穿过第一导孔与第二导孔,螺母5023固定在螺栓5022穿出导孔的柱段上,弹簧5021套设在螺栓5022位于连接架501底部与安装架400之间的柱段上,弹簧5021的一端与连接架501接触相抵,另一端与安装架400接触相抵。初始状态时,在弹簧5021的作用力下,螺栓5022的头部与安装架400接触相抵,螺母5023与连接架501接触相抵。
67.进一步地,为了减小螺栓5022的滑动对第二导孔的磨损以及提高螺栓5022运动流畅性,第二导孔上设有供螺栓5022活动穿过的衬套5024。衬套5024具体可以是无油式的,不做限制。
68.进一步地,为了减小螺母5023与连接架501之间的接触碰撞,可以在衬套5024于伸出第二导孔的端部设有与连接架501接触的环形凸缘5025,使得螺母5023可与环形凸缘5025接触相抵,还可以是在该环形凸缘5025上铺设橡胶垫圈,而螺栓5022的头部与安装架400之间亦可设置橡胶垫圈,具体不做限制。
69.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除锈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