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快速导热的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2:03: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快速导热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2.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出现了许多散热器产品,目前传统的散热器一般采用铝合金压铸件作为发热源的散热材料,然而传统的铝合金压铸件散热器制造成本高且工艺繁琐,其自身重量大,在遇到不同环境下的发热源时,如狭小或困难的环境下,其拆装繁琐,在靠近发热源且在发热源强大震动时容易损坏发热源,实用性差。
3.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新型快速导热的散热器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提出一种新型快速导热的散热器,结构新颖,设计合理,与传统铝合金压铸件散热器的散热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制造成本比铝合金压铸件散热器更低,且制造工艺简便,自身重量更轻盈小巧,且在发热源强大震动时不容易损坏发热源,实用性强。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6.一种新型快速导热的散热器,其包括:散热塑胶件、散热连接件与散热金属层,所述散热连接件设置于散热塑胶件与散热金属层之间,所述散热塑胶件的下端设置有散热凹槽,所述散热连接件分为散热连接件上部与散热连接件下部,所述散热连接件上部设置于散热凹槽内部且散热连接件下部裸露于散热凹槽外部,所述散热金属层通过散热连接件包覆于散热塑胶件与的下表面,所述散热凹槽的深度为1.5
±
0.2mm,所述散热连接件的高度为2
±
0.2mm,所述散热连接件下部的高度为0.5
±
0.2mm。
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塑胶件与散热连接件一体成型,所述散热塑胶件与散热连接件均采用改性塑料材料注塑成型,所述散热金属层电镀或喷覆于散热塑胶件与散热连接件的下表面,所述散热金属层为铜金属喷覆层、铝金属喷覆层、铜金属电镀层或铝金属电镀层其中的一种。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塑胶件包括塑胶件底座与若干个散热片,所述塑胶件底座的两端设置有挡板,所述若干个散热片形状相同、大小相对且并排设置于塑胶件底座上。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若干个散热片为十个散热片,所述十个散热片是以2*5的排列方式设置于塑胶件底座上。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十个散热片由第一散热片组与第二散热片组组合而成,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与第二散热片组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与第二散热片组之间设置有隔槽,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与第二散热片组的相邻两个散热片等间距设置。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凹槽位于塑胶件底座的下端。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结构新颖,设计合理,通过采用散热改性塑胶件与散热金属层的结构取代传统的铝合金压铸件散热器,在散热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制造成本比铝合金压铸件散热器更低,且制造工艺简便,自身重量更轻盈小巧,在不同的环境下,拆装方便,且在靠近发热源且发热源强大震动时不容易损坏发热源,通过采用散热连接件与散热金属层高于散热塑胶件0.5mm的结构设计,散热器组装时更紧贴发热源,从而加快导热速度,散热效果好,实用性强。
14.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散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0.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快速导热的散热器,其包括:散热塑胶件1、散热连接件2与散热金属层3,所述散热连接件2设置于散热塑胶件1与散热金属层3之间,所述散热塑胶件1的下端设置有散热凹槽11,所述散热连接件2分为散热连接件上部21与散热连接件下部22,所述散热连接件上部21设置于散热凹槽11内部且散热连接件下部22裸露于散热凹槽11外部,所述散热金属层3通过散热连接件2包覆于散热塑胶件1与的下表面,所述散热凹槽11的深度为1.5
±
0.2mm,所述散热连接件2的高度为2
±ꢀ
0.2mm,所述散热连接件下部22的高度为0.5
±
0.2mm。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塑胶件1包括塑胶件底座14 与若干个散热片15,所述塑胶件底座14的两端设置有挡板16,所述若干个散热片15形状相同、大小相对且并排设置于塑胶件底座14上。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个散热片15为十个散热片15,所述十个散热片15是以2*5的排列方式设置于塑胶件底座14上。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十个散热片15由第一散热片组151 与第二散热片组152组合而成,所述第一散热片组151与第二散热片组152 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散热
片组151与第二散热片组152之间设置有隔槽153,所述第一散热片组151与第二散热片组152的相邻两个散热片15等间距设置。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凹槽11位于塑胶件底座14 的下端。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塑胶件1与散热连接件2一体成型,所述散热塑胶件1与散热连接件2均采用改性塑料材料注塑成型,所述散热金属层3电镀或喷覆于散热塑胶件1与散热连接件2的下表面,所述散热金属层3为铜金属喷覆层、铝金属喷覆层、铜金属电镀层或铝金属电镀层其中的一种。
26.优选地,所述散热金属层的外表面进行防氧化处理。
27.优选地,所述散热塑胶件采用pa 碳化硅粉 陶瓷纤维制备而成。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快速导热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散热塑胶件、散热连接件与散热金属层,所述散热连接件设置于散热塑胶件与散热金属层之间,所述散热塑胶件的下端设置有散热凹槽,所述散热连接件分为散热连接件上部与散热连接件下部,所述散热连接件上部设置于散热凹槽内部且散热连接件下部裸露于散热凹槽外部,所述散热金属层通过散热连接件包覆于散热塑胶件与的下表面,所述散热凹槽的深度为1.5
±
0.2mm,所述散热连接件的高度为2
±
0.2mm,所述散热连接件下部的高度为0.5
±
0.2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快速导热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塑胶件与散热连接件一体成型,所述散热塑胶件与散热连接件均采用改性塑料材料注塑成型,所述散热金属层电镀或喷覆于散热塑胶件与散热连接件的下表面,所述散热金属层为铜金属喷覆层、铝金属喷覆层、铜金属电镀层或铝金属电镀层其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快速导热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塑胶件包括塑胶件底座与若干个散热片,所述塑胶件底座的两端设置有挡板,所述若干个散热片形状相同、大小相对且并排设置于塑胶件底座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快速导热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散热片为十个散热片,所述十个散热片是以2*5的排列方式设置于塑胶件底座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快速导热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十个散热片由第一散热片组与第二散热片组组合而成,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与第二散热片组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与第二散热片组之间设置有隔槽,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与第二散热片组的相邻两个散热片等间距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快速导热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凹槽位于塑胶件底座的下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快速导热的散热器,其包括:散热塑胶件、散热连接件与散热金属层,散热连接件设置于散热塑胶件与散热金属层之间,散热塑胶件的下端设置有散热凹槽,散热连接件分为散热连接件上部与散热连接件下部,散热连接件上部设置于散热凹槽内部且散热连接件下部裸露于散热凹槽外部,散热金属层通过散热连接件包覆于散热塑胶件与的下表面,散热凹槽的深度为1.5


技术研发人员:杨梅生 欧阳银 汪佳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正为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31
技术公布日:2022/1/1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