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一体化多功能分水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0:35: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输送与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一体化多功能分水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室内环境因素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室内温度,人们对温度的调控要求促进了众多温度调节装置的发展,地暖系统由于供暖效果好,不会占用室内空间,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分水器,是地暖系统中用于连接各路加热管供水以及回水的装置,目前普通分水器构成为主路控制及附加功能模块的方式构成,由主路控制各分路,并在主路上外接过滤装置等功能元件,各功能元件的连接必然会增加泄漏的可能性,给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带来巨大风险和隐患,地暖系统长期使用后,过滤装置和循环管路内会沉积较多杂质,造成堵塞,影响使用效果,而对过滤装置和循环管路的清洗往往需要使用专用设备,清洗困难,且清洗不彻底、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一体化多功能分水器。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多功能分水器,包括供水单元、回水单元和间隔设置的若干支架,供水单元和回水单元上下间隔且前后错开的设置在支架上,供水单元包括供水副杠和供水主杠,供水副杠和供水主杠通过连接管连通,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排污口,供水副杠上设置有与第一排污口对应的供水排污阀,供水主杠上在与连接管连通处设置有过滤器,回水单元包括回水主杠,回水主杠上设置有回水排污阀及与回水排污阀相对应的第二排污口,第二排污口内可拆卸设置有三通,三通的一个接口通过管路与第一排污口连通。
5.采用上述结构,通过采用连接管将供水副杠和供水主杠连通的结构,实现供水副杠和供水主杠的分腔设计,可实现将过滤器集成安装在供水主杠内,便于实现对水流的充分过滤,无需采用外装式的过滤装置,降低了泄漏的可能性,节省安装空间,采用供水排污阀和回水排污阀的控制组合,控制第一排污口和第二排污口的通断,实现对过滤器的正向和反向冲洗,使得主路管道和回路管道的排污更容易,更彻底。
6.优选的,供水副杠上设置有相互对应的供水主控阀和供水接头,供水主杠上设置有若干供水阀及与供水阀相对应的供水支管接头,集成化的安装方式,安装方便,安全性高,节省空间,检修和维护难度低。
7.优选的,回水主杠上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回水主控阀和回水接头,回水主杠上设置有若干回水阀及与回水阀相对应的回水支管接头,集成化的安装方式,安装方便,安全性高,节省空间,检修和维护难度低。
8.优选的,供水支管接头的数量与回水支管接头的数量一致,安装后外观一致,简洁美观。
9.优选的,供水主杠在远离供水副杠的一端设置有供水排气阀,回水主杠上设置有回水排气阀,利用供水排气阀和回水排气阀可分别排出供水单元和回水单元内的空气,调节压力,保证水流顺畅,运行安全平稳。
1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供水副杠和供水主杠的分腔结构,将过滤器集成安装,通过供水排污阀和回水排污阀,实现对过滤器的正向和方向冲洗,排污简单、彻底,采用集成化的安装方式,减少了相互之间的中间连接,降低了泄漏的风险,安全性高,集中安装节省空间,便于集中控制,检修和维护难度低,安装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供水副杠;2、供水主控阀;3、供水接头;4、连接管;5、供水排污阀;6、过滤器;7、供水阀;8、供水主杠;9、供水排气阀;10、供水支管接头;11、回水排气阀;12、回水主杠;13、回水阀;14、回水支管接头;15、回水排污阀;16、第二排污口;17、三通;18、回水接头;19、回水主控阀;20、支架;21、第一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16.参照图1-图3,一种一体化多功能分水器,包括供水单元、回水单元和间隔分布的若干支架20,供水单元和回水单元上下间隔的安装在支架20上,供水单元和回水单元在空间上以前后错开的方式布置,方便管路的连接,管路连接互不干涉,连接后保持外观整洁,供水单元包括供水副杠1和供水主杠8,供水副杠1和供水主杠8之间通过连接管4连通,连接管4上加工有第一排污口21,用于反向冲洗时排污,在供水副杠1上安装有供水排污阀5,供水排污阀5用于控制第一排污口21的打开和关闭,供水主杠8上在与连接管4连通的位置处安装有过滤器6,用于过滤掉水流中的杂质,回水单元包括回水主杠12,回水主杠12上安装有回水排污阀15,并加工有与回水排污阀15相对应的第一排污口21,第一排污口21内通过螺纹连接有三通17,三通17的一个接口通过管路与第一排污口21连通,三通17的另一个接口可外接管路,用于实现污物的排放。
17.采用上述结构,通过采用连接管4将供水副杠1和供水主杠8连通的结构,实现供水副杠1和供水主杠8的分腔设计,可实现将过滤器6集成安装在供水主杠8内,便于实现对水流的充分过滤,无需采用外装式的过滤装置,降低了泄漏的可能性,节省安装空间,采用供水排污阀5和回水排污阀15的控制组合,控制第一排污口21和第二排污口16的通断,实现对过滤器6的正向和反向冲洗,使得主路管道和回路管道的排污更容易,更彻底。
18.参照图1-图3,供水副杠1上安装有相互对应的供水主控阀2和供水接头3,供水接头3外接供水管向供水单元内供水,供水主控阀2用于控制供水接头3的通断及控制供水水流的速度、流量和压力,供水主杠8上安装有若干供水阀7及与供水阀7相对应的供水支管接头10,供水支管接头10连接不同的供水分支管路,向各供水分支管路内供水,供水阀7用于
控制各供水分支管路的通断及控制各供水分支管路内水流的速度、流量和压力,供水主杠8在远离供水副杠1的一端安装有供水排气阀9,用于排出供水单元管路内的空气,调节压力,保证供水单元管路内的水流顺畅,回水主杠12上安装有相互对应的回水主控阀19和回水接头18,回水接头18外接回水管,回水主控阀19用于控制回水接头18的通断及控制回水水流的速度、流量和压力,回水主杠12上安装有若干回水阀13及与回水阀13相对应的回水支管接头14,回水支管接头14连接不同的回水分支管路,将各回水分支管路内的水流回收至回水主杠12内,由回水接头18统一排出,回水阀13用于控制各回水分支管路的通断及控制各回水分支管路内水流的速度、流量和压力,供水支管接头10的数量与回水支管接头14的数量一致,且相互对应,安装后管路排列一致,外观简洁大方,回水主杠12上安装有回水排气阀11,用于排出回水单元管路内的空气,调节压力,保证回水单元管路内的水流顺畅,供水单元和回水单元分别采用集成化的安装方式,减少了相互之间的中间连接,降低了泄漏的风险,安全性高,集中安装节省空间,便于集中控制,检修和维护难度低,安装方便,成本低。
19.使用时,通过支架20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到位,将供水管连接在供水接头3上,各供水分支管路与供水支管接头10连接,回水管连接在回水接头18上,各回水分支管路与回水支管接头14连接,开启供水主控阀2、供水阀7、回水阀13和回水主控阀19,关闭供水排污阀5和回水排污阀15,供水管向供水副杠1内供水,水流从供水副杠1经连接管4流入供水主杠8内,经过滤器6过滤杂质后,由各供水支管接头10流入相应的供水分支管路,水流通过循环回路后从各回水分支管路流入回水主杠12内,从回水接头18流入回水管,完成供水循环;当需要对循环管路进行正向冲洗时,关闭供水排污阀5和回水主控阀19,将三通17的另一个接口与排污管连通,打开回水排污阀15,水流从供水副杠1经连接管4流入供水主杠8内,由各供水支管接头10流入相应的供水分支管路,水流通过循环回路后从各回水分支管路流入回水主杠12内,从第二排污口16经过三通17流入排污管,完成循环管路的正向冲洗,冲洗简单;当过滤器6的过滤性能下降时,关闭供水主控阀2、回水主控阀19和回水排污阀15,打开供水排污阀5使供水副杠1内压力急剧降低,供水单元和回水单元之间形成压力差,回水单元内的水流在压力作用下反向流向供水单元,水流冲刷过滤器6,将过滤器6上粘附的杂质冲刷掉,从第一排污口21排出,完成对过滤器6实现反向冲洗,恢复过滤器6的过滤功能,冲洗彻底。
20.上述的供水主控阀2、供水排污阀5、供水阀7、回水阀13、回水排污阀15和回水主控阀19结构相同,但尺寸不同,功能也不同,具体结构已单独申请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cn202110541684.6。
21.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供水接头3、过滤器6、供水排气阀9、供水支管接头10、回水排气阀11、回水支管接头14、三通17、回水接头18、供水分支管路、回水分支管路和循环管路均为现有技术应用。
22.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中心”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3.在本专利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组合”、“设置”、“连接”、“固定”、“紧密”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
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25.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