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调节引流口大小的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0:10: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调节引流口大小的导尿管。


背景技术:

2.导尿管,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制成的管路,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或血块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由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或血块。
3.目前常用的导尿管前端是呈圆形,导尿管旁有两个侧孔用于引流尿液,但对于一些较大的血块,结石或人体组织碎片就难以通过,这样往往侧需要更换更大更粗的导尿管,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费用、加重了患者的痛苦;特别对于一些尿道狭窄的患者,还存在放置过程中放置不进去,最终需要进入手术室放置导尿管及清除堵塞物。或是未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在血块较多、其他异物堵塞时,还需要医生手动通过空针抽吸的方法取出,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疼痛达到一个高值。
4.中国专利申请:cn212914173u公开了一种嵌套式防堵塞导尿管,包括外导尿管、内导尿管、外球囊、内球囊、第一气泵以及第二气泵,所述外导尿管套设在内导尿管外侧,所述内导尿管头部和尾部均延伸出外导尿管,所述外球囊套设在外导尿管头端的外侧壁,所述内球囊套设在内导尿管的头部外侧壁,所述第一气泵与外球囊相连,所述第二气泵与内球囊相连;所述外导尿管的尾端设置有一内螺纹段,所述内导尿管的尾端设置有一外螺纹段,所述内螺纹段与外螺纹段相互螺纹连接。该专利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利用其内、外导尿管的活动套接,在堵塞时,抽拉外导尿管内的内导尿管,使导尿管复通,但是其疏通方式治标不治本,其引起堵塞的根源,如血块等并没有被排出,且内、外导尿管的套接,同样加大了导尿管的外径,加重了患者的痛苦。
5.中国专利申请:cn211301690u公开了一种防堵塞导尿管,包括出水管道,出水管道下端设有膨胀气囊,所述出水管道下端设有流出槽,流出槽上端与出水腔体连通,所述出水管道上端设有灌注管道,出水管道内壁中设有灌注管腔,灌注管腔上端与灌注管道连通,灌注管腔下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出水管道下端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端与膨胀气囊连接,支撑板下端与出水管道下端铰接。流出槽的设计增加了导尿管多面引流效果,增加引流方向及引流面,减少因某一面不通导致堵塞情况。如果导尿管堵塞可以反复将膨胀气囊充气或者放气,支撑板不断的张开、收缩,通过机械挤压的方式打破堵塞物,将流出槽打通;但是其本质还是通过在流出口附近的不断搅动,来保证引流的通畅,其依然没有将阻碍物导出的办法。
6.综上所述,亟需一种能在导尿管堵塞时及时导出堵塞物,且无需更改导尿管直径,操作简单,使用灵活的可调节引流口大小的导尿管。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导尿管堵塞时及时导出堵塞物,且无需更改
导尿管直径,操作简单,使用灵活的可调节引流口大小的导尿管。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9.一种可调节引流口大小的导尿管,包括引流管、引流帽、控制导丝;所述引流管其上设有引流口;所述引流帽与所述引流管其顶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导丝与所述引流帽相连。
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引流管其上还设有膨胀气囊、充气管、灌注通道。
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引流管其侧壁上设有第一连接部、对应的,所述引流帽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适配的第二连接部。
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柱形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凸柱结构;所述柱形凹槽、凸柱结构设有2-4组。
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导丝与所述引流帽其中心相连。
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引流管其侧壁设有与所述柱形凹槽连通的顶出通道15,所述顶出通道15其内设有活动连接的顶出导丝。
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升降导丝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升降导丝连接槽,所述升降导丝通道其中设有活动连接的升降导丝,所述升降导丝与所述升降导丝连接槽可拆卸连接,其中,可拆卸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1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引流口其一部分设于所述引流帽上,其另一部分设于所述引流管上。
1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引流口其上设有堵塞感应装置。
1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堵塞感应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引流口上端的红外线发射装置、所述引流口下端的红外线接收装置、导线、电源系统、中央处理系统、警报系统。
19.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20.1、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调节引流口大小的导尿管包括引流管、引流帽、控制导丝,其控制导丝连通所述引流帽,可将引流帽从引流管内导出,扩大引流口的大小,能有效疏通堵塞。
21.2、本实用新型所述引流管设有顶出通道15,其顶出通道15内的顶出导丝可向上顶出所述引流帽,这样可以降低对控制导丝的工艺要求,方便所述引流帽与引流管的分离。
22.3、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升降导丝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升降导丝连接槽,所述升降导丝通道其中设有活动连接的升降导丝,所述升降导丝与所述升降导丝连接槽可拆卸连接,当发现有堵塞的情况发生时,可向上推动升降导丝,使引流帽与引流管之间产生新的引流孔,而当堵塞情况消失时,复位所述升降导丝,所述引流帽与引流管再次相合,使用灵活。
附图说明
23.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引流口大小的导尿管示意图。
24.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引流口大小的导尿管所述引流帽示意图。
25.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引流口大小的导尿管剖面示意图。
26.附图4是附图3中局部a示意图。
27.附图5是附图3中局部b示意图。
28.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可调节引流口大小的导尿管剖面示意图。
29.附图7是附图6中局部c示意图。
30.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引流口大小的导尿管其红外线发射及接收装置位置示意图。
31.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引流口大小的导尿管所述堵塞感应装置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33.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34.1.引流管
ꢀꢀꢀꢀꢀꢀꢀꢀꢀꢀꢀꢀꢀꢀ
2.引流帽
ꢀꢀꢀꢀꢀꢀꢀꢀꢀꢀꢀꢀꢀꢀ
3.控制导丝
35.11.膨胀气囊
ꢀꢀꢀꢀꢀꢀꢀꢀꢀꢀꢀ
12.充气管
ꢀꢀꢀꢀꢀꢀꢀꢀꢀꢀꢀꢀꢀ
13.引流口
36.14.第一连接部
ꢀꢀꢀꢀꢀꢀꢀꢀꢀ
15.顶出通道
ꢀꢀꢀꢀꢀꢀꢀꢀꢀꢀꢀ
16.顶出导丝
37.21.第二连接部
ꢀꢀꢀꢀꢀꢀꢀꢀꢀ
141.升降导丝
ꢀꢀꢀꢀꢀꢀꢀꢀꢀꢀ
131.红外线发射装置
38.132.红外线接收装置
39.实施例1
40.请参见附图1、附图2;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引流口大小的导尿管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引流口大小的导尿管所述引流帽示意图。一种可调节引流口大小的导尿管,包括引流管1、引流帽2、控制导丝3;所述引流管1其上设有膨胀气囊11、充气管12、引流口13;所述引流帽2与所述引流管1其顶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导丝3与所述引流帽2相连。
41.请参见附图3、附图4、附图5;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引流口大小的导尿管剖面示意图,附图4是附图3中局部a示意图,附图5是附图3中局部b示意图;其中附图3、4、5中控制导丝未示出。所述引流管1为中空腔体结构,其上端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引流口13,所述引流口13为通孔结构;所述引流管1其引流口13的一侧与所述引流帽2相连,所述引流帽2为穹顶结构,其侧边底部设有第二连接部21,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为两根或四根不等的凸柱结构,对应的,所述引流管1其上设有第一连接部14,为与所述凸柱结构相适配的柱形凹槽,两者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引流帽2其中心设有控制导丝3,所述控制导丝3另一端为自由端,且长于所述引流管1长度,便于通过控制导丝3进行操作,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1其侧壁还设有与所述柱形凹槽连通的顶出通道15,其顶出通道15内设有顶出导丝16,其顶出导丝16一端与所述凸柱结构相接触,其另一端暴露于所述引流管1外侧,以便对其进行操作;
42.所述引流管1其另一端与导管或直接与引流袋相连,其引流口13下还设有膨胀气囊11、其侧壁设有与膨胀气囊11相连通的充气管12,其充气管12另一端处于引流管1外侧,可与充气装置或充液装置相连;优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1其侧壁还设有灌注通道,用于通过其向膀胱内部注射药液等液体;其充气管12、灌注通道末端还可设置封堵
塞,用于封闭其开口。
43.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将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调节引流口大小的导尿管置入患者膀胱,通过充气管12使膨胀气囊11保持充盈,将导尿管卡于膀胱内;而当导尿管堵塞时,说明患者膀胱内凝结有不易排出的血凝块等,需要让其排出,在本实用新型中,可断开引流管1与外部收集导管或引流装置的连接,操作所述控制导丝3,将所述引流帽2顶出,即使第一连接部14与第二连接部21分离,再直接从引流管1内腔拉出所述引流帽2,再接上外部引流装置,引流口13的扩大,使堵塞物能顺利导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直接通过。
4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调节引流口大小的导尿管包括引流管1、引流帽2、控制导丝3,其控制导丝3连通所述引流帽2,可将引流帽2从引流管1内导出,扩大引流口13的大小,能有效疏通堵塞;且引流帽2方便导尿管的安全置入,其初始状态与原导尿管的结构保持一致,而由于并不清楚患者体内是否存在复杂的凝块或碎石等堵塞物,只有当引流出现障碍时,才打开所述引流帽2,显而易见的是,对于普通患者,本实用新型依旧相当于普通导尿管,只有当患者出现特殊需求时,才适应的变换其引流功能;所述引流管1其上还设有膨胀气囊11、充气管12、灌注通道,其与现有技术一样,使本装置使用功能多样化;所述引流管1其侧壁上设有第一连接部14、对应的,所述引流帽2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4相适配的第二连接部21,用于初始状态下,所述引流管1与所述引流帽2的稳定连接。
45.实施例2
46.请参见附图6、附图7;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可调节引流口大小的导尿管剖面示意图,附图7是附图6中局部c示意图;其中附图6、7中控制导丝未示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4为升降导丝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为升降导丝连接槽,所述升降导丝通道其中设有活动连接的升降导丝141,所述升降导丝141与所述升降导丝连接槽可拆卸连接,其中,可拆卸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即升降导丝141其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升降导丝连接槽与其相适配的内螺纹;使用时,所述引流帽2通过升降导丝141与所述引流管1正常连接,当发现有堵塞的情况发生时,可向上推动升降导丝141,使引流帽2与引流管1之间产生新的引流孔,而当堵塞情况消失时,复位所述升降导丝141,所述引流帽2与引流管1再次相合,通过原有的引流口13正常引流,而当堵塞情况频发时,为降低操作频率,分别旋转所述升降导丝141,令所述引流帽2与升降导丝141分离,再通过所述控制导丝3拉出所述引流帽2。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一直保持所述引流帽2与所述引流管1的分离,亦相当于取出了所述引流帽2,因此,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可取消所述控制导丝3的设计,同理,控制导丝3的存在亦不影响引流管1的引流效能。
47.实施例3
48.请参见附图8、附图9;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引流口大小的导尿管其红外线发射及接收装置位置示意图,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引流口大小的导尿管所述堵塞感应装置模块示意图;其中附图8中控制导丝未示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引流口13其上设有堵塞感应装置,所述堵塞感应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引流口13上端的红外线发射装置131、所述引流口13下端的红外线接收装置132、导线、电源系统、中央处理系统、警报系统,对应的,所述引流管1其侧壁内设有导线,导线连通着外部警报装置,其外部警报装置可以为独立的系统,也可以为依附于引流管1表面的结构,所述引流口13其一部分还可以设于所述引流帽2上,其另一部分设于所述引流管1上,对应的,将导
线置于升降导丝141内,即可对堵塞感应装置进行电连接。
4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