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针对针头锐利器防伤害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22:14: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收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对针头锐利器防伤害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2.现代医疗注射器和输液器多数是用塑料制成的,这也进一步减小了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在注射使用后的注射器和输液器都会携带针头,这些针头一般都会存在一定的传播病毒尤其是hiv与肝炎的传播的针头,一旦误伤可能会感染疾病,这就需要用到针对针头锐利器防伤害收纳装置进行处理。
3.现有技术中,在对针头进行处理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利用剪刀等工具对针头进行剪切,从而可以去掉针头,不仅操作起来不方便,而且剪切过程中易于使针头发生蹦弹造成误伤,安全性以及效率低,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针对针头锐利器防伤害收纳装置,通过设置收纳机构,有效提高针头收纳效率,且避免两人同工位操作造成误伤,同时针头不易乱飞,安全性更高,实用性更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对针头锐利器防伤害收纳装置,包括装置箱,所述装置箱顶端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顶端设置有收纳机构;
6.所述收纳机构包括设置在防护板顶端的多个输液针头收纳管,所述输液针头收纳管一侧设置有多个注射器收纳管,所述装置箱内壁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部设置有十字螺纹环,所述十字螺纹环内部设置有传动丝杆,所述传动丝杆一端外部套设有第一齿环,所述第一齿环一侧设置有第二齿环,所述第二齿环外部设置有传动齿带,所述传动丝杆一端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十字螺纹环一侧设置有斜形支架,所述斜形支架顶端连接有双面切削刀片。
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斜形支架底部设置有两个弧形导入板,两个所述弧形导入板对称设置。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伺服电机底端连接有稳固支架,所述稳固支架与所述伺服电机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箱一侧滑动连接有储存箱,所述储存箱一侧设置有拉动把手,所述拉动把手横截面形状设置为凹形,所述储存箱内壁设置有称重板,所述称重板底端嵌入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输液针头收纳管邻侧设置有压力报警控制器。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十字螺纹环内壁与所述传动丝杆外部之间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传动丝杆为合金材质。
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板顶端且位于所述注射器收纳管一侧设置有固定凹框,所述固定凹框内部设置有连接丝杆,所述连接丝杆一端安装有正反电机,所述连
接丝杆外部套设有第一螺纹环,所述第一螺纹环一侧设置有第二螺纹环,所述第一螺纹环和第二螺纹环顶端均连接有弧形挤压板,所述弧形挤压板一侧设置有缓冲板。
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螺纹环和第二螺纹环内壁螺纹相反设置,所述正反电机输出端与所述连接丝杆之间通过螺纹进行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4.1、通过设置收纳机构,传动丝杆带动十字螺纹环开始向一侧进行移动,十字螺纹环带动斜形支架使双面切削刀片进行移动,这样控制伺服电机正反转实现双面切削刀片来回对输液器针头和注射器针头进行切削操作,不仅可以对注射器针头进行切削收纳而且可以对输液器针头进行切削收纳,实现双工位双处理的作用,有效提高针头收纳效率,且避免两人同工位操作造成误伤,同时针头不易乱飞,安全性更高,实用性更好;
15.2、正反电机带动连接丝杆进行转动,第一螺纹环和第二螺纹环在螺纹的作用下相互进行靠近,使两个缓冲板开始对注射器进行挤压固定,从而可以对多个注射器针头进行稳定切削,并且适用于不同直径的注射器进行针头收纳操作;
16.3、针头重量通过称重板进行称重,再由压力传感器进行测量,当达到指定压力后,使压力报警控制器开始发出报警提示人群进行更换,避免针头承装过多,具有提醒功能,收纳装满了2/3就可以报警提醒,好提醒更换收纳箱,实用性更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面切削刀片切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十字螺纹环与传动丝杆连接处部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反电机与第一螺纹环连接处切面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为:1、装置箱;2、防护板;3、输液针头收纳管;4、注射器收纳管;5、十字螺纹环;6、传动丝杆;7、第一齿环;8、第二齿环;9、传动齿带;10、伺服电机;11、斜形支架;12、双面切削刀片;13、弧形导入板;14、稳固支架;15、储存箱;16、拉动把手;17、固定凹框;18、连接丝杆;19、正反电机;20、第一螺纹环;21、第二螺纹环;22、弧形挤压板;23、缓冲板;24、称重板;25、压力传感器;26、压力报警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如附图1-4所示的一种针对针头锐利器防伤害收纳装置,包括装置箱1,装置箱1顶端设置有防护板2,防护板2顶端设置有收纳机构;
24.收纳机构包括设置在防护板2顶端的多个输液针头收纳管3,输液针头收纳管3一侧设置有多个注射器收纳管4,装置箱1内壁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内部设置有十字螺纹环5,十字螺纹环5内部设置有传动丝杆6,传动丝杆6一端外部套设有第一齿环7,第一齿环7一侧设置有第二齿环8,第二齿环8外部设置有传动齿带9,传动丝杆6一端安装有伺服
电机10,十字螺纹环5一侧设置有斜形支架11,斜形支架11顶端连接有双面切削刀片12。
25.如附图2和3所示,斜形支架11底部设置有两个弧形导入板13,两个弧形导入板13对称设置,以便当针头被切断掉落后,可以通过弧形导入板13导入到储存箱15内进行储存收集。
26.如附图3所示,伺服电机10底端连接有稳固支架14,稳固支架14与伺服电机10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以便稳固支架14对伺服电机10起到支撑和稳固的作用,保持伺服电机10稳定运行。
27.如附图1和2所示,装置箱1一侧滑动连接有储存箱15,储存箱15一侧设置有拉动把手16,拉动把手16横截面形状设置为凹形,储存箱15内壁设置有称重板24,称重板24底端嵌入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5,输液针头收纳管3邻侧设置有压力报警控制器26,以便当收集的针头重量通过称重板24进行称重,称重板24再由压力传感器25进行测量,当达到指定压力后,使压力报警控制器26开始发出报警提示人群进行更换,避免针头承装过多造成收纳箱15无法打开。
28.压力报警控制器26型号设置为xk-xmta型压力报警控制器。
29.压力传感器25型号设置为hm1-100型压力传感器。
30.如附图3所示,十字螺纹环5内壁与传动丝杆6外部之间通过螺纹进行连接,传动丝杆6为合金材质,以便传动丝杆6在转动时带动十字螺纹环5在螺纹的作用下进行转动。
31.如附图1和4所示,防护板2顶端且位于注射器收纳管4一侧设置有固定凹框17,固定凹框17内部设置有连接丝杆18,连接丝杆18一端安装有正反电机19,连接丝杆18外部套设有第一螺纹环20,第一螺纹环20一侧设置有第二螺纹环21,第一螺纹环20和第二螺纹环21顶端均连接有弧形挤压板22,弧形挤压板22一侧设置有缓冲板23,以便当注射器针头处可以直接插入到注射器收纳管4内,并且通过启动正反电机19带动连接丝杆18进行转动,连接丝杆18带动第一螺纹环20和第二螺纹环21在螺纹的作用下相互进行靠近,弧形挤压板22带动缓冲板23向一侧进行移动,这样使两个缓冲板23开始对注射器进行挤压固定,从而可以进行稳定切削。
32.如附图4所示,第一螺纹环20和第二螺纹环21内壁螺纹相反设置,正反电机19输出端与连接丝杆18之间通过螺纹进行连接,以便连接丝杆18带动第一螺纹环20和第二螺纹环21在螺纹的作用下相互靠近,或进行相互分离。
33.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多个注射器针头依次插入到多个注射器收纳管4内,再将多个输液针头依次插入到输液针头收纳管3内,同时输液针头上的翼片与输液针头收纳管3进行卡接,然后启动伺服电机10带动传动丝杆6进行转动,传动丝杆6带动第一齿环7进行转动,第一齿环7带动传动齿带9进行转动,传动齿带9带动第二齿环8进行转动,这样使两个传动丝杆6同向进行转动,传动丝杆6带动十字螺纹环5开始向一侧进行移动,十字螺纹环5带动斜形支架11使双面切削刀片12进行移动,这样控制伺服电机10正反转实现双面切削刀片12来回对输液器针头和注射器针头进行切削操作。
34.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5.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6.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