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身前围部碰撞保护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21:40: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前围部碰撞保护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2.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与行人的碰撞事故逐年增加,行人事故约占总事故的20%。在人车碰撞伤害中,行人头部的伤害约占50%,且头部伤害的致死率远高于其他部位。但是现有的汽车大都缺少对行人头部的保护措施,无法对行人进行充分的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汽车缺少对行人头部进行保护的问题,提供一种车身前围部碰撞保护装置及汽车。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前围部碰撞保护装置,所述车身前围部碰撞保护装置包括前围板总成、前挡风玻璃以及发动机罩,所述前围板总成包括前壁板和横梁,所述横梁设置在所述前壁板上,所述前挡风玻璃与所述横梁相接,所述发动机罩与所述前壁板相接;所述横梁位于所述发动机罩的下方,且沿着第一方向,所述发动机罩在所述挡风玻璃上的投影覆盖所述横梁,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行人头部与所述汽车碰撞时所受到的冲击力的方向。
5.可选的,所述发动机罩与所述前挡风玻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形成有第一缓冲空间。
6.可选的,所述第一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
°‑
65
°

7.可选的,所述横梁包括内板和外板,所述内板的一端与所述前壁板固定连接,所述内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外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壁板固定连接,所述外板位于所述内板的上方,所述内板、所述外板以及所述前壁板三者围合形成第一腔体。
8.可选的,还包括仪表板安装支架,所述仪表板安装支架与所述横梁相接,所述仪表板安装支架与所述前挡风玻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形成有第二缓冲空间。
9.可选的,所述仪表板安装支架与所述前挡风玻璃相对的表面为弧形表面。
10.可选的,所述车身前围部碰撞保护装置还包括仪表板本体,所述仪表板本体安装在所述仪表板安装支架上,所述仪表板本体与所述前挡风玻璃间隔设置。
11.可选的,所述前围板总成还包括空气室外板和加强板,所述空气室外板与所述前壁板相接;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空气室外板的下方,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空气室外板围合形成第二腔体,其中,所述第二腔体的沿着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
12.可选的,所述车身前围部碰撞保护装置还包括刮水器支架,所述刮水器支架一端与所述前壁板相接,所述刮水器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空气室外板相接。
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使用了如上
所述的车身前围部碰撞保护装置。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横梁位于发动机罩的下方,且发动机罩沿着第一方向在挡风玻璃上的投影覆盖横梁,此时横梁位于发动机罩的后下方,当汽车的前部与行人碰撞时,可以利用发动机罩对横梁进行遮挡,避免行人的头部直接与横梁所在区域发生碰撞。由于发动机罩的硬度远小于横梁的硬度,故该设置可以通过发动机罩的缓冲作用降低行人头部受到的伤害,提高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局部示意图;
16.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端面示意图;
17.图3是行人头部与汽车的第一种碰撞类型的示意图;
18.图4是行人头部与汽车的第二种碰撞类型的示意图;
19.图5是行人头部与汽车的第三种碰撞类型的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仪表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前壁板的结构示意图。
22.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23.100、汽车;10、前围总成;20、前挡风玻璃;30、发动机罩;1、前壁板; 2、横梁;21、内板;22、外板;23、第一腔体;3、仪表板安装支架;4、仪表板本体;5、空气室外板;6、加强板;7、流水槽;8、第二腔体;9、刮水器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在本实用新型中,相关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比如“上”、“下”、“前”、“后”、等,均是指汽车正常停放时各部件的位置关系。
26.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汽车100包括前围板总成10、前挡风玻璃20以及发动机罩30,前挡风玻璃20和发动机罩30均安装在前围板总成 10上。前围板总成10、前挡风玻璃20以及发动机罩30三者作为车身前围部碰撞保护装置的一部分,用于在汽车前部与行人碰撞时,对行人进行保护。其中,前围板总成10包括前壁板1和横梁2。横梁2设置在前壁板1的上,前挡风玻璃20与横梁2相接,发动机罩30与前壁板1相接。其中,横梁2可以是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的前壁板1的上方,前挡风玻璃20通过胶粘与横梁2连接在一起,发动机罩30可以是通过铰接等方式与前壁板1可转动连接。
27.如图3所示,在实际场景中,在汽车在水平地面上行驶过程中,当汽车与行人碰撞时,行人的头部200受到的冲击力的冲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通常为60
°
至65
°
。为了保护行人的头部200安全,在一实施例中,沿着与冲击方向平行且相反的方向(定义该方向为第一方向),发动机罩30在挡风玻璃上的投影覆盖横梁2,即横梁2位于发动机罩30的后下方。当汽车与行人碰撞时,可以利用发动机罩30对横梁2进行遮挡,避免行人的头部200直接与横梁2所在区域发生碰撞。由于发动机罩30的硬度要远小于横梁2的硬度,故该设置可以
通过发动机罩30的缓冲作用降低行人头部200受到的伤害,提高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
28.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发动机罩30与横梁2之间的间距大于前挡风玻璃20的厚度,即在第一方向上,发动机罩30和前挡风玻璃20之间具有间隔形成的第一缓冲空间,当汽车100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该第一缓冲空间可以起到缓冲作用,有效降低头部200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汽车100对行人头部200的伤害。通常情况下,发动机罩30与前挡风玻璃20 之间的第一缓冲空间的大小d1设置在80mm以上,以便使该第一缓冲空间的缓冲效果更好。
29.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横梁2包括内板21和外板22。内板21的一端与前壁板1固定连接,内板21的另一端与外板22的一端固定连接,外板22 的另一端也与前壁板1固定连接,前挡风玻璃20通过连接胶粘接在外板22上。
30.另外,外板22位于内板21的上方,内板21、外板22以及前壁板1三者围绕形成第一腔体23。这样设置可以提高横梁2的扭转刚度。同时,再将横梁2 隐藏设置在发动机罩30的下方,可以避免因横梁2的加强设置而影响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实现了碰撞安全性能和nvh性能的完美平衡。
31.如图2至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前围板总成10还包括仪表板安装支架 3和仪表板本体4。仪表板安装支架3与横梁2相接,仪表板本体4设置在仪表板安装支架3远离前挡风玻璃20的一侧,仪表板本体4用于安装燃油表、车身里程表等仪表。
32.在实际生产时,仪表板安装支架3可以通过卡接方式与横梁2连接在一起,当然,仪表板安装支架3可以通过螺钉等锁紧在横梁2上。仪表板本体4也可以通过卡接方式或者螺钉锁紧等方式与仪表板安装支架3连接。
33.在一实施例中,仪表板安装支架3设置有多个,各仪表板安装支架3沿着横梁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各仪表板安装支架3分别均用于将仪表板本体4 和横梁2连接,进而可以使仪表板本体4在前壁板1上安装的更加牢固。实际生产时,仪表板安装支架3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三个、四个等。
34.如图2和图4所示,仪表板安装支架3与前挡风玻璃20间隔相对设置,形成有第二缓冲空间。行人与汽车发生碰撞时,行人的头部200会有很大可能撞击在前挡风玻璃20与仪表板安装支架3相对的位置,此时仪表板安装支架3与前挡风玻璃20之间间隔的第二缓冲空间便可以起到极好缓冲作用,有效降低头部200受到的冲击力,提高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另外,为了提高内缓冲效果,在冲击方向上,仪表板安装支架3与前挡风玻璃20之间的第二缓冲空间的大小 d2通常设置的大于50mm。
35.另外,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仪表板安装支架3与前挡风玻璃20相对的表面为弧形表面,使得仪表板安装支架3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进而在实现提高汽车100碰撞安全性能的同时,还提高汽车100的nvh性能。
36.如图2和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仪表板本体4与前挡风玻璃20间隔设置,这样当行人的头部200撞击在前挡风玻璃20与仪表板本体4相对的区域时,可以通过前挡风玻璃20与仪表板本体4之间的空间来作为缓冲,以降低行人头部200受到的冲击力。
37.如图2和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前围板总成10还包括空气室外板5和加强板6。空气室外板5与前壁板1相接,空气室外板5上设有流水槽7,以盛接从前挡风玻璃20上流下的液体。加强板6设置在空气室外板5的下方,并与空气室外板5围绕形成第二腔体8,其中,第
二腔体8的沿着横梁2的长度方向延伸,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身的扭转刚度。
38.如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前围板总成10还包括刮水器支架9。刮水器支架9的一端与前壁板1固定连接,刮水器支架9的另一端与空气室外板5固定连接,这样可以使空气室外板5与前壁板1之间连接的更牢固、稳定,降低空气室外板5的震动,提高汽车100的mvh性能。通常情况下,刮水器支架9 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前壁板1以及空气室外板5连接在一起。
39.可以理解的,上述各实施例中的零部件的设置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替换,比如:在其他实施例中,仪表板安装支架3也可以是通过螺钉等固定在横梁2上。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