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后侧围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21:40: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侧围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传统方案上下车体整个cd柱区域力传递通道不够顺畅,cd柱分别形成一条纵向传力通道,中间通过后侧围横向加强板相连,上下车体连接不够稳固,影响整车扭转性能;轮罩区域接头搭接复杂,零件数量较多;轮罩内板后减震器安装点区域上方需增加,后轮罩支架加强板增强,后轮罩支架位置比较靠近车前,影响后排座椅靠背调整角度。
3.综上可知,目前,汽车后侧围结构设计主要存在三大问题:第一、内轮罩处后轮罩支架与地板横梁组成贯穿腔体,后轮罩支架位置靠前,限制后排座椅靠背旋转角度,影响人机舒适性;第二、后排减震器安装点区域受到冲击较大,安装点动刚度要求越来越高,一般结构难以达到要求,影响后排nvh (噪声、振动、不平顺性)舒适性;第三、为满足整车扭转刚度,目前车型后轮罩区域上下车体接头设计复杂,成本较高,效果不佳。
4.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侧围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该后侧围结构在车身后轮罩区域与下车体配合,形成三条完整的封闭腔体,上下车体形成完整的力传递通道,可有效提升整车扭转刚度及模态。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侧围结构,包括后侧围内板、车顶纵梁、后轮罩内板、后轮罩支架及后轮罩连接板;所述后侧围内板一端和所述车顶纵梁连接、另一端和所述后轮罩内板连接,所述后轮罩支架覆盖于所述后轮罩内板的表面上,所述后轮罩支架一端和所述后侧围内板连接、另一端和所述后轮罩连接板连接;所述后轮罩支架包括第一后轮罩支架及第二后轮罩支架,所述第一后轮罩支架及第二后轮罩支架沿车辆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至少有所述第二后轮罩支架的全部及部分所述第一后轮罩支架位于过车辆车轮中心的垂线朝向车辆尾部的一侧。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后轮罩支架的上端朝向车辆的尾部倾斜,所述第一后轮罩支架的上端及下端分别位于过车辆车轮中心的垂线的两侧。
8.进一步地,所述后侧围结构还包括后轮罩外板、后侧围后加强板及后悬挂安装板;所述后轮罩外板连接在所述后轮罩内板远离车内的一侧,所述后侧围后加强板覆盖于所述后侧围内板远离车内的一面,所述后侧围后加强板和所述后侧围内板之间形成第一封闭腔体,所述后侧围后加强板一端与后轮罩外板连接、另一端和所述车顶纵梁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后悬挂安装板覆盖于所述后轮罩内板朝向所述后轮罩外板的一侧上,所述后悬挂安装板和所述后轮罩内板之间形成第二封闭腔体,所述第二封闭腔体和所述第一封闭腔体连通。
10.进一步地,所述后轮罩支架覆盖于所述后轮罩内板的表面上,所述后轮罩内板和所述后轮罩支架之间形成第三封闭腔体,所述第三封闭腔体和所述第一封闭腔体连通。
11.进一步地,所述后侧围结构还包括d柱上加强板及d柱下加强板,所述 d柱上加强板一端和所述车顶纵梁连接、另一端和所述d柱下加强板连接,所述d柱上加强板及所述d柱下加强板均用于覆盖于汽车d柱远离车内的一面;以使所述d柱上加强板及所述d柱下加强板和汽车d柱之间形成第四封闭腔体。
12.进一步地,所述后侧围结构还包括后侧围加强板及门槛加强板后段,所述后侧围加强板一端和所述车顶纵梁连接、另一端和所述门槛加强板后段连接;所述后侧围加强板用于覆盖于汽车c柱远离车内的一面,以使所述后侧围加强板和所述汽车c柱之间形成第五封闭腔体。
13.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后侧围结构。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侧围结构,后轮罩支架位于后轮罩内板靠近车尾的区域,满足了后排座椅靠背大角度调整要求,可大幅提高人机舒适需求;第一力传递通道、第二力传递通道及第三力传递通道的设计,在后减震器安装区域形成封闭腔体,大幅提高后减震器安装点区域y向动刚度性能,有效改善因减震器冲击引起的声腔噪声问题,改善优化整车的nvh性能;上下车体间形成多条封闭腔体,构成连贯力传递路径,更加有效稳固后侧围框架结构,提高整车扭转性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侧围结构的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后侧围结构的外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中后侧围结构的力传递途径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9.1、后侧围内板
ꢀꢀꢀꢀꢀꢀꢀꢀꢀꢀꢀꢀꢀꢀꢀꢀꢀꢀꢀꢀꢀꢀꢀꢀꢀꢀꢀꢀ
2、车顶纵梁
20.3、后轮罩内板
ꢀꢀꢀꢀꢀꢀꢀꢀꢀꢀꢀꢀꢀꢀꢀꢀꢀꢀꢀꢀꢀꢀꢀꢀꢀꢀꢀꢀ
4、后轮罩支架
21.41、第一后轮罩支架
ꢀꢀꢀꢀꢀꢀꢀꢀꢀꢀꢀꢀꢀꢀꢀꢀꢀꢀꢀꢀꢀꢀꢀ
42、第二后轮罩支架
22.5、后轮罩连接板
ꢀꢀꢀꢀꢀꢀꢀꢀꢀꢀꢀꢀꢀꢀꢀꢀꢀꢀꢀꢀꢀꢀꢀꢀꢀꢀ
6、后轮罩外板
23.7、后侧围后加强板
ꢀꢀꢀꢀꢀꢀꢀꢀꢀꢀꢀꢀꢀꢀꢀꢀꢀꢀꢀꢀꢀꢀꢀꢀ
8、后悬挂安装板
24.9、第一封闭腔体
ꢀꢀꢀꢀꢀꢀꢀꢀꢀꢀꢀꢀꢀꢀꢀꢀꢀꢀꢀꢀꢀꢀꢀꢀꢀꢀ
10、第二封闭腔体
25.11、第三封闭腔体
ꢀꢀꢀꢀꢀꢀꢀꢀꢀꢀꢀꢀꢀꢀꢀꢀꢀꢀꢀꢀꢀꢀꢀꢀꢀ
12、d柱上加强板
26.13、d柱下加强板
ꢀꢀꢀꢀꢀꢀꢀꢀꢀꢀꢀꢀꢀꢀꢀꢀꢀꢀꢀꢀꢀꢀꢀꢀꢀꢀ
14、汽车d柱
27.15、第四封闭腔体
ꢀꢀꢀꢀꢀꢀꢀꢀꢀꢀꢀꢀꢀꢀꢀꢀꢀꢀꢀꢀꢀꢀꢀꢀꢀ
16、后侧围加强板
28.17、门槛加强板后段
ꢀꢀꢀꢀꢀꢀꢀꢀꢀꢀꢀꢀꢀꢀꢀꢀꢀꢀꢀꢀꢀꢀꢀ
18、汽车c柱
29.19、第五封闭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1.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
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3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侧围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该后侧围结构在车身后轮罩区域与下车体配合,形成三条完整的封闭腔体,上下车体形成完整的力传递通道,可有效提升整车扭转刚度及模态。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侧围结构的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后侧围结构,包括后侧围内板1、车顶纵梁2、后轮罩内板3、后轮罩支架4及后轮罩连接板5;后侧围内板1一端和车顶纵梁 2连接、另一端和后轮罩内板3连接,后轮罩支架4覆盖于后轮罩内板3的表面上,后轮罩支架4一端和后侧围内板1连接、另一端和后轮罩连接板5 连接;后轮罩连接板5一端和后轮罩支架4连接、另一端和汽车地板纵梁(图中未示出)连接;后轮罩支架4包括第一后轮罩支架41及第二后轮罩支架 42,第一后轮罩支架41及第二后轮罩支架42沿车辆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至少有第二后轮罩支架42的全部及部分第一后轮罩支架41位于过车辆车轮中心的垂线(如图1中虚线所示)朝向车辆尾部的一侧。具体地,第一后轮罩支架41的上端朝向车辆的尾部倾斜,第一后轮罩支架41的上端及下端分别位于过车辆车轮中心的垂线的两侧。
3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后轮罩支架41及第二后轮罩支架42的位置设置,使得车体后轮罩支架4后移,为后排座椅可调提供空间,满足后排座椅靠背大角度调整要求,可大幅提高人机舒适要求;传统方案,座椅靠背调整空间受限,本实用新型方案座椅靠背调整空间为15-20度左右,人机舒适性有大幅度改善。
35.图2为图1中后侧围结构的外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后侧围结构的力传递途径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2、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后侧围结构还包括后轮罩外板6、后侧围后加强板7及后悬挂安装板8;后轮罩外板 6连接在后轮罩内板3远离车内的一侧,后侧围后加强板7覆盖于后侧围内板1远离车内的一面,后侧围后加强板7和后侧围内板1之间形成第一封闭腔体9,后侧围后加强板7一端与后轮罩外板6连接、另一端和车顶纵梁2 连接。
36.后悬挂安装板8覆盖于后轮罩内板3朝向后轮罩外板6的一侧上,后悬挂安装板8和后轮罩内板3之间形成第二封闭腔体10,第二封闭腔体10和第一封闭腔体9连通。后轮罩支架4覆盖于后轮罩内板3的表面上,后轮罩内板3和后轮罩支架4之间形成第三封闭腔体11,第三封闭腔体11和第一封闭腔体9连通。
37.请再次参照图3,当路面的激励通过减震器(图中未示出)及后悬挂安装板8作用在震器安装区域后,力通过第二封闭腔体10和第三封闭腔体11 传递至第一封闭腔体9;将震器安装区域的力和震动有效传递至车身上部,降低后侧围结构的焊点和零件开裂风险。
38.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在后减震器安装区域形成第二封闭腔体10及第三封闭腔体11,大幅提高后减震器安装点区域y向(汽车宽度方向)动刚度性能,可有效改善因减震器冲击引起的声腔噪声问题,改善优化整车的nvh(噪声、振动、不平顺性)性能,提高人机舒适性能和整车商品性。同时在第二封闭腔体10和第三封闭腔体11均和第一封闭腔体9连通,使得上下车体间形成多条连通封闭腔体,构成连贯力传递路径,更加有效稳固后侧围框架结构,提高整车扭转性能。
39.再次参照图2、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后侧围结构还包括d柱上加强板12及d柱下加强板13,d柱上加强板12一端和车顶纵梁2连接、另一端和 d柱下加强板13连接,d柱下加强板13的端部和后侧围内板1连接;d柱上加强板12及d柱下加强板13均用于覆盖于汽车d柱14
远离车内的一面;以使d柱上加强板12及d柱下加强板13和汽车d柱14之间形成第四封闭腔体15。
40.此外,后侧围结构还包括后侧围加强板16及门槛加强板后段17,后侧围加强板16一端和车顶纵梁2连接、另一端和门槛加强板后段17连接;门槛加强板后段17的端部和门槛梁(图中未示出)连接,后侧围加强板16用于覆盖于汽车c柱18远离车内的一面,以使后侧围加强板16和汽车c柱18之间形成第五封闭腔体19。
41.在传递路面激励震动的过程中,第四封闭腔体15及第五封闭腔体19也会将部分力和震动有效传递至车身上部,减小了后侧围结构中的零件较弱部位受到的震动力,降低后侧围结构中的零件开裂或接头位置的焊点开裂的风险,提高后侧围结构中的零件的使用寿命。
42.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后侧围结构。
43.基于上文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4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侧围结构,后轮罩支架位于后轮罩内板靠近车尾的区域,满足了后排座椅靠背大角度调整要求,可大幅提高人机舒适需求。
45.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侧围结构,第一封闭腔体9、第二封闭腔体10 及第三封闭腔体11的设计,在后减震器安装区域形成封闭腔体,大幅提高后减震器安装点区域y向动刚度性能,有效改善因减震器冲击引起的声腔噪声问题,改善优化整车的nvh性能。
46.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侧围结构,上下车体间形成多条封闭腔体,构成连贯力传递路径,更加有效稳固后侧围框架结构,提高整车扭转性能。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