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主令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20:35: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主令的支撑结构
1.本实用新型是2020年7月27日申请的,申请号是2020215009724,专利名称是“一种主令控制结构”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传动装置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主令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3.随着科技的进步,主令控制器作为主流的电器传动装置运用于各个领域;但是当前的主令控制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主令控制器的回弹复位结构;当前市面上的主令控制器,其回弹复位的功能主要由扭曲或旋转弹簧依靠其回位的力来实现主令控制器的回弹复位,但是这样容易是弹簧弹性降低,对弹簧的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使得后续的维护次数和维修成本增加,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4.主令控制器的支撑结构方面过于复杂,存在许多的支撑件和固定件,导致主令控制器的体积过大不易放置、制造成高、后期维护比较困难。当主令控制器损坏时,在内部的支撑件和固定件因损坏产生的破碎块可能会影响主令控制器的运行甚至对主令控制器内部的重要元件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最终成维修成本大幅的增加;
5.每个凸轮就会设有相应的轴承座,每个轴承座都要附带其传感器以及连结传感器的线束、传感器和轴承等,将会导致主令控制器的轴承座结构复杂使后续的检测检修工作困难,以及因其附带过多导致其体积过大而存在放置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高、节约成本、使用寿命长的一种主令控制结构。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主令控制结构,包括操控手柄、连接杆、控制器本体和轴承座;连接杆连接操控手柄与控制器本体,轴承座位于控制器本体下部;所述的轴承座为一体化结构,控制器本体内的复位轴承块内设有伸缩弹簧可自动回位,操作手柄上设有慢复位按钮。
9.进一步的,所述的操控手柄包括壳体和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被壳体包裹;
10.壳体包括上安装部和下安装部,上安装部和下安装部采用螺纹连接,在下安装部还设有用于固定传动机构的限位块固定螺孔和传力件安装柱,传力件安装柱设有两个安装凹槽,下安装部远离上安装部的一面还设有向下空心柱状延伸,下安装部与空心柱状延伸采用斜面过渡,空心柱状延伸的底部还设置有固定螺纹;
11.传动机构包括解锁按键和传力件,解锁按键设置在上安装部的上表面,在上安装部固定安装有支持解锁按键活动的横杠;横杠与解锁按键一端的叉状连接件接触,所述的叉状连接件呈“u”形,解锁按键的另一端设有柱状连接件,所述柱状连接件呈椭圆柱状,椭圆柱状的两侧分别与解锁按键和传力件接触;所述的传力件呈“s”形,“s”形传力件的一端
还设有三角柱状延伸,三角柱状延伸与柱状连接件连接,“s”形传力件的开口方向分别设置有安装销和固定销,安装销设置于传力件安装柱上,安装销的两端分别于安装凹槽连接,“s”形传力件靠近三角柱状延伸的开口固定在安装销上,“s”形传力件另一个开口固定在固定销上,固定销穿过连接杆的固定通孔;所述的限位块呈“几”字形安装在传力件安装柱上,解锁按键的下表面还设有与限位块对应的限位槽,所述的限位块呈“几”字形;
12.所述的解锁按键呈三角柱状,在三角柱状的两端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传动机构接触的柱状连接件和与横杠接触的和叉状连接件,柱状连接件呈椭圆柱状,椭圆柱状的两侧分别与解锁按键和传动机构连接,叉状连接件呈“u”形,“u”形的开口固定在横杠上。
13.进一步的,所述的操控手柄的侧面还设有慢复位的按键,可用于控制主令控制结构实现慢复位。
1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包括连接杆保护套和连接杆本体,连接杆与传力件采用固定销连接,连接杆保护套与控制器本体采用螺纹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杆保护套呈塔状,每一层保护套的内径均大于上一层保护套的内径,最底层的保护套在其边缘设有第一固定螺孔,第一螺孔之间间距相等。
16.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杆本体包括上连接杆、下连接杆和衔接部;上连接和下连接杆交界处各设有镂空空间,上连接杆镂空空间与下连接管镂空空间通过弹簧连接,下连接杆与控制器本体的连接部连接;衔接部将下连接管包裹在内,在衔接部外设有连接杆护套,连接杆护套呈空心柱状将衔接部包围在内,衔接部的外壁上还设有一处固定凹槽和一处固定突起,并有固定件安装在衔接部上,连接杆护套位于固定凹槽和固定突起之间;衔接部靠近操控手柄的一端设有固定螺母,所述的固定螺母与下安装部的固定螺纹连接,衔接部的另一端与控制器本体的连接部采用固定销连接。
17.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器本体包括:连接部、传动轴、传动齿轮、限位保护环、支撑架、复位轴承块、固定轴承块和固定板;所述的复位轴承块、固定轴承块和固定板围成了控制器本体的放置空间,所述的限位保护环设置于固定板与连接杆保护套连接的一面,传动轴穿过传动齿轮分别与复位轴承块和固定轴承块连接,下连接杆将连接部穿过并于支撑架连接。
18.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板包括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固定板中间设有一处圆形孔,并在圆形孔上设置限位保护环,所述的限位保护环上设有第二固定螺孔与上固定板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第二固定螺孔之间的间距相等,两螺孔之间的区域均向圆形孔的圆心位置做弧状延伸,每处的延伸距离相等,延伸之间的夹角角度也相等,上固定板设有与连接杆保护套第一螺孔所对应的第一螺孔;下固定板中间设有两处用于传动齿轮与轴承座啮合的圆形孔;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安装有成对的复位轴承块和固定轴承块,同时复位轴承块和固定轴承块将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在与复位轴承块和固定轴承块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固定的第三固定螺孔;
19.所述的复位轴承块和固定轴承块两者均呈“凸”状,在“凸”的中间设有一处穿孔用于放置轴承,该穿孔靠内一侧的半径大于靠外一侧的半径;复位轴承块相较于固定轴承块还设置有一处弹簧仓,该弹簧仓为镂空四棱柱状,再将四棱柱状制成“v
”ꢀ
形,并在“v”形的两条边的镂空空间内放置复位弹簧以及长方体弹簧推动块,“v
”ꢀ
形两条边的夹角,由弹簧推动块所围成的空间为复位空间;
20.传动轴包括横向传动轴和纵向传动轴,纵向传动轴设置于横向传动轴上方;所述的横向传动轴呈“φ”形,由“0”形结构和“|”形结构组合而成,“|”形结构设置在“0”形结构的上下两个端点,上端点处的“|”形结构长度小于下端点处“|”形结构的长度,“|”形结构长度较长一端为横向传动轴前端,较短一端为横向传动轴后端;横向传动轴“0”形处的两侧成对设有第四固定螺孔,靠近上固定板一面的两侧设有扇形延伸,靠近下固定板一面的两侧设有一对连通凹槽并与一对第四固定螺孔相通;横向传动轴后端设有与轴承块内轴承连接的柱状突出,在柱状突出之后还设有一处正方体的齿轮固定块,用于安装传动齿轮;横向传动轴前端设有与轴承块内轴承连接的柱状突出,横向传动轴前端还设有向下的延伸部,延伸部上设有复位柱,复位柱与复位空间连接;
21.所述的纵向传动轴为瓦状的半圆柱面,在其弧面镂出一条供连接杆活动的空间,纵向传动轴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与轴承块内轴承连接的柱状突出,并在其中一侧设有向下的延伸部,延伸部上设有复位柱,复位柱与复位空间连接,在另一侧的柱状突出之后还设有一处正方体的齿轮固定块,用于安装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呈扇形,在弧边设有轮齿;
22.所述支撑架呈“几”字形,连接部在其顶部,两者通过下连接杆连接,支撑架底部设有第五固定螺孔与下固定板连接;所述的连接部由空心柱和空心四棱柱组成,空心柱和空心四棱柱相通且空心柱内壁半径大于空心四棱柱内壁半径,连接部两侧的外壁为
ꢀ“
凸”字形平面并设有固定柱,所述的固定柱与横向传动轴上设有连通凹槽的传动轴固定螺孔匹配,连接部还有一侧的空心四棱柱向上凸起呈“凸”字形,在向上凸起的位置设有固定销孔;连接部位于传动轴“0”形结构内,纵向传动轴与传动轴交叉安装位于连接部上方,支撑架位于连接部下方。
23.进一步的,所述的轴承座包括锥齿轮、轴承座固定架、传力轴、轴承、传感器和传感器安装架,轴承座固定架将传力轴包围,轴承设置于传力轴的两端,传感器安装架安装在轴承座固定架与传力轴之间,传感器固定在轴承座固定架上并于传感器安装架连接,从而实现主令轴承座的一体化结构,锥齿轮设于轴承座固定架之上并与传力轴连接。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所述的连接杆内设置的弹簧和主令控制器本体内设置的复位轴承块,在两个方面解决的主令控制器的回弹复位问题,并且弹簧和复位轴承块之间配合使得复位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复位轴承块改变了通常主令控制器的复位模式,改变了对弹簧做功的方式,从扭曲更变为压缩,使得弹簧可充分发挥弹力的同时也让弹簧的使用寿命得到了延长。
26.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通过轴承块相互固定连接,去除了其余的支撑件和固定件,实现了产品的轻量化,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简单的结构也使其快速实现量产;本实用新型整体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一个面多个点的固定螺孔的设计也对本实用新型的牢固程度进行了提升,对于后期的维护也提供了便利,只需要拧下固定螺丝即可;本实用新型在外部螺纹连接的基础上,通过轴承块和传动轴之间的联动关系,变相的对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牢固性进行加强,也使得结构更为紧凑。
27.一体化的轴承座结构,使得各部件的结构更为紧密,轴承座整体也更为牢固,传感器从传力轴得到数据的效率和准确性也大幅提高;上固定片、下固定片和连接固定片将传力轴包裹使得对传力轴的保护更为全面,传力轴和传感器之间的小接触块和大接触块使得
传感器的数据接收更为精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同时因为紧密的结构使得后期维护更为方便易操作。
附图说明
28.图1为主令控制结构整体结构图。
29.图2为主令的回弹复位结构整体结构图。
30.图3为连接杆整体结构图。
31.图4为连接杆内部结构图。
32.图5为连接部结构图。
33.图6为支撑架结构图。
34.图7为主令的支撑结构整体结构图。
35.图8为主令的支撑结构整体侧面结构图。
36.图9为固定轴承块结构图。
37.图10为复位轴承块结构图。
38.图11为复位轴承块内部结构图。
39.图12为纵向传动轴结构图。
40.图13为横向传动轴结构图。
41.图14为一类轴承座整体结构图。
42.图15为二类轴承座整体结构图。
43.图16为传力轴结构图。
44.图17为间隔块结构。
45.图18为凸块结构图。
46.图19为轴体结构图。
47.图20为轴承结构图。
48.图21为连接固定片和传感器安装架结构图。
49.图22为接触块结构图。
50.图23为操控手柄结构图。
51.图24为上安装部结构图。
52.图25为下安装部结构图。
53.图中标号:
54.1.上固定板;2.下固定板;3.固定轴承块;4.复位轴承块;5.横向传动轴;6.纵向传动轴; 8.传动齿轮;9. 连接杆;10.连接部;11.支撑架;12. 第三固定螺孔;13.穿孔;14.柱状突出;15. 复位柱;16.齿轮固定块;17.操控手柄;18. 连接杆保护套;19. 控制器本体;20. 轴承座;41.弹簧仓;42.复位空间;43. 弹簧推动块;44.复位弹簧;51.横向传动轴前端;52.横向传动轴后端;53. 第四固定螺孔;54.连通凹槽;55. 扇形延伸; 61.弧面;62.连接杆活动空间;91.上连接杆;92.下连接杆;93.衔接部;94.连接杆护套;95.固定凹槽;96.固定突起;97. 固定件;98.上连接杆镂空空间;99.弹簧;100. 下连接杆镂空空间;101.空心柱;102. 空心四棱柱;103. 固定柱;104. 固定销孔;111. 第五固定螺孔;112. 通孔;401.上固定片;402.连接固定片;403.下固定片;404.传力轴;405.传感器安装架;406.传感
器;407.锥齿轮;408.凸块;409.间隔块;410.梅花固定块;411.限位螺母;412. 八棱柱状一段;413.小四棱柱状一段;414.垫圈;415.四棱柱状一段;416. 环状固定凹槽;417. 带螺纹的柱状一段;418.轴承;419. 限位固定块;420.限位固定块固定螺孔;421. 传感器辅助固定孔;422. 延伸连接部;423. 传感器固定螺孔;424. 传感器安装架固定螺孔;425.接触块;426. 限位凹槽;501.上安装部;502.下安装部;503.解锁按键;504.慢复位的按键;505. 固定螺纹;506. 传力件;507.限位块;508. 限位块固定螺孔;509.传力件安装柱;510. 柱状连接件;511. 叉状连接件;512. 横杠;601.第一固定螺孔;602.第二固定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5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56.实施例:
5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令控制结构,包括操控手柄17、连接杆9、控制器本体19和轴承座20;连接杆9连接操控手柄17与控制器本体19,轴承座20位于控制器本体19下部;所述的轴承座20为一体化结构,控制器本体19内的复位轴承块4内设有伸缩弹簧可自动回位,操作手柄上设有慢复位按钮;使得主令控制结构实现一体化轻量化的结合,使得各部件结构更为紧密,配合工作更加准确精密,也降低了整体的制作成本和维护成本。
58.所述的操控手柄17包括壳体和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被壳体包裹,壳体对传动机构形成保护;壳体包括上安装部501和下安装部502,上安装部501和下安装部502采用螺纹连接,在下安装部502还设有用于固定传动机构的限位块固定螺孔508和传力件安装柱509,传力件安装柱509设有两个安装凹槽,下安装部502远离上安装部501的一面还设有向下空心柱101状延伸,下安装部502与空心柱101状延伸采用斜面过渡,空心柱101状延伸的底部还设置有固定螺纹505;
59.传动机构包括解锁按键503和传力件506,解锁按键503设置在上安装部501的上表面,在上安装部501固定安装有支持解锁按键503活动的横杠512;横杠512与解锁按键503一端的叉状连接件511接触,所述的叉状连接件511呈“u”形,解锁按键503的另一端设有柱状连接件510,所述柱状连接件510呈椭圆柱状,椭圆柱状的两侧分别与解锁按键503和传力件506接触;所述的传力件506呈“s”形,“s”形传力件506的一端还设有三角柱状延伸,三角柱状延伸与柱状连接件510连接,“s”形传力件506的开口方向分别设置有安装销和固定销,安装销设置于传力件安装柱509上,安装销的两端分别于安装凹槽连接,“s”形传力件506靠近三角柱状延伸的开口固定在安装销上,“s”形传力件506另一个开口固定在固定销上,固定销穿过连接杆9的固定通孔112;所述的限位块507呈“几”字形安装在传力件安装柱509上,解锁按键503的下表面还设有与限位块507对应的限位槽,所述的限位块507呈“几”字形,限位块507在限制解锁按键503过度向下的同时也限制传力件506带着连接杆9过度向上;
60.所述的解锁按键503呈三角柱状,在三角柱状的两端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传动机构接触的柱状连接件510和与横杠512接触的和叉状连接件511,柱状连接件510呈椭圆柱状,椭圆柱状的两侧分别与解锁按键503和传动机构连接,叉状连接件511呈“u”形,“u”形的开口固定在横杠512上,支持解锁按键503可向下活动;
61.所述的操控手柄17的侧面还设有慢复位的按键504可用于控制主令控制结构实现慢复位,因该按键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大致雷同,故不做赘述。
62.所述连接杆9包括连接杆保护套18和连接杆9本体,连接杆9与传力件506采用固定销连接,连接杆保护套18与控制器本体19采用螺纹连接。
63.所述的连接杆保护套18呈塔状,每一层保护套的内径均大于上一层保护套的内径,连接杆保护套18在保护连接杆9的同时,自身的形状也可以支持并配合连接杆9做360
°
的操作,最底层的保护套在其边缘设有第一固定螺孔601,第一螺孔之间间距相等;
64.所述的连接杆9本体包括上连接杆91、下连接杆92和衔接部93;上连接和下连接杆92交界处各设有镂空空间,上连接杆镂空空间98与下连接管镂空空间通过弹簧99连接,下连接杆92与控制器本体19的连接部10连接;衔接部93将下连接管包裹在内,在衔接部93外设有连接杆护套94,连接杆护套94呈空心柱101状将衔接部93包围在内,所述的连接杆护套94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用于保护衔接部93,衔接部93的外壁上还设有一处固定凹槽95和一处固定突起96,并有固定件97安装在衔接部93上,连接杆护套94位于固定凹槽95和固定突起96之间;衔接部93靠近操控手柄17的一端设有固定螺母,所述的固定螺母与下安装部502的固定螺纹505连接,衔接部93的另一端与控制器本体19的连接部10采用固定销连接。
65.所述的控制器本体19包括:连接部10、传动轴、传动齿轮8、限位保护环、支撑架11、复位轴承块4、固定轴承块3和固定板;所述的复位轴承块4、固定轴承块3和固定板围成了控制器本体19的放置空间,所述的限位保护环设置于固定板与连接杆保护套18连接的一面,传动轴穿过传动齿轮8分别与复位轴承块4和固定轴承块3连接,下连接杆92将连接部10穿过并于支撑架11连接。
66.所述的固定板包括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上固定板1中间设有一处圆形孔,并在圆形孔上设置限位保护环,所述的限位保护环上设有第二固定螺孔602与上固定板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第二固定螺孔602之间的间距相等,两螺孔之间的区域均向圆形孔的圆心位置做弧状延伸,每处的延伸距离相等,延伸之间的夹角角度也相等,上固定板1设有与连接杆保护套18第一螺孔所对应的第一螺孔;下固定板2中间设有两处用于传动齿轮8与轴承座20啮合的圆形孔;上固定板1与下固定板2之间安装有成对的复位轴承块4和固定轴承块3,同时复位轴承块4和固定轴承块3将上固定板1与下固定板2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上固定板1与下固定板2在与复位轴承块4和固定轴承块3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固定的第三固定螺孔12;
67.所述的复位轴承块4和固定轴承块3两者均呈“凸”状,在“凸”的中间设有一处穿孔13用于放置轴承418,该穿孔13靠内一侧的半径大于靠外一侧的半径;复位轴承块4相较于固定轴承块3还设置有一处弹簧仓41,该弹簧仓41为镂空四棱柱状,再将四棱柱状制成“v
”ꢀ
形,并在“v”形的两条边的镂空空间内放置复位弹簧44以及长方体弹簧推动块43,“v
”ꢀ
形两条边的夹角,由弹簧推动块43所围成的空间为复位空间42;
68.传动轴包括横向传动轴5和纵向传动轴6,纵向传动轴6设置于横向传动轴5上方;所述的横向传动轴5呈“φ”形,由“0”形结构和“|”形结构组合而成,“|”形结构设置在“0”形结构的上下两个端点,上端点处的“|”形结构长度小于下端点处“|”形结构的长度,“|”形结构长度较长一端为横向传动轴前端51,较短一端为横向传动轴后端52;横向传动轴5“0”形处的两侧成对设有第四固定螺孔53,靠近上固定板1一面的两侧设有扇形延伸55,靠近下固
定板2一面的两侧设有一对连通凹槽54并与一对第四固定螺孔53相通;横向传动轴后端52设有与轴承块内轴承418连接的柱状突出14,在柱状突出14之后还设有一处正方体的齿轮固定块16,用于安装传动齿轮8;横向传动轴前端51设有与轴承块内轴承418连接的柱状突出14,横向传动轴前端51还设有向下的延伸部,延伸部上设有复位柱15,复位柱15与复位空间42连接;
69.所述的纵向传动轴6为瓦状的半圆柱面,在其弧面61镂出一条供连接杆9活动的空间,纵向传动轴6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与轴承块内轴承418连接的柱状突出14,并在其中一侧设有向下的延伸部,延伸部上设有复位柱15,复位柱15与复位空间42连接,在另一侧的柱状突出14之后还设有一处正方体的齿轮固定块16,用于安装传动齿轮8;所述传动齿轮8呈扇形,在弧边设有轮齿;
70.纵向传动轴6中的连接杆活动空间62位于横向传动轴5的上方,避开了横向传动轴5,使其两者工作时不会互相影响,衔接部93穿过连接杆活动空间62,并控制纵向传动轴6,橡胶材料制成的连接杆护套94在衔接部93与纵向传动轴6接触时对衔接部93做出保护。
71.所述支撑架11呈“几”字形,连接部10在其顶部,两者通过下连接杆92连接,支撑架11开口朝下,支撑架11与下固定板2的两个触点设置有对应的第五固定螺孔111,支撑架11的顶部还设有供下连接杆92穿过且固定的通孔112,下连接杆92穿过连接部10与支撑架11连接;所述的连接部10由空心柱101和空心四棱柱102组成,空心柱101和空心四棱柱102相通且空心柱101内壁半径大于空心四棱柱102内壁半径,连接部10两侧的外壁为
ꢀ“
凸”字形平面并设有固定柱103,所述的固定柱103与横向传动轴5上设有连通凹槽54的传动轴固定螺孔匹配,连接部10还有一侧的空心四棱柱102向上凸起呈“凸”字形,在向上凸起的位置设有固定销孔104用于和下连接杆92固定;衔接部93放置于空心柱101的内部空间中,下连接杆92穿过四棱柱内壁空间与支撑架11连接;连接部10位于传动轴“0”形结构内,纵向传动轴6与传动轴交叉安装位于连接部10上方,支撑架11位于连接部10下方,所述的连接部10在操控传动轴方便的同时也被保护在内。
72.所述的轴承座20包括锥齿轮407、轴承座20固定架、传力轴404、轴承418、传感器406和传感器406安装架405,轴承座20固定架将传力轴404包围,轴承418设置于传力轴404的两端,传感器406安装架405安装在轴承座20固定架与传力轴404之间,传感器406固定在轴承座20固定架上并于传感器406安装架405连接,从而实现主令轴承座20的一体化结构,锥齿轮407设于轴承座20固定架之上并与传力轴404连接。
73.所述的轴承座20固定架包括上固定片401、下固定片403和连接固定片402,垂直安装的连接固定片402将处于两个水平面的上固定片401和下固定片403连接固定;所述的上固定片401呈正方形的板状,正方形的中间设有供传力轴404一端通过的穿孔13,正方形的四个角均向外延伸形成与主令本体螺纹连接的连接螺孔,向外的延伸使得其不影响连接的同时使得轴承座20工作时遭受的影响的可能性更小;在穿孔13的周围,各连接螺孔之间成对的设置有用于和连接固定片402安装固定的上固定螺孔;所述的连接固定片402呈长方形的板状,其表面上设有两块正方形的镂空并在正方形镂空的两边成对的设置有传感器固定螺孔423和传感器安装架固定螺孔424,在传感器固定螺孔423和传感器安装架固定螺孔424的周围还成对设置有传感器辅助固定孔421用于辅助固定传感器406,长方形板块的两端还设有90
°
弯曲的延伸连接部422,所述的延伸连接部422设有连接固定螺孔,延伸连接部422
的一端与上固定片401连接,另一端与下固定片403连接;所述的下固定片403呈正方形的板状,正方形的中间设有供传力轴404一端通过的穿孔13,正方形的四个角设有与基体连接的连接螺孔;在穿孔13的周围,各连接螺孔之间成对的设置有用于和连接固定片402安装固定的下固定螺孔;
74.所述的传力轴404包括轴体、凸块408和间隔块409,轴体穿过凸块408和间隔块409;所述的轴体呈四棱柱状,四棱柱状的一端将四棱柱的四条棱制成平面使其一段成为八棱柱状,在四棱柱的另一端将四棱柱制成带柱状并使其一端带有螺纹,带螺纹的柱状远离八棱柱状的一端还有一段小四棱柱状,带螺纹的柱状一段417的半径为四棱柱状一段415中心点到边的距离,带螺纹的柱状一段417的半径为小四棱柱状一段413中心点到角的距离;四棱柱状的中间还设有一圈环状固定凹槽416;所述的间隔块409呈铜钱状,每两个间隔块409之中夹有一个凸块408;所述的凸块408呈铜钱状,并在铜钱的外边上设有一处扇形的凸出,每两个凸块408之间夹有一个间隔块409,在传力轴404中间有一处连续设有两个间隔块409;所述的轴体带螺纹的柱状一端安装有限位螺母411,轴体的环状固定凹槽416上设有梅花固定块410,所述的轴承418设置在在小四棱柱状一段413和八棱柱状一段412;所述的限位螺母411与梅花固定块410与凸块408之间还设有垫圈414保护凸块,防止凸块在与梅花固定块和限位螺母接触的过程中造成双方的磨损。
75.所述的传感器406安装架405呈长方体板状,传感器406安装架405设有传感器安装架固定螺孔424与连接固定片402螺纹连接,传感器406安装架405对应传力轴404凸块408的位置均设有矩形的镂空,使凸轮可以露出,所述的镂空每层都设有一处限位凹槽426使多个镂空相通,每一层镂空的平面呈
ꢀ“
π”状;所述的矩形镂空分为大镂空和小镂空,两个大镂空中夹有一个小镂空;在传感器406安装架405的大镂空中还设有接触块425,所述的接触块425呈柱状,在柱状的两端分别设有柱状延伸,接触块425的尺寸与大镂空对应,状延伸的尺寸与限位凹槽426对应;所述的接触块425与传力轴404和传感器406接触;
76.所述的传感器406呈块状,由两个及以上的传感器406组成传感器406组,传感器406上设有传感器固定螺孔423与连接固定片402固定连接,传感器406上还设有与传感器辅助固定孔421对应的传感器406固定杆;传感器406按照接触块425安装,因此会出现统一轴承座20内传感器406高低不一的情况,位置较低传感器406组的上端还设有限位固定块419,在较低的连接固定片402上设有限位固定块419的限位固定块固定螺孔420。
77.所述的两片连接固定片402处在相对的位置,将上固定片401和下固定片403连接固定,传感器406安装架405安装在连接固定片402于传力轴404之间,传感器406安装在连接固定片402上通过接触块425与传力轴404接触。
78.所述的锥齿轮407设置于上固定片401顶端,锥齿轮407与传力轴404的轴体连接并穿过下固定板2的圆形孔与传动齿轮8啮合。
79.当对主令传感器的操控手柄17用力时,连接杆9受力产生移动,衔接部93带动纵向传动轴6,连接部10带动横向传动轴5,所述的纵向传动轴6的复位柱15和横向传动轴5的复位柱15在其所对应的复位轴承块4内的复位空间42内滑动并推动弹簧推动块43导致复位弹簧44压缩;当连接杆9不在受力,压缩后的复位弹簧44通过其释放压缩的力,使弹簧推动块43复位以及让复位柱15回到复位空间42,从而使得纵向传动轴6以及横向传动轴5复位。
8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