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食品生产用带有吸附机构的通风橱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7:30: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橱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品生产用带有吸附机构的通风橱。


背景技术:

2.通风橱,又称烟橱或,是实验室,特别是化学实验室的一种大型设备。用途是减少实验者和有害气体的接触,完全隔绝则需要使用手套箱,通风橱是保护人员防止有毒化学烟气危害的一级屏障,它可以作为重要的安全后援设备。其中,在对食品成分进行检测时,部分食品成分在检测时,会产生较多气味,故一般也要在通风橱内进行检测。
3.现有技术中的通风橱具备有通风换气功能,结构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的实验需求,在对食品检测过程产生的有害气体,有酸性也有碱性,这些酸、碱性的有害气体若得不到中和,只是做简单的吸附处理,便将气体直接排放至大气中,将会成为大气的新的污染源,传统的通风橱在使用的时候,过滤装置难以更换,导致长时间使用的时候,通风橱对有害气体的吸附效果变差,为此,本方案提出了一种食品生产用带有吸附机构的通风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食品生产用带有吸附机构的通风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有害物质吸附效果差、吸附介质不方便更换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食品生产用带有吸附机构的通风橱,包括:
7.操作板,操作板的顶部固接有壳体,壳体的正面一侧外部安装有操作门和清洁门,所述清洁门位于操作门的上方;
8.集尘盒,水平安装在壳体的内侧顶部,集尘盒的内侧底部固接有多组进风管,多组所述进风管的顶部均安装有防尘板;
9.吸收装置,包括酸性过滤板和碱性过滤板,所述酸性过滤板和碱性过滤板均与壳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酸性过滤板和碱性过滤板的内部分别填充有酸性介质和碱性介质;
10.引风管,固接在壳体的顶部内壁,且引风管的顶部延伸至壳体的顶部,所述引风管的内部安装有引风机,所述引风管的底部外圈螺纹套设有吸附箱所述吸附箱的内部填充有活性炭;以及
11.其中,集尘盒、吸收装置、吸附箱依次从下向上设置。
12.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两侧内壁均沿其长度方向固接有第一导向槽,两组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内部均滑动放置有第一导板,两组所述第一导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延伸至第一导向槽的外部与集尘盒的外壁固接。
13.优选的,所述酸性过滤板与碱性过滤板沿其长度的两侧外壁均固接有第二导板,多组所述第二导板的外部均滑动套设有第二导向槽,多组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外壁均与壳体
的内壁固接。
14.优选的,所述进风管位于集尘盒内部的一端为圆筒状结构,且进风管的顶部开口小于进风管的底部开口。
15.优选的,所述进风管的顶部均固接有多组导向杆,所述防尘板活动套设在多组导向杆的外部,多组所述导向杆的顶部均固接有限位板,所述防尘板的底部为圆锥形结构。
16.优选的,所述操作门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清洁门的顶部与壳体外壁铰接,所述清洁门的外部固接有密封条,所述清洁门通过多组固定螺栓与壳体密封。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8.1、通过集尘板、酸性过滤板、碱性过滤板、净化箱等相互配合,分别的对通风橱内部的粉尘、碱性有害气体、酸性有害气体进行处理,并且对处理之后的气体进行净化,进而有效的保证通风橱内部产生的有害气体能得到最大化的净化吸附处理,更加环保。
19.2、通过清理门、第一导向板、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板、第二导向槽、净化箱等相互配合,方便对酸、碱性介质和活性炭进行更换,有效的提高了对吸附净化介质的更换效率。
20.3、通过进风管、导向杆、限位板、防尘板等相互配合,有效防止集尘盒内部的粉尘向集尘盒的底部掉落,方便对通风橱内部的粉尘进行收集。
2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结构稳定,操作简单,不仅有效实现了对通风橱内部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进行吸附净化,还方便对收集的粉尘和吸附净化用的吸附介质进行更换,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的放大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剖视图。
25.图中标号:1、操作板;2、壳体;3、操作门;4、集尘盒;5、第一导板;6、第一导向槽;7、进风管;8、导向杆;9、防尘板;10、限位板;11、酸性过滤板;12、酸性介质;13、碱性过滤板;14、碱性介质;15、第二导板;16、第二导向槽;17、引风管;18、引风机; 19、吸附箱;20、活性炭;21、清洁门;22、固定螺栓;23、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参照图1-3,一种食品生产用带有吸附机构的通风橱,包括:操作板1,操作板1的顶部固接有壳体2,壳体2的正面一侧外部安装有操作门3和清洁门21,清洁门21位于操作门3的上方,操作门3 为透明材料制成,方便对壳体2内部的检测情况进行观察,清洁门 21的顶部与壳体2外壁铰接,清洁门21的外部固接有密封条23,清洁门21通过多组固定螺栓22与壳体2密封,拧紧多组固定螺栓22,固定螺栓22的一端延伸至壳体2的内部与壳体2螺纹连接,清洁门 21与壳体2相互挤压将密封条23进行挤压密封,进而有效的保证壳体2顶部的密封性。
28.壳体2的两侧内壁均沿其长度方向固接有第一导向槽6,两组第一导向槽6的内部均滑动放置有第一导板5,两组第一导板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延伸至第一导向槽6的外部,两组第一导板5相互靠近的一侧外部固接有集尘盒4,且集尘盒4水平设置,集尘盒4的内侧底部固接有多组进风管7,进风管7的顶部均固接有多组导向杆8,在多组导向杆8的外部活动套设有防尘板9,防尘板9的底部为圆锥形结构,多组导向杆8的顶部均固接有限位板10,壳体2内侧底部的空气经过进风管7进入到集尘盒4的顶部,风将防尘板9向上吹起,有害气体与粉尘进入到集尘盒4的顶部,在重力的作用下粉尘在集尘盒4的内侧底部积累,当不使用时,在重力的作用下,防尘板9沿导向杆8下降,进而将进风管7的顶部堵塞,防止粉尘从进风管7下降到集尘盒4的底部对通风橱造成污染,多组进风管7位于集尘盒4内部的一端为圆筒状结构,且进风管7的顶部开口小于进风管7的底部开口,进一步的防止集尘盒4内部储存的粉尘经过进风管7掉落至集尘盒4的底部。
29.在集尘盒4的顶部设置有吸收装置,吸收装置包括酸性过滤板 11和碱性过滤板13,酸性过滤板11和碱性过滤板13的内部分别填充有酸性介质12和碱性介质14,酸性过滤板11与碱性过滤板13沿其长度的两侧外壁均固接有第二导板15,多组第二导板15的外部均滑动套设有第二导向槽16,多组第二导向槽16的外壁均与壳体2的内壁固接,酸性过滤板11与碱性过滤板13的外部均匀开设有多组通孔,经过进风管7进入到集尘盒4顶部的有害气体上升,气体经过酸性过滤板11和碱性过滤板13,气体中的碱性气体与酸性气体分别与酸性介质12和碱性介质14反应,对其进行吸附。
30.在壳体2的顶部内壁固接有引风管17,引风管17的顶部延伸至壳体2的顶部,引风管17的内部安装有引风机18,引风管17的底部外圈螺纹套设有吸附箱19吸附箱19的内部填充有活性炭20,引风机18转动,将壳体2内部的空气进行吸引,从下向上运动,吸附箱19内部填充的活性炭20对经过酸性过滤板11和碱性过滤板13处理的气体进行进一步的吸附,然后排放到外界环境,防止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
31.工作原理:在使用时,连接设备的电源,引风机18转动,打开操作门3,在操作板1的顶部进行试验操作,在对食品进行检测分析过产生的有害气体与壳体2内部的粉尘,经过引风机18的吸引向上运动,将防尘板9沿导向杆8向上顶开,经过进风管7进入到集尘盒 4的顶部,气流中的有害物质随着气流向上运动,依次经过酸性过滤板11和碱性过滤板13,酸性过滤板11和碱性过滤板13中填充的酸性介质12和碱性介质14分别对气流中的碱性气体和酸性气体进行中和,经过酸性过滤板11和碱性过滤板13处理之后的气体,随着气流进入打吸附箱19的内部,经吸附箱19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之后,经过引风管17排出到壳体2的外部,而随着气流进入到集尘盒4顶部的粉尘在集尘盒4与酸性过滤板11之间,受重力的作用,粉尘在集尘盒4的内侧底部积累,当引风机18断开电源,气流量变小,在重力的作用下,防尘板9沿导向杆8向下运动至进风管7的顶部,将进风管7的顶部开口堵塞,防止粉尘从进风管7掉落到集尘盒4的底部污染通风橱的内部环境,使用完成之后,需要对集尘盒4与吸附介质进行更换时,拧松多组固定螺栓22,打开清洁门21,将集尘盒4沿第一导向槽6拉出到壳体2的外部,对集尘盒4内部收集的粉尘进行清理,然后将集尘盒4放回到壳体2的内部,沿第二导向槽16将酸性过滤板11和碱性过滤板13拉出到壳体2的外部,转动吸附箱19,更换新的酸性过滤板11、碱性过滤板13和吸附箱19,然后将新的酸性过滤板11、碱性过滤板13和吸附箱19安装在壳体2的内部,关闭清洁门21,拧紧多组固定螺栓22,待下次使用时,重复上述操作即
可。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