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湿法线凝固槽自溢流循环泵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6:44: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溢流循环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湿法线凝固槽自溢流循环泵结构。


背景技术:

2.湿法线生产小订单和试验时,因凝固槽必须要溢流(防止水波纹),水洗槽必须要开自来水补到凝固槽,水量还要大才能保证凝固槽溢流,但是这样会使凝固槽浓度下降厉害,且浪费水,需要在溢流处安装一台自溢流循环泵,小订单和试验生产时只要开启自溢流循环泵,后面水洗槽无需补水即能达到溢流状态,减少浪费水同时保证了凝固槽浓度,现有的自溢流循环泵保护效果不好,受到外界冲击力的影响容易损坏,同时自身工作容易产生震动,影响稳定,因此,设计一种湿法线凝固槽自溢流循环泵结构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法线凝固槽自溢流循环泵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湿法线凝固槽自溢流循环泵结构,包括循环泵体,所述循环泵体的底部设有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顶部两端均对称设有滑杆,所述滑杆端部套设有防护侧板,所述循环泵体上方位于防护侧板顶端设有盖板,所述循环泵体两端设有固定环,且固定环与防护侧板之间设有缓冲机构,所述防护侧板表面胶接有缓冲垫,所述安装底板底部通过缓冲气囊与支撑底板连接,通过防护侧板和盖板相配合,对循环泵体进行保护,受到冲击力作用,防护侧板在滑杆上滑动,配合缓冲垫和缓冲机构,对外界冲击力进行缓冲分散,防止外界冲击力过大造成循环泵体损坏,缓冲气囊和支撑底板相配合,对循环泵体工作产生的震动进行缓冲,保证整体稳定。
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盖板通过连接杆与安装底板连接,所述盖板的底部两端均开设有移动槽,所述防护侧板顶端位于移动槽内,连接杆的设置保证盖板与安装底板固定稳定,移动槽的设置使得防护侧板移动稳定。
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对称固定在防护侧板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安装有推柱,所述推柱伸入到对称固定在固定环上的套筒内,所述套筒内设有推板,且推柱端部与推板连接,所述推板一侧固定有若干个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端部与套筒内壁连接,防护侧板承受冲击力,使得推柱向套筒内移动,推动推板挤压缓冲弹簧,缓冲弹簧压缩变形,对冲击力进行缓冲。
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推板上和套筒内壁位于缓冲弹簧之间均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端部设有极性相对的磁铁,通过推板移动使得两磁铁相互靠近,实现互斥,分散冲击力。
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套筒内壁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滑柱,所述推板两端均设有滑块,且滑块套设在滑柱上,通过滑块在滑柱上滑动,使得推板移动稳
定。
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底板底部两端均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上安装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底部内卡合连接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底部内卡合连接有内管,所述内管底部与支撑底板连接,所述内管上套设有压缩弹簧,安装底板承受压力,使得第一套管向第二套管移动,进而使得第二套管向内管移动,使得压缩弹簧压缩变形,对震动进行缓冲。
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套管表面嵌设有若干个滚珠,通过滚珠在第一套管内滚动,防止第一套管移动中卡死。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防护侧板和盖板对循环泵体进行保护,通过防护侧板在滑杆上滑动,使得推柱向套筒内移动,推动推板挤压缓冲弹簧,缓冲弹簧压缩变形,对冲击力进行缓冲,推板移动使得两磁铁相互靠近,实现互斥,分散冲击力,配合缓冲垫,对外界冲击力进行缓冲分散,防止外界冲击力过大造成循环泵体损坏;
13.2.缓冲气囊和支撑底板对循环泵体工作产生的震动进行缓冲,安装底板承受压力,使得第一套管向第二套管移动,进而使得第二套管向内管移动,使得压缩弹簧压缩变形,对震动进行缓冲,保证整体稳定。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机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套管安装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为:循环泵体1、安装底板2、滑杆3、防护侧板4、盖板5、移动槽6、缓冲垫7、固定环8、缓冲机构9、连接板10、推柱11、套筒12、推板13、缓冲弹簧14、固定杆15、磁铁16、支撑底板17、缓冲气囊18、固定片19、第一套管20、第二套管21、滚珠22、内管23、压缩弹簧24。
具体实施方式
18.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19.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湿法线凝固槽自溢流循环泵结构,包括循环泵体1、安装底板2、滑杆3、防护侧板4、盖板5、移动槽6、缓冲垫7、固定环8、缓冲机构9、连接板10、推柱11、套筒12、推板13、缓冲弹簧14、固定杆15、磁铁16、支撑底板17、缓冲气囊18、固定片19、第一套管20、第二套管21、滚珠22、内管23和压缩弹簧24,安装底板2设置在循环泵体1的底部,滑杆3对称设置在安装底板2顶部两端,防护侧板4套设在滑杆3端部,盖板5设置在循环泵体1上方位于防护侧板4顶端处,固定环8设置在循环泵体1两端,缓冲机构9设置在固定环8与防护侧板4之间,缓冲垫7胶接在防护侧板4表面,支撑底板17通过缓冲气囊18与安装底板2底部连接,通过防护侧板4和盖板5相配合,对循环泵体1进行保护,受到冲击力作用,防护侧板4在滑杆3上滑动,配合缓冲垫7和缓冲机构9,对外界冲击力进行
缓冲分散,防止外界冲击力过大造成循环泵体1损坏,缓冲气囊18和支撑底板17相配合,对循环泵体1工作产生的震动进行缓冲,保证整体稳定。
20.进一步的,盖板5通过连接杆与安装底板2连接,盖板5的底部两端均开设有移动槽6,防护侧板4顶端位于移动槽6内,连接杆的设置保证盖板5与安装底板2固定稳定,移动槽6的设置使得防护侧板4移动稳定。
21.进一步的,缓冲机构9包括对称固定在防护侧板4上的连接板10,连接板10上安装有推柱11,推柱11伸入到对称固定在固定环8上的套筒12内,套筒12内设有推板13,且推柱11端部与推板13连接,推板13一侧固定有若干个缓冲弹簧14,且缓冲弹簧14端部与套筒12内壁连接,防护侧板4承受冲击力,使得推柱11向套筒12内移动,推动推板13挤压缓冲弹簧14,缓冲弹簧14压缩变形,对冲击力进行缓冲。
22.进一步的,推板13上和套筒12内壁位于缓冲弹簧14之间均安装有固定杆15,固定杆15端部设有极性相对的磁铁16,通过推板13移动使得两磁铁16相互靠近,实现互斥,分散冲击力。
23.进一步的,套筒12内壁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滑槽内设有滑柱,推板13两端均设有滑块,且滑块套设在滑柱上,通过滑块在滑柱上滑动,使得推板13移动稳定。
24.进一步的,安装底板2底部两端均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片19,固定片19上安装有第一套管20,第一套管20底部内卡合连接有第二套管21,第二套管21底部内卡合连接有内管23,内管23底部与支撑底板17连接,内管23上套设有压缩弹簧24,安装底板2承受压力,使得第一套管20向第二套管21移动,进而使得第二套管21向内管23移动,使得压缩弹簧24压缩变形,对震动进行缓冲。
25.进一步的,第二套管21表面嵌设有若干个滚珠22,通过滚珠22在第一套管20内滚动,防止第一套管20移动中卡死。
26.工作原理:通过防护侧板4和盖板5相配合,对循环泵体1进行保护,受到冲击力作用,防护侧板4在滑杆3上滑动,使得推柱11向套筒12内移动,推动推板13挤压缓冲弹簧14,缓冲弹簧14压缩变形,对冲击力进行缓冲,推板13移动使得两磁铁16相互靠近,实现互斥,分散冲击力,配合缓冲垫7,对外界冲击力进行缓冲分散,防止外界冲击力过大造成循环泵体1损坏;缓冲气囊18和支撑底板17相配合,对循环泵体1工作产生的震动进行缓冲,安装底板2承受压力,使得第一套管20向第二套管21移动,进而使得第二套管21向内管23移动,使得压缩弹簧24压缩变形,对震动进行缓冲,保证整体稳定。
27.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