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软硬件协同火花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5:45: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电除尘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软硬件协同火花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2.火花闪络是指电场内在阴阳极之间发生的一种放电现象,其发生伴随着电流的迅速上升及电压的迅速下降,为保证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对火花闪络信号的检测在控制功率输出的系统中为至关重要;当发生火花闪络时,如未检测到火花闪络信号,持续的输出功率导致拉弧,将导致设备损伤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3.目前,现有的对火花闪络检测技术,如图1所示,其二次电流采样信号先经过一个运放电流跟随器缓冲,后接入电流比较器的负输入端,电流比较器的正输入端接入一个可调节的比较电平,当发生火花闪络时,利用火花闪络时二次电流上冲的特性,比较器负输入端大于正输入端时,产生一个负脉宽输入至cpu,cpu检测到火花闪络信号控制输出的开断;然而,上述方案是采用一个固定电平和实时变化的二次电流比较,比较电平通过电位器手动调节,调整后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不再变动,当发生小火花时,或者人为操作将比较电平调节得太高时,闪络时的二次电流峰值没有超过比较电平,将导致火花漏检;同时,检测到火花时比较器输出的负脉冲未做延迟处理,现场的干扰信号可能引起火花误检测或因单片机无法及时检测到火花闪络信号,由此导致漏检。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硬件协同火花检测电路,具有火花闪络信号检测的及时性、准确性、防漏检或误检性高的优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软硬件协同火花检测电路,包括电流比较模块、电压比较模块、逻辑与模块、隔离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逻辑与模块和电流比较模块之间连接有第一延时模块,所述逻辑与模块和电压比较模块之间连接有第二延时模块,所述隔离模块的输入、输出端分别和所述逻辑与模块的输出端、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7.所述电流比较模块包括电流比较器、电感组l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位器rp1、稳压二极管d1、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所述电感组l1的输出端和电流比较器的负输入端通过电阻 r1连接;所述电阻r2与电容c1并联,且其两个结点分别与地面、所述电阻r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与电阻r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位器rp1的输入端接12v电源且与稳压二极管d1阴极连接,所述电流比较器的正输入端与电位器rp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电容c2两端分别与地面、电位器rp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c3与电阻r4并联,且其一个结点连接12v电源,另一个结点与所述电流比较器的输出端、第一延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8.所述电压比较模块包括电压比较器、电感组l2、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位器
rp2、稳压二极管d2、电容c4和电容c5;所述电感组l2的输出端、电阻r5、电阻r6、电位器rp2和电压比较器的负输入端依次连接;所述电阻r6的输入端、输出端分别与电压比较器的负输入端、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阳极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阻r5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与电感组l2 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c4两端分别与地面、电压比较器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5与电阻r7并联,且其一个结点连接12v电源,另一个结点与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第二延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9.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延时模块包括第一单稳态触发器、电阻r8、电阻r9和电阻r10;所述第一单稳态触发器的第2引脚、第9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8连接;所述第一单稳态触发器的第7引脚与电阻r9连接,所述第一单稳态触发器的第3引脚、电阻9分别和所述逻辑与模块的两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单稳态触发器的第6引脚与第9引脚分别连接有一端均接地的电容c8与电容c7,且其第1引脚与第8引脚均接地;所述第一单稳态触发器的第1引脚与第2引脚之间连接有电容 c6;所述第一单稳态触发器的第9引脚与电容c7连接并连接12v电源,所述电阻r4的输出端与第一单稳态触发器的第5引脚通过电阻r10连接。
10.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延时模块包括第二单稳态触发器、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和一端接地的电容c10;所述第二单稳态触发器的第9引脚与电阻r12连接;所述第二单稳态触发器的第4引脚、电阻 r11的输入端和电容c10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所述电阻r11与电容c10 的结点连接12v电源;所述第二单稳态触发器的第10引脚连接有一端接地的电容c11,且其第5引脚接地;所述第二单稳态触发器的第4引脚与第5引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9;所述第二单稳态触发器的第3引脚、电阻12分别和所述逻辑与模块的两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输出端与第一单稳态触发器的第1引脚通过电阻r13连接。
11.进一步设置:所述逻辑与模块为逻辑芯片u3;所述逻辑芯片u3的一输入端与第一单稳态触发器的第3引脚连接,且其结点与所述电阻 r12连接;所述逻辑芯片u3的另一输入端与第二单稳态触发器的第3 引脚连接,且其结点与所述电阻r9连接。
12.进一步设置:所述电流比较器的正输入、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电容 c12和电容c13;所述电压比较器的正输入、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电容c14 和电容c15。
13.进一步设置:所述隔离模块为光电耦合电路,所述光电耦合电路连接有用于显示检测火花闪络信号的发光二极管spk1。
14.进一步设置:所述控制模块内设置有模数转换电路,所述模数转换电路包括电阻r17、电阻r18、稳压二极管d3、第一运放电压跟随器、电位器rp3、电阻r19、第二运放电压跟随器和电阻r20,所述电阻r17 的输出端与第一运放电压跟随器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一运放电压跟随器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18与稳压二极管d3串联,并与所述电阻r17并联;所述第一运放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电位器rp3、电阻r19、第二运放电压跟随器的正输入端依次连接,所述电阻r20与第二运放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运放电压跟随器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连接;第二运放电压跟随器的正输入端与电阻r19的结点连接有接地的电容c16。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流比较模块、电压比较模块、逻辑与模块、隔离模块和控制模块,利用火花闪络时电压、电流变化的特征,对二次电流上冲及二次电压同时进行火花闪络检测,电流比较模块和电压比较模块二者任意一个检测到火花即可判断出火花产生,并对电流、电压两比较模块的火花闪络信号均做相应延时,由此避免了火花闪络漏检和
误检,起到防漏检、提高对检测火花闪络信号精准性和实时性的作用;本实用新型采用硬件和软件协同控制,软件与硬件上实时监测火花闪络,避免了由于比较电平阈值调节过大或低能量火花或未做延时处理导致的漏检和误检,大大提高了火花闪络信号检测的及时性、准确性、电路的抗干扰能力以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现有火花闪络检测的部分电路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电路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数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二次电流检测支路的电路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二次电压检测支路、逻辑与模块和隔离模块的电路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程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二次电压均值变化的曲线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二次电流变化的曲线图。
24.图中:1、二次电压检测支路;2、二次电流检测支路;3、电流比较模块;4、电压比较模块;5、逻辑与模块;6、隔离模块;7、控制模块;8、第一延时模块;9、第二延时模块;10、模数转换电路;a、电流比较器;b、电压比较器;c、第一单稳态触发器;d、第二单稳态触发器;e、第一运放电压跟随器;d、第二运放电压跟随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6.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电流比较模块3、电压比较模块4、逻辑与模块5、隔离模块6和控制模块7,对二次电流上冲及二次电压同时进行火花检测,电流比较模块3和电压比较模块4二者任意一个检测到火花即可判断出火花产生,并对火花闪络信号做相应延时,由此避免了火花闪络漏检和误检,起到防漏检、提高对检测火花闪络信号精准性和实时性的作用;软件上通过模数转换电路10,计算二次电压平均值,形成一条二次电压均值曲线,火花闪络时二次电压均值降低,通过判断二次电压均值曲线跌落的斜率;实际使用该电路时强,性能稳定可靠;
27.本实用新型采用硬件和软件协同控制,软件与硬件上实时监测火花闪络,避免了由于比较电平阈值调节过大或低能量火花或未做延时处理导致的漏检和误检,大大提高了火花闪络信号检测的及时性、准确性、电路的抗干扰能力以及稳定性。
28.请参照图2至图8所示,一种软硬件协同火花检测电路,包括电流比较模块3、电压比较模块4、逻辑与模块5、隔离模块6和控制模块7,逻辑与模块5和电流比较模块3之间连接有第一延时模块8,逻辑与模块5和电压比较模块4之间连接有第二延时模块9,隔离模块6 的输入、输出端分别和逻辑与模块5的输出端、控制模块7的输入端连接;
29.电流比较模块3包括电流比较器a、电感组l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位器rp1、稳压二极管d1、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电感组l1的输出端和电流比较器a的负输入端通过电阻r1 连接;电阻r2与电容c1并联,且其两个结点分别与地面、电阻r1的输出
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与电阻r1的输出端连接;电位器rp1的输入端接12v电源且与稳压二极管d1阴极连接,电流比较器a 的正输入端与电位器rp1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3连接,电容c2两端分别与地面、电位器rp1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3与电阻r4并联,且其一个结点连接12v电源,另一个结点与电流比较器a的输出端、第一延时模块8的输入端连接;
30.电压比较模块4包括电压比较器b、电感组l2、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位器rp2、稳压二极管d2、电容c4和电容c5;电感组l2 的输出端、电阻r5、电阻r6、电位器rp2和电压比较器b的负输入端依次连接;电阻r6的输入端、输出端分别与电压比较器b的负输入端、正输入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2阳极接地,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阻r5连接,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与电感组l2输出端连接;电容c4 两端分别与地面、电压比较器b的负输入端连接;电容c5与电阻r7 并联,且其一个结点连接12v电源,另一个结点与电压比较器b的输出端、第二延时模块9的输入端连接。
31.从上述描述可知,当二次电流信号进入电流比较模块3时,二次电流电先通过电感组l1、电阻r1、电阻r2和电容c1,起到对二次电流进行整流和滤波的作用,同时提高了电路的抗干扰能力以及稳定性的作用;然后,二次电流从电流比较器a的负输入端进入,通过电位器rp1、电阻r3和电容c2,为电流比较器a的正输入端提供可调节的比较电平信号;当电流比较器a负输入端接收到的二次电流信号大于比较电平信号时,电流比较器a输出一个低电平,通过电阻r4和电容 c3并联构成低通滤波器作用,减少输出噪声,便于提供稳定输出电压, 起到保证无火花闪络信号时比较器输出端为高电平的作用;之后,通过第一延时模块8,对经电流比较模块3的输出端的火花闪络信号做一个定时1.5ms的负脉冲,实现通过二次电流对火花闪络信号进行检测和延时的作用;
32.同时,当二次电压信号进入电压比较模块4时,二次电压信号先通过电阻r5、电阻r6和电位器rp2分压,然后,分别接入到电压比较器b的正、负输入端,当电压比较器b的负输入端接入的二次电压信号小于正输入端的二次电压信号,电压比较器b的负输入端接电容c4;当无火花闪络信号时,通过电阻r7和电容c5并联构成低通滤波器作用,减少输出噪声,电阻r7钳位在高电平,便于提供稳定输出电压, 起到保证无火花闪络信号时比较器输出端为高电平的作用;当发生火花闪络时二次电压迅速降低,由于电压比较器b的负输入端接有电容,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负输入端的电压大于正输入端的电容c4,电压比较器b输出低电平,从而实现自动切准确检测有无火花闪络信号的作用;之后,通过第二延时模块9,对经电压比较模块4的输出端的火花闪络信号做一个定时1.5ms的负脉冲,实现通过二次电流对火花闪络信号进行检测和延时的作用;最后,二次电流和二次第二延时模块9输出的负脉冲信号先后经过逻辑与模块5、经隔离模块6输出spk 低电平信号进控制模块7,起到提高了火花闪络信号检测的及时性、准确性的作用;
33.本实用新型采用二次电流及二次电压双重火花检测,二者任意一个检测到火花即可判断出火花产生,同时对检测到的脉冲信号做相应延时,确保每一个闪络信号都能被响应,降低了火花闪络误检测的可能,极大提高了火花闪络信号检测的及时性、准确性、抗干扰能力以及性能稳定性。
34.进一步的:第一延时模块8包括第一单稳态触发器c、电阻r8、电阻r9和电阻r10;第一单稳态触发器c的第2引脚、第9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8连接;第一单稳态触发器c的第7引脚与电阻r9连接,第一单稳态触发器c的第3引脚、电阻9分别和逻辑与模块5的两输入端连接;
第一单稳态触发器c的第6引脚与第9引脚分别连接有一端均接地的电容c8与电容c7,且其第1引脚与第8引脚均接地;第一单稳态触发器c的第1引脚与第2引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6;第一单稳态触发器c的第9引脚与电容c7连接并连接12v电源,电阻r4的输出端与第一单稳态触发器c的第5引脚通过电阻r10连接。
35.从上述描述可知,发生火花闪络时,经电流比较模块3的输出端的低电平先经第一单稳态触发器c的第5引脚即下降沿触发端进入第一单稳态触发器c,通过电阻r8与电容c6,低电平触发第一单稳态触发器c的第7引脚即q端输出一个定时1.5ms的负脉冲,之后该负脉冲经电阻9后进入逻辑与模块5处,实现对通过二次电流检测的脉冲信号做相对延时处理,确保每一个闪络信号都能被响应,避免漏检和误检的作用;另外,通过电容c7,用于稳定连接于第一单稳态触发器 c的第9引脚与电容c7结点的12v电源。
36.进一步的:第二延时模块9包括第二单稳态触发器d、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和一端接地的电容c10;第二单稳态触发器d的第 9引脚与电阻r12连接;第二单稳态触发器d的第4引脚、电阻r11的输入端和电容c10的另一端依次连接,电阻r11与电容c10的结点连接12v电源;第二单稳态触发器d的第10引脚连接有一端接地的电容 c11,且其第5引脚接地;第二单稳态触发器d的第4引脚与第5引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9;第二单稳态触发器d的第3引脚、电阻12分别和逻辑与模块5的两输入端连接;电阻r7的输出端与第一单稳态触发器 c的第1引脚通过电阻r13连接。
37.从上述描述可知,发生火花闪络时,经电压比较模块4的输出端的低电平先经第二单稳态触发器d的第1引脚即下降沿触发端进入第二单稳态触发器d,通过电阻r11与电容c9,低电平触发第二单稳态触发器d的第9引脚即q端输出一个定时1.5ms的负脉冲,之后,该负脉冲经电阻12后进入逻辑与模块5另一个输入端,实现对通过二次电压检测的脉冲信号做相对延时处理,确保每一个闪络信号都能被响应,避免漏检和误检的作用;另外,通过电容c10,用于稳定连接于电阻r11与电容c10结点的12v电源。
38.进一步的:逻辑与模块5为逻辑芯片u3;逻辑芯片u3的一输入端与第一单稳态触发器c的第3引脚连接,且其结点与电阻r12连接;逻辑芯片u3的另一输入端与第二单稳态触发器d的第3引脚连接,且其结点与电阻r9连接。
39.从上述描述可知,由于第一单稳态触发器c的输出即其第7引脚与第二单稳态触发器d的clr端即第3引脚相互连接,第二单稳态触发器d输出即第9引脚与第一单稳态触发器c的clr端即其第3引脚相互连接,当上述两个触发器其中一个先检测到火花闪络信号时,另一个则被封锁,起到避免导致一个火花信号被重复检测,同时提高火花闪络信号检测的及时性的作用。
40.进一步的:电流比较器a的正输入、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电容c12 和电容c13;电压比较器b的正输入、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电容c14和电容c15。
41.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电流比较器a的正输入、输出端连接c12 和电容c13,起到稳定电流比较器a芯片的供电电压和平衡电流比较器 a的漂移,减少电流比较器a芯片电压波动造成芯片性能不稳定的作用;通过在电压比较器b的正输入、输出端连接c14和电容c15,起到稳定电流比较器a芯片的供电电压和平衡电流比较器b的漂移,减少电流比较器a芯片电压波动造成芯片性能不稳定的作用;进而实现进一步提高整体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的作用。
42.进一步的:隔离模块6为光电耦合电路,光电耦合电路连接有用于显示检测火花闪络信号的发光二极管spk1。
43.从上述描述可知,二次电流和二次电压经延时模块输出的负脉冲信号经过逻辑与模块5,再经光电耦合电路中的光电耦合器n1输出spk 低电平信号进控制模块7,同时闪络信号通过led发光二极管显示,实现进一步保证火花闪络信号检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的作用。
44.进一步的:控制模块7内设置有模数转换电路10,模数转换电路 10包括电阻r17、电阻r18、稳压二极管d3、第一运放电压跟随器e、电位器rp3、电阻r19、第二运放电压跟随器d和电阻r20,电阻r17 的输出端与第一运放电压跟随器e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一运放电压跟随器e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连接;电阻r18与稳压二极管d3串联,并与电阻r17并联;第一运放电压跟随器e的输出端、电位器rp3、电阻 r19、第二运放电压跟随器d的正输入端依次连接,电阻r20与第二运放电压跟随器d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运放电压跟随器d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连接;第二运放电压跟随器d的正输入端与电阻r19的结点连接有接地的电容c16。
45.从上述描述可知,二次电压信号先经电阻r17和电阻r18分压后,取1/2二次电压信号经第一运放电压跟随器e缓冲,再通过电位器rp3,调节缓冲后的二次电压信号输入量大小,通过电容c16,起到对二次电压均值采样进行滤除纹波的作用;之后,二次电压经第二运放电压跟随器d缓冲后输入外部模数转换模块ach0通道内,计算出二次电压平均值,形成一条平滑的均值曲线,当二次电压均值迅速跌落时,软件计算出电压跌落斜率,当跌落斜率大于设置阈值时,判断发生火花闪络,实现进一步避免漏检、误检,以及提高火花闪络信号检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的作用。
46.利用单片机内置的模数转换模块,软件上计算出二次电压平均值,形成一条平滑的均值曲线,当二次电压均值迅速跌落时,软件计算出电压跌落斜率,当跌落斜率大于设置阈值时,判断发生火花闪络。
47.参照图2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为:
48.一种软硬件协同火花检测电路,如图2和图6所示,包括二次电压检测支路1、二次电流检测支路2、逻辑与模块5、隔离模块6和控制模块7,二次电流检测支路2包括电流比较模块3和第一延时模块8,二次电压检测支路1包括电压比较模块4和第二延时模块9,逻辑与模块5和电流比较模块3之间通过第一延时模块8连接,逻辑与模块5 和电压比较模块4之间通过第二延时模块9连接,隔离模块6的输入、输出端分别和逻辑与模块5的输出端、控制模块7的输入端连接;
49.如图2和图4所示,电流比较模块3包括电流比较器a、电感组 l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位器rp1、稳压二极管 d1、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电感组l1的输出端和电流比较器a 的负输入端通过电阻r1连接;电阻r2与电容c1并联,且其两个结点分别与地面、电阻r1的输出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与电阻r1 的输出端连接;电位器rp1的输入端接12v电源且与稳压二极管d1阴极连接,电流比较器a的正输入端与电位器rp1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3 连接,电容c2两端分别与地面、电位器rp1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3 与电阻r4并联,且其一个结点连接12v电源,另一个结点与电流比较器a的输出端、第一延时模块8的输入端连接。
50.如图2和图5所示,电压比较模块4包括电压比较器b、电感组 l2、电阻r5、电阻r6、
电阻r7、电位器rp2、稳压二极管d2、电容 c4和电容c5;电感组l2的输出端、电阻r5、电阻r6、电位器rp2和电压比较器b的负输入端依次连接;电阻r6的输入端、输出端分别与电压比较器b的负输入端、正输入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2阳极接地,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阻r5连接,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与电感组 l2输出端连接;电容c4两端分别与地面、电压比较器b的负输入端连接;电容c5与电阻r7并联,且其一个结点连接12v电源,另一个结点与电压比较器b的输出端、第二延时模块9的输入端连接。
51.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延时模块8包括第一单稳态触发器c、电阻r8、电阻r9和电阻r10;第一单稳态触发器c的第2引脚、第9引脚之间通过电阻r8连接;第一单稳态触发器c的第7引脚与电阻r9 连接,第一单稳态触发器c的第3引脚、电阻9分别和逻辑与模块5 的两输入端连接;第一单稳态触发器c的第6引脚与第9引脚分别连接有一端均接地的电容c8与电容c7,且其第1引脚与第8引脚均接地;第一单稳态触发器c的第1引脚与第2引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6;第一单稳态触发器c的第9引脚与电容c7连接并连接12v电源,电阻r4 的输出端与第一单稳态触发器c的第5引脚通过电阻r10连接。
52.如图2和图5所示,第二延时模块9包括第二单稳态触发器d、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和一端接地的电容c10;第二单稳态触发器d的第9引脚与电阻r12连接;第二单稳态触发器d的第4引脚、电阻r11的输入端和电容c10的另一端依次连接,电阻r11与电容c10 的结点连接12v电源;第二单稳态触发器d的第10引脚连接有一端接地的电容c11,且其第5引脚接地;第二单稳态触发器d的第4引脚与第5引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9;第二单稳态触发器d的第3引脚、电阻 12分别和逻辑与模块5的两输入端连接;电阻r7的输出端与第一单稳态触发器c的第1引脚通过电阻r13连接。
53.如图2所示,逻辑与模块5为逻辑芯片u3;逻辑芯片u3的一输入端与第一单稳态触发器c的第3引脚连接,且其结点与电阻r12连接;逻辑芯片u3的另一输入端与第二单稳态触发器d的第3引脚连接,且其结点与电阻r9连接。
54.如图2和图4所示,电流比较器a的正输入、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电容c12和电容c13;电压比较器b的正输入、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电容 c14和电容c15。隔离模块6为光电耦合电路,光电耦合电路连接有用于显示检测火花闪络信号的发光二极管spk1。
55.如图3和图6所示,控制模块7内设置有模数转换电路10,模数转换电路10包括电阻r17、电阻r18、稳压二极管d3、第一运放电压跟随器e、电位器rp3、电阻r19、第二运放电压跟随器d和电阻r20,电阻r17的输出端与第一运放电压跟随器e的正输入端连接,第一运放电压跟随器e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连接;电阻r18与稳压二极管d3 串联,并与电阻r17并联;第一运放电压跟随器e的输出端、电位器 rp3、电阻r19、第二运放电压跟随器d的正输入端依次连接,电阻r20 与第二运放电压跟随器d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运放电压跟随器d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连接;第二运放电压跟随器d的正输入端与电阻r19 的结点连接有接地的电容c16。
5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火花闪络信号检测的及时且准确性、电路的抗干扰能力以及稳定性高的优点,通过电流比较模块3、电压比较模块4、逻辑与模块5、隔离模块6和控制模块7,利用火花闪络时电压、电流变化的特征,对二次电流上冲及二次电压同时进行火花闪络检测,电流比较模块3和电压比较模块4二者任意一个检测到火花即可判断出火花产生,并对电流、电压两比较模块的火花闪络信号均做相应延时,由此避免了
火花闪络漏检和误检,起到防漏检、提高对检测火花闪络信号精准性和实时性的作用;本实用新型采用硬件和软件协同控制,软件与硬件上实时监测火花闪络,避免了由于比较电平阈值调节过大或低能量火花或未做延时处理导致的漏检和误检,大大提高了火花闪络信号检测的及时性、准确性、电路的抗干扰能力以及稳定性。
5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