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分层消毒柜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5:24: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厨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分层消毒柜。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分层消毒柜,一般上层是紫外线和中低温消毒,下层是高温消毒。
3.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0820009538.9(公告号为cn201197816y)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双层灭菌消毒柜》公开了一种双层灭菌消毒柜,包括柜体,消毒内腔,柜门,以及控制电路,消毒内腔为2个,其中一个消毒内腔中设有可产生臭氧和/或紫外线的灭菌装置,另一消毒内腔中设有2个或2个以上根据灭菌作用范围覆盖内腔空间的高温灭菌装置,灭菌装置和高温灭菌装置与控制电路连接。
4.但是上述方案中,第一,上下层分别具有两个独立的腔室,当需要用到其中一层的消毒功能时,只能将餐具放在对应的腔室中进行消毒,消毒空间受限,无法像不分层消毒柜那样进行整体消毒;第二,上下层均需要安装消毒装置;第三,无法根据上下层的烘干进度调整烘干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够兼顾不分层消毒柜和分层消毒柜功能的分层消毒柜,可以对各自的腔室进行单独消毒,也可以对两层的腔室进行同步消毒。
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各层腔室进行均匀消毒的分层消毒柜。
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各腔室共用一套消毒装置的分层消毒柜。
8.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各腔室的湿度调整其烘干强度的分层消毒柜。
9.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分层消毒柜,包括有
10.外壳;
11.内胆,设于所述的外壳内,具有消毒腔,该内胆的外壁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夹层;以及
12.分隔板,设于所述的消毒腔中,并将该消毒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层中具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分隔板的内部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的分层消毒柜还包括有能对流经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气流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
14.所述的内胆上开设有第一排风口、第二排风口和回风口,所述的第一排风口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一风道的入口,所述的第二排风口连通第二腔室和第二风道的入口,所述的
回风口连通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出口;
15.所述的分隔板上开设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的进风口连通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入口,且与所述的回风口相连通,所述的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一流道的出口和第一腔室,所述的第二出风口连通第二流道的出口和第二腔室;
16.所述的第一排风口、第二排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处均设有阀门,以使所述的分层消毒柜至少具有三种状态:
17.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的第一排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均打开,所述的第二排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关闭;
18.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的第二排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打开,所述的第一排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均关闭;
19.在第三状态下,所述的第一排风口、第二排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打开。
20.为了实现加热源对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中气流烘干强度的调整,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共用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口;
21.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有
22.加热源,安装在所述的第二安装口处,将位于所述第一流道的加热源表面积记为s1,将位于所述第二流道的加热源表面积记为s2;以及
23.驱动机构,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的加热源传动连接,用以驱动该加热源向第一流道或第二流道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的加热源具有至少三种烘干模式:
24.在第一模式下,s1>s2;
25.在第二模式下,s1<s2;
26.在第三模式下,s1=s2。
27.为了使不同的烘干模式适应不同的工作状态,保证烘干效率,
28.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的加热源处于第一模式;
29.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的加热源处于第二模式;
30.在第三状态下,所述的加热源处于第一模式、第二模式或第三模式。
31.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四个技术问题,所述的第一腔室中安装有第一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第一腔室的湿度c1,所述的第二腔室中安装有第二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第二腔室的湿度c2;
32.所述的分层消毒柜具有控制器,所述的驱动机构、第一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均与该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控制器能在第三状态下接收第一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并控制驱动机构驱动加热源移动。
33.为了提高消毒腔整体的烘干效率,所述的控制器在第三状态下通过如下判断方法控制加热源的移动:
34.若c1-c2>a,控制器控制加热源(71)移动到第一模式;
35.若c2-c1>a,控制器控制加热源(71)移动到第二模式;
36.若|c1-c2|≤a,控制器控制加热源(71)移动到第三模式;
37.其中,a为预设值,优选为0~20。
38.为了实现对加热源的驱动,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有
39.齿条,与所述的加热源相连接;
40.齿轮,与所述的齿条相啮合;以及
41.第三驱动件,其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的齿轮相连接,用以驱动该齿轮转动。
42.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排风口和第二排风口共用一个第一阀门。上述方案省略了一个阀门的设置,结构简单且紧凑。
43.为了实现通过第一阀门对第一排风口和第二排风口进行打开和关闭,所述的分隔板上开设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第一安装口;
44.所述的第一阀门包括有
45.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内胆或分隔板上;
46.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侧缘连接在所述的第一转轴上,并沿第一转轴的周向间隔布置;以及
47.第一驱动件,其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轴的端部相连接,用以驱动该第一转轴绕自身轴线转动;
48.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的第一阀板覆盖住所述的第一安装口,第二阀板覆盖住所述的第二排风口;
49.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的第一阀板覆盖住所述的第一排风口,第二阀板覆盖住所述的第一安装口;
50.在第三状态下,所述的第一阀板容置在第一腔室中,第二阀板容置在第二腔室中。
51.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共用一个第二阀门。上述方案省略了一个阀门的设置,结构简单且紧凑。
52.为了实现通过第二阀门对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进行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出口通过过渡流道相连通,该过渡流道呈圆柱形,且所述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分别位于该过渡流道相对的两侧壁上;
53.所述的第二阀门包括有
54.阀芯,横截面呈扇形,容置在所述的过渡流道)内,端部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内胆或分隔板上;以及
55.第二驱动件,其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的第二转轴的端部相连接,用以驱动该第二转轴绕自身轴线转动;
56.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的阀芯仅覆盖住所述的第二出风口;
57.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的阀芯仅覆盖住所述的第一出风口;
58.在第三状态下,所述的阀芯未覆盖住所述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59.为了实现并简化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形成,还包括有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的内部形成有所述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送风装置能到气流从风道的入口输送到风道的出口。
60.为了将气流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入口输送到出口处,所述的送风装置包括有
61.离心风机,具有吸风口和送风口,能将气流从吸风口吸入并通过送风口排出,离心风机的吸风口为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入口;以及
62.连通管道,入口连通所述离心风机的送风口,出口为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出口。
6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分隔板的内部设置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并在夹层中分别设置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与之连通,且加热装置能同时对流经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气流进行加热,这样,通过第一排风口、第二排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可以实现第一腔室或/和第二腔室中气流的内循环;对于上述分层消毒柜来说,加热装置可以对各自的腔室进行单独消毒,也可以对两层的腔室进行同步消毒,能够兼顾不分层消毒柜和分层消毒柜的功能,且消毒更为均匀。
附图说明
64.图1为本发明分层消毒柜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省略了外壳的后侧壁);
65.图2为图1中分层消毒柜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66.图3为本发明分层消毒柜的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处于第一状态);
67.图4为本发明分层消毒柜的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处于第一状态);
68.图5为本发明分层消毒柜的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处于第二状态);
69.图6为本发明分层消毒柜的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处于第三状态、第一模式);
70.图7为本发明分层消毒柜的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处于第三状态、第二模式);
71.图8为本发明分层消毒柜的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处于第三状态、第三模式);
72.图9为本发明分层消毒柜的实施例中送风装置和第一阀门在第三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73.图10为本发明分层消毒柜的实施例中分隔板、第二阀门和加热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74.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75.如图1至图10所示,为本发明分层消毒柜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分层消毒柜包括有外壳1、内胆2、分隔板3、送风装置4、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6和加热装置7。
76.其中,内胆2设于外壳1内,内部形成有消毒腔21,该内胆2的外壁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夹层11;分隔板3基本水平布置在消毒腔21的中部,并将该消毒腔21分隔为位于上方的第一腔室211和位于下方的第二腔室212,第一腔室211中安装有紫外灯管2110,此为分层消毒柜的常规结构。
77.本实施例中,第一腔室211中安装有第一湿度传感器2111,用于监测第一腔室211的湿度c1,第二腔室212中安装有第二湿度传感器2121,用于监测第二腔室212的湿度c2;内胆2的后侧壁中部开设有与第一腔室211相贯通的第一排风口22以及与第二腔室212相贯通的第二排风口23,内胆2的后侧壁对应于分隔板3的位置处开设有回风口24。
78.分隔板3的后端开设有连通第一腔室211和第二腔室212的第一安装口301;分隔板3的内部中空且分为两层,具有位于上层的第一流道31以及位于下层的第二流道32,上述第一流道31的底部和第二流道32的顶部共用一块侧壁,该共用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口302,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的出口通过过渡流道33相连通,该过渡流道33呈圆柱形;分隔板3的后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34,该进风口34连通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的入口,且与内胆2的回风口24相连通,分隔板3位于过渡流道33相对的两侧壁上开设有连通第一腔室211的第
一出风口35以及连通第二腔室212的第二出风口36。
79.送风装置4设于夹层11中,内部形成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能将气流从第一风道的入口输送到第一风道的出口,从第二风道的入口输送到第二风道的出口。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为同一风道,该风道的入口连通第一排风口22和第二排风口23,风道的出口连通回风口24。
80.具体地,如图2所示,送风装置4包括有依次相连的离心风机41和连通管道42,该离心风机41和连通管道42的内部空间共同形成上述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离心风机41具有吸风口和送风口,能将气流从吸风口吸入并通过送风口排出,离心风机41的吸风口为上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入口;连通管道42的入口连通离心风机41的送风口,连通管道42的出口为上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出口。
81.第一阀门5安装在第一安装口301处,如图9所示,第一阀门5包括有第一转轴51、第一阀板52、第二阀板53和第一驱动件54。具体地,第一转轴51转动连接在分隔板3上;第一阀板52和第二阀板53的侧缘连接在第一转轴51上,并沿第一转轴51的周向间隔布置;第一驱动件54为电机,安装在分隔板3上,其动力输出轴与第一转轴51的端部相连接,用以驱动第一转轴51绕自身轴线转动。
82.如图10所示,第二阀门6包括有阀芯61和第二驱动件62。具体地,阀芯61的横截面呈扇形,容置在上述过渡流道33内,阀芯61的端部通过第二转轴610转动连接在分隔板3上;第二驱动件62为电机,安装在分隔板3上,其动力输出轴与第二转轴610的端部相连接,用以驱动第二转轴610绕自身轴线转动。
83.如图10所示,加热装置7包括有加热源71和驱动机构72,驱动机构72包括有齿条721、齿轮722和第三驱动件723。具体地,加热源71安装在上述第二安装口302处,用于对流经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的气流进行加热,将位于第一流道31的加热源71表面积记为s1,将位于第二流道32的加热源71表面积记为s2;齿条721与加热源71的端部相连接,并能上下活动地安装在分隔板3上;齿轮722与齿条721相啮合;第三驱动件723为电机,其动力输出轴与齿轮722相连接,用以驱动该齿轮722转动。启动第三驱动件723,齿轮722随之转动,由于齿轮722与齿条721相啮合,齿条721会带动加热源71同步上下移动,以使加热源71具有至少三种烘干模式:在第一模式下,s1>s2;在第二模式下,s1<s2;在第三模式下,s1=s2。
84.另外,本实施例的分层消毒柜具有控制器,上述驱动机构72、第一湿度传感器2111和第二湿度传感器2121均与该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控制器能在第三状态下接收第一湿度传感器2111和第二湿度传感器2121采集到的信号并控制驱动机构72驱动加热源71移动。
85.通过上述第一阀门5和第二阀门6的切换以及控制器的控制,本实施例的分层消毒柜至少具有三种状态:
86.在第一状态下,如图4所示,第一阀板52覆盖住第一安装口301,第二阀板53覆盖住第二排风口23,阀芯61仅覆盖住第二出风口36,以使第一排风口22和第一出风口35均打开,第二排风口23和第二出风口36均关闭;另外,加热源71处于第一模式;
87.在第二状态下,如图5所示,第一阀板52覆盖住第一排风口22,第二阀板53覆盖住第一安装口301,阀芯61仅覆盖住第一出风口35,以使第二排风口23和第二出风口36均打开,第一排风口22和第一出风口35均关闭;另外,加热源71处于第二模式;
88.在第三状态下,如图6至图8所示,第一阀板52容置在第一腔室211中,第二阀板53
容置在第二腔室212中,阀芯61未覆盖住第一出风口35和第二出风口36,以使第一排风口22、第二排风口23、第一出风口35和第二出风口36均打开;另外,若c1-c2>a,如图6所示,控制器控制加热源71移动到第一模式;若c2-c1>a,如图7所示,控制器控制加热源71移动到第二模式;若|c1-c2|≤a,如图8所示,控制器控制加热源71移动到第三模式,其中,a为预设值,优选为0~20。
89.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90.(1)需要对第一腔室211单独进行烘干时,如图4所示,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排风口22和第一出风口35均打开,第二排风口23和第二出风口36均关闭,加热源71处于第一模式;
91.启动加热源71和送风装置4,第一腔室211的气流从第一排风口22依次进入离心风机41和连通管道42,然后通过回风口23和进风口34进入第一流道31,气流经加热源71加热,最后通过第一出风口35回到第一腔室211,将热量快速扩散至第一腔室211各角落,实现第一腔室211中充分的内循环,餐具消毒效果好;
92.(2)需要对第二腔室212单独进行烘干时,如图5所示,在第二状态下第二排风口23和第二出风口36均打开,第一排风口22和第一出风口35均关闭,加热源71处于第二模式;
93.启动加热源71和送风装置4,第二腔室212的气流从第二排风口23依次进入离心风机41和连通管道42,然后通过回风口23和进风口34进入第二流道32,气流经加热源71加热,最后通过第二出风口36回到第二腔室212,将热量快速扩散至第二腔室212各角落,实现第二腔室212中充分的内循环,餐具消毒效果好;
94.(3)需要同时对第一腔室211和第二腔室212进行烘干时,如图6至图8所示,在第三状态下,第一排风口22、第二排风口23、第一出风口35和第二出风口36均打开,初始阶段,如图8所示,加热源71处于第三模式;
95.启动加热源71和送风装置4,第一腔室211和第二腔室212的气流分别从第一排风口22和第二排风口23依次进入离心风机41和连通管道42,然后通过回风口23和进风口34进入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气流经加热源71加热,最后分别通过第一出风口35和第二出风口36回到第一腔室211和第二腔室212,将热量快速扩散至第一腔室211和第二腔室212各角落,实现第二腔室212中充分的内循环,餐具消毒效果好,且利用了消毒腔21的全部空间进行消毒,兼顾了不分层消毒柜的功能;
96.与此同时,第一湿度传感器2111实时监测第一腔室211的湿度c1,第二湿度传感器2121实时监测第二腔室212的湿度c2,并将采集到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会如下判断方法控制加热源71的移动:
97.若c1-c2>a,如图6所示,控制器控制加热源71上移到第一模式,对第一腔室211进行重点烘干;
98.若c2-c1>a,如图7所示,控制器控制加热源71下移到第二模式,对第二腔室212进行重点烘干;
99.若|c1-c2|≤a,如图8所示,控制器控制加热源71复位到第三模式,对第一腔室211和第二腔室212进行同等程度的烘干;
100.通过上述三种模式的转换,可以提高消毒腔21整体的烘干效率。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