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自动弹出回收的脚踏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4:40: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自动弹出回收的脚踏装置。


背景技术:

2.脚踏板作为电瓶车或自行车上的部件,供后座座位上的乘客放脚来提高乘坐体验。最开始的脚踏板直接裸露在车身外侧,这对电瓶车或自行车的摆放、驾驶时,会发生磕碰而造成损坏,因此后续脚踏板改进为可以伸缩的结构,在需要时可以弹出,无需使用时收回。但是这种可伸缩的脚踏板往往需要乘客手动操作,操作起来不方便,因此市场需要一种可以根据乘客的乘坐情况来自动弹出或收回的脚踏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自动弹出回收的脚踏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脚踏板无法根据乘客的乘坐情况自动伸缩的问题。
4.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自动弹出回收的脚踏装置,包括驱动电路、马达、主转轮、扭力弹簧、脚踏,所述驱动电路内设置有坐垫开关组件、断电开关组件,所述马达分别连接驱动电路和主转轮,所述坐垫开关组件控制驱动电路使马达正转或反转,所述主转轮设置在脚踏旋转柱上,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与主转轮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固定在在脚踏旋转柱上,所述主转轮的边缘设有断电凸起部,所述驱动电路通过马达带动主转轮转动至断电凸起部与断电开关组件接触。
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转轮的底面设有下角块,所述下角块夹住扭力弹簧的一端,所述脚踏旋转柱的凹槽设有凹陷块,所述扭力弹簧的另一端卡入凹陷块内。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该脚踏装置包括转轮外壳体,所述转轮外壳体覆盖在主转轮外部,所述断电开关组件分为第一断电开关和第二断电开关,所述第一断电开关和第二断电开关设置在转轮外壳体内并位于断电凸起部的旋转范围内,所述第一断电开关连接在驱动电路的正转回路上,所述第二断电开关连接在驱动电路的反转回路上。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断电开关组件包括断电转臂、开关弹片、开关触块,所述开关触块连接电源的正极,所述开关弹片连接电源负极,所述驱动电路通电时所述开关弹片与开关触块连接,所述断电转臂通过一旋转轴固定,所述断电凸起部与断电开关组件接触时,所述主齿轮的断电凸起部压住断电转臂绕旋转轴摆动至断开开关弹片与开关触块的连接。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电路、保险丝,所述坐垫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坐垫开关,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分为第一正转回路和第一反转回路,所述第一正转回路和第一反转回路分别连接一驱动电源、一保险丝,所述第一正转回路的电源极性方向与第一反转回路的电源极性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坐垫开关内设置有正转触片、反转触片,所述正转触片与第一正转回路连接,所述反转触片与第一反转回路连接,所述第一坐垫开关被按压后连通正转触片,所述第一坐垫开关失去压力复位后连通反转触片。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坐垫开关包括坐垫压杆、开关内腔,所述坐垫压杆通过复位弹簧连接开关内腔,所述坐垫压杆的侧壁凸起设有压杆触片,所述正转触片设置在开关内腔的底端内壁,所述反转触片设置在开关内腔的顶端内壁,所述开关内腔在正转触片和反转触片之间设有一圈绝缘阻尼凸起部,所述坐垫压杆被按压后压杆触片与正转触片连接,所述坐垫压杆失去压力弹起后与反转触片连接。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二驱动电路组件、保险丝,所述坐垫开关组件包括第二坐垫开关,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组件包括导电底盘、导电转盘、弧形的正极导片和负极导片,所述第二坐垫开关与导电转盘连接,所述导电转盘设置在导电底盘上或导电底盘的中间,所述正极导片和负极导片两端接触连接并设置在导电转盘上,所述正极导片连接电源正极,所述负极导片连接电源负极,所述导电底盘上下各设有一导电顶针,所述导电顶针串联保险丝、断电开关、马达,按压或复位所述第二坐垫开关使两个导电顶针分别在正极导片和负极导片之间切换接触。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组件包括绝缘阻尼块,所述绝缘阻尼块设置在正极导片和负极导片之间的连接处,在所述导电转盘旋转至正负极切换时,所述绝缘阻尼块与导电顶针接触。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转盘上设有转盘驱动齿轮,所述第二坐垫开关包括坐垫齿条、复位弹片、限定坐垫齿条做竖直移动的齿条限位块,所述齿条限位块连接坐垫齿条,所述坐垫齿条与转盘驱动齿轮啮合,所述坐垫齿条上设有扭力安装点,所述坐垫齿条下压时复位弹片与扭力安装点接触。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该脚踏装置包括发光模组和接触导线,所述发光模组设置在脚踏上,所述接触导线连接电源,所述接触导线缠绕在脚踏旋转柱外壁一侧,所述接触导线连通发光模组,所述脚踏旋转柱旋转到任意角度时所述发光模组均与接触导线接触连接。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根据乘客对坐垫上的乘坐压力,来带动开关连通电源使脚踏板向外自动弹出,并在弹出到指定位置后自动停止,而且在乘客离开坐垫时,通过开关的复位连通反向电源从而带动脚踏板向内的自动回收。整个过程无需客户对脚踏板进行操作,即可完成对脚踏板的弹出回收,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中可自动弹出回收脚踏的结构图;图2是本发明中主转轮与马达的连接结构图;图3是本发明中脚踏旋转柱的结构图;图4是本发明中断电开关的结构参考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中第一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中第一坐垫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中第二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17.实施例一:本发明提供一种即安全又便捷的电动车自动弹出、收回脚踏。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可自动弹出回收的脚踏装置,包括驱动电路1、马达2、主转轮3、扭力弹簧4、脚踏5,驱动电路1内设置有坐垫开关组件6、断电开关组件7,马达2分别连接驱动电路1和主转轮3,坐垫开关组件6控制驱动电路1使马达2正转或反转,主转轮3设置在脚踏旋转柱51上,扭力弹簧4的一端与主转轮3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固定在在脚踏旋转柱51上,主转轮3的边缘设有断电凸起部31,驱动电路1通过马达2带动主转轮3转动至断电凸起部31与断电开关组件7接触。
18.其中马达2优选为减速马达,而主转轮3也优选为齿轮,与减速马达上的齿轮啮合,马达2的电源输入端接入驱动电路1,驱动电路1对马达2的正向或反向电源输入,通过马达2来控制主转轮3的正转和翻转,从而实现脚踏5正向转动的弹出动作,或反向转动的回收动作。
19.坐垫开关组件6安装在电动车坐桶上,坐垫下方,左右两边的脚踏安装在车上脚踏原来的位置上,弹出的方式跟市面上一致,当电动车后面的人一坐上去,利用人体的压力将坐垫开关组件6按下,坐垫开关组件6按下后直接将马达2驱动,马达2齿轮对应着脚踏5上方的主转轮3,从而带动脚踏5弹出。
20.如图2,该脚踏装置包括转轮外壳体8,转轮外壳体8覆盖在主转轮3外部,断电开关组件7分为第一断电开关71和第二断电开关72,第一断电开关71和第二断电开关72设置在转轮外壳体8内并位于断电凸起部31的旋转范围内,第一断电开关71连接在驱动电路1的正转回路上,第二断电开关72连接在驱动电路1的反转回路上。
21.坐垫开关组件6设有两个档位,一个档位对接驱动电路1的正向输出,另一个档位对接驱动电路1的反向输出。当坐垫开关组件6受到压力被按下时,接通驱动电路1的正向输出,驱动电路1的反向输出被断开,此时通过马达2控制主转轮3正向转动,脚踏5弹出;当坐垫开关组件6受到的压力被释放后,坐垫开关组件6复位并接通驱动电路1的反向输出,驱动电路1的正向输出被断开,此时通过马达2控制主转轮3反向转动,脚踏5收回。在脚踏5弹出到所需位置后,此时主转轮3的断电凸起部31也刚好接触到驱动电路1正向输出回路上的第一断电开关71,致使回路断电,主转轮3停止正向转动,脚踏5也停止了继续向外弹出的动作;在脚踏5回收到所需位置后,此时主转轮3的断电凸起部31也刚好接触到驱动电路1反向输出回路上的第二断电开关72,致使回路断电,主转轮3停止反向转动,脚踏5也停止了继续向内回收的动作。
22.如图4,断电开关组件7包括断电转臂73、开关弹片74、开关触块75,开关触块75连接电源的正极,开关弹片74连接电源负极,驱动电路1通电时所述开关弹片74与开关触块75连接,断电转臂73通过一旋转轴76固定,断电凸起部31与断电开关组件7接触时,主齿轮3的断电凸起部31压住断电转臂73绕旋转轴76摆动至断开开关弹片74与开关触块75的连接。
23.开关弹片74利用其弹性,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其始终与开关触块75连接来保持断电开关端的导通。当坐垫开关组件6收到压力后,主转轮3带动断电凸起部31转动到断电开关处时,断电凸起部31在转动力的作用下向断电转臂73的一侧施加推力,断电转臂73在旋转轴76的作用下,其另一侧接触到开关弹片74,并将开关弹片74拨开,断开与开关触
块75的连接,此时整个驱动电路断路,此时主转轮3也停止了转动并固定,而开关弹片74则一直处于被拨开的状态。当坐垫开关组件6释放压力后,主转轮3反向旋转,此时断电凸起部31也撤去了对断电转臂73的压力,而开关弹片74则在弹力的作用下回弹到与开关触块75连接,断电转臂73也在开关弹片74的作用下回转,而主转轮3带动断电凸起部31向另一个断电开关组件7方向移动,往复动作。
24.如图3,主转轮3的底面设有下角块32,下角块32夹住扭力弹簧4的一端,脚踏旋转柱51的凹槽53设有凹陷块52,扭力弹簧4的另一端卡入凹陷块52内。脚踏旋转柱51的凹槽53为在脚踏旋转柱51表面上向内凹的一圈槽位,下角块32卡在凹槽53内,凹槽53作为下角块32旋转时的活动区域。凹陷块52为脚踏旋转柱51的凹槽53上设置的一个缺口,用于固定住扭力弹簧4的另一端。
25.脚踏5上主转轮3的下角块31夹住扭力弹簧4一角,扭力弹簧4另外一角在脚踏旋转柱51凹槽53中的凹陷块52,脚踏旋转柱51上有凹下去的一凹圈用做齿轮下角块31的活动范围,即马达2一通电带动主转轮3旋转,而下角块31与主转轮3固定,此时扭力弹簧4的一端被下角块31带动并在活动范围内旋转,而由于扭力弹簧4的弹力作用,通过凹陷块52带动脚踏旋转柱51转动,进而带动脚踏5旋转,已实现脚踏5弹出或回收的效果。因内部设有断电开关,在脚踏5完全弹出后主转轮3多出来的部分会触发断电开关导致线路断电,马达2也就停止了转动。
26.脚踏5上的主转轮3及下角块31的设计是为了在脚踏5弹出的工作期间碰到小孩或者其他异物阻挡会损坏马达2或者电路。因为扭力弹簧4具有一定的压缩空间,在有异物阻挡脚踏时,主转轮3仍可以保持原有的转动,先将扭力弹簧4进行压缩,而不会将马达卡死,而当异物移走后,脚踏5再在扭力弹簧4压缩的弹力作用下弹出到指定位置。也因为有扭力弹簧4的设计,在断电过程中也可以随意用手摆弄脚踏,因为有扭力弹簧4所以在摆弄脚踏的时候会有阻尼感。
27.该脚踏装置包括发光模组和接触导线9,发光模组设置在脚踏5上,所述接触导线9连接电源,接触导线9缠绕在脚踏旋转柱51外壁一侧,接触导线9连通发光模组,脚踏旋转柱51旋转到任意角度时发光模组均与接触导线9接触连接。发光模组布置在脚踏5表面,可以起到美观的作用,也可以作为车身指示灯的作用,发光模组可以是灯条、led灯、发光显示屏,发光模组通过接触导线9连接到电源,脚踏旋转柱51外壁上设有导线槽54,接触导线9通过缠绕在脚踏旋转柱51外壁的导线槽54内,规整了接触导线9的放置空间。脚踏旋转柱51旋转到任意角度时发光模组均与接触导线9接触连接,只要发光模组与接触导线9连接,无论脚踏5怎么旋转,发光模组均能接触到脚踏旋转柱51上的接触导线9,保持连通,除了切断发光模组与接触导线的连接,类似热水壶底座一圈圈里面的金属导电片的作用,无论热水壶怎么放,两根导线始终在接触,除非拿走。
28.实施例二:如图5和图6,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驱动电路1包括第一驱动电路11、保险丝14,坐垫开关组件6包括第一坐垫开关61,第一驱动电路11分为第一正转回路12和第一反转回路13,第一正转回路12和第一反转回路13分别连接一驱动电源15、一保险丝14、一断电开关组件7,第一正转回路12的电源极性方向与第一反转回路13的电源极性方向相反,第一坐垫开关61内设置有正转触片62、反转触片63,所述正转触片62与第一正转回路12连接,反转触片
63与第一反转回路13连接,第一坐垫开关61被按压后连通正转触片62,第一坐垫开关61失去压力复位后连通反转触片63。
29.该第一驱动电路11分为两条独立的回路,即第一正转回路12和第一反转回路13,每条回路上都设有一保险丝14、一驱动电源15、一断电开关组件7,而第一正转回路12和第一反转回路13的驱动电源15正负极输入方向正好相反。两条回路通过第一坐垫开关61连接起来,而第一坐垫开关61设有两个档位,分别在第一正转回路12和第一反转回路13之间切换,即当电动车后座上有乘客时,第一坐垫开关61被压下接通第一正转回路12,当乘客离开后座时,第一坐垫开关61被回弹接通第一反转回路13。两条回路的断电开关组件7分别设置在主转轮3的两侧,通过与主转轮3上断电凸起部31的接触,来分别控制两条回路的断电。
30.如图6,第一坐垫开关61包括坐垫压杆64、开关内腔65,坐垫压杆64通过复位弹簧66连接开关内腔65,坐垫压杆64的侧壁凸起设有压杆触片641,正转触片62设置在开关内腔65的底端内壁,反转触片63设置在开关内腔65的顶端内壁,开关内腔65在正转触片62和反转触片63之间设有一圈绝缘阻尼凸起部651,坐垫压杆64被按压后压杆触片641与正转触片62连接,坐垫压杆64失去压力弹起后与反转触片63连接。
31.在有乘客在坐垫上时,人的压力大于复位弹簧66的弹力,坐垫压杆64被向下压入,此时压杆触片641压入开关内腔65底端与正转触片62接触,接通第一正转回路12;当乘客离开坐垫一段时间后,复位弹簧66带动坐垫压杆64回弹到开关内腔65顶端与反转触片63接触,接通第一反转回路13。
32.在颠簸的路面行驶中因车速过快会把后面的人弹起来,一瞬间乘客会离开坐垫,坐垫压杆64感觉不到压力就会弹起,在开关内腔65设有一圈绝缘阻尼凸起部651,在乘客一瞬间离开坐垫后因为绝缘阻尼凸起部651的作用会让压杆触片641的顶升有阻尼感,减缓坐垫压杆64弹起的速度,使压杆触片641短时间内还卡在开关内腔65底端与正转触片62接触,保持第一正转回路12通电的状态。
33.在一段时间内后座上没人的时候因开关内部有复位弹簧66,在一段时间内复位弹簧66会慢慢的完全复位,待完全复位后因脚踏5内部设有断电开关,在脚踏5完全复位后主转轮3多出来的部分会触发断电开关导致线路断电,马达2也就停止了转动。可以随意反复工作。
34.实施例三:如图7,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驱动电路1包括第二驱动电路组件16、保险丝14,坐垫开关组件6包括第二坐垫开关67,第二驱动电路16组件包括导电底盘17、导电转盘18、弧形的正极导片191和负极导片192,第二坐垫开关67与导电转盘18连接,导电转盘18设置在导电底盘17上或导电底盘17的中间,正极导片191和负极导片192两端接触连接并设置在导电转盘18上,正极导片191连接电源正极,负极导片192连接电源负极,导电底盘17上下各设有一导电顶针171,导电顶针171串联保险丝14、断电开关组件7、马达2,按压或复位所述第二坐垫开关67使两个导电顶针171分别在正极导片191和负极导片192之间切换接触。
35.导电底盘17为固定连接部件,其通过两个导电顶针171连接保险丝14、两个断电开关组件7构成一组导电回路,两个断电开关组件7设置在主转轮3的两侧,导电转盘18可以相对与导电底盘17转动,正极导片191和负极导片192各为一个半圆的弧形状。当电动车后座有乘客坐下时,第二坐垫开关67被下压,带动导电转盘18相对与导电底盘17顺时针旋转,此
时正极导片191旋转到与导电底盘17上端的导电顶针171接触,负极导片192旋转到与导电底盘17下端的导电顶针171接触,第二驱动电路组件16正向导通,通过马达2带动主转轮3正向转动使脚踏5弹出,直到断电凸起部31接触到一侧的断电开关组件7后停止;当电动车后座有乘客离开后,第二坐垫开关67弹起,带动导电转盘18相对与导电底盘17逆时针旋转,此时负极导片192旋转到与导电底盘17上端的导电顶针171接触,正极导片191旋转到与导电底盘17下端的导电顶针171接触,第二驱动电路组件16反向导通,通过马达2带动主转轮3反向转动使脚踏5弹出,直到断电凸起部31接触到另一侧的断电开关组件7后停止。
36.通过一个导电转盘18实现了电路的正反向导通,而无需单独设计一个正向电路和一个反向电路。正极导片191和负极导片192的设置位置,及导电转盘18的旋转方向可以根据需求自由设置。
37.导电转盘18设置在导电底盘17上或导电底盘17的中间,即导电转盘18可附在导电底盘17的上方,相对与导电底盘17旋转,也可以内嵌在导电底盘17中间,并相对于导电底盘17的外圈旋转。
38.导电转盘18上设有转盘驱动齿轮181,第二坐垫开关67包括坐垫齿条671、复位弹片672、限定坐垫齿条671做竖直移动的齿条限位块673,齿条限位块673连接坐垫齿条671,坐垫齿条671与转盘驱动齿轮181啮合,坐垫齿条671上设有扭力安装点674,坐垫齿条671下压或复位时复位弹片672与扭力安装点674接触。
39.齿条限位块673保证了坐垫齿条671可以执行上下竖直移动的动作,坐垫齿条671通过与转盘驱动齿轮181的啮合,将坐垫齿条671的上下运动转换为导电转盘18的旋转运动,来实现导电转盘18上导电片的正负极切换。在乘客坐下时,压力大于复位弹片672的弹力,坐垫齿条671被压入,在乘客离开后,复位弹片672的弹力作用将坐垫齿条671回弹到原有的位置。复位弹片672一端连接在坐垫齿条671的扭力安装点674上,另一端则固定,从而来实现复位弹片672对坐垫齿条671施加的弹力。
40.第二驱动电路组件16包括绝缘阻尼块193,绝缘阻尼块193设置在正极导片191和负极导片192之间的连接处,在导电转盘18旋转至正负极时绝缘阻尼块193与导电顶针171接触。绝缘阻尼块193为正极导片191和负极导片192之间的过渡块,两个导电顶针171接触到绝缘阻尼块193时,电路会断电,当坐垫齿条671收到向下的压力,或受到向上的弹力作用下,正极导片191和负极导片192才再次转动到与两个导电顶针171接触。在弧形导电片正负极之间有凸起的绝缘阻尼块,在旋转的时候上下固定的导电片可随意切换正负极,实现马达的正反转运动。
41.在颠簸的路面行驶中因车速过快会把后面的人弹起来,一瞬间乘客会离开坐垫,坐垫齿条671感觉不到压力就会弹起,在正极导片191和负极导片192之间各设有绝缘阻尼块193,在乘客一瞬间离开坐垫后因为绝缘阻尼块193的作用会让导电顶针171有阻尼感,减缓导电转盘18回转的速度,同时有绝缘阻尼块193的过渡,使导电顶针171不会马上接触到相反的电极导致马达反转,保持踏板还是在弹出的状态。
42.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