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美白祛斑护肤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2-20 14:25: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护肤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美白祛斑护肤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白皙、健康的皮肤是许多爱美的人士的追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规律的作息或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护肤品应用不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皮肤中的黑色素容易沉着,当黑色素局部过量沉积时,人们的脸上容易出现色素沉着斑,严重影响人们在外在形象。
3.色斑是由于皮肤黑色素的增加而形成的,多发于面颊和前额部位,日晒后加重。黑色素是由表皮基底层的色素细胞内的细胞小器官黑素体生成的,之后移动到表皮细胞,在表皮细胞内分解的同时进入角质层,最终与角质细胞的脱落碎片一起从皮肤消失。黑色素的作用是保护身体不受紫外线损害,黑色素过剩和不均匀聚集是形成色斑的原因。色斑的存在轻则只是影响美观,重者则会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其正常生活。
4.目前市场上各种美白祛斑产品层出不穷。但很多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如添加激素等,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部分能快速见效的美白祛斑方法如酸脱、激光、皮秒等,往往以伤害皮肤为前提,破坏皮肤屏障,使皮肤变得脆弱敏感。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舒缓安全的美白祛斑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美白祛斑护肤组合物,具有安全、舒缓、有效祛除色斑的效果。
6.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美白祛斑护肤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7.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美白祛斑护肤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薜荔果提取物8-12份、卡瓦内酯3-5份、棕榈酰三肽-5 1-2份、珍珠粉0.5-0.8份、尿囊素5-10份、丁二醇1-5份、去离子水30-40份。
8.进一步地所述美白祛斑护肤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薜荔果提取物10份、卡瓦内酯4份、棕榈酰三肽-5 1.5份、珍珠粉0.7份、尿囊素8份、丁二醇3份、去离子水35份。
9.进一步地,所述薜荔果提取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1)取成熟薜荔果将果肉和种子分离,种子冲洗干净,备用;(2)将步骤(1)的薜荔果种子在25-30℃的水中浸泡1-2天,取出浸泡后的种子在25℃无光湿润条件下发芽2-4天;(3)将步骤(2)中发芽的薜荔果种子取出,粉碎后加入70-80%的乙醇超声提取;(4)将步骤(3)的醇提液减压浓缩,冻干后得薜荔果提取物。
10.进一步地,步骤(2)中发芽的薜荔果芽长1-5mm。
11.进一步地,步骤(3)中超声频率为30-40khz,料液比为1:10-15,提取温度为50-60
℃,提取时间为1-2h。
12.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薜荔果提取物和卡瓦内酯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加热至40-50℃,搅拌混合均匀;s2:向步骤s1的原料中加入珍珠粉、丁二醇,混合均匀后降至常温,s3:向步骤s2的混合物中加入棕榈酰三肽-5、尿囊素继续搅拌至混合均匀,即得产品。
13.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一种美白祛斑护肤组合物,添加的薜荔果提取物和卡瓦内酯协同作用,可以加速黑色素细胞的新陈代谢,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减少皮肤中黑色素的沉积,从而起到淡化色斑的作用。
14.护肤组合物中棕榈酰三肽-5能够提高皮肤弹性,珍珠粉有美白效果,尿囊素提高组合物的温和性,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组合物中各成分协同作用,有效发挥淡化色斑,美白皮肤,提高皮肤弹性的效果,且对皮肤温和无刺激。
1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美白祛斑护肤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过程简便,易于操作,便于商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17.实施例1一种美白祛斑护肤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薜荔果提取物10份、卡瓦内酯4份、棕榈酰三肽-5 1.5份、珍珠粉0.7份、尿囊素8份、丁二醇3份、去离子水35份。
18.上述薜荔果提取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1)取成熟薜荔果将果肉和种子分离,种子冲洗干净,备用;(2)将步骤(1)的薜荔果种子在25℃的水中浸泡2天,取出浸泡后的种子在25℃无光湿润条件下发芽4天,芽长1-5mm;(3)将步骤(2)中发芽的薜荔果种子取出,粉碎后加入70%的乙醇超声提取,超声频率为40khz,料液比为1: 15,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1h;(4)将步骤(3)的醇提液减压浓缩,冻干后得薜荔果提取物。
19.一种美白祛斑护肤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薜荔果提取物和卡瓦内酯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加热至40℃,搅拌混合均匀;s2:向步骤s1的原料中加入珍珠粉、丁二醇,混合均匀后降至常温,s3:向步骤s2的混合物中加入棕榈酰三肽-5、尿囊素继续搅拌至混合均匀,即得产品。
20.实施例2一种美白祛斑护肤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薜荔果提取物8份、卡瓦内酯3份、棕榈酰三肽-5 1份、珍珠粉0.5份、尿囊素5份、丁二醇1份、去离子水30份。
21.上述薜荔果提取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1)取成熟薜荔果将果肉和种子分离,种子冲洗干净,备用;
(2)将步骤(1)的薜荔果种子在27℃的水中浸泡1天,取出浸泡后的种子在25℃无光湿润条件下发芽3天,芽长1-5mm;(3)将步骤(2)中发芽的薜荔果种子取出,粉碎后加入75%的乙醇超声提取,超声频率为35khz,料液比为1:12,提取温度为55℃,提取时间为2h;(4)将步骤(3)的醇提液减压浓缩,冻干后得薜荔果提取物。
22.一种美白祛斑护肤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薜荔果提取物和卡瓦内酯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加热至45℃,搅拌混合均匀;s2:向步骤s1的原料中加入珍珠粉、丁二醇,混合均匀后降至常温,s3:向步骤s2的混合物中加入棕榈酰三肽-5、尿囊素继续搅拌至混合均匀,即得产品。
23.实施例3一种美白祛斑护肤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薜荔果提取物12份、卡瓦内酯5份、棕榈酰三肽-5 2份、珍珠粉0.8份、尿囊素10份、丁二醇5份、去离子水40份。
24.上述薜荔果提取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1)取成熟薜荔果将果肉和种子分离,种子冲洗干净,备用;(2)将步骤(1)的薜荔果种子在30℃的水中浸泡1天,取出浸泡后的种子在25℃无光湿润条件下发芽2天,芽长1-5mm;(3)将步骤(2)中发芽的薜荔果种子取出,粉碎后加入80%的乙醇超声提取,超声频率为30khz,料液比为1:10,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1-2h;(4)将步骤(3)的醇提液减压浓缩,冻干后得薜荔果提取物。
25.一种美白祛斑护肤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薜荔果提取物和卡瓦内酯加入至去离子水中,加热至50℃,搅拌混合均匀;s2:向步骤s1的原料中加入珍珠粉、丁二醇,混合均匀后降至常温,s3:向步骤s2的混合物中加入棕榈酰三肽-5、尿囊素继续搅拌至混合均匀,即得产品。
26.对比例1对比例1提供一种美白祛斑护肤组合物,和实施例1的区别为:省去薜荔果提取物,其余均和实施例1相同。
27.对比例2对比例2提供一种美白祛斑护肤组合物,和实施例1的区别为:省去卡瓦内酯,其余均和实施例1相同。
28.对比例3对比例3提供一种美白祛斑护肤组合物,和实施例1的区别为:在薜荔果提取物的制备过程中省去步骤(2),在步骤(3)直接对薜荔果种子进行醇提,其余均和实施例1相同。
29.选取30个女性受试者,年龄在25-40岁之间,随机分为3组,以封闭型斑贴试验方法,将实施例1至3的护肤组合物(约0.04g)置于斑试器内,采用医用胶带贴敷于受试者背部,24小时后去除,分别于移除斑贴后0.5、24、48小时观察皮肤反应,参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判断产品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分为无刺激性、轻刺激性和强刺激性,结果如表1所示。
30.表1等级无刺激性(/人)轻刺激性(/人)强刺激性(/人)实施例11000实施例21000实施例31000由表1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护肤组合物对皮肤温和、无刺激。
31.选取25-40岁的女性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人,受试者清洁面部后在恒温恒湿实验室(温度20
±
1℃,湿度55
±
3)中静坐30分钟后采用德国ck mpa10多功能皮肤测试仪mexameter mx18检测皮肤中的黑色素含量,然后分别在面部均匀涂抹实施例1,对比例1至3的产品,每天使用一次,在实验开始后的第14天和28天分别检测皮肤中的黑色素含量,各组取平均值,结果如表2所示。
32.表2组别测试前黑色素含量第14d黑色素含量第28d黑色素含量实施例1151129113对比例1148143139对比例2150136128对比例3149134122由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中黑色素含量降低显著,高于对比例1至3。对比例1中省去了薜荔果提取物,皮肤中黑色素含量下降水平较低,对比例2中省去了卡瓦内酯,黑色素含量虽然和对比例1相比有一定提升,但是不及实施例1。对比例3中调整了薜荔果提取物的制备过程,最终得到的薜荔果提取物在应用时,效果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说明本发明通过限定薜荔果提取物的制备过程,得到的提取物可以更好的发挥降低黑色素含量的作用。上述成分协同作用降低皮肤中黑色素含量,淡化色斑,提高皮肤白皙度。
33.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