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旋转弹引信的阻爆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3:22: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不敏感引信和未爆弹药爆炸物安全处理技术,特别是一种应用于旋转弹引信的阻爆机构。


背景技术:

2.引信是弹丸和战斗部内炸药装药的引爆装置。引信该引爆时未能引爆而不该引爆时却意外引爆,后果都很严重。不敏感弹药及其引信以及未爆弹药的爆炸物处理特性都是因此类问题而诞生的产品或设计理念。已有的不敏感引信技术,多是针对引信导、传爆管设计,采用钝感(减敏)、减压(排气)、包覆等结构设计措施,需要对已有的导、传爆管设计采取较大的改变,包括换用不敏感炸药。而关于引信的未爆弹药爆炸物处理特性,目前多遵从自毁、自失能和自失效原则。其中自毁、自失能以及自失效技术中的绝火技术和实现原理都已经比较成熟,但绝火以外的自失效技术目前尚少有比较成熟、可靠且具有普适意义的具体原理和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旋转弹引信的阻爆机构,以实现旋转弹引信不敏感特性和爆炸物安全处理,其本质是一种自失效机构,增设于引信传爆序列传爆管之前,可不改变引信安全和解除保险机构。阻爆机构应用的前提,是要增大导爆管的轴向传爆能力,一般用聚能结构。这就需要在引信传爆序列雷管之后增设聚能导爆管或将原有导爆管改为聚能导爆管。普适性强,并且可靠性高,占用空间小。
4.实现本发明目的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应用于旋转弹引信的阻爆机构,设置于引信传爆序列传爆管之前,同时在引信传爆序列雷管之后增设聚能导爆管或将原有导爆管改为聚能导爆管。
5.所述阻爆机构包括节流体、阻爆体和作为阻爆物的阻燃准流体或液体,阻爆物具有较好的流动性,阻爆体由第一回转体和第二回转体同轴组合而成,第一回转体直径大于第二回转体直径,第一回转体外侧壁与引信本体内壁固连,自第二回转体底面中心向上设有一个盲孔,该盲孔伸入第一回转体,聚能导爆管设置在该盲孔内;节流体为圆筒形,在圆筒外壁底部设有一圈凸缘,所述凸缘圆周外壁与引信本体内壁接触,节流体的圆筒顶部插入阻爆体的盲孔;传爆管的管壳抵住节流体的凸缘底面,传爆管的输入端与节流体的底面之间留有底通间隙;节流体、阻爆体和引信本体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腔;节流体的圆筒中心为传爆通道;在节流体上还设有若干第一节流孔、若干第二节流孔以及若干第三节流孔,若干第三节流孔环绕圆筒均匀对称分布在凸缘上,若干第一节流孔沿周向等间隔分布在圆筒上,若干第二节流孔沿周向等间隔分布在圆筒上,且第一节流孔位于第二节流孔上方;阻爆物填充在中心传爆通道、环形腔和底通间隙内,但阻爆物并未完全充满中心传爆通道和环形腔,其量在弹丸旋转时刚好充满环形腔,而此时中心传爆通道则留空。
6.进一步地,所述的阻爆物采用阻燃准流体或液体。
7.进一步地,阻爆物采用准流体时,所述底通间隙不小于准流体最大颗粒直径4倍。
8.进一步地,所述准流体采用直径在0.10mm至0.60mm之间微径球珠。
9.进一步地,所述准流体采用莫氏硬度大于6的高强度玻璃珠。
10.进一步地,所述阻燃液体采用低粘度、高密度与结构件相容性好的阻燃液体。
11.进一步地,所述低粘度、高密度与结构件相容性好的阻燃液体为三碘甲烷或苏申-罗尔巴液。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流孔的数量为3~10个,当阻爆物采用准流体时,第一节流孔的直径应大于准流体颗粒最大直径的3.2倍;所述第一节流孔上孔沿与阻爆体的底面齐平。
13.进一步地,第二节流孔的数量为3~10个,当阻爆物采用准流体时,第二节流孔的直径应大于准流体颗粒最大直径的3.2倍;第二节流孔位于第一节流孔与节流体凸缘之间。
14.进一步地,第三节流孔的数量为3~10个,当阻爆物采用准流体时,第三节流孔的直径应大于准流体颗粒最大直径的3.2倍,用于连接环形腔和底通间隙。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其显著优点是:(1)用于不敏感引信时,由于导爆药要由平时被隔离的雷管起爆,起爆裕度较低,所以导爆药换用更为钝感的不敏感炸药难度较大。采用本发明仍可以选用传统的非不敏感炸药(即《引信安全性设计准则》标准许用的直列炸药如聚里-14等)作为导爆药,因而不敏感引信爆炸序列设计难度得以降低。
16.(2)用于爆炸物安全处理时,阻爆物靠感受力学环境和自身流动特性实现导爆管与传爆管之间传爆通道的打开和关闭,为纯机械结构,无需外部供电或外加高压气体,可靠性高,占用空间小,重量轻,结构简约,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处于装配状态下引信直立时的轴向剖视图。
18.图2为本发明处于飞行状态下即旋转环境下的轴向剖视图。
19.图3为本发明处于意外瞎火状态下引信横卧时的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介绍。
21.结合图1,一种应用于旋转弹引信的阻爆机构,设置在引信本体1内,且位于引信传爆序列传爆管9之前,同时在引信传爆序列雷管之后增设聚能导爆管5或将原有导爆管改为聚能导爆管5。所述阻爆机构包括节流体4、阻爆体6和作为阻爆物7的阻燃准流体或液体,阻爆物7具有较好的流动性,阻爆体6由第一回转体和第二回转体同轴组合而成,第一回转体直径大于第二回转体直径,第一回转体外侧壁与引信本体1内壁固连,自第二回转体底面中心向上设有一个盲孔,该盲孔伸入第一回转体,聚能导爆管5设置在该盲孔内;节流体4为圆筒形,在圆筒外壁底部设有一圈凸缘,所述凸缘圆周外壁与引信本体1内壁接触,节流体4的圆筒顶部插入阻爆体6的盲孔;传爆管9的管壳抵住节流体4的凸缘底面,传爆管9的输入端与节流体4的底面之间留有底通间隙;节流体4、阻爆体6和引信本体1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腔;节流体4的圆筒中心为传爆通道;在节流体4上还设有若干第一节流孔2、若干第二节流孔3以及若干第三节流孔8,若干第三节流孔8环绕圆筒均匀对称分布在凸缘上,若干第一节流
孔2沿周向等间隔分布在圆筒上,若干第二节流孔3沿周向等间隔分布在圆筒上,且第一节流孔2位于第二节流孔3上方;阻爆物7填充在中心传爆通道、环形腔和底通间隙内,但阻爆物7并未完全充满中心传爆通道和环形腔,其量在弹丸旋转时刚好充满环形腔,而此时中心传爆通道则留空。
22.进一步地,所述的阻爆物7采用阻燃准流体或液体。
23.进一步地,阻爆物7采用准流体时,所述底通间隙不小于准流体最大颗粒直径4倍。
24.进一步地,所述准流体采用直径在0.10mm至0.60mm之间莫氏硬度大于6的高强度玻璃珠。
25.进一步地,所述阻燃液体采用低粘度、高密度与结构件相容性好的阻燃液体。
26.进一步地,所述低粘度、高密度与结构件相容性好的阻燃液体为三碘甲烷或苏申-罗尔巴液。
2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流孔2的数量为3~10个,当阻爆物7采用准流体时,第一节流孔2的直径应大于准流体颗粒最大直径的3.2倍;所述第一节流孔2上孔沿与阻爆体6的底面齐平。
28.进一步地,第二节流孔3的数量为3~10个,当阻爆物7采用准流体时,第二节流孔3的直径应大于准流体颗粒最大直径的3.2倍;第二节流孔3位于第一节流孔2与节流体4凸缘之间。
29.进一步地,第三节流孔8的数量为3~10个,当阻爆物7采用准流体时,第三节流孔8的直径应大于准流体颗粒最大直径的3.2倍,用于连接环形腔和底通间隙。
30.本发明一种用于旋转弹的隔爆机构的工作过程详述如下:如图1所示,处于装配状态下,无论引信如何放置,所述直径在0.10 mm至0.60 mm之间的准流体(例如:微径玻璃珠、陶瓷珠、塑料球和钢球等固态球形颗粒)或液体(例如三碘甲烷和苏申-罗尔巴液等低粘度、高密度且与结构件相容性好的阻燃液体)都会在重力作用下会通过节流孔流入传爆聚能射流中心传爆通道和底通间隙,使得引信传爆药处在阻爆即隔离状态,保证了安全。其中聚能导爆管5和传爆管9结构密封。所涉及的结构材料与液体间相容性良好。
31.如图2所示,正常使用情况下,当引信旋转且转速达到了一定程度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阻燃准流体或液体通过节流孔从中心通道流入节流体6外侧的环形空腔,此时其内侧的中心传爆通道即柱形空腔被置空,其对应的底通间隙也打开,聚能射流中心传爆通道让开,不再阻碍导爆管对传爆管的正常传爆。阻燃准流体或液体从第一节流孔2、第二节流孔3以及第三节流孔8流出有时间延迟,还可补充实现引信的延期解除保险功能。导爆管5被引爆后形成的射流穿过聚能射流中心传爆通道而引爆传爆管9,传爆管9继而起爆弹丸或战斗部装药。
32.如图3所示,若引信未能正常作用,意外瞎火后,由于已无转速故无离心力,则在重力作用下,阻燃准流体或液体从第一节流孔2、第二节流孔3以及第三节流孔8由外向内流入聚能射流中心传爆通道和底通间隙,将弹丸正常飞行状态下形成的导爆管与传爆管之间的聚能射流中心传爆通道关闭(堵塞),此时形成的未爆弹是安全的,即使导爆管5因已解除保险处于待发状态的雷管等传爆序列内敏感爆炸元件意外发火而爆炸也不会引爆传爆管9,引信传爆管以及其后的战斗部都是安全的,即爆炸物处理安全。阻燃准流体或液体从第一
节流孔2、第二节流孔3以及第三节流孔8流入也有时间延迟,因而本发明不但适用于瞬发引信和空炸引信,也能适用于延期引信、短延期引信或自调延期引信。对于非旋转弹,其尾翼结构在工程上不可能做到绝对对称,因而还会有微弱旋转,原则上也会有同样的效果。
33.不敏感弹药要保证在满足所规定的性能要求前提下,在遭受外部攻击时,将可能发生的反应程度和对发射平台、后勤系统与人员的附带损伤降至最低。不敏感引信作为不敏感弹药组成的一部分,也要满足弹药不敏感特性要求。本发明的阻爆机构可以实现对引信的不敏感特性要求。在库存等勤务处理状态下,如果弹药和引信遭受意外攻击,如破片打击、枪弹射击、射流冲击和高温烘烤等,即使导爆管意外发火爆炸,也不会引爆传爆管,也就不会引爆战斗部。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