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方法、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装置和吸收性制品与流程

2022-02-20 12:57: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吸收性制品。


背景技术:

2.作为吸收性制品,套穿式一次性尿布是已知的。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套穿式一次性尿布,其腰带构件是可拉伸片,其具有第一片、第二片、以及在第一片和第二片之间的多个弹性构件,并且在第一片中形成有孔。第一片中的孔增强了尿布的透气性。
3.引文列表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1-78477


技术实现要素:

6.技术问题
7.然而,腰带构件中常用的不织布由软的缠结纤维构成。因此,在通过使销穿透不织布而形成的孔的情况下,当拉出已经穿透不织布的销时,纤维可能朝向拉出销的方向突出,从而跟随拉出的销的运动。纤维朝向拉出销的方向突出的情况不规律地发生,并且存在突出的纤维覆盖或关闭孔的风险。
8.鉴于如上所述的传统问题实现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吸收性制品和用于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方法和装置,所述片材构件具有通过销的穿透而形成的稳定地成形的孔并且容易维持孔的形状。
9.技术方案
10.用于实现上述方面的本发明的主要方面是一种用于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方法,所述片材构件包括第一不织布和第二不织布,所述片材构件是其中形成多个孔的片材,该方法包括:在第一不织布中形成第一孔的第一孔形成步骤,其中通过使销在厚度方向上从一侧到另一侧穿透第一不织布来执行第一孔形成步骤;在第二不织布中形成第二孔的第二孔形成步骤,其中在所述销处于穿透第一不织布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销在厚度方向上从所述一侧到所述另一侧穿透第二不织布来执行第二孔形成步骤;和在厚度方向从所述另一侧朝向所述一侧拉出所述销的拉出步骤,其中所述拉出步骤被执行为使得在所述销被拉出之后,所述第二孔的边缘部分具有朝向所述另一侧突出的第二孔侧突出部分。
11.通过参考附图阅读本说明书的描述,本发明的除了上述之外的特征将变得清楚。
12.发明的有益效果
13.根据本发明,关于通过使销在厚度方向上从一侧朝向另一侧穿透片材而形成的孔,与在所述一侧上设置第二孔侧突出部分的情况相比,其形状能够被形成为稳定的孔形状,使得可以更容易地保持孔形状。
附图说明
14.图1是套穿式一次性尿布1的示意性立体图。
15.图2是在从皮肤侧观察时的展开和拉伸状态下的尿布1的示意性平面图。
16.图3是沿图2中a-a线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17.图4是用于制造片材构件2的装置50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结构的一部分以纵向剖视图示出。
18.图5a是沿图4中的箭头d-d截取的局部放大视图。
19.图5b是沿图4中的箭头e-e截取的局部放大视图。
20.图6是示出在第一制造方法中形成孔40的步骤的示意性剖视图。
21.图7是示出在第二制造方法中形成孔40的步骤的示意性剖视图。
22.图8是示出在第三制造方法中形成孔40的步骤的示意性剖视图。
23.图9是沿图2中的箭头z-z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24.图10是从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看到的孔40的电子显微照片。
25.图11是从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看到的孔40的电子显微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26.通过本说明书和附图的描述,至少以下事项将变得清楚。
27.一种用于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方法,所述片材构件包括第一不织布和第二不织布,所述片材构件是其中形成多个孔的片材,该方法包括:在第一不织布中形成第一孔的第一孔形成步骤,其中通过使销在厚度方向上从一侧到另一侧穿透第一不织布来执行第一孔形成步骤;在第二不织布中形成第二孔的第二孔形成步骤,其中在所述销处于穿透第一不织布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销在厚度方向上从所述一侧到所述另一侧穿透第二不织布来执行第二孔形成步骤;和在厚度方向从所述另一侧朝向所述一侧拉出所述销的拉出步骤,其中所述拉出步骤被执行为使得在所述销被拉出之后,所述第二孔的边缘部分具有朝向所述另一侧突出的第二孔侧突出部分。
28.根据所述用于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方法,关于通过使销在厚度方向上从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穿透片材而形成的孔,与在所述一侧上设置第二孔侧突出部分的情况相比,其形状能够被形成为稳定的孔形状,使得可以更容易地保持孔形状。
29.在用于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方法中,希望在所述拉出步骤中,所述销被拉出为使得在所述销被拉出之后,第一孔的边缘部分具有朝向所述另一侧突出的第一孔侧突出部分。
30.根据所述用于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方法,孔的形状变得更稳定,并且可以更容易地保持孔形状。
31.在用于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方法中,希望第一孔侧突出部分在厚度方向上不与第二不织布重叠。
32.根据所述用于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方法,可以降低孔的边缘部分变硬的风险以及第一不织布和第二不织布之间的透气性降低的风险。
33.在用于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方法中,希望在厚度方向上,第一不织布的所述一侧的表面具有比第一不织布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更高的纤维密度,并且第二不织布
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具有比第二不织布的所述一侧的表面更高的纤维密度。
34.根据所述用于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方法,这增加了第一不织布的所述一侧的表面和第二不织布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它们是片材构件的外表面)的纤维密度。这使得形成的孔的形状更容易保持,并且使得穿着者等更容易在视觉上识别孔。
35.在用于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方法中,希望所述销被加热。
36.根据所述用于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方法,在加热的销加热第一不织布和第二不织布的同时进行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形成。因此,在软化的第一不织布和软化的第二不织布中进行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形成,使得更容易保持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孔形状。
37.在用于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方法中,希望使用制造装置来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所述制造装置包括上游辊、中间辊和下游辊,所述中间辊的外周表面设置有多个所述销,上游辊和下游辊的外周表面分别设有接收多个所述销的多个孔部分,以及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传送所述第一不织布的传送步骤,所述传送步骤通过在围绕中间辊缠绕第一不织布的同时旋转中间辊来执行。
38.根据所述用于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方法,由于在第一孔形成步骤之后设置传送步骤,因此在保持形成第一孔的状态的同时传送第一不织布、并且进行第二孔形成步骤。因此,容易保持孔的形状。
39.在用于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方法中,希望在第一孔形成步骤和第二孔形成步骤中的至少一个中,当将销插入孔部分时,加热的气体在销和孔部分之间流动。
40.根据所述用于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方法,可以在加热的第一不织布或加热的第二不织布中的相应一者中形成第一孔或第二孔。这使得销更容易插入软化的第一不织布或软化的第二不织布中并从其移除,使得在形成孔之后更容易维持第一孔或第二孔的孔形状。
41.在所述用于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方法中,希望至少在第一孔形成步骤之前或在第二孔形成步骤之前,在相应的不织布闭合所述孔部分的同时使加热的气体从所述孔部分朝向第一不织布和第二不织布中的相应的不织布流动,其中第一不织布保持在上游辊的外周表面上,第二不织布保持在下游辊的外周表面上。
42.根据所述用于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方法,在预先加热第一不织布或第二不织布中的相应的一者之后形成第一孔或第二孔。这使得第一不织布或第二不织布软化,使得销更容易地插入不织布中或从不织布中移除,使得更容易保持第一孔或第二孔的孔形状。
43.在所述用于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方法中,希望所述销具有朝向前端逐渐变细的前端部分,并且在第二孔形成步骤中,当所述销从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最远地插入时,所述前端相对于第二不织布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定位在所述另一侧上,并且所述前端部分的所述一侧的端部相对于第二不织布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定位在所述一侧上。
44.根据所述用于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方法,在形成第二孔时形成的突出部分更可能处于在销的插入方向上突出的状态。这可以降低孔的形状不均匀的风险。
45.在所述用于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方法中,希望在第一孔形成步骤中,当所述销从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最远地插入时,所述前端相对于第二不织布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定位在所述另一侧上,并且所述前端部分的所述一侧上的端部相对于第一不织布
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定位在所述一侧上。
46.根据所述用于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方法,除了在形成第二孔时形成的突出部分之外,在形成第一孔时形成的突出部分更可能在销的插入方向上突出。这可以降低孔的形状不均匀的风险。
47.此外,一种用于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装置,所述片材构件包括第一不织布和第二不织布,所述片材构件是其中形成多个孔的片材,该装置包括:通过使销在厚度方向上从一侧到另一侧穿透第一不织布而在第一不织布中形成第一孔的第一孔形成单元;第二孔形成单元,在所述销处于穿透第一不织布的状态下,第二孔形成单元通过使所述销在厚度方向上从所述一侧到所述另一侧穿透第二不织布而在第二不织布中形成第二孔;和拉出单元,所述拉出单元在厚度方向上将所述销从所述另一侧朝向所述一侧拉出,所述拉出单元拉出所述销而使得在所述销被拉出后,所述第二孔的边缘部分具有朝向所述另一侧突出的第二孔侧突出部分。
48.根据所述用于制造吸收性制品的片材构件的装置,关于通过使销在厚度方向上从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穿透片材而形成的这种孔,与在所述一侧上设置第二孔侧突出部分的情况相比,其形状能够被形成为稳定的孔形状,使得可以更容易地保持孔形状。
49.此外,一种吸收性制品,包括:具有多个孔的第一不织布和第二不织布,其中所述第一不织布具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通过使销在厚度方向上从一侧到另一侧穿透第一不织布来形成,其中所述第二不织布具有第二孔,在所述销处于穿透第一不织布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孔通过使所述销在厚度方向上从所述一侧到所述另一侧穿透第二不织布来形成,其中在将所述销在厚度方向上从所述另一侧朝向所述一侧拉出后,第二孔的边缘部分具有第二孔侧突出部分,所述第二孔侧突出部分朝向所述另一侧突出。
50.根据所述吸收性制品,关于通过使销在厚度方向上从所述一侧朝向所述另一侧穿透片材而形成的这种孔,与在所述一侧上设置第二孔侧突出部分的情况相比,其形状能够被形成为稳定的孔形状,使得可以更容易地保持孔形状。
51.实施例
52.在下文中,将使用用于婴儿的套穿式一次性尿布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吸收性制品的示例来描述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吸收性制品不限于此,也适用于成人的一次性尿布、内裤形卫生巾、通过钩型胶带穿在穿着者身上的带式一次性尿布等。
53.套穿式一次性尿布1的构造
54.图1是本实施例的套穿式一次性尿布1(下文中,称为“尿布”)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是在从皮肤侧观察时的展开和拉伸状态的尿布1的示意性平面图。图3是沿图2中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尿布1的“拉伸状态”是指其中尿布1没有褶皱地拉伸的状态,以及其中尿布1被拉伸直到其构成构件(例如,之后要描述的前部20)的尺寸匹配或接近这些构成构件自身的尺寸的状态。
55.尿布1包括吸收性主体10、前部20和后部30。吸收性主体10布置在穿着者的裆部。前部20和后部30也是与穿着者的腰部接触的片材构件2。另外,尿布1具有长度方向、横向方向和厚度方向。关于厚度方向,与穿着者接触的侧面将被称为皮肤侧,并且不与穿着者接触的侧面将被称为非皮肤侧。
56.在图2中的展开状态下的尿布1中,前部20的横向中心部分重叠在吸收性主体10的
纵向上的一个侧端部上,并且后部30的横向中心部分重叠在吸收性主体10的纵向上的另一个侧端部上。在展开状态下的尿布1在纵向方向上的基本上中心部分c10处折叠一次,并且前部20的两个横向侧部分通过熔接等连接到后部30的两个横向侧部分,从而获得图1中所示的内裤形状态的尿布1。
57.在该示例中,吸收性主体10包括:吸收体11;液体可渗透的顶片(未示出),其布置在吸收体11的皮肤侧;和液体不可渗透的后片(未示出),其布置在吸收体11的非皮肤侧。吸收体11用于吸收和保持诸如尿液的排泄物,并且在该示例中由已模制成预定形状的含有超吸收性聚合物(sap)的液体吸收纤维(例如,纸浆)构成。
58.如图3所示,前部20(后部30)包括:皮肤侧不织布21(31),其在厚度方向上布置在皮肤侧上;非皮肤侧不织布22(32),其相对于皮肤侧不织布21(31)布置在穿着者的非皮肤侧上;多个绳状弹性构件23(33);以及覆盖不织布24(34)。皮肤侧不织布21和31以及非皮肤侧不织布22和32相对于吸收性主体10布置在非皮肤侧上。覆盖不织布24和34相对于吸收性主体10布置在皮肤侧上,其具有比皮肤侧不织布21和31更短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并且覆盖吸收性主体10的纵向端部。
59.皮肤侧不织布21和31、非皮肤侧不织布22和32、以及覆盖不织布24和34包括热塑性树脂纤维。例如,这些不织布由热塑性树脂(例如,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所制成的单独纤维、或由具有pp和pe护套芯结构等的复合纤维构成。
60.多个绳状弹性构件23(33)在皮肤侧不织布21(31)和非皮肤侧不织布22(32)之间在长度方向上并排布置,并且在处于在横向方向上拉伸的状态下固定在它们之间。因此,给予了前部20和后部30可拉伸性。注意,弹性绳、氨纶等可以用作绳状弹性构件23和33。
61.而且,前部20(后部30)设置有多个孔40,所述多个孔沿厚度方向穿透皮肤侧不织布21(31)和非皮肤侧不织布22(32)。孔40不限于如图所示的圆形,并且可以具有各种形状。而且,其中孔40仅形成在前部20或后部30中的构造是可能的。
62.用于制造具有孔40的片材构件2的方法
63.在下文中,将描述用于制造片材构件2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片材构件2成形为预定形状来获得前部20或后部30。特别地,片材构件2是片状的构件,其中多个前部20、20

相连接或多个后部30、30

相连接。因此,在用于制造片材构件2的方法中,对应于皮肤侧不织布21或31的不织布被定义为第一不织布2a,以及对应于非皮肤侧不织布22或32的不织布被定义为第二不织布2b。此外,与前部20中的绳状弹性构件23或后部30中的绳状弹性构件33对应的连续的弹性构件被称为绳状弹性构件3。应该注意,如图4等所示,用于制造片材构件2的装置50(下文中,也称为“制造装置50”)是这样一种装置,其通过形成孔40和通过布置绳状弹性构件3来制造片材构件2,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该装置可以是用于制造不包括诸如绳状弹性构件3的可拉伸构件的片材构件的装置。
64.图4是用于制造片材构件2的装置50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结构的一部分(上游辊51和下游辊53)以纵向剖视图示出。图5a是沿图4中的箭头d-d截取的局部放大视图。图5b是沿图4中的箭头e-e截取的局部放大视图。图6是示出在第一制造方法中形成孔40的步骤的示意性剖视图。在以下描述中,生产线的宽度方向也被称为“cd方向”,并且与cd方向正交的平面中的任何方向被称为传送方向。此外,与cd方向和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也被称为厚度方向。应当注意,在制造片材构件2的方法中的“厚度方向”也是尿布1中的“厚度方向”。在图
5b中,销55(中间辊52)本应显示在下侧,并且第一不织布2a和上游辊51本应显示在上侧。然而,为了清楚起见,销55显示在上侧,第一不织布2a显示在下侧,上侧示出为在一侧,并且下侧示出为在另一侧。类似地,在图6a至6c中(也在图7a至7c和8a至8c中),在第一孔形成步骤中,销55本应从下侧向上插入,并且在第二孔形成步骤中,销55本应从上侧向下插入。为了清楚起见,统一地,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示出为上侧,另一侧示出为下侧。
65.如图4所示,制造装置50包括上游辊51、中间辊52、下游辊53和一对传送辊54,这些辊51至54各自被驱动以绕旋转轴线沿cd方向旋转。具体地,上游辊51、中间辊52、下游辊53和传送辊54以该次序沿传送的方向从上游至下游布置。中间辊52在上游辊51下方和下游辊53上方以使得其各自的外周表面彼此面对的方式紧邻地布置。基于辊的旋转运作,片材沿着基本上s形的传送路线被传送。
66.第一不织布2a由上游辊51传送,并且其传送在上游辊51和中间辊52的彼此最靠近的部分处切换到由中间辊52传送(传送步骤)。第二不织布2b由下游辊53传送,并且其传送在下游辊53和中间辊52的彼此最靠近的部分处切换到由一对传送辊54传送。
67.在中间辊52的外周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形成孔40的多个销55。在上游辊51和下游辊53的外周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销55可以分别插入其中的多个孔部分51h和53h。孔部分51h和53h的直径在销的插入范围内大于销55的前端部分55t。而且,孔部分51h和53h各自形成为对应于销55的布置位置,使得仅有一个销55在上游辊51和中间辊52、下游辊53和中间辊52最接近彼此的位置处插入每个孔部分51h或53h。此外,孔部分51h和53h的边缘部分可以倒角。
68.第一制造方法
69.在下文中,将描述通过制造装置50形成片材构件2。首先,通过上游辊51的旋转传送第一不织布2a(连续体),同时,该第一不织布卷绕在上游辊51上,其中,第一不织布2a的另一侧表面2ay面向内,该另一侧表面2ay为将在下文描述的第一孔形成步骤中定位在另一侧上的表面。优选的是,在第一孔形成步骤之前,使加热的气体朝向保持在上游辊51的外周表面上的第一不织布2a流动。“在第一孔形成步骤之前”的表达意味着其中第一不织布2a由上游辊51传送并且设置在中间辊52上的销55被插入孔部分51h之前的状态。
70.具体地,制造装置50包括:腔室51c,其处于对应于上游辊51内的孔部分51h的位置处;鼓风机(未示出),其包括可以与腔室51c连通的流动路径;和设置在上游辊51和鼓风机之间的流动路径中的加热装置(未示出)(例如,电加热器)。在从第一孔形成步骤之前到第一孔形成步骤的时段期间,每个腔室51c与鼓风机的流动路径连通,加热的空气从鼓风机被泵送到腔室51c,并且使加热的空气从孔部分51h流出。
71.如图5a所示,在第一孔形成步骤之前,保持在上游辊51的外周表面上的第一不织布2a被传送成覆盖并闭合上游辊51的孔部分51h。此时,使加热的气体从孔部分51h朝向第一不织布2a流出。此时,使加热的气体流出抵达的部分是在接下来的第一孔形成步骤中将形成第一孔41的部分(形成目标部分)。由于第一不织布2a的待形成第一孔41的部分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可以通过预先加热形成目标部分来软化,因此销55容易插入第一不织布2a中或从其移出。另外,在已经形成在软化的不织布中的第一孔41中,它们的孔形状容易被其纤维保持。
72.优选的是,加热的空气的温度等于或高于包含在第一不织布2a中的热塑性树脂纤
维的软化点,并且低于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熔点。将温度设定为低于熔点,可以抑制由于加热的空气引起的第一不织布2a的热损坏,并且,将温度设定为等于或高于软化点软化了纤维,使得可以进一步降低当在第一不织布2a中形成第一孔41时的摩擦阻力。
73.接下来,将描述第一孔形成步骤。第一不织布2a的形成目标部分在上游辊51的外周表面上传送,并且当上游辊51和中间辊52彼此最靠近时,中间辊52的销55插入上游辊51的孔部分51h中。销55从第一不织布2a的厚度方向的一侧朝向厚度方向的另一侧插入到相应的孔部分51h中。结果,销55被顺滑地推入第一不织布2a的形成目标部分中,并且第一孔41穿透第一不织布2a形成在形成目标部分中。
74.优选的是,销55各自具有朝向前端逐渐变细的前端部分。如图6a等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销55一体地包括锥形前端部分55t和柱形基端部分55u,基端部分55u在相对于前端部分55t的一侧上的端部p的一侧(位于更靠近中间辊52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侧上)上向上延伸至中间辊52。销55的前端部分具有预定的倾斜角度。销55的前端部分55t的顶角优选在20
°
至45
°
的范围内。
75.另外,可以在中间辊52内设置热源(未示出)以加热销55。通过使用加热的销55形成第一孔和第二孔,可以在加热第一不织布2a和第二不织布2b中的相应的一者的同时形成第一孔41和第二孔42。优选的是,加热的销55的温度等于或高于包含在第一不织布2a和第二不织布2b中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软化点,并且低于所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熔点。此外,更优选地,可以将温度设定到不固化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程度。将温度设置为低于熔点,可以抑制由于加热的销55引起的第一不织布2a的热损坏。并且,将温度设置为等于或高于软化点使得纤维软化,使得可以当在第一不织布2a中形成第一孔41时降低摩擦阻力,并且当在第二不织布2b中形成第二孔42时降低摩擦阻力。通过将温度调节到不固化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程度,可以降低与第一孔41的边缘部分邻近的不织布和与第二孔42的边缘部分邻近的不织布硬化的风险。应该注意的是,可以根据jis k 7196(用于通过热机械分析进行的热塑性薄膜和片材的软化温度的试验方法)测量软化点。这使得可以在第一不织布2a和第二不织布2b在被加热时将销55推入然后拉出,使得更容易将销55插入已经由于加热而被软化的第一不织布2a和第二不织布2b中。因此,易于维持形成的第一孔41和第二孔42的孔形状。
76.优选地,当在第一不织布2a中形成第一孔41时,销55被推动以使得当销55在第二孔形成步骤之后被从片材构件2拉出时、第一突出部分43被设置成在第一孔41的边缘部分处从一侧朝向另一侧突出。第一突出部分43是在将销55推入第一不织布2a时形成的所谓的毛刺。
77.当拉出已经被推入第一不织布2a的销55时,如果将第一不织布2a的纤维一起拉起,则并不一定所有纤维都被规则地拉向一侧。因此,存在第一不织布2a的纤维覆盖第一孔41或闭合第一孔41而使得第一孔41的孔形状变得模糊的风险。在这方面,作为毛刺的第一突出部分43从一侧朝向另一侧延伸而形成,使得更容易保持第一孔41的孔形状。
78.此外,优选的是,在第一孔形成步骤中,当将销55插入到孔部分51h中时,使加热的气体在销55和孔部分51h之间流动,如图5b所示。类似于在第一孔形成步骤之前的对形成目标部分的加热,优选的是,加热的空气的温度等于或高于第一不织布2a中包含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软化点并且低于所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熔点。将温度设定为低于熔点,可以抑制由于加热的空气引起的第一不织布2a的热损坏,并且,将温度设置为等于或高于软化点使
得纤维软化,使得可以当在第一不织布2a中形成第一孔41时进一步降低摩擦阻力。
79.随后,将第一不织布2a的传送从上游辊51转移到中间辊52,并且在通过中间辊52的旋转来执行的传送步骤中,销55穿透其中的第一不织布2a被传送到第二孔形成步骤。在第一孔形成步骤之后,上述传送(其中,处于销55穿透第一不织布2a的状态)被执行一段预定的时间,使得可以增加销55穿透第一不织布2a的时间。因此,易于保持第一孔41的孔形状。另外,由于在销55穿透第一不织布2a的状态下进行传送,并且在该状态下执行第二孔形成步骤,所以第一孔41和第二孔42的位置容易对齐。因此,尿布1中的孔40易于在视觉上识别,并且用户可以识别出该产品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80.另一方面,第二不织布2b(连续体)由下游辊53传送,同时围绕下游辊53缠绕在其上,其中,第二不织布2b的另一侧的表面2by面向内,该另一侧表面2by为将在下文中描述的第二孔形成步骤中将被定位在另一侧上的表面。如上所述的在第一孔形成步骤之前那样,优选的是,在第二孔形成步骤之前,使加热的气体朝向保持在下游辊53的外周表面上的第二不织布2b流动。“在第二孔形成步骤之前”的表达意味着其中第二不织布2b由下游辊53传送并且设置在中间辊52上的销55被插入孔部分53h之前的状态。
81.具体地,制造装置50包括:腔室53c,其处于对应于下游辊53内的孔部分53h的位置处;鼓风机(未示出),其包括可以与腔室53c连通的流动路径;和设置在下游辊53和鼓风机之间的流动路径中的加热装置(未示出)(例如,电加热器)。在从第二孔形成步骤之前到第二孔形成步骤的时段期间,每个腔室53c与鼓风机的流动路径连通,加热的空气从鼓风机被泵送到腔室53c,并且使加热的空气从孔部分53h流出。
82.如同第一不织布2a的情况那样,优选的是,加热的空气的温度等于或高于第二不织布2b中包含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软化点,并低于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熔点。将温度设定为低于熔点,可以抑制由于加热的空气引起的第二不织布2b的热损坏,并且将温度设定为等于或高于软化点软化了纤维,使得可以进一步降低当在第二不织布2b中形成第二孔42时的摩擦阻力。
83.用于在第二孔形成步骤之前使加热的气体的流出的配置类似于用于在第一孔形成步骤之前使加热的气体的流出的配置,因此,省略了图示(参见图5a)。在第二孔形成步骤之前,被保持在下游辊53的外周表面上的第二不织布2b被传送且覆盖并闭合下游辊53的孔部分53h。此时,使加热的气体从孔部分53h流出并朝向第二不织布2b流动。加热的气体朝向其流出的部分是在接下来的第二孔形成步骤中将要形成第二孔42的部分(形成目标部分)。由于第二不织布2b的待要形成第二孔42的部分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可以通过预先加热形成目标部分而被软化,因此销55易于插入第二不织布2b中或从第二不织布移除。另外,在已经形成在软化的不织布中的第二孔42中,它们的孔形状容易保持。
84.另外,已经施加有粘合剂(未示出)的拉伸的绳状弹性构件3朝向中间辊52和下游辊53彼此靠近的位置被供给。应当注意,绳状弹性构件3在销55之间穿过。在中间辊52和下游辊53彼此最靠近的位置处,第二不织布2b和第一不织布2a在绳状弹性构件23和33插置在其间的状态下被夹在中间辊52的外周表面(除了销55的表面)和下游辊53的外周表面(除了孔部分53h的表面)之间。由此,第二不织布2b和第一不织布2a通过施加到绳状弹性构件23和33的粘合剂连接。
85.第二孔形成步骤与绳状弹性构件3的供给一起进行。第二不织布2b的形成目标部
分在下游辊53的外周表面上传送,并且在下游辊53和中间辊52彼此最靠近时,中间辊52的销55插入下游辊53的孔部分53h中。销55从第二不织布2b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朝向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插入相应的孔部分53h中。结果,销55被顺滑地推入第二不织布2b的形成目标部分中,并且第二孔42穿透第二不织布2b形成在形成目标部分中。此后,进行拉出步骤,其中,通过中间辊52的旋转,销55从第二不织布2b朝向一侧被拉出。由此,形成了具有孔40的片材构件2(连续体)。
86.优选的是,在第二孔形成步骤中,当将销55插入孔部分53h时,使加热的气体在销55和孔部分53h之间流动,如在第一孔形成步骤中那样。类似于在第二孔形成步骤之前对形成目标部分的加热,优选的是,加热的空气的温度等于或高于包含在第二不织布2b中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软化点,并且低于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熔点。将温度设定为低于熔点,可以抑制由于加热的空气引起的第二不织布2b的热损坏,并且将温度设定为等于或高于软化点软化了纤维,使得可以进一步降低在第二不织布2b中形成第二孔42时的摩擦阻力。
87.如图6b等所示,当在第二不织布2b中形成第二孔42时,销55被推入然后被拉出,使得在拉出步骤之后,在第二孔42的边缘部分处,第二突出部分44被设置成从一侧朝向另一侧突出。第二突出部分44是当将销55推入第一不织布2a时形成的所谓的毛刺。
88.例如,在拉出已经被推入第二不织布2b的销55的拉出步骤中,如果第二不织布2b的纤维被一起拉起,则并非所有纤维都必然规则地朝向一侧被拉起。因此,存在第二不织布2b的纤维覆盖第二孔42或闭合第二孔42而使得第二孔42的孔形状变得模糊的风险。在这方面,作为毛刺的第二突出部分44从一侧朝向另一侧延伸而形成,使得更容易保持第二孔42的孔形状。
89.通过设计销55的形状,可以实现第二孔42的形成并使得第二突出部分44在另一侧形成。如图6b所示,在第二孔形成步骤中,在其中销55从一侧朝向另一侧最远地插入的状态下,销55的前端相对于第二不织布2b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2by位于另一侧,并且前端部分55t的所述一侧上的端部p相对于第二不织布2b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2by位于所述一侧上。更优选的是,前端部分55t的所述一侧上的端部p相对于第二不织布2b的所述一侧的表面2bx位于所述一侧上。此时,第二不织布2b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2by是指与下游辊53的外周表面接触的表面,并且基本上与下游辊53的外周表面匹配。简单来说,这样的构造是优选的,其中,在第二孔形成步骤中,销55从一侧朝向另一侧最远地插入,销55的前端部分55t的倾斜表面与第二不织布2b接触。应当注意,这样的构造也是可接受的,其中,前端部分55t的所述一侧上的端部p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二不织布2b重叠。也就是说,这样的构造也是可接受的,其中,销55的前端部分55t和基端部分55u都与第二不织布2b接触。然而,这样的构造是更优选的,其中,仅销55的前端部分55t与第二不织布2b接触,并且基端部分55u不与第二不织布2b接触。这些构造可以通过销55的前端部分55t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销55被推入第二不织布2b中的量等来调节。
90.在这种情况下,如图6c所示,可以降低在拉出步骤中,在将销55从片材构件2拉出时、销55与第二不织布2b的纤维接触的风险。假设当销55从一侧朝向另一侧插入到最远时,销55穿透第二不织布而使得销55的前端部分55t的所述一侧上的端部p相对于第二不织布2b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2by定位在另一侧上。此时,在与第二不织布2b形成强烈接触的同时拉出销55,使得更有可能将第二不织布2b的纤维朝向一侧拉出。在这方面,在销55从一侧到
另一侧插入得最远的状态下,在前端部分55t的所述一侧上的端部p相对于第二不织布2b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2by位于所述一侧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在拉出步骤中销55与第二不织布2b的纤维接触的可能性,或者即使当销55与第二不织布2b的纤维接触时也可以减少接触压力。这可以降低第二不织布2b的纤维与销55一起朝向一侧被拉起、并且被拉起的纤维覆盖第二孔42或闭合第二孔42而使得第二孔42的孔形状模糊的风险。然后,孔40的形状容易保持,并且可以在片材构件2用于吸收性制品的情况下提高透气性。此外,孔40在视觉上易于识别。
91.类似地,为了在如图6b所示的另一侧形成第一突出部分43,以下是优选的:在第二孔形成步骤中,在销55从一侧朝向另一侧插入得最远的状态下,销55的前端相对于第二不织布2b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2by定位在另一侧,并且前端部分55t的所述一侧上的端部p相对于第一不织布2a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2ay定位在一侧上。更优选的是,前端部分55t的所述一侧上的端部p相对于第一不织布2a的一侧的表面2ax定位在一侧上。此时,第一不织布2a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2ay是指在未形成第一孔41的区域中的基本平坦的表面。这使得可以降低第一不织布2a的第一突出部分43在所述一侧上形成的风险。因此,容易保持与第二孔42一起构成孔40的第一孔41的孔形状,并且容易增强孔40的透气性。
92.优选的是,在拉起步骤之后,在片材构件2中,第一突出部分43和第二突出部分44在厚度方向上彼此不重叠,如图6c所示。因此,这降低了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第一突出部分43和第二突出部分44而增加刚度并使孔40的边缘部分变硬的风险。另外,易于保持第一不织布2a和第二不织布2b之间的在厚度方向上的空间,因此易于增强片材构件2的透气性。
93.此外,如图6c等所示,第一不织布2a在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表面2ax的纤维密度高于所述另一侧的表面2ay的纤维密度。另一方面,第二不织布2b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2by具有比所述一侧的表面2bx更高的纤维密度。也就是说,在片材构件2中,面向外的第一不织布2a的所述一侧的表面2ax和第二不织布2b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2by都具有高的纤维密度。另一方面,位于内部的第一不织布2a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2ay和第二不织布2b的所述一侧的表面2bx都具有低的纤维密度。通常,在孔形成在具有高纤维密度的部分中的情况下,与孔形成在具有低纤维密度的部分中相比,纤维较不易于返回到原始位置,因此孔的形状趋向于易于保持。因此,当具有较高纤维密度的部分布置在片材构件2的外表面上时,通过在其上设置第一孔41和第二孔42,使得在视觉上易于识别设置在片材构件2中设置的孔40。
94.片材构件2通过一对传送辊54被传送到下游步骤,并且被切割成与产品(尿布1)对应的预定尺寸。
95.第二制造方法
96.接下来,将描述第二制造方法。图7是示出在第二制造方法中形成孔40的步骤的示意性剖视图。对于与第一制造方法共同的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等表示,并且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97.在第一制造方法的第二孔形成步骤中,在销55从一侧朝向另一侧插入得最远的状态下,销55的前端相对于第二不织布2b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2by定位在另一侧,并且前端部分55t的所述一侧上的端部p相对于第一不织布2a的所述一侧的表面2ax定位在一侧。在第二制造方法中,使用具有与第一制造方法的销不同的形状的销55。具体地,在第二制造方法
的第二孔形成步骤中,如图7b所示,使用以下销55:在销55从一侧朝向另一侧插入最远的状态下,销55的前端相对于第二不织布2b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2by位于所述另一侧,并且前端部分55t的所述一侧上的端部p相对于第二不织布2b的所述一侧的表面2bx定位在一侧上,并且相对于第一不织布2a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2ay定位在一侧上。也就是说,在第二制造方法的销55中,前端部分55t的所述一侧上的端部p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不织布2a重叠。
98.假设当销55从一侧朝向另一侧插入到最远时,销55穿透第二不织布而使得销55的前端部分55t的所述一侧上的端部p相对于第二不织布2b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2by定位在另一侧上。此时,在与第二不织布2b形成强烈接触的同时拉出销55,使得更有可能将第二不织布2b的纤维朝向一侧拉出。在这方面,在第二制造方法中,如图7b所示,在销55从一侧朝另一侧插入得最远的状态下,前端部分55t的所述一侧上的端部p相对于第二不织布2b的所述一侧的表面2bx定位在一侧上。这使得可以减小销55和第二不织布2b的纤维在拉出步骤中彼此接触的可能性,或者可以在销55与第二不织布2b接触时降低接触压力。并且关于第一不织布2a,在拉出步骤中,可以减少与销55接触的纤维量,或者可以降低当销55与第一不织布2a接触时的接触压力。这使得可以减少由销55的拉出拉起的第一不织布2a中的纤维量。这可以降低第一不织布2a的拉起的纤维覆盖第一孔41或闭合第一孔41、使第二孔42的形状模糊的风险。从而容易保持孔40的孔形状,并且孔40容易被识别。
99.应当注意,在第二孔的形成中,可以这样使用销55:在销55从一侧朝向另一侧插入最远的状态下,销55的前端相对于第二不织布2b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2by定位在另一侧,并且前端部分55t的所述一侧上的端部p相对于第二不织布的所述一侧的表面2bx定位在一侧,并且相对于第一不织布2a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2ay定位在另一侧。这可以至少在另一侧上设置第二突出部分44,使得更容易保持孔40的孔形状。另外,即使在拉出步骤中,第一不织布2a被销55拉起并且第一突出部分43形成在一侧上的情况下,由于第二突出部分44设置在另一侧上,因此可以减少孔40内部存在的纤维量,并且孔40的孔形状易于保持。
100.第三制造方法
101.接下来,将描述第三制造方法。图8是示出在第三制造方法中形成孔40的步骤的示意性剖视图。对于与第一制造方法共同的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等表示,并且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102.在第一制造方法中,中间辊52的销55包括前端部分55t和基端部分55u。在第三制造方法中,使用具有与第一制造方法中的销的形状不同的形状的销55。如图8a至8c所示,销55仅包括前端部分55t并且不包括基端部分55u。
103.在这种情况下,如图8c所示,可以降低在拉出步骤中,在从片材构件2中拉出销55时、销55与第一不织布2a和第二不织布2b的纤维接触的风险。假设当销55从一侧朝向另一侧插入时,销55穿透第二不织布而使得销55的前端部分55t的所述一侧上的端部p相对于第二不织布2b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2by定位在另一侧上。此时,在与第二不织布2b形成强烈接触的同时拉出销55,使得更有可能将第二不织布2b的纤维朝向一侧拉出。在这方面,在拉出步骤中使用仅包括由锥形倾斜表面形成的前端部分55t并且不包括基端部分55u的销的情况下,可以减少销55与第二不织布2b的纤维接触的可能性,或者即使当销55与第二不织布2b的纤维接触时,也可以降低接触压力。这可以降低第二不织布2b的纤维与销55一起朝向一侧被拉起、以及拉起的纤维覆盖第二孔42或闭合第二孔42、使第二孔42的孔形状模糊不
清的风险。然后,容易保持孔40的形状,并且可以在片材构件2用于吸收性制品的情况下提高透气性。此外,孔40在视觉上易于识别。
104.尿布1的孔40
105.图9是沿图2中的箭头z-z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尿布1包括由上述制造方法形成的孔40。上述片材构件2中的第一不织布2a、第二不织布2b和绳状弹性构件3分别在尿布1中用作皮肤侧不织布21和31、非皮肤侧不织布22和32、以及绳状弹性构件23和33。例如,如图9所示,在前部分20的厚度方向上,皮肤侧被定义为一侧,并且非皮肤侧被定义为另一侧。孔40是第一孔41和第二孔42通过其彼此连通的通孔。孔40的边缘部分分别具有朝向另一侧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分43和第二突出部分44。具有其上设置有第二突出部分44的所述另一侧的表面的第二不织布2b用于非皮肤侧不织布22和32,使得可以抑制由第二突出部分44对穿着者(婴儿)的皮肤的刺激。
106.通过使销55从一侧朝向另一侧穿透,孔40具有这样的形状,其中第二突出部分44从一侧朝向另一侧突出,第二突出部分44是由销55的穿透引起的纤维毛刺。即,当从非皮肤侧不织布22(第二不织布2b)中拉出销55时,其减少了在第二孔42的周边并且待要朝向一侧被拉出的纤维的量,使得可以降低第二孔42被纤维闭合或第二孔42的孔形状模糊的风险。因此,可以容易地保持第二孔42的孔形状,并且用户容易在视觉上识别孔40。特别地,在诸如尿布1的用于婴儿的产品的情况下,由于作为尿布1的购买者的护理人员不穿着尿布1,因此难以实际上感受由尿布1的孔40带来的透气性。因此,通过使孔40的存在从外观上可识别,护理人员可以识别出尿布1是高度透气的产品。
107.从孔40的孔形状清楚地得知,孔40通过允许销55从一侧朝向另一侧穿透而形成。图10是从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看到的孔40的电子显微照片。图11是从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看到的孔40的电子显微照片。
108.如图10所示,在孔40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纤维处于在孔40的边缘部分处从孔40的外部向内折叠的状态。因此,可以从视觉上认识到,孔40通过当销55从一侧被插入时将被切断的纤维向内折叠和推动而形成。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在孔40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不能确认纤维处于从孔40的外部向内折叠的状态。在孔40的周边,可以在视觉上识别出纤维升起的部分。这是在形成孔40时的毛刺,并且是第二突出部分44。
109.如上所述,其中孔40通过销55从一侧穿透到另一侧而形成并且包括通过上述穿透而在另一侧形成的第二突出部分的尿布1增强了孔40的可视性而且用户容易识别出良好的透气性。
110.尽管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但是上述实施例旨在促进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且不旨在限制对本发明的解释。此外,本发明可以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修改或改善,并且无需赘言,其等同物包括在本发明中。
111.在上述实施例中,销55的前端部分55t具有圆锥形状,并且孔40具有圆形形状,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孔40的孔形状可以是任意孔形状,例如矩形或多边形。另外,根据孔40的形状,销55的前端部分55t可以具有任何形状或长度。
112.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孔形成步骤之前和在第二孔形成步骤之前,用加热的气体加热形成目标部分,但是形成目标部分不一定必须被加热。或者,可以在第一孔形成步骤之前或在第二孔形成步骤之前加热形成目标部分。类似地,在第一孔形成步骤和第二孔形
成步骤中,当销55插入孔部分51h和53h时,使加热的气体从孔部分51h和53h流向销55,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使加热的气体在第一孔形成步骤或第二孔形成步骤中流动。
113.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二不织布2b中的第二孔42的形成与和绳状弹性构件3的合并相结合地进行,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连接第二不织布2b、绳状弹性构件3和第一不织布2a之后,孔40可以通过销55形成。然而,如同在图4中的制造装置50那样、其中绳状弹性构件3在销55之间穿过的情况下,绳状弹性构件23和33不太可能被销55切断。进一步,可以易于检测到绳状弹性构件3被切断,因此可以避免销售有缺陷的产品。
114.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皮肤侧不织布21或皮肤侧不织布31由第一不织布2a制成,并且非皮肤侧不织布22或非皮肤侧不织布32由第二不织布2b制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皮肤侧不织布21或31可以由第二不织布2b制成,并且非皮肤侧不织布22或32可以由第一不织布2a制成。然而,在由第一不织布2a制成皮肤侧不织布21或31并且由第二不织布2b制成非皮肤侧不织布22或32的情况下,第二突出部分44可以设置在前部20或后部30的非皮肤侧,因此可以抑制通过第二突出部分44对穿着者的皮肤的刺激。
115.附图标记列表
116.1:套穿式一次性尿布(吸收性制品),2:片材构件,2a:第一不织布,2ax:一侧的表面,2ay:另一侧的表面,2b:第二不织布,2bx:一侧的表面,2by:另一侧的表面,3:绳状弹性构件,10:吸收性主体,11:吸收体,20:前部,21:皮肤侧不织布,22:非皮肤侧不织布,23:绳状弹性构件,24:覆盖不织布,30:后部,31:皮肤侧不织布,32:非皮肤侧不织布,33:绳状弹性构件,34:覆盖不织布,40:孔,41:第一孔,42:第二孔,43:第一突出部分(第一孔侧突出部分),44:第二突出部分(第二孔侧突出部分),50:用于制造片材构件2的装置(制造装置),51:上游辊,51c:腔室,51h:孔部分,52:中间辊,53:下游辊,53c:腔室,53h:孔部分,54:传送辊,55:销,55t:前端部分,55u:基端部分,p:前端部分55t的一侧上的端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