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2:49: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于基板且沿嵌合方向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2.以往以来,在安装于基板的连接器中,已知一种沿嵌合方向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
3.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如图29所示,公开了一种由插座连接器1和沿嵌合方向df与插座连接器1嵌合的插头连接器2构成的电连接器。
4.插座连接器1具有:配置在第一中心轴c1的两侧的多个第一触头3;保持多个第一触头3的第一绝缘体4;以及一对金属制的第一加强端子5,其安装在沿着第一中心轴c1的第一绝缘体4的两端部。另一方面,插头连接器2具有:配置在第二中心轴c2的两侧的多个第二触头6;保持多个第二触头6的第二绝缘体7;以及一对金属制的第二加强端子8,其安装在沿着第二中心轴c2的第二绝缘体7的两端部。
5.插座连接器1的第一绝缘体4具有沿第一中心轴c1延伸且朝向插头连接器2向嵌合方向df突出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嵌合部4a,插头连接器2的第二绝缘体7具有沿第二中心轴c2延伸且朝向插座连接器1在嵌合方向df上敞开的未图示的凹状的被嵌合部,插座连接器1与插头连接器2嵌合时,构成为嵌合部4a与插头连接器2的被嵌合部嵌合。
6.此外,插座连接器1的各个第一加强端子5具有:加强部5a,在嵌合部4a的沿着第一中心轴c1的端部4b从嵌合部4a朝向插头连接器2在嵌合方向df上露出;以及壁部5b,与嵌合部4a的端部4b相对;其中,在加强部5a和壁部5b之间形成有在插座连接器1与插头连接器2嵌合时用于收容插头连接器2的第二加强端子8的凹状的端子收容部5c。
7.现有技术文献
8.专利文献
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47820号公报
10.一般来说,这种插座连接器1通过所谓的嵌入成型来制造,该嵌入成型在未图示的注塑模的内部预先配置第一加强端子5,此后,将作为第一绝缘体4的形成材料的熔融树脂注入到注塑模的内部,一体成型第一加强端子5和第一绝缘体4。
11.但是,在将第一加强端子5配置在注塑模的内部时,端子收容部5c成为被注塑模的一部分覆盖的状态,以使得第一加强端子5的位于加强部5a和壁部5b之间的凹状的端子收容部5c不被熔融树脂填充。因此,例如如图30所示,在沿着第一中心轴c1的第一加强端子5的外侧设定了注塑模的浇口g的情况下,从浇口g向注塑模内注入的熔融树脂r在通过第一加强端子5的宽度方向dw的两端部并在沿着第一中心轴c1的方向流动之后,朝向位于第一中心轴c1上的加强部5a的方向流动,由此进行图29所示的嵌合部4a的成型。
12.由此,在以往的连接器中,由于熔融树脂r一边绕过端子收容部5c一边流动,熔融树脂r的填充性低。其结果,存在连接器的生产率低的问题。此外,由于熔融树脂r的填充性
低,所以需要将第一绝缘体4的各部分的厚度加厚到规定值以上,存在连接器难以小型化的问题。
13.此外,如图30所示,第一加强端子5的加强部5a在从端子收容部5c的底部向嵌合方向df竖起的端部中,沿第一中心轴c1向与端子收容部5c相反方向弯折,如图29所示,从端子收容部5c向嵌合方向df竖起并到达加强部5a的部分处于从第一绝缘体4的嵌合部4a露出的状态。因此,第一加强端子5的刚性有时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14.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一体成型绝缘体和加强端子,并且能够实现提高生产率和小型化。
15.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一体成型绝缘体和加强端子,并且能够实现提高加强端子的刚性。
16.第一发明的连接器沿嵌合方向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该连接器具备:
17.多个触头,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在与嵌合方向正交的排列方向上排列;绝缘体,由绝缘性树脂材料形成,并且保持多个触头;以及
18.加强端子,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安装在排列方向上的绝缘体的端部;其中,
19.绝缘体具有嵌合部,该嵌合部沿排列方向延伸且向嵌合方向突出,用于与对方侧连接器的被嵌合部嵌合;
20.加强端子具有:凹状的端子收容部,用于收容对方侧连接器的加强端子;以及壁部,隔着端子收容部与排列方向上的嵌合部的端部相对;
21.在加强端子形成有贯通壁部并到达嵌合部的端部的树脂材料流动通路。
22.优选的是,加强端子具有底板部,该底板部与壁部连结且延伸到嵌合部的端部,形成端子收容部的底部;
23.树脂材料流动通路由在排列方向上贯通壁部的第一贯通孔和与第一贯通孔连通且在嵌合方向上贯通底板部的第二贯通孔形成。
24.优选的是,第二贯通孔沿排列方向从壁部延伸到嵌合部的端部。
25.第二发明的连接器沿嵌合方向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该连接器具备:
26.多个触头,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在与嵌合方向正交的排列方向上排列;绝缘体,由绝缘性树脂材料形成,并且保持多个触头;以及
27.加强端子,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安装在排列方向上的绝缘体的端部;其中,
28.绝缘体具有嵌合部,该嵌合部沿排列方向延伸且向嵌合方向突出,用于与对方侧连接器的被嵌合部嵌合;
29.加强端子具有:
30.凹状的端子收容部,用于收容对方侧连接器的加强端子;
31.壁部,隔着端子收容部与排列方向上的嵌合部的端部相对;
32.底板部,与壁部连结且延伸到嵌合部的端部,形成端子收容部的底部;以及
33.加强部,在嵌合部的端部与底板部连结且弯折成向壁部延伸,并且从嵌合部向嵌合方向露出。
34.优选的是,壁部与底板部的排列方向上的一端部连结;加强端子具有竖起部,该竖
起部从底板部的排列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向嵌合方向竖起;加强部形成为从竖起部的嵌合方向的端部向壁部延伸,竖起部填埋在嵌合部中。
35.此外,可以构成为底板部具有一对连接部,该一对连接部配置在与嵌合方向和排列方向双方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加强部的两侧,并且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时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加强端子电连接。
36.优选的是,连接部形成能够弹性变形的弹簧接点。
37.优选的是,加强端子具有形成连接器的端部的框形状部,壁部与框形状部连结。
38.可以构成为多个触头分别排列在与嵌合方向和排列方向双方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嵌合部的两侧。
39.发明的效果:
40.根据第一发明,绝缘体具有嵌合部,该嵌合部沿排列方向延伸且向嵌合方向突出,用于与对方侧连接器的被嵌合部嵌合;加强端子具有:凹状的端子收容部,用于收容对方侧连接器的加强端子;以及壁部,隔着端子收容部与排列方向上的嵌合部的端部相对,在加强端子形成有贯通壁部并到达嵌合部的端部的树脂材料流动通路,因此能够一体成型绝缘体和加强端子,并且能够实现提高生产率和小型化。
41.此外,根据第二发明,绝缘体具有嵌合部,该嵌合部沿排列方向延伸且向嵌合方向突出,用于与对方侧连接器的被嵌合部嵌合;加强端子具有:凹状的端子收容部,用于收容对方侧连接器的加强端子;壁部,隔着端子收容部与排列方向上的嵌合部的端部相对;底板部,与壁部连结且延伸到嵌合部的端部,形成端子收容部的底部;以及加强部,在嵌合部的端部与底板部连结且弯折成向壁部延伸弯折,并且从嵌合部向嵌合方向露出,因此能够一体成型绝缘体和加强端子,并且能够实现提高加强端子的刚性。
附图说明
42.图1是从斜上方观察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43.图2是从斜下方观察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44.图3是插座连接器的俯视图。
45.图4是插座连接器的仰视图。
46.图5是图3的a-a线剖视图。
47.图6是图3的b-b线剖视图。
48.图7是示出用于插座连接器的第一绝缘体的立体图。
49.图8是示出用于插座连接器的第一触头的立体图。
50.图9是图3的c-c线剖视图。
51.图10是从斜上方观察用于插座连接器的第一加强端子的立体图。
52.图11是从斜下方观察第一加强端子的立体图。
53.图12是第一加强端子的俯视图。
54.图13是第一加强端子的侧视图。
55.图14是图12的d-d线剖视图。
56.图15是示出成型时的第一加强端子和熔融树脂的流动的剖视图。
57.图16是从斜上方观察成为对方侧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58.图17是从斜下方观察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59.图18是插头连接器的仰视图。
60.图19是图18的e-e线剖视图。
61.图20是示出用于插头连接器的第二触头的立体图。
62.图21是第二触头的俯视图。
63.图22是示出用于插头连接器的第二加强端子的立体图。
64.图23从斜上方观察嵌合状态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65.图24从斜下方观察嵌合状态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66.图25是嵌合状态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的俯视图。
67.图26是图25的f-f线剖视图。
68.图27是图25的g-g线剖视图。
69.图28是图25的h-h线剖视图。
70.图29是示出以往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的嵌合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71.图30是示出以往的插座连接器的成型时的第一加强端子和熔融树脂的流动的立体图。
72.附图标记
73.1插座连接器2插头连接器3第一触头4第一绝缘体4a嵌合部
74.4b端部5第一加强端子5a加强部5b壁部5c端子收容部
75.6第二触头7第二绝缘体8第二加强端子11插座连接器(连接器)
76.12第一绝缘体12a外壁部12b嵌合部12c端部12d伸长部
77.12e长边部12f短边部12g、12h触头收容槽13第一触头
78.13a、13b、23a接点部13c、23b基板连接部14第一加强端子
79.14a框形状部14b端子收容部14c、14f壁部14d底板部
80.14e加强部14g切口14h竖起部14j、24a连接部
81.21插头连接器22第二绝缘体22a鼓出部22b被嵌合部
82.23第二触头24第二加强端子df嵌合方向dw宽度方向
83.g浇口r熔融树脂c1第一中心轴c2第二中心轴
84.h1第一贯通孔h2第二贯通孔m注塑模δy偏移量
具体实施方式
85.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86.图1和图2分别是从斜上方观察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连接器)11的立体图和从斜下方观察插座连接器11的立体图。插座连接器11具有沿第一中心轴c1延伸的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状。
87.插座连接器11具备:沿第一中心轴c1延伸的第一绝缘体12;多个第一触头13,保持于第一绝缘体12且排列在第一中心轴c1的两侧;以及一对第一加强端子14,安装在沿着第一中心轴c1的第一绝缘体12的两端部。
88.第一绝缘体12具有:矩形框状的外壁部12a,形成为包围插座连接器11的周围;以及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嵌合部12b,在外壁部12a的内侧沿第一中心轴c1延伸。
89.多个第一触头13沿第一中心轴c1排列,分别在与第一中心轴c1正交的方向上配置成从第一绝缘体12的外壁部12a延伸到嵌合部12b。此外,一对第一加强端子14分别在沿第一中心轴c1的方向上配置成从第一绝缘体12的外壁部12a延伸到嵌合部12b。
90.在此,为了便于说明,将第一中心轴c1延伸的方向也称为y方向,将平板形状的插座连接器11延伸的面也称为xy面,将与xy面正交的方向也称为z方向。
91.多个第一触头13将第一中心轴c1夹在中间在第一中心轴c1的x方向的两侧分别沿y方向排列,y方向为多个第一触头13的排列方向。
92.此外,第一绝缘体12的外壁部12a和嵌合部12b向 z方向突出。另外,z方向为插座连接器11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嵌合方向。
93.一对第一加强端子14配置在第一绝缘体12的嵌合部12b的y方向的两侧。各个第一加强端子14由弯折的金属板形成,具有形成插座连接器11的y方向的端部的框形状部14a,在框形状部14a的内侧形成有凹状的端子收容部14b。
94.第一加强端子14还具有:壁部14c,与框形状部14a连结且沿xz面延伸;底板部14d,从壁部14c的-z方向端部沿xy面延伸到第一绝缘体12的嵌合部12b的y方向的端部12c,并且形成端子收容部14b的底部;以及加强部14e,与底板部14d连结,并且配置在第一绝缘体12的嵌合部12b的y方向的端部12c的 z方向侧的面上,向 z方向露出。
95.在第一加强端子14的壁部14c的-z方向端部,在第一中心轴c1上形成有在作为多个第一触头13的排列方向的y方向上贯通的第一贯通孔h1,在第一加强端子14的底板部14d形成有沿第一中心轴c1在作为嵌合方向的z方向上贯通且与第一贯通孔h1连通的第二贯通孔h2。第二贯通孔h2在y方向上从壁部14c延伸到第一绝缘体12的嵌合部12b的端部12c。
96.这些第一贯通孔h1和第二贯通孔h2形成贯通第一加强端子14的壁部14c并到达嵌合部12b的端部12c的树脂材料流动通路,在第一绝缘体12成型时,成为作为第一绝缘体12的形成材料的熔融树脂流动的通路。第一贯通孔h1和第二贯通孔h2向端子收容部14b露出,第一贯通孔h1和第二贯通孔h2的内部被第一绝缘体12的一部分填埋。
97.图3和图4分别是从 z方向观察插座连接器11的俯视图和从-z方向观察的插座连接器11的仰视图。
98.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加强端子14的底板部14d从插座连接器11既向 z方向也向-z方向露出,第二贯通孔h2在z方向上贯通底板部14d,因此填埋第二贯通孔h2的内部的第一绝缘体12的一部分向 z方向和-z方向双方露出。
99.图5是沿着图3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着图3中的b-b线的剖视图。
100.第一绝缘体12的一部分填埋第二贯通孔h2的内部,因此如图5所示,第一绝缘体12具有伸长部12d,该伸长部12d配置在第一加强端子14的第二贯通孔h2内,并且具有与形成第一加强端子14的金属板的板厚相等的厚度。此外,如图6所示,伸长部12d具有与第一加强端子14的第二贯通孔h2的x方向的宽度相等的宽度。另外,图6所示的第一加强端子14的壁部14c的第一贯通孔h1的内部也被与伸长部12d连接的第一绝缘体12的一部分填埋。
101.图7示出第一绝缘体12的立体图。第一绝缘体12的矩形框状的外壁部12a具有:一对长边部12e,分别沿y方向延伸且在x方向上彼此相对;以及一对短边部12f,分别沿x方向延伸且在y方向上彼此相对。在一对长边部12e的中央与这些长边部12e平行的嵌合部12b在y方向上延伸。
102.外壁部12a的位于 y方向端部和-y方向端部的一对短边部12f是分别被对应的第一加强端子14的框形状部14a覆盖的部分。
103.在外壁部12a的位于 x方向端部和-x方向端部的一对长边部12e分别形成有在y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触头收容槽12g。另外,在第一绝缘体12的嵌合部12b也形成有与长边部12e的多个触头收容槽12g对应的多个触头收容槽12h。
104.图8示出第一触头13的立体图。第一触头13由弯折的金属板形成,其具有:配置在x方向的一端的接点部13a;另一个接点部13b,配置成在x方向上与接点部13a分离,并且在x方向上与接点部13a相对;以及配置在x方向的另一端的基板连接部13c。彼此相对的两个接点部13a、13b形成能够弹性变形的弹簧接点。
105.图9是沿图3中的c-c线的剖视图,第一触头13通过从-z方向压入第一绝缘体12的对应的触头收容槽12g、12h,保持于第一绝缘体12。
106.图10和图11分别示出插座连接器11的一对第一加强端子14中的安装于第一绝缘体12的-y方向端部的第一加强端子14。图10是从斜上方观察第一加强端子14的立体图,图11是从斜下方观察第一加强端子14的立体图。
107.第一加强端子14具有:框形状部14a;壁部14c,与框形状部14a连结且沿xz面延伸;以及底板部14d,从壁部14c的-z方向端部沿xy面延伸。壁部14c与底板部14d的-y方向端部连结,形成于壁部14c的-z方向端部的第一贯通孔h1与形成于底板部14d的第二贯通孔h2彼此连通。
108.在框形状部14a的-y方向端部配置有壁部14f,该壁部14f沿xz面延伸且与形成有第一贯通孔h1的壁部14c相对,在该壁部14f的-z方向端部形成有向-z方向敞开的切口14g。
109.此外,在底板部14d的 y方向端部、且在x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向 z方向竖起的竖起部14h,竖起部14h的 z方向端部弯折成朝向壁部14c并向-y方向延伸,由此形成有加强部14e。
110.加强部14e以在z方向上与形成于底板部14d的第二贯通孔h2的 y方向侧部分重叠的方式沿xy面延伸。
111.此外,在底板部14d的 y方向端部、且在 x方向端部和-x方向端部形成有向 z方向突出的一对连接部14j。一对连接部14j形成能够弹性变形的弹簧接点。
112.图12是从 z方向观察第一加强端子14的俯视图,图13是从-y方向观察第一加强端子14的侧视图,图14是沿着图12中的d-d线的剖视图。
113.如图12和图14所示,一对连接部14j位于与加强部14e相同的y方向位置,并且在x方向上配置在加强部14e的两侧。
114.此外,如图13和图14所示,通过壁部14f的切口14g,壁部14c的第一贯通孔h1和底板部14d的第二贯通孔h2向-y方向露出。彼此连通的第一贯通孔h1和第二贯通孔h2在第一绝缘体12成型时,成为作为第一绝缘体12的形成材料的熔融树脂流动的树脂材料流动通路。
115.在此,如图15所示,在预先将第一加强端子14配置在注塑模m的内部之后,通过将作为第一绝缘体12的形成材料的熔融树脂注入注塑模m的内部,并且通过所谓的嵌入成型,能够一体成型第一加强端子14和第一绝缘体12。
116.此时,例如在形成于第一加强端子14的框形状部14a的切口14g的-y方向侧设定注
塑模m的浇口g,在对注塑模m进行合模时,注塑模m的内表面与第一加强端子14的框形状部14a、底板部14d和加强部14e的 z方向侧的表面接触,在该状态下,作为第一绝缘体12的形成材料的熔融树脂从浇口g流入。
117.此时,熔融树脂通过第一加强端子14的切口14g流入框形状部14a的内侧,进而通过经由切口14g向-y方向露出的壁部14c的第一贯通孔h1和底板部14d的第二贯通孔h2到达加强部14e,并且通过竖起部14h的x方向的两侧并向 y方向流动。由此,形成第一绝缘体12的嵌合部12b。即,熔融树脂不是在第一加强端子14的端子收容部14b中一边向 x方向和-x方向迂回、一边流动,而是沿第一中心轴c1上从壁部14c的第一贯通孔h1通过形成端子收容部14b的底部的底板部14d的第二贯通孔h2向 y方向流动,从而形成嵌合部12b。
118.因此,熔融树脂一边顺畅地流动、一边填充到注塑模m的内部,能够以优异的生产率制造插座连接器11。
119.此外,通过提高熔融树脂的填充性,能够将第一绝缘体12的各部分的厚度抑制为较小,其结果,能够达成插座连接器11的小型化,特别是能够达成薄型化。
120.此外,如图10所示,第一加强端子14的加强部14e弯折成从竖起部14h的 z方向端部向壁部14c延伸,因此能够将一对连接部14j配置在加强部14e的x方向的两侧,并且位于与加强部14e相同的y方向位置。即,图1和图3所示的第一绝缘体12的嵌合部12b的端部12c也能够成为与加强部14e和一对连接部14j相同的y方向位置。因此,达成插座连接器11的y方向的尺寸的缩小化。
121.此外,加强部14e弯折成从竖起部14h的 z方向端部向壁部14c延伸,在配置在嵌合部12b的端部12c的 z方向侧的面上的状态下,与第一绝缘体12一体形成,竖起部14h填埋在第一绝缘体12的嵌合部12b的内部。因此,提高了第一加强端子14的刚性。
122.图16和图17示出相对于插座连接器11成为对方侧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21。图16是从斜上方观察插头连接器21的立体图,图17是从斜下方观察插头连接器21的立体图。插头连接器21具有沿第二中心轴c2在y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状。
123.插头连接器21具备:沿第二中心轴c2延伸的第二绝缘体22;多个第二触头23,保持于第二绝缘体22且排列在第二中心轴c2的两侧;以及一对第二加强端子24,安装在第二绝缘体22的 y方向端部和-y方向端部。
124.第二绝缘体22具有:鼓出部22a,包围插头连接器21的周围且向-z方向鼓出;以及凹状的被嵌合部22b,在鼓出部22a的内侧沿第二中心轴c2延伸。
125.多个第二触头23沿第二中心轴c2在y方向上排列,分别以沿x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于第二绝缘体22的鼓出部22a。此外,一对第二加强端子24分别在第二绝缘体22的 y方向端部和-y方向端部与第二绝缘体22一体形成。
126.图18是从-z方向观察插头连接器21的仰视图,图19是沿着图18中的e-e线的剖视图。
127.如图18和图19所示,多个第二触头23将第二绝缘体22的被嵌合部22b夹在中间而配置在位于被嵌合部22b的x方向的两侧的鼓出部22a。
128.图20示出第二触头23的立体图。第二触头23由弯折的金属板形成,其具有:接点部23a,从y方向观察弯折成大致u形;以及基板连接部23b,通过接点部23a的 z方向侧在x方向上延伸。图21是从 z方向观察第二触头23的俯视图。如图21所示,接点部23a和基板连接部
23b配置成彼此在y方向上偏离偏移量δy。
129.因此,如图18所示,排列在第二绝缘体22的被嵌合部22b的x方向的两侧的多个第二触头23的接点部23a将被嵌合部22b夹在中间而配置在彼此相同的y方向位置,相对于此,多个第二触头23的基板连接部23b在第二绝缘体22的被嵌合部22b的x方向的两侧,配置在彼此在y方向上偏移的位置。
130.图22是从斜上方观察插头连接器21的一对第二加强端子24中的安装在第二绝缘体22的-y方向端部的第二加强端子24的立体图。
131.第二加强端子24由弯折的金属板形成,具有能够收容在形成于图1所示的插座连接器11的第一加强端子14的凹状的端子收容部14b的外形。此外,在第二加强端子24的 x方向端部和-x方向端部形成有分别朝向 x方向和-x方向的一对连接部24a。
132.图23和图24分别是从斜上方观察和从斜下方观察嵌合状态的插座连接器11和插头连接器21的立体图,图25是从 z方向观察嵌合状态的插座连接器11和插头连接器21的俯视图。
133.通过以插座连接器11的第一中心轴c1与插头连接器21的第二中心轴c2彼此一致的方式,将插头连接器21从 z方向压入插座连接器11中,图17所示的插头连接器21的鼓出部22a进入图1所示的插座连接器11的框状的外壁部12a的内侧,插座连接器11与插头连接器21嵌合。
134.图26是沿着图25中的f-f线的剖视图。如图26所示,在插座连接器11和插头连接器21的嵌合状态下,插座连接器11的嵌合部12b嵌入插头连接器21的凹状的被嵌合部22b中,此外,插头连接器21的一对第二加强端子24收容于插座连接器11的一对第一加强端子14的凹状的端子收容部14b。
135.由此,通过插座连接器11和插头连接器21,形成薄型的连接器组装体。
136.图27是沿着图25中的g-g线的剖视图。如图27所示,插头连接器21的第二加强端子24收容于插座连接器11的第一加强端子14的凹状的端子收容部14b,藉此第二加强端子24的一对连接部24a被夹在第一加强端子14的一对连接部14j之间。第一加强端子14的一对连接部14j形成能够弹性变形的弹簧接点,因此第二加强端子24的连接部24a以规定的接触压力与第一加强端子14的连接部14j接触,由此,插座连接器11的第一加强端子14与插头连接器21的第二加强端子24彼此电连接。
137.在此,如图10所示,插座连接器11的第一加强端子14的加强部14e弯折成从竖起部14h的 z方向端部向壁部14c延伸。如果要将加强部14e从竖起部14h的 z方向端部向插座连接器11的y方向的中央部弯折,并且使一对连接部14j位于与加强部14e相同的y方向位置,则需要在加强部14e和一对连接部14j之间形成狭缝等,从框形状部14a到一对连接部14j的底板部14d的区域的宽度变窄。
138.相对于此,在本技术的插座连接器11中,加强部14e弯折成从竖起部14h的 z方向端部向壁部14c延伸,因此能够将从框形状部14a到一对连接部14j的底板部14d的区域确保为较宽。因此,在插座连接器11的第一加强端子14经由一对连接部14j与插头连接器21的第二加强端子24电连接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流过第一加强端子14的电流路径的低电阻化,从而能够实现可靠性高的插座连接器11。
139.图28是沿着图25中的h-h线的剖视图。如图28所示,如果插座连接器11与插头连接
器21嵌合,则插头连接器21的多个第二触头23的弯折成u形的接点部23a分别进入并被夹在插座连接器11的对应的第一触头13的彼此在x方向上相对的接点部13a、13b之间。由此,第二触头23的接点部23a以规定的接触压力与形成能够弹性变形的弹簧接点的第一触头13的接点部13a、13b接触,插座连接器11的多个第一触头13与插头连接器21的多个第二触头23电连接。
140.另外,通过将插座连接器11安装于未图示的第一基板,并且将插头连接器21安装于未图示的第二基板,能够将插座连接器11和插头连接器21用作基板对基板连接器。在这种情况下,插座连接器11的多个第一触头13的基板连接部13c通过焊接等固定于第一基板的多个连接焊盘,插头连接器21的多个第二触头23的基板连接部23b通过焊接等固定于第二基板的多个连接焊盘。
14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插座连接器11的多个第一触头13在第一中心轴c1的两侧排列成两列,插头连接器21的多个第二触头23在第二中心轴c2的两侧排列成两列,但是第一触头13和第二触头23可以不一定排列成两列,例如,第一触头13和第二触头23也可以分别排列成一列。
142.此外,第一触头13和第二触头23的个数不限定于图示的个数。
143.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插座连接器11具有配置在沿着第一中心轴c1的两端的一对第一加强端子14,插头连接器21具有配置在沿第二中心轴c2的两端的一对第二加强端子24,但是不限于此,例如,插座连接器11也可以具有一个第一加强端子14,插头连接器21也可以具有一个第二加强端子2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