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隔热垫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1:25: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热垫及汽车。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消费已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的家庭生活中。在汽车发动机室内需要设计隔热垫,从而形成隔热层,阻隔热量向驾驶室的辐射,而且还可有效降低发动机的噪音。现有的汽车隔热垫的结构主要分为双层阻燃无纺布或者上下表面为阻燃无纺布,中间叠加玻璃纤维毡的结构,由于隔热垫结构本身的限制,其隔热隔音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垫,提高隔热垫的隔热隔音效果。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隔热垫,包括隔热垫本体,所述隔热垫本体包括:
6.表层阻燃无纺布;
7.底层阻燃无纺布;
8.两层毛纺再生纤维毡,夹设于所述表层阻燃无纺布和所述底层阻燃无纺布之间;
9.铝箔,夹设于两层所述毛纺再生纤维毡之间;
10.玻璃纤维棉,夹设于所述铝箔和靠近所述表层阻燃无纺布的所述毛纺再生纤维毡之间;
11.所述表层阻燃无纺布、所述底层阻燃无纺布、两层所述毛纺再生纤维毡、所述铝箔以及所述玻璃纤维棉一体热压成型。
12.作为优选,所述毛纺再生纤维毡的密度大于750g/m2且小于900g/m2。
13.作为优选,所述玻璃纤维棉的密度大于800g/m2且小于1000g/m2。
14.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垫本体的主体厚度为30mm,所述隔热垫本体的四周边缘厚度压薄至4mm-6mm。
15.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垫本体的四周边缘采用丁氯胶进行封边处理。
16.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垫本体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使连接件穿过。
1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有多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的间距为350mm-450mm。
1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包括驾驶室和驾驶室地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所述的隔热垫,所述隔热垫本体设置于所述驾驶室地板的下方且所述表层阻燃无纺布靠近所述驾驶室地板的下表面。
19.作为优选,隔热垫本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驾驶室地板。
20.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驾驶室地板的下方的发动机,所述隔热垫本体设置
在所述驾驶室地板和所述发动机之间。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垫采用阻燃无纺布作为隔热垫本体的外覆盖层,具有阻燃效果。通过在表层阻燃无纺布和底层阻燃无纺布之间夹设毛纺再生纤维毡,增加了隔热垫本体的吸声效果,提高了隔音效果。通过设置铝箔和玻璃纤维棉进一步增强隔热垫本体的隔声隔热效果,最后将隔热垫本体采用一体热压成型,减少分层的风险,从而降低了出现褶皱等外观质量问题的几率。与现有技术中的双层或者三层材料复合结构的隔热垫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垫具有隔热效果好和外观良品率高等优点。
2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驾驶室和驾驶室地板,包括上述的隔热垫,将隔热垫本体设置于驾驶室地板的下方且使隔热垫本体的表层阻燃无纺布靠近驾驶室地板的下表面,增强了汽车的隔热隔音效果。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隔热垫实施例提供的隔热垫本体的轴侧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隔热垫实施例提供的隔热垫本体的第一局部剖视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隔热垫实施例提供的隔热垫本体的第二局部剖视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隔热垫实施例提供的隔热垫本体与驾驶室地板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28.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9.图中:
30.100、隔热垫本体;
31.200、驾驶室地板;
32.300、连接件;
33.400、垫片;
34.1、表层阻燃无纺布;
35.2、底层阻燃无纺布;
36.3、毛纺再生纤维毡;
37.4、铝箔;
38.5、玻璃纤维棉。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40.现有的汽车隔热垫的结构主要分为双层阻燃无纺布结构或者上下表面为阻燃无纺布,中间叠加玻璃纤维毡的结构,由于隔热垫结构本身的限制,其隔热隔音效果较差。
41.为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热垫,如图1至图5所示,隔热垫设置于设置在发动机和驾驶室地板200之间。隔热垫包括隔热垫本体100,隔热垫本体100包括表层阻燃无纺布1、底层阻燃无纺布2、毛纺再生纤维毡3、铝箔4以及玻璃纤维棉5,在表层阻燃无纺布1和底层
阻燃无纺布2之间夹设有两层毛纺再生纤维毡3,在两层毛纺再生纤维毡3之间夹设铝箔4,在铝箔4和一个靠近表层阻燃无纺布1的毛纺再生纤维毡3之间夹设玻璃纤维棉5,表层阻燃无纺布1、底层阻燃无纺布2、毛纺再生纤维毡3、压花铝箔4以及玻璃纤维棉5通过热合模具一体热压成型,从而形成隔热垫本体100。
42.本实施例提供的隔热垫采用阻燃无纺布作为隔热垫本体100的外覆盖层,具有阻燃效果。通过在表层阻燃无纺布1和底层阻燃无纺布2之间夹设毛纺再生纤维毡3,增加了隔热垫本体100的吸声效果,提高了隔音效果。通过设置铝箔4和玻璃纤维棉5进一步增强隔热垫本体100的隔声隔热效果,最后将隔热垫本体100采用一体热压成型,减少分层的风险,从而降低了出现褶皱等外观质量问题的几率。与现有技术中的双层或者三层材料复合结构的隔热垫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隔热垫具有隔热效果好和外观良品率高等优点。
43.具体地,表层阻燃无纺布1和底层阻燃无纺布2均选用黑色,增加隔热垫本体100的外观观赏性。
44.具体地,如图3所示,隔热垫本体100的主体厚度a为30mm,便于提高隔热垫本体100的隔热隔音效果。隔热垫本体100的四周边缘厚度b通过热合模具压薄至4mm-6mm,防止隔热垫本体100的周边玻璃丝外漏对人体皮肤的刺激。优选地,隔热垫本体100的四周边缘厚度b为5mm。
45.具体地,毛纺再生纤维毡3的密度大于750g/m2且小于900g/m2,玻璃纤维棉5的密度大于800g/m2且小于1000g/m2,铝箔4的厚度为0.08mm,通过选用相应密度的毛纺再生纤维毡3和玻璃纤维棉5,设置铝箔4的厚度,不仅增加隔热垫本体100的厚度还增加了隔热垫本体100的密度,进一步提升隔音隔热效果。
46.进一步地,将隔热垫本体100的四周边缘采用丁氯胶进行封边处理,起到塑型作用,保障隔热垫本体100的使用安全性和外观效果。
47.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和图5,在隔热垫本体100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用于使连接件300穿过,便于实现隔热垫本体100和待连接件的连接。于本实施例中,待连接件为驾驶室地板200。
48.具体地,设置多个第一安装孔供连接件300穿过,且相邻的两个第一安装孔之间的间距为350mm-450mm,保证隔热垫本体100的固定效果。
49.优选地,为了避免隔热垫本体100的玻璃纤维面外露,误伤施工人员,第一安装孔周围的隔热垫本体100采用压薄工艺将厚度压薄至4mm-6mm,优选为5mm。
50.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驾驶室、驾驶室地板200和上述的隔热垫,将隔热垫本体100设置于驾驶室地板200的下方且使隔热垫本体100的表层阻燃无纺布1靠近驾驶室地板200的下表面,增强汽车的隔热隔音效果。
51.具体地,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隔热垫本体100可拆卸连接于驾驶室地板200。于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00包括螺柱、螺母以及垫片400,驾驶室地板200对应第一安装孔开设有第二安装孔,螺柱穿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以及垫片400,螺母螺纹连接于螺柱且抵接于垫片400,从而固定隔热垫本体100和驾驶室地板200。
52.进一步地,隔热垫本体100的外形被配置为与驾驶室地板200的走势相一致,便于将隔热垫本体100设置在驾驶室底壁的下方。汽车还包括设置在驾驶室地板200的下方的发动机,隔热垫本体100设置在驾驶室地板200和发动机之间,且底层阻燃无纺布2靠近汽车的
发动机,隔热垫本体100的正投影覆盖发动机所在的区域,以更好的实现隔音隔热功能。
53.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4.在本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5.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56.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