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弹性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0:34: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成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弹性无纺布。


背景技术:

2.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一种以针轧机械或梳理机械处理各种纤维原料,用高压形成或粘合生产的一种布状物,属于纺织成品之一,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无纺布,自身存在强度不高以及弹性不佳的缺陷,影响使用效果;
4.2、现有的无纺布,自身作为单一的布料使用,功能单一性,满足不了使用需求。
5.因此,现有的高弹性无纺布,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弹性无纺布,通过设置高弹层和抗菌层,解决了现有无纺布,自身存在强度不高以及弹性不佳的缺陷,影响使用效果,同时,其自身作为单一的布料使用,功能单一性,满足不了使用需求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弹性无纺布,包括布体,所述布体包括呈相互编织设置的高弹层、抗菌层、吸湿层、吸油层、耐磨层和抗光层,且高弹层包括呈相互交错编织的涤纶纤维层和氨纶纤维层;
9.所述抗菌层包括呈相互交错编织的上竹纤维层和下竹纤维层,且上竹纤维层、下竹纤维层周面呈相互的缝制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布体表面呈等距的贯穿通孔设置,且布体侧面呈等距的开痕设置,开痕一侧呈打开的开口设置,通过通孔的设置,易于布体的一个透气以及进行自身的轻量化,而由开痕的设置,易于进行布体定尺寸的折断使用。
11.进一步地,所述吸湿层包括上麻纤维层和下麻纤维层,且上麻纤维层、下麻纤维层之间呈相互交错的编织设置,上麻纤维层、下麻纤维层的周面呈相互的缝制设置,通过上麻纤维层、下麻纤维层,进行布体自身吸湿性性能的提升,而通过编织的设置,使其性能均匀化,而通过缝制的设置,对其进行外紧固处理。
12.进一步地,所述吸油层包括上聚丙烯纤维层和下聚丙烯纤维层,且上聚丙烯纤维层、下聚丙烯纤维层之间呈相互交错的编织设置,上聚丙烯纤维层、下聚丙烯纤维层的周面呈相互的缝制设置,通过上聚丙烯纤维层和下聚丙烯纤维层,进行布体自身吸油性性能的提升,而通过编织的设置,使其性能均匀化,而通过缝制的设置,对其进行外紧固处理。
13.进一步地,所述耐磨层包括上尼龙纤维层和下尼龙纤维层,且上尼龙纤维层、下尼龙纤维层之间呈相互交错的编织设置,上尼龙纤维层、下尼龙纤维层的周面呈相互的缝制设置,通过上尼龙纤维层和下尼龙纤维层,进行布体自身耐磨性性能的提升,而通过编织的设置,使其性能均匀化,而通过缝制的设置,对其进行外紧固处理。
14.进一步地,所述抗光层包括上含纳米二氧化钛纤维层和下含纳米二氧化钛纤维层,且上含纳米二氧化钛纤维层、下含纳米二氧化钛纤维层之间呈相互交错的编织设置,上含纳米二氧化钛纤维层、下含纳米二氧化钛纤维层的周面呈相互的缝制设置,通过上含纳米二氧化钛纤维层和下含纳米二氧化钛纤维层,进行布体自身抗光性性能的提升,而通过编织的设置,使其性能均匀化,而通过缝制的设置,对其进行外紧固处理。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高弹层,通过对无纺布进行弹性以及强度的提升,以提高其使用效果,具体的,布体包括的高弹层包含有涤纶纤维层和氨纶纤维层,以通过涤纶纤维层进行布体强度的提升,通过氨纶纤维层进行布体弹性的提升即可。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抗菌层,通过对无纺布进行功能性的提升,以满足使用需求,具体的,布体包括的抗菌层包含有上竹纤维层和下竹纤维层,以通过上竹纤维层以及下竹纤维层提供布体自身的抗菌性,用于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即可。
18.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布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弹层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抗菌层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吸湿层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吸油层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耐磨层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抗光层结构示意图。
2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9.1、布体;11、高弹层;111、涤纶纤维层;112、氨纶纤维层;12、抗菌层;121、上竹纤维层;122、下竹纤维层;13、吸湿层;131、上麻纤维层;132、下麻纤维层;14、吸油层;141、上聚丙烯纤维层;142、下聚丙烯纤维层;15、耐磨层;151、上尼龙纤维层;152、下尼龙纤维层;16、抗光层;161、上含纳米二氧化钛纤维层;162、下含纳米二氧化钛纤维层;2、开痕;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1.请参阅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弹性无纺布,包括布体1,布体1包括呈相互编织设置的高弹层11、抗菌层12、吸湿层13、吸油层14、耐磨层15和抗光层16,且高弹层11包括呈相互交错编织的涤纶纤维层111和氨纶纤维层112。
32.抗菌层12包括呈相互交错编织的上竹纤维层121和下竹纤维层122,且上竹纤维层121、下竹纤维层122周面呈相互的缝制设置,进行该无纺布的使用时;
33.首先,对布体1包括的高弹层11、抗菌层12、吸湿层13、吸油层14、耐磨层15和抗光层16进行相互交错的编织设置,并在对其进行编织后,对其周面进行缝制设置;
34.然后,布体1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布体1包括的高弹层11、抗菌层12、吸湿层13、吸油层14、耐磨层15和抗光层16,以进行布体1自身的一个弹性、抗菌、吸湿、吸油、耐磨以及抗光性的提升;
35.最后,在对布体1进行使用时,对外缠绕的布体1施加向外拖动的力,在外滚筒的作用下,其一端向前移动,并对相适应位置的开痕2施加撕扯的力,以对其进行折断使用即可。
36.其中如图1所示,布体1表面呈等距的贯穿通孔3设置,且布体1侧面呈等距的开痕2设置,开痕2一侧呈打开的开口设置,具体的,布体1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通孔3的设置,易于布体1的一个透气以及进行自身的轻量化,而由开痕2的设置,易于进行布体1定尺寸的折断使用即可。
37.其中如图5-8所示,吸湿层13包括上麻纤维层131和下麻纤维层132,且上麻纤维层131、下麻纤维层132之间呈相互交错的编织设置,上麻纤维层131、下麻纤维层132的周面呈相互的缝制设置,具体的,进行吸湿层13的使用时,将上麻纤维层131、下麻纤维层132之间相互交错的编织设置,并对其面呈相互的缝制。
38.吸油层14包括上聚丙烯纤维层141和下聚丙烯纤维层142,且上聚丙烯纤维层141、下聚丙烯纤维层142之间呈相互交错的编织设置,上聚丙烯纤维层141、下聚丙烯纤维层142的周面呈相互的缝制设置,具体的,进行吸油层14的使用时,将上聚丙烯纤维层141和下聚丙烯纤维层142之间相互交错的编织设置,并对其面呈相互的缝制。
39.耐磨层15包括上尼龙纤维层151和下尼龙纤维层152,且上尼龙纤维层151、下尼龙纤维层152之间呈相互交错的编织设置,上尼龙纤维层151、下尼龙纤维层152的周面呈相互的缝制设置,具体的,进行耐磨层15的使用时,将上尼龙纤维层151和下尼龙纤维层152之间相互交错的编织设置,并对其面呈相互的缝制。
40.抗光层16包括上含纳米二氧化钛纤维层161和下含纳米二氧化钛纤维层162,且上含纳米二氧化钛纤维层161、下含纳米二氧化钛纤维层162之间呈相互交错的编织设置,上含纳米二氧化钛纤维层161、下含纳米二氧化钛纤维层162的周面呈相互的缝制设置,具体的,进行抗光层16的使用时,将上含纳米二氧化钛纤维层161和下含纳米二氧化钛纤维层162之间相互交错的编织设置,并对其面呈相互的缝制即可。
4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