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节水环保型机制砂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0:45: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节水环保型机制砂设备,属于机制砂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2.螺旋洗砂机是机制砂设备洗砂机的一种,主要通过设备内的螺旋装置对砂石料进行搅拌,从而使砂石料中的泥土与水进行混合,从设备上的流口排出,而砂石料则在螺旋装置的作用下被逐步筛选,从顶端的出料口排出,从而实现了砂石料的清洗筛选效果,一般的洗砂场地都是废水直接排放在场地上,从而泥浆与水横流,造成了工作场所环境污染,洗砂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水,但现有技术过于简单,从而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增加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节水环保型机制砂设备,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节水环保型机制砂设备,其结构包括机体、转动轴、复数个螺旋叶、电机、平流式沉淀池、蓄水池、进水管道、污水输出管道、溢出水管道、污水输出口、源水输入口、溢出水口、第一隔离板、第二隔离板、第一斜板、第二斜板、第三斜板、泥浆输出管道、复数个搅拌装置以及机架,所述平流式沉淀池包括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以及三级沉淀池,所述机体安装于机架顶端,所述转动轴安装于机体空腔内,所述复数个螺旋叶均依次安装于转动轴表面,所述电机安装于机体右侧一端,所述平流式沉淀池安装于机体左侧一旁,所述蓄水池安装于平流式沉淀池左侧一旁,所述进水管道一端安装于蓄水池空腔内,所述进水管道另一端与源水输入口相互连接,所述污水输出管道一端与污水输出口相互连接,所述污水输出管道另一端安装于一级沉淀池空腔里,所述溢出水管道一端与溢出水口相互连接,所述溢出水管道另一端安装于蓄水池空腔内,所述污水输出口设于机体左侧一端,所述源水输入口设于机体左侧另一端,所述溢出水口设于平流式沉淀池左侧上端。
5.进一步地,所述一种节水环保型机制砂设备,所述一级沉淀池设于平流式沉淀池空腔内右侧,所述二级沉淀池设于平流式沉淀池空腔内中部,所述三级沉淀池设于平流式沉淀池空腔内左侧。
6.进一步地,所述一种节水环保型机制砂设备,所述第一隔离板安装于平流式沉淀池空腔内左端,所述第二隔离板安装于平流式沉淀池空腔内右端,所述第一隔离板以及第二隔离板均设有高低错落进出口。
7.进一步地,所述一种节水环保型机制砂设备,所述第一斜板安装于三级沉淀池空腔内底部,所述第二斜板安装于二级沉淀池空腔内底部,所述第三斜板安装于一级沉淀池空腔内底部。
8.进一步地,所述一种节水环保型机制砂设备,所述泥浆输出管道一端与一级沉淀
池底部相互连接,所述泥浆输出管道另一端与三级沉淀池底部相互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一种节水环保型机制砂设备,所述复数个搅拌装置均依次安装于一级沉淀池以及三级沉淀池空腔内,所述一级沉淀池以及三级沉淀池空腔内底部设有沉泥沟渠。
10.进一步地,所述一种节水环保型机制砂设备,所述电机与转动轴一端相互传动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动轴安装于机体空腔内,复数个螺旋叶均依次安装于转动轴表面,电机安装于机体右侧一端,电机与转动轴一端相互传动连接,进行机制砂洗砂作业,通过进水管道一端安装于蓄水池空腔内,进水管道另一端与源水输入口相互连接,污水输出管道一端与污水输出口相互连接,污水输出管道另一端安装于一级沉淀池空腔里,溢出水管道一端与溢出水口相互连接,溢出水管道另一端安装于蓄水池空腔内,污水输出口设于机体左侧一端,源水输入口设于机体左侧另一端,溢出水口设于平流式沉淀池左侧上端,实现水循环再次使用,通过一级沉淀池设于平流式沉淀池空腔内右侧,二级沉淀池设于平流式沉淀池空腔内中部,三级沉淀池设于平流式沉淀池空腔内左侧,第一隔离板安装于平流式沉淀池空腔内左端,第二隔离板安装于平流式沉淀池空腔内右端,第一隔离板以及第二隔离板均设有高低错落进出口,第一斜板安装于三级沉淀池空腔内底部,第二斜板安装于二级沉淀池空腔内底部,第三斜板安装于一级沉淀池空腔内底部,进行泥水沉淀处理,通过泥浆输出管道另一端与三级沉淀池底部相互连接,复数个搅拌装置均依次安装于一级沉淀池以及三级沉淀池空腔内,一级沉淀池以及三级沉淀池空腔内底部设有沉泥沟渠,进行泥浆排放作业,通过新增水循环过滤装置,有效的节约洗砂用水,从而有效的降底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水环保型机制砂设备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平流式沉淀池平面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隔离板结构示意图。
15.图中:机体1、转动轴2、复数个螺旋叶3、电机4、平流式沉淀池5、蓄水池6、进水管道7、污水输出管道8、溢出水管道9、污水输出口10、源水输入口11、溢出水口12、第一隔离板13、第二隔离板14、第一斜板15、第二斜板16、第三斜板17、泥浆输出管道18、复数个搅拌装置19以及机架20。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7.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水环保型机制砂设备结构示意图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机体1、转动轴2、复数个螺旋叶3、电机4、平流式沉淀池5、蓄水池6、进水管道7、污水输出管道8、溢出水管道9、污水输出口10、源水输入口11、溢出水口12、第一隔离板13、第二隔离板14、第一斜板15、第二斜板16、第三斜板17、泥浆输出管道18、复数个搅拌装置19以及机架20,所述平流式沉淀池5包括一级沉淀池501、二级沉淀池502以及三级沉淀池
503,所述机体1安装于机架20顶端,所述转动轴2安装于机体1空腔内,所述复数个螺旋叶3均依次安装于转动轴2表面,所述电机4安装于机体1右侧一端,所述平流式沉淀池5安装于机体1左侧一旁,所述蓄水池6安装于平流式沉淀池5左侧一旁,所述进水管道7一端安装于蓄水池6空腔内,所述进水管道7另一端与源水输入口11相互连接,所述污水输出管道8一端与污水输出口10相互连接,所述污水输出管道8另一端安装于一级沉淀池501空腔里,所述溢出水管道9一端与溢出水口12相互连接,所述溢出水管道9另一端安装于蓄水池6空腔内,所述污水输出口10设于机体1左侧一端,所述源水输入口11设于机体1左侧另一端,所述溢出水口12设于平流式沉淀池5左侧上端,所述一级沉淀池501设于平流式沉淀池5空腔内右侧,所述二级沉淀池502设于平流式沉淀池5空腔内中部,所述三级沉淀池503设于平流式沉淀池5空腔内左侧,第一隔离板13安装于平流式沉淀池5空腔内左端,所述第二隔离板14安装于平流式沉淀池5空腔内右端,所述第一隔离板13以及第二隔离板14均设有高低错落进出口,所述第一斜板15安装于三级沉淀池503空腔内底部,所述第二斜板16安装于二级沉淀池502空腔内底部,所述第三斜板17安装于一级沉淀池501空腔内底部,所述泥浆输出管道18一端与一级沉淀池501底部相互连接,所述泥浆输出管道18另一端与三级沉淀池503底部相互连接,所述复数个搅拌装置19均依次安装于一级沉淀池501以及三级沉淀池503空腔内,所述一级沉淀池501以及三级沉淀池503空腔内底部设有沉泥沟渠,所述电机4与转动轴2一端相互传动连接。
18.工作原理:通过转动轴2安装于机体1空腔内,复数个螺旋叶3均依次安装于转动轴2表面,电机4安装于机体1右侧一端,电机4与转动轴2一端相互传动连接,进行机制砂洗砂作业,通过进水管道7一端安装于蓄水池6空腔内,进水管道7另一端与源水输入口11相互连接,污水输出管道8一端与污水输出口10相互连接,污水输出管道8另一端安装于一级沉淀池501空腔里,溢出水管道9一端与溢出水口12相互连接,溢出水管道9另一端安装于蓄水池6空腔内,污水输出口10设于机体1左侧一端,源水输入口11设于机体1左侧另一端,溢出水口12设于平流式沉淀池5左侧上端,实现水循环再次使用,通过一级沉淀池501设于平流式沉淀池5空腔内右侧,二级沉淀池502设于平流式沉淀池5空腔内中部,三级沉淀池503设于平流式沉淀池5空腔内左侧,第一隔离板13安装于平流式沉淀池5空腔内左端,第二隔离板14安装于平流式沉淀池5空腔内右端,第一隔离板13以及第二隔离板14均设有高低错落进出口,第一斜板15安装于三级沉淀池503空腔内底部,第二斜板16安装于二级沉淀池502空腔内底部,第三斜板17安装于一级沉淀池501空腔内底部,进行泥水沉淀处理,通过泥浆输出管道18另一端与三级沉淀池503底部相互连接,复数个搅拌装置19均依次安装于一级沉淀池501以及三级沉淀池503空腔内,一级沉淀池501以及三级沉淀池503空腔内底部设有沉泥沟渠,进行泥浆排放作业。
1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0.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