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灌装的色谱柱灌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9:14: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色谱柱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灌装的色谱柱灌装设备。


背景技术:

2.液相色谱分离技术主要用于多种组分物质的分离,而要实现高效分离,必须利用高效吸附填料,并采用高压方式使高效吸附填料发挥最高分离效率,液相色谱仪主要由高压液泵、检测器和液相色谱柱组成。其中,液相色谱柱是液相色谱仪中的核心部件,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而色谱柱通常通过灌装进行生产,现有的灌装设备在使用时,需要提前进行过滤,较为不便。
3.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便于灌装的色谱柱灌装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灌装的色谱柱灌装设备,解决了现有的色谱柱灌装设备需要提前过滤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便于灌装的色谱柱灌装设备,包括分流管组、储料器组以及输出组件,所述分流管组设于储料器组上方,且分流管组与储料器组相连接,所述储料器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储料器组侧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输出组件设于储料器组一侧,且输出组件与储料器组相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管组包括分流阀、分流器、主导管以及侧导管,所述分流阀设于主导管内部,且分流阀与主导管相连接,所述分流器设于主导管一端,且分流器与主导管相连接,所述主导管一端与侧导管相连接,所述侧导管两端与储料器组相连接,且侧导管上开设有通孔。
8.进一步的,所述储料器组包括储料瓶、密封圈、固定输出阀板以及箱体,所述储料瓶两端为圆台结构,且储料瓶侧表面开设有通孔,通孔内穿插有侧导管,所述密封圈固定连接于储料瓶侧表面,且密封圈设于固定输出阀板上方,所述固定输出阀板为内部空腔结构,且固定输出阀板固定连接于箱体上方,所述箱体为内部空腔结构,且箱体两侧开设有通孔。
9.进一步的,所述输出组件包括输出阀板、输出阀管、控制旋钮以及出料阀口,所述输出阀板固定连接于箱体侧表面,且底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输出阀管固定连接于输出阀板一侧,且输出阀管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控制旋钮设于输出阀管上开设的通孔内,且控制旋钮与输出阀管相连接,所述出料阀口固定连接于输出阀管一端,且出料阀口与输出阀管相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储料器组包括两组储料瓶以及密封圈。
11.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两端分别设有一组输出组件。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该实用新型,通过分流阀、分流器、主导管以及侧导管的相互作用,使得设备在使用时,无需对原料提前过滤,设备便可对原料进行过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备的便利性。
14.2、该实用新型,通过分流管组、储料器组以及输出组件的相互作用,使得设备在使用时,其内部存在有储料空间,且设备两端分别设有一组输出阀,可同时对两组色谱柱进行灌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18.图中:1、分流管组;2、储料器组;3、输出组件;4、分流阀;5、分流器;6、主导管;7、侧导管;8、储料瓶;9、密封圈;10、固定输出阀板;11、箱体;12、输出阀板;13、输出阀管;14、控制旋钮;15、出料阀口。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参看图1-3:一种便于灌装的色谱柱灌装设备,分流管组1、储料器组2以及输出组件3,分流管组1设于储料器组2上方,且分流管组1与储料器组2相连接,储料器组2内部开设有空腔,且储料器组2侧表面开设有通孔,输出组件3设于储料器组2一侧,且输出组件3与储料器组2相连接。
21.其中,分流管组1包括分流阀4、分流器5、主导管6以及侧导管7,分流阀4设于主导管6内部,且分流阀4与主导管6相连接,分流器5设于主导管6一端,且分流器5与主导管6相连接,主导管6一端与侧导管7相连接,侧导管7两端与储料器组2相连接,且侧导管7上开设有通孔。
22.其中,储料器组2包括储料瓶8、密封圈9、固定输出阀板10以及箱体11,储料瓶8两端为圆台结构,且储料瓶8侧表面开设有通孔,通孔内穿插有侧导管7,密封圈9固定连接于储料瓶8侧表面,且密封圈9设于固定输出阀板10上方,固定输出阀板10为内部空腔结构,且固定输出阀板10固定连接于箱体11上方,箱体11为内部空腔结构,且箱体11两侧开设有通孔,储料器组2包括两组储料瓶8以及密封圈9,箱体11两端分别设有一组输出组件3。
23.其中,输出组件3包括输出阀板12、输出阀管13、控制旋钮14以及出料阀口15,输出阀板12固定连接于箱体11侧表面,且底部上开设有通孔,输出阀管13固定连接于输出阀板12一侧,且输出阀管13上开设有通孔,控制旋钮14设于输出阀管13上开设的通孔内,且控制旋钮14与输出阀管13相连接,出料阀口15固定连接于输出阀管13一端,且出料阀口15与输出阀管13相连接。
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分流阀4、分流器5、主导管6以及侧导管7的相互作用,使得设备在使用时,无需对原料提前过滤,设备便可对原料进行过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备的便利性,通过分流管组1、储料器组2以及输出组件3的相互作用,使得设备在使用时,其内部存在有储料空间,且设备两端分别设有一组输出阀,可同时对两组色谱柱进行灌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
2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灌装的色谱柱灌装设备,包括分流管组(1)、储料器组(2)以及输出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组(1)设于储料器组(2)上方,且分流管组(1)与储料器组(2)相连接,所述储料器组(2)内部开设有空腔,且储料器组(2)侧表面开设有通孔,通孔处连接有输出组件(3),所述输出组件(3)设于储料器组(2)一侧,且输出组件(3)与储料器组(2)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灌装的色谱柱灌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组(1)包括分流阀(4)、分流器(5)、主导管(6)以及侧导管(7),所述分流阀(4)设于主导管(6)内部,且分流阀(4)与主导管(6)相连接,所述分流器(5)设于主导管(6)一端,且分流器(5)与主导管(6)相连接,所述主导管(6)一端与侧导管(7)相连接,所述侧导管(7)两端与储料器组(2)相连接,且侧导管(7)上开设有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灌装的色谱柱灌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器组(2)包括储料瓶(8)、密封圈(9)、固定输出阀板(10)以及箱体(11),所述储料瓶(8)两端为圆台结构,且储料瓶(8)侧表面开设有通孔,通孔内穿插有侧导管(7),所述密封圈(9)固定连接于储料瓶(8)侧表面,且密封圈(9)设于固定输出阀板(10)上方,所述固定输出阀板(10)为内部空腔结构,且固定输出阀板(10)固定连接于箱体(11)上方,所述箱体(11)为内部空腔结构,且箱体(11)两侧开设有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灌装的色谱柱灌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组件(3)包括输出阀板(12)、输出阀管(13)、控制旋钮(14)以及出料阀口(15),所述输出阀板(12)固定连接于箱体(11)侧表面,且底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输出阀管(13)固定连接于输出阀板(12)一侧,且输出阀管(13)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控制旋钮(14)设于输出阀管(13)上开设的通孔内,且控制旋钮(14)与输出阀管(13)相连接,所述出料阀口(15)固定连接于输出阀管(13)一端,且出料阀口(15)与输出阀管(13)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灌装的色谱柱灌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器组(2)包括两组储料瓶(8)以及密封圈(9)。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灌装的色谱柱灌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1)两端分别设有一组输出组件(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色谱柱生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灌装的色谱柱灌装设备,分流管组、储料器组以及输出组件,所述分流管组设于储料器组上方,且分流管组与储料器组相连接,所述储料器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储料器组侧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输出组件设于储料器组一侧,且输出组件与储料器组相连接,该实用新型,通过分流阀、分流器、主导管以及侧导管的相互作用,使得设备在使用时,无需对原料提前过滤,设备便可对原料进行过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备的便利性,并且使得设备在使用时,其内部存在有储料空间,且设备两端分别设有一组输出阀,可同时对两组色谱柱进行灌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上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星 王爱平 林克萌 曾彦雯 谭爱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惠安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9
技术公布日:2022/1/1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