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脉冲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9:12: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消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脉冲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2.病毒细菌的rna\dna对紫外线的吸收光谱是主要集中在uv-c区段,峰值在254-257nm。脉冲氙气灯的主要光辐射强度峰值也集中在深紫外线uv-c 区段,使用高能量的uv-c射线照射病毒细菌的rna\dna分子链,可有效对病菌消毒。脉冲强光紫外线还具有较强的近红外线输出光谱,近红外光具有热效应,导致微生物细胞内水分蒸发膨胀,细胞破裂。脉冲强光紫外线和近红外光的特点可用于硬质物体表面消毒和室内空气消毒。现有的消毒装置功率不高,消毒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了一种脉冲消毒装置,包括消毒驱动模块、氙气灯和折叠连接组件,所述消毒驱动模块和氙气灯通过折叠连接组件安装于车内顶部;所述消毒驱动模块包括emi和隔离电源、第一高压产生单元、第二高压产生单元、储能和整形单元、主控单元、引燃和放电单元,所述emi和隔离电源的v1p接口连接所述第一高压产生单元的vp接口, v1n接口连接所述第一高压产生单元的vn接口,vd1p接口连接所述第一高压产生单元的vp接口,vd1n接口连接所述第一高压产生单元的vn接口,v2p接口连接所述第二高压产生单元的vp接口,v2n接口连接所述第二高压产生单元的vn接口,vd2p接口连接所述第二高压产生单元的vp接口,vd2n接口连接所述第二高压产生单元的vn接口,所述第一高压产生单元的ctl接口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hvgc接口,所述主控单元的vdd接口连接所述emi和隔离电源的vdd接口,所述主控单元的k1接口连接所述emi和隔离电源的k1接口,所述主控单元的vtp接口连接所述emi和隔离电源的vtp接口,所述主控单元的 vtn接口连接所述emi和隔离电源的vtn接口,所述主控单元的gnd接口连接所述emi和隔离电源的gnd接口。
4.进一步地,所述消毒驱动模块的电压为48v直流电,功率为1000w,工作频率为1-3hz,输出电压为3000v。
5.进一步地,所述主控单元的g接口连接rs485设备的5接口,b接口连接 rs485设备的2接口,a接口连接rs485的1接口。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高压产生单元的hvp接口连接所述储能和整形单元的 hv1接口,所述第一高压产生单元的hvc接口连接所述储能和整形单元的hv2 接口,所述第一高压产生单元的hvn接口连接所述储能和整形单元的hv3接口,所述第二高压产生单元的hvc接口连接所述储能和整形单元的hv4接口,所述第二高压产生单元的hvn接口连接所述储能和整形单元的hv5接口,所述第一高压产生单元的hvn接口连接所述第二高压产生单元的hvp接口。
7.进一步地,所述引燃和放电单元的vxp接口连接所述emi和隔离单元的vxp 接口,
vxn接口连接所述emi和隔离单元的vxn接口。
8.进一步地,所述引燃和放电单元的hvp接口连接所述储能和整形单元的hvp 接口,所述引燃和放电单元的hvn接口连接所述储能和整形单元的hvn接口。
9.进一步地,所述折叠连接组件为折叠铰链或折叠合页,可90度或180度折叠。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额定功率高,杀菌效果好。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脉冲消毒装置原理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消毒驱动模块电路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氙气灯打开后的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氙气灯折叠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8.实施例1
19.如图1所示,脉冲强光紫外线技术的最基本结构,是由一个动力单元和氙气灯单元组成。动力单元是向氙气灯单元提供高电压高电流的部件,为氙气灯提供所需的能量;氙气灯是在动力单元提供能量的基础上,发出由紫外线至近红外线区域的光线,紫外线波段尤为丰富,其光谱与太阳光光谱相近,但强度要超出数千倍至数万倍。
20.脉冲氙气灯紫外线的产生需要两部分电路完成,其一是具有功率放大作用的能力贮存器,它能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几分之一秒)积蓄能力,而后在短时间内(微妙或毫秒级)将能量释放出来做功,这样在每一个工作循环内就会产生相当高的峰值功率;其二是光
电转换系统,它将产生的脉冲能力贮存在氙气灯中,由电离作用即可产生高强度的瞬时脉冲强光。
21.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巡检消毒机器人,包括消毒驱动模块、氙气灯和折叠连接组件,消毒驱动模块和氙气灯通过折叠连接组件安装于车内顶部;消毒驱动模块包括emi和隔离电源、第一高压产生单元、第二高压产生单元、储能和整形单元、主控单元、引燃和放电单元,emi和隔离电源的v1p 接口连接第一高压产生单元的vp接口,v1n接口连接第一高压产生单元的vn 接口,vd1p接口连接第一高压产生单元的vp接口,vd1n接口连接第一高压产生单元的vn接口,v2p接口连接第二高压产生单元的vp接口,v2n接口连接第二高压产生单元的vn接口,vd2p接口连接第二高压产生单元的vp接口, vd2n接口连接第二高压产生单元的vn接口,第一高压产生单元的ctl接口连接主控单元的hvgc接口,主控单元的vdd接口连接emi和隔离电源的vdd 接口,主控单元的k1接口连接emi和隔离电源的k1接口,主控单元的vtp 接口连接emi和隔离电源的vtp接口,主控单元的vtn接口连接emi和隔离电源的vtn接口,主控单元的gnd接口连接emi和隔离电源的gnd接口。
22.主控单元的g接口连接rs485设备的5接口,b接口连接rs485设备的2 接口,a接口连接rs485的1接口。
23.第一高压产生单元的hvp接口连接储能和整形单元的hv1接口,第一高压产生单元的hvc接口连接储能和整形单元的hv2接口,第一高压产生单元的hvn接口连接储能和整形单元的hv3接口,第二高压产生单元的hvc接口连接储能和整形单元的hv4接口,第二高压产生单元的hvn接口连接储能和整形单元的hv5接口,第一高压产生单元的hvn接口连接第二高压产生单元的hvp接口。
24.引燃和放电单元的vxp接口连接emi和隔离单元的vxp接口,vxn接口连接emi和隔离单元的vxn接口。
25.引燃和放电单元的hvp接口连接储能和整形单元的hvp接口,引燃和放电单元的hvn接口连接储能和整形单元的hvn接口。
26.折叠连接组件为折叠铰链或折叠合页,可90度或180度折叠。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氙气灯打开后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氙气灯折叠后的图。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28.本实用新型用超高功率超高压的脉冲强光紫外线作为有效杀菌因子。脉冲紫外线灯额定功率达1000瓦,工作电压达2500-3000伏。利用高电压瞬间放电的脉冲技术和紫外线灯管,以脉冲形式激发类似太阳光的强光,并产生比传统紫外灯强百倍的紫外光辐射量,能快速、高效地实现广谱消毒杀菌,使空气和物表上的细菌、病毒无处可藏。脉冲紫外线消毒具有多方面的复合型消毒机理,使用时将本发明通过折叠连接组件安装与车辆顶部,本实用新型可安装与公交车、地铁车辆或火车等车辆上。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消毒时,距离本实用新型的氙气灯1米距离的紫外线强度可达到2000~2300μw/cm2,消毒有效距离5米。消毒时间持续5分钟,杀菌率可超过99.9%。
29.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输入电压为48v直流电,功率为1000w,工作频率为1-3hz,输出电压为3000v。
30.优选地,本实施例的驱动模块尺寸为405mm(长)
×
330mm(宽)
×
109mm(高),氙气灯的尺寸为260mm(高)
×
48mm(宽)
×
9mm(厚)。
3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额定功率高,杀菌效果好。
32.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改变、修饰、代替、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