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8:14: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磁感应加热(induction heat it)可以使得加热体直接产生热量,无需通过中间导热介质将热量传输至加热体,从而有效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鉴于电磁感应加热具有良好的节能特性,使得电磁感应加热在电磁炉等家用电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传统的电磁炉,通常存在厚度较大的缺陷,从而不利于电磁炉的薄形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电磁炉的薄形化设计。
4.一种电磁炉,包括:
5.基壳;
6.主板,所述主板与所述基壳连接;
7.线盘组件,所述线盘组件与所述基壳连接并相对所述主板层叠设置;及
8.元器件,所述元器件设置在所述主板上,所述元器件在所述基壳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线盘组件在所述基壳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之外。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元器件具有背向所述主板设置的第一表面,所述线盘组件具有背向所述主板设置的第二表面。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壳上的散热器和风扇,所述散热器、风扇和所述主板均位于所述线盘组件的同侧,所述散热器和所述风扇沿所述基壳的周向间隔设置。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在所述基壳上的正投影的一部分被所述线盘组件在所述基壳上的正投影覆盖。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的中心和所述散热器的中心两者在所述基壳周向上所间隔的角度小于等于90
°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全部所述元器件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元器件和第二元器件,第一、第二元器件和所述风扇沿所述基壳的周向分居所述散热器的相对两侧。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元器件相对所述第二元器件更靠近所述散热器,且所述第一元器件相对所述第二元器件更远离所述基壳的中心。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基壳上并环绕所述风扇设置的挡板,所述挡板跟所述基壳围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中的气流流向所述散热器未被所述线盘组件所遮盖的部分,所述第二风道中的气流流向所述主板和所述散热器被所述线盘组件所遮盖的部分。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连通缺口。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方案中的至少一项:
18.所述线盘组件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基壳的中心轴线重合;
19.所述基壳呈圆盘状。
2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鉴于元器件在主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线盘组件在主板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之外,使得元器件的一部分能充分利用线盘组件和主板之间的层叠空间,确保主板、元器件和线盘组件三者成“部分层叠”状态,从而使得主板、元器件和线盘组件三者在电磁炉厚度方向上占据的尺寸小于三者总厚度之和,如此可以大幅减少电磁炉的总厚度和总体积,最终实现电磁炉的薄形化和小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21.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局部结构的立体图;
22.图2为图1所示电磁炉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
23.图3为图1所示电磁炉的局部结构的去除线盘组件后的俯视图;
24.图4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去除线盘组件后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7.参阅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的电磁炉10包括基壳110、主板120、线盘组件200、元器件300、散热器410、风扇420和挡板430。线盘组件200用于对容器加热,容器可以为加热锅。容器上含有导磁材料,当线盘组件200包括线圈,当对线圈通入交流电时,线圈将产生交变磁场。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作用在导磁材料上,导磁材料内形成无数强度的涡流而产生热量,从而对容器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28.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壳110可以大致呈圆盘状,基壳110可以作为主板120、线盘组件200、元器件300、散热器410、风扇420和主板120的承载主体,即主板120、线盘组件200、元器件300、散热器410、风扇420和主板120均设置在该基壳110上。主板120、散热器410和风扇420均叠置在线盘组件200的同侧(即下侧),换言之,主板120、散热器410和风扇420位于线盘组件200的下方。线盘组件200的中心轴线可以与基壳110的中心轴线重合,即线盘组件200和基壳110两者同轴设置。
29.主板120与基壳110连接,主板120作为控制电路板使用,元器件300设置在主板120上,具体而言,元器件300可以贴附在主板120背向基壳110的表面上。元器件300的厚度相对较大,例如元器件300的厚度可以大于主板120的厚度,故元器件300在整个电磁炉10的厚度方向上占据较大的长度。元器件300具有第一表面330,该第一表面330背向基壳110和主板
120设置,线盘组件200具有第二表面210,该第二表面210同样背向基壳110和主板120设置,第一表面330相对第二表面210更加远离主板120和基壳110。通俗而言,第一表面330位于第二表面210的上方,使得第一表面330沿电磁炉10的厚度方向相对第二表面210高出一定的高度。
30.元器件300沿电磁炉10的厚度方向在基壳110上存在正投影,该正投影可以记为第一正投影。线盘组件200沿电磁炉10的厚度方向同样在基壳110上存在正投影,该正投影可以记为第二正投影。第二正投影的面积可以大于第一正投影的面积,第一正投影位于第二正投影的覆盖范围之外。通俗而言,元器件300沿电磁炉10的厚度方向并未对元器件300形成遮盖作用,使得元器件300位于线盘组件200的遮盖范围之外。
31.假如将线盘组件200叠置在主板120的上方,且元器件300叠置在主板120和线盘组件200之间,即主板120、元器件300和线盘组件200三者沿从下往上的方向依次叠置。因此,线盘组件200沿电磁炉10的厚度方向对元器件300起到遮盖作用,即元器件300位于线盘组件200的正下方,使得线盘组件200在基壳110上的正投影能够完全覆盖元器件300在基壳110上的正投影。鉴于主板120、元器件300和线盘组件200沿上下方向层叠设置,即主板120、元器件300和线盘组件200成“完全层叠”状态,如此会导致主板120、元器件300和线盘组件200三者在电磁炉10厚度方向上占据的尺寸等于三者总厚度之和,加上元器件300的总厚度较大,如此会导致整个电磁炉10的厚度较大,不符合电磁炉10薄形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32.而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磁炉10,鉴于元器件300位于线盘组件200的遮盖范围之外,使得元器件300的一部分能充分利用线盘组件200和主板120之间的层叠空间,确保主板120、元器件300和线盘组件200三者成“部分层叠”状态,从而使得主板120、元器件300和线盘组件200三者在电磁炉10厚度方向上占据的尺寸小于三者总厚度之和,如此可以大幅减少电磁炉10的总厚度和总体积,最终实现电磁炉10的薄形化和小型化设计。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410和风扇420沿基壳110的周向间隔设置。风扇420的中心和散热器410的中心两者在基壳110周向上所间隔的角度小于等于90
°
。显然,当风扇420的中心和散热器410的中心两者在基壳110周向上所间隔的角度小于90
°
时,散热器410和风扇420两者相距较近。散热器410在基壳110上的正投影的一部分被线盘组件200在基壳110上的正投影覆盖,具体而言,散热器410沿电磁炉10的厚度方向在基壳110上存在正投影,该正投影可以记为第三正投影。鉴于线盘组件200沿电磁炉10的厚度方向在基壳110上存在正投影记为第二正投影,该第三正投影的一部分被第二正投影覆盖,而第三正投影的另一部分则并未被第二正投影覆盖。通俗而言,散热器410的一部分被线盘组件200遮盖,散热器410的另一部分并未被线盘组件200遮盖,例如散热器410的一半位于线盘组件200的正下方而被线盘组件200遮盖,散热器410的另一半位于线盘组件200的之外而未被线盘组件200遮盖。
34.散热器410被线盘组件200遮盖的部分可以记为遮盖部,散热器410位被线盘组件200遮盖的部分可以记为暴露部,遮盖部的长度可以等于暴露部的长度。遮盖部可以将主板120和线盘组件200的热量传递至暴露部以便散出整个电磁炉10。散热器410可以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鉴于铝合金具有较强的导热性能,故散热器410能够快速吸收主板120和线盘组件200的热量,以便该热量快速散发至电磁炉10之外,防止电磁炉10内温度过高而影响自身的使用寿命。在结构上,散热器410可以包括底板和散热鳍片,底板可以直接固定在基壳
110上,散热鳍片固定在底板背向基壳110设置的表面上,散热鳍片大致可以呈矩形片状结构,散热鳍片的一端为固定端并固定在底板上,散热鳍片的一端为自由端并相对底板沿电磁炉10的厚度方向凸出一定的高度。散热鳍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散热鳍片沿底板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底板和散热鳍片两和可以一体连接,如此使得整个散热器410通过注射成型的方式制作。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鳍片也可以采用焊接或胶接的方式固定在底板上。
35.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风扇420开启时,风扇420所产生的气流可以将散热器410上的热量快速排出至电磁炉10之外,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电磁炉10的散热效果。同时,风扇420也可以防止灰尘和油烟等污染物进入至电磁炉10内部,防止灰尘和油烟等污染物对元器件300、主板120和线盘组件200等零部件构成侵蚀,提高元器件300、主板120和线盘组件200三者的使用寿命,最终保证整个电磁炉10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36.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板430固定在基壳110上,挡板430可以环绕风扇420设置,挡板430的一部分可以相对风扇420更加远离基壳110的中心。挡板430大致呈长条形的片状结构,挡板430跟基壳110可以围成两个风道,其中一个风道可以记为第一风道431,另外一个风道可以记为第二风道432。挡板430上开设有连通缺口433,第一风道431和第二风道432可以通过该连通缺口433相互连通。当风扇420工作时,风扇420产生气流的一部分通过连通缺口433进入第一风道431,风扇420产生气流的另一部分则直接进入第二风道432。
37.具体而言,第一风道431中的气流首先流向散热器410未被线盘组件200所遮盖的部分,即首先流向散热器410的暴露部,接着再流向元器件300,最后流出至电磁炉10之外,故第一风道431中的气流可以将暴露部和元器件300产生的热量排出至电磁炉10之外。第二风道432中的气流首先流向主板120和散热器410被线盘组件200所遮盖的部分,即首先流向主板120和散热器410的遮盖部,接着再流向元器件300,最后流出至电磁炉10之外,故第二风道432中的气流可以将主板120、遮盖露部和元器件300产生的热量排出至电磁炉10之外。通过设置挡板430以产生第一风道431和第二风道432,可以对风扇420产生的气流起到很好的导向和聚集作用,防止风扇420产生的气流分散,确保气流尽可能多的流向散热器410、主板120和元器件300,提高风扇420的能量利用率和散热效果。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元器件3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元器件300可以沿基壳110的周向间隔排列。将全部元器件300中的其中两个记为第一元器件310和第二元器件320,第一元器件310和第二元器件320两者沿基壳110的周向相邻设置,第一元器件310和第二元器件320两者相对其它元器件300沿基壳110的周向更加靠近散热器410。第一元器件310和第二元器件320两者以及风扇420分居散热器410的相对两侧,例如第一元器件310和第二元器件320两者位于散热器410的前侧,而风扇420则位于散热器410的后侧,如此可以使得风扇420产生的气流经过散热器410之后再流向元器件300。
39.第一元器件310相对第二元器件320更靠近散热器410,且第一元器件310相对第二元器件320更远离基壳110的中心,即第一元器件310和第二元器件320沿基壳110的径向错位设置,如此使得第二元器件320靠近基壳110中心的一端相对第一元器件310沿基壳110的径向凸出设置。当风扇420产生的气流流向元器件300时,该气流将与第二元器件320相对第一元器件310的凸出部分产生碰撞,从而改变气流的方向,使得气流从第一元器件310和第二元器件320两者之间的缝隙流出至电磁炉10之外,故该气流可以同时带走第一元器件310和第二元器件320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气流的利用率以及电磁炉10的散热效果。当然,为
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任意相邻两个元器件300可以沿基壳110的径向错位设置。
4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