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发动机缸体芯盒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8:05: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缸体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缸体芯盒模具。


背景技术:

2.汽车是现在使用最多的一种交通工具,其由很多零部件构成,其中缸体是汽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零件,一般采用模具进行浇注制造。目前在进行发动机缸体生产时,缸体模具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其上模和下模之间在闭合时不够精准、容易存在间隙,导致生产出来的发动机缸体易存在很多毛边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缸体芯盒模具,其通过定位块和定位槽得以对上模和下模的合模过程进行定位,提高合模过程中的精度。
4.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缸体芯盒模具,其设有锁紧装置,得以对上模和下模之间进行锁紧操作,保证其合模过程中的精度,提高其生产出来产品的质量。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动机缸体芯盒模具,包括机架、上模以及下模,所述下模固定于机架上,所述上模设置于所述下模的上方,所述上模对准所述下模,所述上模设有多个定位块,所述下模上设有多个定位槽,各个所述定位块分别对准各个所述定位槽,所述下模设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得以对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进行锁紧。
6.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有多个支撑杆,所述上模设有多个滑槽,多个所述滑槽呈圆周分布于所述上模,各个所述支撑杆分别贯穿所述滑槽,所述上模上设有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气缸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上模,所述驱动气缸得以带动所述上模沿着所述滑槽进行上下移动。
7.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包括第一定位块以及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分设于上模底部的左右两侧,第二定位块分设于上模底部的前后两侧,第二定位块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二定位块对称地分设于上模底部的前后两侧。
8.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锁紧螺母以及两个锁紧件,两个所述锁紧件分设于所述锁紧螺母的两侧,所述锁紧螺母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得以通过第二定位块对上模和下模进行锁紧操作。
9.进一步地,所述下模上设有移动腔以及两个锁紧腔,两个所述锁紧腔分设于所述移动腔的两侧,所述移动腔连通两个所述锁紧腔,两个所述锁紧件分别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锁紧腔内,所述锁紧螺母转动安装于所述移动腔内。
10.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包括锁紧杆、抵接杆以及伸缩弹簧,所述锁紧杆固接于所述抵接杆,所述伸缩弹簧套设于所述锁紧杆的外表面,所述伸缩弹簧的一端固接于所述抵接杆,所述伸缩弹簧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锁紧腔的内壁,所述第二定位块上设有锁紧槽,所述
锁紧杆对准所述锁紧槽。
11.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螺母包括转动杆以及推动块,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下模,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固接所述推动块,所述推动块抵接于所述抵接杆。
12.进一步地,所述推动块呈圆台结构,其从所述转动杆的一端逐渐向内收缩形成,所述抵接杆靠近所述推动块的一侧设有圆弧面,所述圆弧面抵接于所述推动块。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其设有多个定位块和多个定位槽,得以对合模过程进行导向操作,同时多个定位块分设于上模底部的四周,得以实现上模和下模合模时,其各个方向均能进行有效地对准,从而提高合模精度。
15.(2)其设有锁紧装置,锁紧装置得以在第二定位块伸入定位槽后,对第二定位块进行锁紧操作,由此得以实现快速稳定地将第二定位块锁紧于定位槽内,得以实现对上模和下模进行锁紧操作,保障浇注过程能稳定地进行,避免由于合模不精准而导致产品出现毛边的问题,整个锁紧过程快速便捷,锁紧效果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技术中发动机缸体芯盒模具上模和下模分离时的立体图。
17.图2为本技术中发动机缸体芯盒模具的主视图。
18.图3为本技术中图2中沿a-a处的剖视图。
19.图4为本技术图3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20.图5为本技术中发动机缸体芯盒模具的俯视图。
21.图6为本技术中图5中沿b-b处的剖视图。
22.图7为本技术中图6中上模和下模合模时的剖面示意图。
23.图8为本技术中图7在d处的放大示意图。
24.图9为本技术中锁紧装置的立体图。
25.图10为本技术中锁紧螺母和锁紧件分离状态下的示意图。
26.图中:1、发动机缸体芯盒模具;10、机架;11、支撑杆;20、上模;21、定位块;211、第一定位块;212、第二定位块;213、锁紧槽;22、滑槽;23、驱动气缸;30、下模;31、定位槽;32、锁紧装置;33、移动腔;34、锁紧腔;35、锁紧螺母;351、转动杆;352、推动块;36、锁紧件;361、锁紧杆;362、抵接杆;363、伸缩弹簧;364、圆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2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
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30.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1.如图1-10所示的一种发动机缸体芯盒模具1,包括机架10、上模20以及下模30,下模30固定于机架10上,上模20设置于下模30的上方,上模20对准下模30,上模20和下模30之间设有用于成型发动机缸体的型腔,上模20设有多个定位块21,多个定位块21分设于上模20的底面的四周,得以对上模20和下模30的四个方向均进行定位操作,提高上模20和下模30合模的精度,下模30上设有多个定位槽31,各个定位块21分别对准各个定位槽31,当进行合模时,上模20向下运动,各个定位块21分别伸入各个定位槽31内,在多个定位块21和多个定位槽31的作用下,得以对上模20和下模30的合模过程进行定位,提高合模过程中的精准度,从而有效地避免由于上模20和下模30在合模过程中由于发生偏差而导致合模不精准的问题,从而避免生产出来的产品易出现毛边等问题,提高生产出来产品的质量。下模30设有锁紧装置32,锁紧装置32得以对上模20进行锁紧,锁紧装置32得以在合模完成后对上模20和下模30之间进行锁紧操作,使得浇注过程中上模20和下模30之间不会发生松动,提高合模的精度,当锁紧装置32对上模20和下模30之间进行锁紧操作后,即可通过浇注口对型腔内注入浇注液,使得其在高压下迅速成型凝固,由此得以完成模具成型操作。
32.其中,如图1和图6所示,机架10上设有多个支撑杆11,上模20设有多个滑槽22,多个滑槽22呈圆周分布于上模20,各个支撑杆11分别贯穿滑槽22,多个支撑杆11和多个滑槽22的设置,得以对上模20的移动进行限位,使得其在进行合模和开模操作时,得以沿着支撑杆11进行上下移动,由此得以保障上模20在进行上下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上模20上设有驱动气缸23,驱动气缸23的一端固定于机架10上,驱动气缸23的另一端固接于上模20,驱动气缸23得以带动上模20沿着滑槽22进行上下移动,得以实现合模和开模操作。
33.其中,如图1和图3所示,定位块21包括第一定位块211以及第二定位块212,第一定位块211分设于上模20底部的左右两侧,第二定位块212分设于上模20底部的前后两侧,且第一定位块211的长度长于第二定位块212的长度,使得第一定位块211得以对上模20和下模30的合模过程进行导向作用,从而使得第二定位块212得以精准地卡入定位槽31中,为后续锁紧件36锁紧第二定位块212提供基础,保障锁紧过程能够顺利进行。通过在上模20底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均设有定位块21,得以对上模20和下模30之间进行有效地定位,得以提高合模精度,第二定位块21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二定位块212对称地分设于上模20底部的前后两侧,锁紧装置32设置于两个第二定位块212之间,下模30前侧的锁紧装置32得以将位于上模20底部前侧的两个第二定位块212锁紧于定位槽31中,下模30后侧的锁紧装置32得以将上模20底部后侧的两个第二定位块212锁紧于定位槽31中。
34.其中,如图3-10所示,锁紧装置32包括锁紧螺母35以及两个锁紧件36,两个锁紧件36分设于锁紧螺母35的两侧,锁紧螺母35的一端抵接于锁紧件36,锁紧件36得以通过第二定位块212对上模20和下模30进行锁紧操作,具体操作为:下模30上设有移动腔33以及两个锁紧腔34,两个锁紧腔34分设于移动腔33的两侧,移动腔33连通两个锁紧腔34,两个锁紧件36分别可移动地安装于锁紧腔34内,锁紧螺母35转动安装于移动腔33内,当合模完成后,此
时第一定位块211以及第二定位块212得以分别完全伸入定位槽31内,此时顺时针转动锁紧螺母35,圆台结构推动块352得以在转动杆351的作用下向型腔方向运动,此时,随着推动块352与锁紧件36的接触面的直径逐渐增大,推动块352得以将位于锁紧螺母35左侧的锁紧件36向左进行推动,同时将锁紧螺母35右侧的锁紧件36向右进行推动,左侧锁紧件36的锁紧杆361得以抵接于左侧第二定位块212上的锁紧槽213内,右侧锁紧件36的锁紧杆361得以抵接于右侧第二定位块212上的锁紧槽213内,由此得以实现通过驱动锁紧螺母35进行转动得以实现驱动锁紧件36对上模20和下模30进行锁紧操作,提高合模的精度,从而提高型腔内生产出来产品的合格率以及质量。
35.其中,如图6-10所示,锁紧件36包括锁紧杆361、抵接杆362以及伸缩弹簧363,锁紧杆361固接于抵接杆362,伸缩弹簧363套设于锁紧杆361的外表面,伸缩弹簧363的一端固接于抵接杆362,伸缩弹簧363的另一端固接于锁紧腔34的内壁,当顺时针转动锁紧螺母35时,锁紧螺母35得以向型腔方向运动,推动块352得以通过抵接杆362推动锁紧杆361向锁紧槽213方向运动,此时伸缩弹簧363为压缩状态,当锁紧杆361抵接于锁紧槽213时,锁紧件36得以对上模20和下模30进行锁紧操作。当需要进行开模操作时,逆时针转动锁紧螺母35,使得锁紧螺母35得以向远离型腔方向运动,此时锁紧螺母35对抵接杆362无作用力,在伸缩弹簧363的作用下,锁紧杆361得以远离锁紧槽213,由此锁紧杆361对上模20和下模30之间无锁紧操作,此时启动驱动气缸23,驱动气缸23得以带动上模20向上运动,由此得以实现开模操作。
36.其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定位块212上设有锁紧槽213,锁紧腔34对准锁紧槽213,当锁紧杆361伸入锁紧槽213时,得以对上模20和下模30之间进行锁紧操作,通过设置锁紧杆361和锁紧槽213对上模20和下模30进行锁紧操作,得以保证浇注过程中上模20和下模30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型腔内生产出来产品的质量;当锁紧杆361远离锁紧槽213时,此时锁紧杆361对上模20和下模30之间无锁紧操作,得以进行开模操作。
37.其中,如图6-10所示,锁紧螺母35包括转动杆351以及推动块352,转动杆351的一端螺纹安装于下模30,转动杆351的另一端固接推动块352,推动块352的侧壁抵接于抵接杆362。当顺时针旋转转动杆351时,在转动杆351以及下模30连接处的螺纹的作用下,转动杆351得以驱动推动块352向型腔方向运动,此时推动块352得以通过抵接杆362推动锁紧杆361,使得锁紧杆361得以抵接于锁紧槽213内,由此得以实现对上模20和下模30之间进行锁紧操作;当逆时针旋转转动杆351时,在转动杆351以及下模30连接处的螺纹的作用下,转动杆351得以带动推动块352向外运动,此时推动块352对抵接杆362无作用力,此时锁紧杆361在伸缩弹簧363的弹力作用下,得以远离锁紧槽213,由此得以进行开模操作,整个锁紧过程简单便捷,锁紧效果好,为浇注成型提供良好的基础,从而得以有效地提高生产出来产品的质量。
38.其中,如图9和图10所示,推动块352呈圆台结构,其从转动杆351的一端逐渐向内收缩形成,具体为推动块352从转动杆351的一端向型腔方向逐渐收缩形成,由此当推动块352向型腔方向运动时,其与抵接杆362接触部位的直径逐渐增大,由此推动块352得以通过抵接杆362推动锁紧杆361向锁紧槽213内运动,得以实现锁紧操作;当推动块352向远离型腔的方向运动时,推动块352与抵接杆362接触部位的直径逐渐减小,此时推动块352对抵接杆362无作用力,此时锁紧杆361得以远离锁紧槽213,锁紧装置32得以失去锁紧作用。抵接
杆362靠近推动块352的一侧设有圆弧面364,圆弧面364抵接于推动块352,圆弧面364便于推动块352进行伸缩移动,实现通过伸缩移动推动块352,改变推动块352与抵接杆362接触部位的直径大小,从而实现推动锁紧杆361在水平方向上进行伸缩运动,得以实现对上模20和下模30之间进行锁紧操作,整个锁紧过程锁紧效果好、锁紧精度高。
39.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