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折叠筐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7:44: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折叠筐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存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折叠筐。


背景技术:

2.折叠筐一般由四个侧板与底座铰接而成,侧板之间通过相应锁扣件连接进而形成折叠筐,折叠筐具有使用方便、闲置时节省占地空间、方便回收等优点,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名称为一种多功能折叠筐,申请号为201520165173.9的中国专利申请,其说明书公开了多个侧板相对于底座铰接,相邻侧板之间通过多个旋转扣扣合相连,其存在缺点在于,折叠筐在需要折叠时,需要逐个对固定侧板的旋转扣进行解锁,才能解除相邻侧板扣合状态以使侧板能相对底座折叠,折叠筐的侧板之间解除扣合的步骤繁琐,不方便使用人员对折叠筐进行快速折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一种折叠筐,解决现有的折叠筐在需要折叠时操作步骤繁琐,人员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折叠筐,包括底座和铰接在底座上的多个侧板,所述侧板相对于底座边缘转动进而使折叠筐在折叠状态和使用状态切换,相邻的侧板之间通过卡扣机构锁定以维持所述使用状态,其中相对的两个侧板上设有解锁件,所述解锁件动作同步解除位于侧板两侧卡扣机构的锁定。
6.在上述一种折叠筐中,所述卡扣机构包括卡扣和设置在所述侧板上的卡槽,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解锁件上,所述解锁件相对于侧板活动以带动卡扣与卡槽形成扣合。
7.在上述一种折叠筐中,所述侧板上导向筋,所述解锁件与导向筋形成滑动配合以沿着所述导向筋滑动设置在侧板上。
8.在上述一种折叠筐中,所述解锁件的中心穿设有转轴,所述解锁件通过转轴与侧板转动相连以带动卡扣与卡槽扣合或者分离。
9.在上述一种折叠筐中,所述卡扣机构包括卡扣和设置在所述侧板上的卡槽,所述卡扣与解锁件之间通过传动件连接,所述解锁件运动进而通过传动件带动卡扣与卡槽形成扣合。
10.在上述一种折叠筐中,所述传动件包括转轴和啮合机构,所述卡扣通过转轴与侧板转动相连,所述卡扣与解锁件之间通过啮合机构联动;
11.所述啮合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卡扣端部的齿圈和设置在解锁件上与齿圈形成啮合的齿板或者卡扣端部设有齿板和所述解锁件上设有与所述齿板啮合的齿圈,所述解锁件运动并通过齿板与齿圈啮合以带动卡扣围绕转轴转动后与卡槽形成扣合。
12.在上述一种折叠筐中,所述折叠筐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解锁件具有使所述卡扣机构锁定的扣合位置,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维持所述解锁件处于所述扣合位置。
13.在上述一种折叠筐中,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弯折端和与弯折端连接的至少一个弹性端,所述解锁件上设有容纳所述弯折端的活动腔,所述弯折端容置于所述活动腔内,所述弹性端贯穿所述活动腔与所述侧板接触;
14.或者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解锁件和侧板之间。
15.在上述一种折叠筐中,所述侧板的侧面设有凹槽,所述解锁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部。
16.在上述一种折叠筐中,相对的两个所述侧板和底座的铰接处与底座底部之间间距相同,相邻的两个侧板和底座的铰接处与底座底面之间间距不同。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筐,包括底座和铰接在底座上的多个侧板,所述侧板相对于底座边缘转动进而使折叠筐在折叠状态和使用状态切换,相邻的侧板之间通过卡扣机构锁定以维持所述使用状态,其中相对的两个侧板上设有解锁件,所述解锁件动作同步解除位于侧板两侧卡扣机构的锁定。
19.筐体由四个侧板底部围绕底座边缘铰接而成,侧板之间通过卡扣机构连接后,多个侧板与底座之间形成一个整体,即形成使用状态,当侧板之间的卡扣机构锁定解除时,相邻侧板彼此不连接,并能够独立围绕底座铰接处转动以进入折叠状态,由于相邻的两个侧板之间通过卡扣机构连接,而解锁件的运动能够同步解锁两个卡扣机构,因此只需通过两个解锁件就能快速解除筐体的侧板锁定,方便对折叠筐进行折叠收纳,人员操作折叠箱折叠更便捷高效。
20.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扣机构包括卡扣和设置在所述侧板上的卡槽,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解锁件上,所述解锁件相对于侧板活动以带动卡扣与卡槽形成扣合。通过卡扣与卡槽的扣合,方便对侧板之间进行连接,解锁件的相对侧板运动以同步解锁位于解锁件两端的卡扣机构,使得侧板之间解除连接时更便捷。
21.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板上导向筋,所述解锁件与导向筋形成滑动配合以沿着所述导向筋滑动设置在侧板上。导向筋的设置便于引导解锁件在侧板表面移动,进而带动解锁件两端的卡扣与卡槽形成扣合或者分离,完成侧板之间的连接与分离。
22.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解锁件的中心穿设有转轴,所述解锁件通过转轴与侧板转动相连,所述解锁件动作以带动卡扣与卡槽扣合或者分离。通过解锁件围绕侧板旋转进以带动卡扣与卡槽形成扣合,更方便对解锁件进行操作,方便快速解除两个侧板之间的连接状态。
23.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扣机构包括卡扣和设置在所述侧板上的卡槽,所述卡扣与解锁件之间通过传动件连接,所述解锁件运动进而通过传动件带动卡扣与卡槽形成扣合。卡扣与解锁件之间通过传动件连接驱动,使的卡扣与解锁件分为两个独立的部件,避免在卡扣损坏时,就需要更换整个解锁件而造成成本增加的问题,有利于产品维护更换,降低维修成本。
24.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件包括转轴和啮合机构,所述卡扣通过转轴与侧板转动相连,所述卡扣与解锁件之间通过啮合机构连接;
25.所述啮合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卡扣上的齿圈和设置在解锁件上与齿圈形成啮合的齿板;
26.或者卡扣设有齿板和所述解锁件上设有与所述齿板啮合的齿圈,所述解锁件运动并通过齿板与齿圈啮合以带动卡扣围绕转轴转动后与卡槽形成扣合。齿圈与齿板之间啮合设计,既实现了卡扣与解锁件可拆卸连接,又实现了固定连接带来的相应效果,既解锁件运动时同步带动卡扣与卡槽分离或者扣合的效果,同时卡扣与解锁件之间通过齿圈与齿板啮合,方便将卡扣从解锁件端部拆卸下来,避免因卡扣磨损或者因为机械碰撞等原因导致卡扣与卡槽扣合间隙过大而使解锁件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该设计大大减小了解锁件的维护成本,使易磨损的卡扣能够更换而无需更换整个解锁件,提高折叠筐的部件利用率,方便对解锁件进行维护。
27.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折叠筐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解锁件具有使所述卡扣机构锁定的扣合位置,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维持所述解锁件处于所述扣合位置。弹性复位件设置在侧板和解锁件之间,在卡扣进入扣合状态时,解锁件运动需要克服弹性复位件的弹力,当解锁件的外力撤销以后,利用弹性复位件的弹力以使解锁件端部的卡扣复位以与槽形成稳定扣合,避免卡扣与卡槽之间因震动分离影响扣合效果问题。
28.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弯折端和与弯折端连接的至少一个弹性端,所述解锁件上设有容纳所述弯折端的活动腔,所述弯折端容置于所述活动腔内,所述弹性端贯穿所述活动腔与所述侧板接触。弹性件的设置,能够利用弹性件端部的弹性端与侧板侧面接触相抵,而弯折端又与解锁件连接,因此解锁件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侧板发生移动时需要克服弹性件弹性端的弹力,进而在解锁件的卡扣与卡槽进入扣合位置后,利用弹性端的弹性复位力将解锁件复位以带动卡扣与卡槽稳定扣合;
29.或者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解锁件和侧板之间。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侧板侧面和解锁件固接,或者将弹簧的一端与侧板固定或者与解锁件固定,而另一端为自由端,亦或者将弹簧放置在侧板与解锁件之间,弹簧两端为自由端,弹簧中间部位与侧板固定,一样能够提供对解锁件克服弹性复位件移动后的复位力。
30.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板的侧面设有凹槽,所述解锁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凹槽的设置,可以将解锁件设置在凹槽内,进而使得解锁件表面与侧板侧面形成一个平面,避免解锁件突出于侧板表面影响美观度,同时避免解锁件突出于侧板表面而容易误触解锁件使卡扣与卡槽分离问题。
31.进一步的方案,相对的两个所述侧板和底座的铰接处与底座底部之间间距相同,相邻的两个侧板和底座的铰接处与底座底面之间间距不同。利用侧板相对的两个侧板铰接位置高度与该相对侧板相邻的侧板铰接位置高度之间形成高度差,这样在侧板通过底座铰接处折叠时,能够使折叠后的折叠筐形成一个规则的立方体,而不会因各个侧板铰接位置高度相同,而出现侧板在折叠后与底座之间形成凸起问题,方便对折叠筐进行收集,使的折叠后的折叠筐更加平整便于移动存储叠放。
32.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折叠筐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3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侧板结构示意图;
3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图3中b处结构放大图;
3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结构示意图(解锁件与侧板第一种活动连接方式);
3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图5中c处结构放大图;
40.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41.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图7中d处结构放大图;
42.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解锁件结构示意图(解锁件与侧板第二种活动连接方式);
43.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筐结构示意图;
44.图11为本实用新型图10中e处结构放大图;
45.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结构示意;
46.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件结构示意图;
47.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解锁件结构示意图(解锁件与侧板的第一种滑动连接方式)。
48.附图标记:
49.100底座、110插块、120转动槽、130插槽;
50.200侧板、201第一侧板、202第二侧板、210把手槽、220开槽、230插脚;
51.300导向筋、301限位筋、302安装筋;
52.400解锁件、410、弹性件、411弯折端、412、弹性端、413转轴、414、活动腔、415活动孔、420导向槽、450卡扣、451斜面、460齿圈、470齿板;
53.500限位边、510卡凸、520卡槽;530凹槽;
54.600格挡板;
55.70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56.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5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5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
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1.实施例1
62.参照图1、2和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折叠筐,包括底座100和铰接在底座100上的四个侧板220,侧板220下端设置插脚230,而底座100的侧边对应插脚230位置设置有转动槽120,插脚230的下端轴接于转动槽120内以使侧板200能够相对底座100转动,其中相对的两个侧板220为第一侧板201,与第一侧板201相邻的为第二侧板202,解锁件400滑动连接在第二侧板202的侧面,卡扣机构包括卡扣450和设置在第一侧板201的侧边的卡槽520,卡扣450固设在解锁件400的两端,当解锁件400两端的卡扣450与卡槽520扣合时,第一侧板201与第二侧板202之间固定并配合底座形成一个开口向上的立方体,形成使用状态,而当解锁件400相对第一侧板201移动并带动卡扣450与卡槽520分离时,侧板200之间彼此不连接,侧板200能够围绕底座100铰接处转动以进入到折叠状态;
63.解锁件400在第二侧板202上移动时,能够带动两个卡扣450与两个第一侧板201的卡槽520同步分离,完成第一侧板201与第二侧板202扣合状态的解除,进而快速将折叠筐从使用状态变为折叠状态,方便对折叠筐进行折叠收纳,便于人员操作。
64.优选的,参照图1,可以在第一侧板201上设置把手槽210,通过把手槽210设置方便人员拿取折叠筐。
65.优选的,参照图12,转动槽120竖截面为直角三角形,进而对侧板220与底座100之间转动角度进行限制,侧板220通过插脚230运动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时,侧板220与底座100之间相对折叠起来,而当侧板220通过插脚230运动到转动槽120直角三角形侧边时,侧板220与底座100垂直设置,其转动槽120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结构便于对侧板220运动角度进行限制,避免侧板220在底座100铰接处转动角度过大,影响折叠筐正常使用的问题。
66.参照图3和4,卡槽520具体结构包括与第一侧板201连接的限制边500和卡凸510,其卡凸510与限制边500之间形成卡槽520,当解锁件400的卡扣450与卡槽520配合时,卡扣450处于卡槽520内部,卡槽520的卡凸510与卡扣450相抵限制卡扣450通过卡凸450方向移动,相邻侧板220之间彼此锁定。
67.参照图4和14,为了减少卡扣450与卡槽520之间扣合时,减少二者接触磨损,使用人员可通过对解锁件400施加外力,使解锁件400相对侧板220发生位移以使卡扣450处于卡槽520上方,这样可以减少卡扣450与卡槽520边缘卡凸510之间挤压接触磨损,将解锁件400的外力撤销,解锁件400复位以带动卡扣450与卡槽520形成扣合,此时卡扣450与卡槽520侧面的卡凸510相抵,避免侧板220向底座100中心方向转动,完成两个侧板220之间锁定。
68.优选的参照图14,在卡凸510和卡扣450上设置斜面451,利用二者斜楔配合,方便在第一侧板201与第二侧板202连接时,利用斜面451引导卡扣450进入到卡槽520中,减少卡扣450与卡凸510之间挤压摩擦以使卡扣450与卡槽520形成扣合。
69.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为了在不改变折叠筐支撑强度情况下,减轻折叠筐设备重量,在侧板220以及底座100上开设有若干开槽220,开槽220可以为贯穿折叠筐的贯穿槽也可以是盲孔槽,贯穿槽有利于折叠筐内部的空气流通,在运输鲜果蔬菜等需要通风换气的物料时,便于折叠筐的通风换气,该开槽220可以为五边形、六边形、圆形或三角形等封闭图形或者非封闭形状。
70.参照图1、2和14,作为本实施例中解锁件400与侧板220活动连接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卡扣450与设置在解锁件400的两端,且与解锁件400固定相连,侧板220上导向筋300,解锁件400与导向筋300形成滑动配合以沿着导向筋300滑动设置在侧板220上,通过在侧板220设置导向筋300,而解锁件400内部对应导向筋300设置有导向槽420,导向槽420套设在导向筋300外部,使得解锁件400能够通过导向筋300平行于侧板220的高度方向滑动,当解锁件400在侧板220侧面滑动时,带动位于解锁件400两端的卡扣450在侧板220的卡槽520内相对移动,进而使卡扣450从卡槽520中分离,完成卡扣机构的解锁以使相邻的两个侧板220能相对活动。
71.优选的,参照图11,导向筋300与解锁件400之间设计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这样在解锁件400发生损坏时,能够通过仅更换解锁件400方式,避免因解锁件400发生损坏时而影响折叠筐的使用的问题,减小使用维护成本;
72.具体导向筋300包括与侧板220连接的安装筋302和设置在安装筋302端部的限位筋301,安装筋302为柔性可弯折的材料制成,而安装筋302设有两个,两个安装筋302之间设置有间隙,两个安装筋302外侧之间间距与解锁件400上的导向槽420宽度相同,而两个限位筋301间距大于导向槽420的宽度,当解锁件400通过导向槽420套设在导向筋300外部时,需要挤压限位筋301,进而使限位筋301挤压安装筋302向间隙内部收缩,两个限位筋301间距变小,使导向槽420能够容纳限位筋301套设在安装筋302的外部,而当安装完成后,在安装筋302弹性恢复作用下,两个安装筋302的间隙恢复,进而带动限位筋301卡在导向槽420的外侧,完成对导向筋300与导向槽420之间的限位,而当解锁件400损坏时,可以通过挤压两个限位筋301,进而使两个限位筋301向间隙内相对靠近,二者间距变小,方便将解锁件400从导向筋300中分离,完成二者的拆卸更换。
73.参照图7和9,作为实施例中解锁件400与侧板220活动连接的第二种实施方式,解锁件400的中心穿设有转轴413,解锁件400通过转轴413与侧板220转动相连以带动卡扣450与卡槽520扣合或者分离,解锁件400利用转轴413与侧板220转动连接,进而在需要对卡扣450与卡槽520之间分离时,利用解锁件400相对于侧板220做定角度的旋转以带动位于解锁件400两端的卡扣450与卡槽520之间同步分离。
74.本实施例中,参照图7,由于解锁件400通过旋转带动卡解锁件400两端的卡扣450与卡槽520扣合,因此该实施例中,位于解锁件400两端的卡扣450设置方向相反,对应的位于侧板220侧边的卡槽520的设置方向也相反,进而能够使解锁件400的卡扣450在围绕转轴413旋转时,能够与侧板220的卡槽520对应配合。
75.实施例2
76.参照图5和6,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便于在解锁件400的卡扣450发生损坏时,方便更换卡扣450,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卡扣450与解锁件400之间通过啮合机构连接,卡扣450通过转轴413与侧板220连接,啮合机构包括设置在卡扣450上的齿圈460和设置在解锁件400上与齿圈460形成啮合的齿板470,卡扣450于卡槽520分离时,解锁件400在相对于侧板220移动时,带动解锁件400端部的齿板470运动,齿板470运动时能够啮合卡扣450端部的齿圈460通过转轴413旋动,进而使卡扣450扣合端(该扣合端既卡扣450远离齿圈460的一端)与卡槽520相互分离,而当解锁件400复位时,解锁件400通过齿板470与齿圈460啮合以带动卡扣450端部复位到卡槽520的扣合位置,实现卡扣450与卡槽520的扣合。
77.本实施例中,通过齿圈460与齿板470之间啮合设计,既实现了卡扣450与解锁件400可拆卸连接,又实现了固定连接带来的相应效果,既解锁件400运动时同步带动卡扣450与卡槽520分离或者扣合的效果,同时卡扣450与解锁件400之间通过齿圈460与齿板470啮合,方便将卡扣450从解锁件400端部拆卸下来,避免因卡扣450磨损或者因为机械碰撞等原因,卡扣450与卡槽520扣合间隙过大而使解锁件400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该设计大大减小了解锁件400的维护成本,使易磨损的卡扣450能够更换而无需更换整个解锁件400,提高折叠筐中的零部件利用率,方便对解锁件400进行维护。
78.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卡扣450设置齿板470,在解锁件400上设有齿圈460,亦可实现上述效果,传动件亦可以为具有弹性的橡胶或者弹簧,只要能够在解锁件400移动时带动卡扣450围绕转轴413转动而不会限制解锁件400移动即可,因此选用具有弹性的橡胶或者弹簧。
79.本实施例中,解锁件400相对于侧板220移动方式可以为实施例1活动方式一样,但是当解锁件400与侧板220活动方式为实施例1中第二种活动连接方式时,与齿圈460啮合的齿板470优选为具有弹性的弧形板,该弧形板内侧设有与齿圈460配合的齿牙,这样可以避免在解锁件400围绕转轴413旋动并啮合卡扣450时,卡扣450与解锁件400端部的齿板470锁定情况发生,而将齿板470更换成柔性的弧形板,能够在解锁件400围绕转轴413转动时,解锁件400端部的弧形板能稳定连接卡扣450端部的齿圈460,同时利用弧形板柔性材料特性,使得弧形板具有一定形变量,避免解锁件400在驱动卡扣450转动时,卡扣450与解锁件400端部的齿板470出现锁死情况。
80.实施例3
81.参照图1、2和10,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卡扣450与卡槽520中连接稳定性,在侧板220与解锁件400之间设置弹性复位件,利用弹性复位件的弹力将解锁件400端部的卡扣450压紧在卡槽520中,在卡扣450与卡槽520扣合时,解锁件400运动需要克服弹性复位件的弹力,当解锁件400的外力撤销以后,利用弹性复位件的弹力以使解锁件400端部的卡扣450复位以与卡槽520形成稳定扣合,避免卡扣450与卡槽520之间因震动分离影响锁定效果问题。
82.参照图5和7,弹性复位件在与侧板220连接时,可以在侧板220表面设置格挡板600,弹性复位件设置在格挡板600和解锁件400之间。
83.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13,弹性复位件为弹性件410,弹性件410包括弯折端411和与弯折端411连接的至少一个弹性端412,解锁件400上设有容纳弯折端411的活动腔414,弯折端411容置于活动腔414内,弹性端412贯穿活动腔414与侧板220上的格挡板600接触,当
侧板220通过卡扣450与卡槽520扣合时,卡槽520侧边的卡凸512便于会挤压卡扣450,利用二者之间的斜楔配合面,卡扣450相对卡凸512上升以带动解锁件400上升,解锁件400上升挤压弹性件410,弹性件410的弹性端412与侧板220的侧面的格挡板600接触,进而弹性件410弹性端412被压缩并存储弹性势能,而当卡扣450进入到卡槽520内部时,卡槽520边缘的卡凸510对卡扣450的挤压力撤销,此时解锁件400在弹性件410的弹性端412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挤压卡扣450与卡槽520形成稳定配合。
84.优选的,参照图13,弹性件410具有一个弯折端411和两个弹性端412,弹性端412与弯折端411之间形成“v”字形,两个弹性端412与弯折端411之间形成有夹角,利用夹角设置有利于弹性端42在挤压时变形以存储弹性势能,同时对称设置的弹性端412使弹性件受力更均匀,提高弹性件的使用寿命。
85.本实施例中,活动腔414的上端开设有两个活动孔415,该活动孔415便于弹性端412活动穿设在其内部。
86.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可以为弹簧700,弹簧700设置在解锁件400和侧板220之间,弹簧700的两端分别与侧板220侧面的格挡板600和解锁件400固接,或者将弹簧700的一端与侧板220侧面的格挡板600固定或者与解锁件400固定,而另一端为自由端,亦或者将弹簧700放置在侧板220侧面的格挡板600与解锁件400之间,弹簧700两端为自由端,弹簧700中间部位与侧板220固定。
87.参照图1,参照上述实施例,可以在侧板220的侧面设置凹槽530,凹槽530的设置便于对解锁件400进行收纳,使解锁件400隐藏在侧板220表面,避免工作人员在日常搬运时,误触到解锁件400。
88.上述实施例中,当弹性复位件设置在凹槽530内部时,可将上述的格挡板600设置在凹槽530的内壁上,进而对弹性复位件端部进行抵挡,为弹性复位件压缩以及复位提供支撑面。
89.实施例4
90.参照图1和13,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使侧板220相对于底座100折叠后形成一个规则的立方体,而不会出现侧板220在围绕底座100折叠后,多个侧板220之间形成折叠隆起情况,相对的两个侧板220与底座100的铰接处与底座100底部之间间距相同,相邻的两个侧板220与底座100的铰接处与底座100底面之间间距不同,利用侧板220相对的两个侧板220铰接位置高度与该相对侧板220相邻的侧板220铰接位置高度之间形成高度差,这样在侧板220通过底座100铰接处折叠时,能够使折叠后的折叠筐形成一个规则的立方体,而不会因各个侧板220铰接位置高度相同,而出现侧板220在折叠后与底座100之间形成凸起问题,方便对折叠筐进行收集,使的折叠后的折叠筐更加平整便于移动存储叠放。
91.实施例5
92.参照图13和图5,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方便多个折叠箱之间的连接,可以在底座100的底部以及侧板220的顶部设置相互配合的插块110和插槽130,利用插块110插入到插槽130中,进而完成多个折叠筐的层叠;
93.和/或在底座100相对的两侧上设置插块110和插槽130,在多个折叠筐连接时,能够通过插块110和插槽130配合,进而可以提高相邻折叠筐在水平存放时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方便多个折叠箱之间自由组合。
9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