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主动型防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7:25: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磁流变液的主动型防振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077787号中公开一种减振器,该减振器在气缸内部具有由活塞分隔出的第1液体腔和第2液体腔,在活塞上沿轴向延伸形成有连通第1液体腔与第2液体腔之间的流体通路。在第1液体腔、第2液体腔和流体通路中封入磁流变液,通过向设置在活塞内部的线圈通电,磁流变液的粘度发生变化。


技术实现要素:

3.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077787号中,由于连通第1液体腔与第2液体腔之间的流体通路沿轴向延伸形成,因此减振器有在轴向上大型化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小型化的主动型防振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方式是一种主动型防振装置,具有:内侧部件,其具有沿轴向延伸形成的内侧磁芯;外侧部件,其具有沿与所述内侧部件相同的轴向延伸形成,且以包围所述内侧磁芯的径向外周部分的方式来配置的外侧磁芯;电磁线圈,其设置于所述内侧磁芯和所述外侧磁芯中的一方,用于产生磁场;第1液体腔及第2液体腔,二者在所述内侧部件的外周面与所述外侧部件的内周面之间彼此分离配置,并且液密地形成;所述外侧磁芯具有第1磁性部件和与所述第1磁性部件分体的第2磁性部件,所述主动型防振装置具有非磁性部件,该非磁性部件被所述第1磁性部件和所述第2磁性部件在轴向上夹持配置;所述第1磁性部件具有一端向所述第1液体腔开口的第1连通通路,所述第2磁性部件具有一端向所述第2液体腔开口的第2连通通路,所述非磁性部件具有第3连通通路,当从轴向观察所述非磁性部件时该第3连通通路形成为有端圆弧形,该第3连通通路的一端与所述第1连通通路的另一端连接,该第3连通通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2连通通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1液体腔、所述第2液体腔、所述第1连通通路、所述第2连通通路及所述第3连通通路中填充有磁流变液。
6.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主动型防振装置的小型化。
7.根据参照附图对以下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上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应易于被理解。
附图说明
8.图1是安装套筒的立体图。
9.图2是从轴向观察安装套筒的图。
10.图3是安装套筒的剖视图。
11.图4是安装套筒的剖视图。
12.图5是内侧磁芯和电磁线圈的立体剖视图。
13.图6是从轴向观察中间板的图。
14.图7a和图7b是磁流变液的示意图。
15.图8是表示对在电磁线圈通电时在安装套筒内产生的磁场的磁通量的图。
16.图9是表示对在电磁线圈通电时在安装套筒内产生的磁场的磁通量的图。
17.图10是表示对在电磁线圈通电时在安装套筒内产生的磁场的磁通量的图。
18.图11a和图11b是表示当内侧磁芯相对于外侧磁芯位移时由第1倾斜面作用于磁流变液的力的图。
19.图12是安装套筒的剖视图。
20.图13是安装套筒的剖视图。
21.图14是安装套筒的剖视图。
22.图15是从轴向观察中间板的图。
23.图16是安装套筒的剖视图。
24.图17是安装套筒的剖视图。
25.图18是磁流变弹性体的示意图。
26.图19是表示对电磁线圈通电时在安装套筒内产生的磁场的磁通量的图。
27.图20是表示对电磁线圈通电时在安装套筒内产生的磁场的磁通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第1实施方式〕
29.图1是安装套筒10的立体图。图2是从轴向观察安装套筒10的图。安装套筒10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主动型防振装置。安装套筒10作为设置在机动车的副车架与车体之间的副车架安装座(subframe mount)、设置于悬架的连接部件与车体之间的悬架套筒(suspension bush)等来使用。
30.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剖切安装套筒10而成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中的iv-iv线剖切安装套筒10而成的剖视图。安装套筒10具有内侧部件12和外侧部件14。
31.内侧部件12具有:内侧磁芯16,其由铁等磁性体构成;电磁线圈18,其在通电时产生磁场;以及筒部件20,其由不锈钢、铝等非磁性体构成。
32.图5是内侧磁芯16和电磁线圈18的立体剖视图。内侧磁芯16的外形形成为以安装套筒10的轴为中心的旋转体形状。内侧磁芯16具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22。内侧磁芯16具有电磁线圈安装部24,该电磁线圈安装部24在内侧磁芯16的轴向中间部上涵盖整周的范围向径向凹进而形成为凹状,在电磁线圈安装部24上安装有电磁线圈18。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线圈18被安装于内侧磁芯16,但也可以将电磁线圈18安装于后述的外侧磁芯34。
33.内侧磁芯16的轴向两端部形成为圆锥形,沿与内侧磁芯16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剖切得到的剖面的面积为,越靠轴向端部越小。该圆锥形部分的外周面构成第1倾斜面28。
34.电磁线圈18的外周面被罩30覆盖,该罩30由不锈钢、铝等非磁性体构成。据此,当对电磁线圈18通电时,磁通量不会从被罩30覆盖的部分向外部漏出。
35.筒部件20形成为圆筒形状,具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32。筒部件20分别安装在内侧磁芯16的轴向两侧,筒部件20的通孔32与内侧磁芯16的通孔22连通。
36.外侧部件14具有:外侧磁芯34,其由铁等磁性体构成;中间板36,其由不锈钢、铝等
非磁性体构成;以及外侧板38,其由不锈钢、铝等非磁性体构成。
37.外侧磁芯34的外形形成为以安装套筒10的轴为中心的旋转体形状。外侧磁芯34具有第1磁性部件40和与第1磁性部件40分体的第2磁性部件42。中间板36是圆板形的部件,具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44。中间板36被第1磁性部件40和第2磁性部件42在轴向上夹持配置。中间板36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非磁性部件。
38.外侧磁芯34以包围内侧磁芯16的径向外侧的方式来配置。外侧磁芯34的内周面沿内侧磁芯16和罩30的外周面形成。外侧磁芯34具有与内侧磁芯16的第1倾斜面28相向的第2倾斜面46。第2倾斜面46与第1倾斜面28大致平行地形成。当对电磁线圈18通电时,从第1倾斜面28漏出的磁通量将从第2倾斜面46进入外侧磁芯34内。
39.外侧板38是圆板形的部件,具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48。外侧板38分别安装在外侧磁芯34的轴向两侧,使筒部件20贯穿通孔48。
40.在内侧部件12与外侧部件14之间设置有第1弹性部件50和第2弹性部件52。第1弹性部件50以连接外侧板38的内周面与筒部件20的外周面之间的方式来设置。第1弹性部件50涵盖外侧板38和筒部件20的整周而设置。第2弹性部件52以连接中间板36的内周面与罩30的外周面之间的方式来设置。第2弹性部件52涵盖外侧板38和罩30的整周而设置。在外侧部件14的内周面与内侧部件12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第1液体腔54和第2液体腔56,所述第1液体腔54和所述第2液体腔56由外侧部件14的内周面、内侧部件12的外周面、第1弹性部件50及第2弹性部件52划分而成。第1液体腔54和第2液体腔56液密地形成。第1液体腔54和第2液体腔56隔着第2弹性部件52彼此在轴向上分离配置。
41.如图3所示,第1磁性部件40具有一端向第1液体腔54开口的第1连通通路58。如图4所示,第2磁性部件42具有一端向第2液体腔56开口的第2连通通路60。
42.图6是从轴向观察中间板36的图。如图6所示,中间板36具有第3连通通路62,当从轴向观察时该第3连通通路62形成为有端圆弧形或者c形。第3连通通路62沿轴向贯穿中间板36而形成。第3连通通路62的一端与第1连通通路58的另一端连接,第3连通通路62的另一端与第2连通通路60的另一端连接。当沿外侧部件14的轴向剖切第3连通通路62时,如图3所示,第3连通通路62的剖面形状为长方形,以沿轴向延伸的边为长边且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边为短边的方式形成。
43.在第1液体腔54、第2液体腔56、第1连通通路58、第2连通通路60及第3连通通路62中填充有磁流变液64。当内侧部件12相对于外侧部件14沿轴向位移时,第1液体腔54内的磁流变液64通过第1连通通路58、第2连通通路60及第3连通通路62向第2液体腔56移动。或者,当内侧部件12相对于外侧部件14沿轴向位移时,第2液体腔56内的磁流变液64通过第1连通通路58、第2连通通路60及第3连通通路62向第1液体腔54移动。第1连通通路58、第2连通通路60及第3连通通路62成为节流部,成为通过第1连通通路58、第2连通通路60及第3连通通路62的磁流变液64的流路阻力。因此,在试图使内侧部件12和外侧部件14相对沿轴向位移的能量输入安装套筒10的情况下,该被输入的能量的一部分被通过节流部时的流路阻力消耗。据此,本实施方式的安装套筒10相对于被沿轴向输入的振动具有振动衰减功能。
44.磁流变液64是使铁粉等磁性粒子68混入油等流体66而成的流体。图7a和图7b是磁流变液64的示意图,图7a表示不施加磁场时的状态,图7b表示施加磁场时的状态。当不施加磁场时,磁性粒子68能够在流体66内自由移动。因此,磁性粒子68不妨碍流体66的流动。另
一方面,当施加磁场时,流体66内的磁性粒子68在流体66内沿磁通量的方向排列。因此,排列后的磁性粒子68会妨碍流体66的流动。据此,施加磁场时磁流变液64的粘度比不施加磁场时磁流变液64的粘度高。据此,通过控制在电磁线圈18中流动的电流的大小来改变磁流变液64的粘度,能够使安装套筒10的振动衰减力可变。
45.图8是表示在对电磁线圈18通电时在安装套筒10内产生的磁场的磁通量的图。图9是表示在对电磁线圈18通电时在安装套筒10内产生的磁场的磁通量的图。图9是由图8中单点划线包围的ix所示的部分的放大图。
46.在对电磁线圈18通电时,如图8所示,产生在内侧磁芯16和外侧磁芯34中环流的磁场的流动。由非磁性体构成的中间板36位于外侧磁芯34的第1磁性部件40与第2磁性部件42之间。中间板36的导磁率比磁流变液64的导磁率低,因此,如图9所示,磁通量通过第3连通通路62内。在第3连通通路62内通过的磁通量的方向与磁流变液64在第3连通通路62内流动的方向正交。因此,在对电磁线圈18通电时和不对其通电时,能够使第3连通通路62的磁流变液64的粘度可变。
47.图10是表示在对电磁线圈18通电时在安装套筒10内产生的磁场的磁通量的图。图10是由图8中单点划线包围的x所示的部分的放大图,示意性地表示磁流变液64内的磁性粒子68。如图10所示,在内侧磁芯16的第1倾斜面28与外侧磁芯34的第2倾斜面46之间,磁场在磁流变液64内流动。此时,内侧磁芯16的第1倾斜面28与外侧磁芯34的第2倾斜面46之间的磁通量的方向成为与第1倾斜面28和第2倾斜面46大致正交的方向。位于第1倾斜面28与第2倾斜面46之间的磁流变液64内的磁性粒子68沿磁通量在与第1倾斜面28和第2倾斜面46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排列。施加磁场时的磁流变液64在磁通量的方向上即磁性粒子68排列的方向上的弹性变高。
48.图11a和图11b是表示当内侧磁芯16相对于外侧磁芯34位移时由第1倾斜面28作用于磁流变液64的力的图。图11a表示当内侧磁芯16相对于外侧磁芯34沿轴向位移时由第1倾斜面28作用于磁流变液64的力。图11b表示当内侧磁芯16相对于外侧磁芯34沿径向位移时由第1倾斜面28作用于磁流变液64的力。
49.在内侧磁芯16相对于外侧磁芯34沿轴向位移的情况下,如图11a所示,由第1倾斜面28对磁流变液64作用力f1,但该力f1具有与第1倾斜面28正交的分量f2。同样,在内侧磁芯16相对于外侧磁芯34沿径向位移的情况下,如图11b所示,由第1倾斜面28对磁流变液64作用力g1,但该力g1具有与第1倾斜面28正交的分量g2。因此,无论在对安装套筒10输入使内侧部件12和外侧部件14沿轴向相对位移的力的情况下,还是在对安装套筒10输入使内侧部件12和外侧部件14沿径向相对位移的力的情况下,都会使沿磁场的磁通量的方向力作用于位于第1倾斜面28与第2倾斜面46之间的磁流变液64。由此,在对电磁线圈18通电时和不对其通电时,能够使位于第1倾斜面28与第2倾斜面46之间的磁流变液64的弹性可变。
50.第1倾斜面28与第2倾斜面46之间的距离越大,则作用于第1倾斜面28与第2倾斜面46之间的磁力变得越小。因此,位于第1倾斜面28与第2倾斜面46之间的磁流变液64内的磁性粒子68彼此的耦合力变小,磁流变液64的刚性变低。另一方面,第1倾斜面28与第2倾斜面46之间的距离越小,则作用于第1倾斜面28与第2倾斜面46之间的磁力变得越大。因此,位于第1倾斜面28与第2倾斜面46之间的磁流变液64内的磁性粒子68彼此的耦合力变大,磁流变液64的刚性变高。即,当内侧磁芯16相对于外侧磁芯34位移时,位于第1倾斜面28与第2倾斜
面46之间的磁流变液64的刚性发生变化。
51.在内侧磁芯16相对于外侧磁芯34沿轴向位移的情况下,第1倾斜面28与第2倾斜面46的距离的位移量比轴向上的位移量小。另外,在内侧磁芯16相对于外侧磁芯34沿径向位移的情况下,第1倾斜面28与第2倾斜面46的距离的位移量比径向上的位移量小。因此,能够减少内侧磁芯16相对于外侧磁芯34位移时位于第1倾斜面28与第2倾斜面46之间的磁流变液64的刚性变化。
52.[作用效果]
[0053]
本实施方式的安装套筒10具有第1液体腔54和第2液体腔56,所述第1液体腔54和所述第2液体腔56在内侧部件12的外周面与外侧部件14的内周面之间彼此分离配置,并且液密地形成。内侧部件12具有由磁性体构成的内侧磁芯16,外侧部件14具有由磁性体构成的外侧磁芯34。并且,外侧磁芯34具有第1磁性部件40和第2磁性部件42。第1磁性部件40具有一端向第1液体腔54开口的第1连通通路58,第2磁性部件42具有一端向第2液体腔56开口的第2连通通路60。并且,被第1磁性部件40和第2磁性部件42在轴向上夹持配置的由非磁性体构成的中间板36具有第3连通通路62。当从轴向观察中间板36时该第3连通通路62形成为有端圆弧形,该第3连通通路62的一端与第1连通通路58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第2连通通路60的另一端连接。在第1液体腔54、第2液体腔56、第1连通通路58、第2连通通路60和第3连通通路62中填充有磁流变液64。
[0054]
据此,通过控制在电磁线圈18中流动的电流而改变第3连通通路62内的磁流变液64的粘度,由此改变安装套筒10的振动衰减力,而能使振动衰减特性可变。
[0055]
另外,成为节流部的第3连通通路62绕中间板36的轴形成为圆弧形,因此能够一边确保节流部的流路阻力,一边抑制安装套筒10在轴向上大型化。
[0056]
通过将本实施方式的安装套筒10用作副车架安装座、悬架套筒,能够按照车速、横向加速度、转向舵角、发动机转速、加速器开度等来调整从副车架或悬架输入车身的振动的阻断量。例如,当在高速道路上巡航行驶时,减少在电磁线圈18中流动的电流,减小安装套筒10的衰减力。据此,抑制被输入车身的振动,由此能够提高舒适性。另外,当在连续弯路上行驶时,增加在电磁线圈18中流动的电流,增大安装套筒10的衰减力。据此,能够提高车辆的转弯性能。例如,通过用户切换开关,能够切换舒适性高的状态和操纵稳定性高的状态,由此能够构筑具有两面性的车辆。例如,在将本实施方式的安装套筒10用作副车架安装座或悬架套筒的自动驾驶车辆中,通常为舒适性高的状态,在危险回避等紧急时也能够自动切换为操纵稳定性高的状态。
[005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套筒10中,内侧磁芯16在轴向两端部的外周面具有第1倾斜面28,该第1倾斜面28相对于轴向倾斜形成。另外,外侧磁芯34在其内周面的与第1倾斜面28相向的位置具有第2倾斜面46,该第2倾斜面46相对于轴向倾斜形成。据此,无论在对安装套筒10输入使内侧部件12和外侧部件14沿轴向相对位移的力的情况下,还是在对安装套筒10输入使内侧部件12和外侧部件14沿径向相对位移的力的情况下,都会沿磁场的磁通量的方向使力作用于位于第1倾斜面28与第2倾斜面46之间的磁流变液64。由此,针对安装套筒10,通过控制在电磁线圈18中流动的电流来使位于第1倾斜面28与第2倾斜面46之间的磁流变液64的弹性发生变化,能够改变安装套筒10的针对轴向上的力的刚性和针对径向上的力的刚性双方。因此,能够使安装套筒10的相对于轴向上的力的防振特性和相对于与轴向
交叉的方向上的力的防振特性双方可变。
[0058]
在内侧磁芯16相对于外侧磁芯34沿轴向位移的情况下,第1倾斜面28与第2倾斜面46的距离的位移量比轴向上的位移量小。另外,在内侧磁芯16相对于外侧磁芯34沿径向位移的情况下,第1倾斜面28与第2倾斜面46的距离的位移量比径向上的位移量小。因此,能够减小内侧磁芯16相对于外侧磁芯34位移时位于第1倾斜面28与第2倾斜面46之间的磁流变液64的刚性变化。
[0059]
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套筒10中,沿外侧部件14的轴向剖切第3连通通路62时的剖面形状为长方形,且以沿轴向延伸的边为长边,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边为短边的方式形成。通过缩小第3连通通路62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当对电磁线圈18通电时,能够使磁场施加于第3连通通路62整体。因此,相对于在电磁线圈18中流动的电流的控制量,能够使第3连通通路62内的磁流变液64的粘度的变化量大。因此,能够增大安装套筒10相对于轴向上的振动输入的振动衰减力的变化量,由此能够增大防振特性的变化幅度。
[0060]
〔第2实施方式〕
[0061]
本实施方式的安装套筒10除了具有第1实施方式的安装套筒10的第1液体腔54和第2液体腔56以外,还具有彼此在周向上分离配置的第3液体腔70和第4液体腔72。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安装套筒10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安装套筒10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记,省略一部分说明。
[0062]
图12是沿图2中的xii-xii线剖切安装套筒10而成的剖视图。图13是沿图2中的xiii-xiii线剖切安装套筒10而成的剖视图。图14是沿图2中的xiv-xiv线剖切安装套筒10而成的剖视图。
[0063]
在内侧部件12与外侧部件14之间设置有第1弹性部件50和第2弹性部件52。第1弹性部件50以连接外侧板38的内周面与筒部件20的外周面之间的方式来设置。第1弹性部件50涵盖外侧板38和筒部件20的整周而设置。第2弹性部件52以连接中间板36的内周面与罩30的外周面之间的方式来设置。第2弹性部件52涵盖外侧板38和罩30的整周而设置。
[0064]
在外侧部件14的内周面与内侧部件12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第1液体腔54和第2液体腔56,所述第1液体腔54和所述第2液体腔56由外侧部件14的内周面、内侧部件12的外周面、第1弹性部件50及第2弹性部件52划分而成。第1液体腔54和第2液体腔56液密地形成。第1液体腔54和第2液体腔56隔着第2弹性部件52彼此在轴向上分离配置。
[0065]
在外侧部件14的内周面与内侧部件12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第3液体腔70和第4液体腔72,所述第3液体腔70和所述第4液体腔72由外侧部件14的内周面和第2弹性部件52划分而成。第3液体腔70和第4液体腔72液密地形成。第3液体腔70和第4液体腔72隔着图14所示的第2弹性部件52的分隔部74彼此在周向上分离配置。
[0066]
如图12所示,第1磁性部件40具有一端向第1液体腔54开口的第1连通通路58。如图13所示,第2磁性部件42具有一端向第2液体腔56开口的第2连通通路60。如图12所示,第1磁性部件40具有一端向第3液体腔70开口的第4连通通路76,第2磁性部件42具有一端向第4液体腔72开口的第5连通通路78。
[0067]
图15是从轴向观察中间板36的图。如图15所示,中间板36具有第3连通通路62,当从轴向观察时该第3连通通路62形成为有端圆弧形或者c形。第3连通通路62沿轴向贯穿中间板36来形成。第3连通通路62的一端与第1连通通路58的另一端连接,第3连通通路62的另
一端与第2连通通路60的另一端连接。
[0068]
另外,如图15所示,中间板36具有第6连通通路80,当从轴向观察时该第6连通通路80在第3连通通路62的外周侧形成为有端圆弧形或者c形。第6连通通路80沿轴向贯穿中间板36而形成。第6连通通路80的一端与第4连通通路76的另一端连接,第5连通通路78的另一端与第2连通通路60的另一端连接。
[0069]
当沿外侧部件14的轴向剖切第3连通通路62时,如图12所示,第3连通通路62的剖面形状为长方形,以沿轴向延伸的边为长边,且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边为短边的方式形成。同样,当沿外侧部件14的轴向剖切第6连通通路80时,如图12所示,第6连通通路80的剖面形状为长方形,以沿轴向延伸的边为长边,且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边为短边的方式形成。
[0070]
在第1液体腔54、第2液体腔56、第1连通通路58、第2连通通路60及第3连通通路62中填充有磁流变液64。当内侧部件12相对于外侧部件14沿轴向位移时,第1液体腔54内的磁流变液64通过第1连通通路58、第2连通通路60及第3连通通路62向第2液体腔56移动。或者,当内侧部件12相对于外侧部件14沿轴向位移时,第2液体腔56的磁流变液64通过第1连通通路58、第2连通通路60及第3连通通路62向第1液体腔54移动。第1连通通路58、第2连通通路60及第3连通通路62成为节流部,成为通过第1连通通路58、第2连通通路60及第3连通通路62的磁流变液64的流路阻力。因此,在对安装套筒10施加的试图使内侧部件12相对于外侧部件14沿轴向相对移动的力被通过节流部时的流路阻力消耗。据此,本实施方式的安装套筒10相对于沿轴向输入的振动具有振动衰减功能。
[0071]
在第3液体腔70、第4液体腔72、第4连通通路76、第5连通通路78及第6连通通路80中填充有磁流变液64。当内侧部件12相对于外侧部件14沿径向位移时,第3液体腔70内的磁流变液64通过第4连通通路76、第5连通通路78及第6连通通路80向第4液体腔72移动。或者,当内侧部件12相对于外侧部件14沿径向位移时,第4液体腔72内的磁流变液64通过第4连通通路76、第5连通通路78及第6连通通路80向第3液体腔70移动。第4连通通路76、第5连通通路78及第6连通通路80成为节流部,成为通过第4连通通路76、第5连通通路78及第6连通通路80的磁流变液64的流路阻力。因此,在试图使内侧部件12和外侧部件14相对沿径向位移的能量输入安装套筒10的情况下,该被输入的能量的一部分被通过节流部时的流路阻力消耗。据此,本实施方式的安装套筒10相对于被沿径向输入的振动具有振动衰减功能。
[0072]
[作用效果]
[0073]
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套筒10中具有第1液体腔54和第2液体腔56,所述第1液体腔54和所述第2液体腔56在内侧部件12的外周面与外侧部件14的内周面之间彼此在轴向上分离配置,并且液密地形成。另外,安装套筒10具有第3液体腔70和第4液体腔72,所述第3液体腔70和所述第4液体腔72在内侧部件12的外周面与外侧部件14的内周面之间彼此在周向上分离配置,并且液密地形成。第1磁性部件40具有一端向第1液体腔54开口的第1连通通路58、和一端向第3液体腔70开口的第4连通通路76。第2磁性部件42具有一端向第2液体腔56开口的第2连通通路60、和一端向第4液体腔72开口的第5连通通路78。并且,被第1磁性部件40和第2磁性部件42在轴向上夹持配置的由非磁性体构成的中间板36具有第3连通通路62和第6连通通路80。当从轴向观察中间板36时,该第3连通通路62和第6连通通路80形成为有端圆弧形。第3连通通路62的一端与第1连通通路58的另一端连接,第3连通通路62的另一端
与第2连通通路60的另一端连接。第6连通通路80的一端与第4连通通路76的另一端连接,第6连通通路80的另一端与第5连通通路78的另一端连接。在第1液体腔54、第2液体腔56、第1连通通路58、第2连通通路60及第3连通通路62、以及第3液体腔70、第4液体腔72、第4连通通路76、第5连通通路78及第6连通通路80中填充有磁流变液64。
[0074]
据此,安装套筒10具有相对于被沿轴向输入的振动的振动衰减功能,并且还具有相对于被沿径向输入的振动的振动衰减功能。
[0075]
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套筒10中,沿外侧部件14的轴向剖切第6连通通路80时的剖面形状为长方形,且以沿轴向延伸的边为长边,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边为短边的方式形成。通过缩小第6连通通路80的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当对电磁线圈18通电时,能够使磁场施加于第6连通通路80整体。因此,相对于在电磁线圈18中流动的电流的控制量,能够使第6连通通路80内的磁流变液64的粘度的变化量大。因此,能够增大安装套筒10相对于径向上的振动输入的振动衰减力的变化量,由此能够增大防振特性的变化幅度。
[0076]
〔第3实施方式〕
[0077]
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套筒10中,在内侧部件12与外侧部件14之间除了设置有第1实施方式的安装套筒10的第1弹性部件50和第2弹性部件52之外,还设置有磁流变弹性体82。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安装套筒10的结构进行说明,但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安装套筒10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记,省略一部分的说明。
[0078]
图16是沿图2中的xvi-xvi线剖切安装套筒10而成的剖视图。图17是沿图2中的xvii-xvii线剖切安装套筒10而成的剖视图。
[0079]
磁流变弹性体82以连接内侧磁芯16的第1倾斜面28与外侧磁芯34的第2倾斜面46之间的方式来设置。磁流变弹性体82设置于内侧磁芯16和外侧磁芯34的周方向上的一部分。
[0080]
磁流变弹性体82是通过在由天然橡胶、硅橡胶等构成的基体的内部混入铁粉等磁性粒子84而成的磁性橡胶。图18是磁流变弹性体82的示意图。施加磁场时的磁流变弹性体82的弹性比不施加磁场时的弹性高。尤其是针对使磁流变弹性体82向与磁场的磁通量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变形的剪断力,在施加磁场时和不施加磁场时能够使磁流变弹性体82的弹性发生较大变化。另外,通过使磁流变弹性体82的磁性粒子84沿磁场的磁通量的方向排列,能够进一步增大施加磁场时和不施加磁场时的弹性变化。据此,通过控制在电磁线圈18中流动的电流而改变磁流变弹性体82的弹性,能够使安装套筒10的刚性发生变化来使防振特性可变。
[0081]
图19是表示对在电磁线圈18通电时在安装套筒10内产生的磁场的磁通量的图。图20是表示在对电磁线圈18通电时在安装套筒10内产生的磁场的磁通量的图。图20是由图19中单点划线包围的xx所示的部分的放大图,示意性地表示磁流变弹性体82内的磁性粒子84。
[0082]
在对电磁线圈18通电时,如图19所示,产生在内侧磁芯16和外侧磁芯34的内部环流的磁场的流动。在内侧磁芯16的第1倾斜面28与外侧磁芯34的第2倾斜面46之间,磁场在磁流变弹性体82内流动。如图20所示,在对电磁线圈18通电时,磁流变弹性体82内的磁性粒子84沿在第1倾斜面28与第2倾斜面46之间流动的磁场的磁通线的方向排列。换言之,如图20所示,磁流变弹性体82内的磁性粒子84相对于安装套筒10的轴向倾斜排列。或者,如图20
所示,磁流变弹性体82内的磁性粒子84沿相对于第1倾斜面28和第2倾斜面46大致正交的方向排列。
[0083]
[作用效果]
[0084]
本实施方式的安装套筒10在内侧磁芯16的外周面与外侧磁芯34的内周面之间具有磁流变弹性体82。据此,通过控制在电磁线圈18中流动的电流而改变磁流变弹性体82的弹性,能够改变安装套筒10的刚性来使防振特性可变。
[0085]
〔根据实施方式能得到的技术思想〕
[0086]
下面记载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掌握的技术思想。
[0087]
一种主动型防振装置(10),具有:内侧部件(12),其具有沿轴向延伸形成的内侧磁芯(16);外侧部件(14),其具有沿与所述内侧部件相同的轴向延伸形成,且以包围所述内侧磁芯的径向外周部分的方式来配置的外侧磁芯(34);电磁线圈(18),其设置于所述内侧磁芯和所述外侧磁芯中的一方,用于产生磁场;第1液体腔(54)及第2液体腔(56),二者在所述内侧部件的外周面与所述外侧部件的内周面之间彼此分离配置,并且液密地形成,所述外侧磁芯具有第1磁性部件(40)和与所述第1磁性部件分体的第2磁性部件(42),所述主动型防振装置(10)具有非磁性部件(36),该非磁性部件(36)被所述第1磁性部件和所述第2磁性部件在轴向上夹持配置,所述第1磁性部件具有一端向所述第1液体腔开口的第1连通通路(58),所述第2磁性部件具有一端向所述第2液体腔开口的第2连通通路(60),所述非磁性部件具有第3连通通路(62),当从轴向观察所述非磁性部件时该第3连通通路(62)形成为有端圆弧形,该第3连通通路(62)的一端与所述第1连通通路的另一端连接,该第3连通通路(6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2连通通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1液体腔、所述第2液体腔、所述第1连通通路、所述第2连通通路及所述第3连通通路中填充有磁流变液(64)。
[0088]
在上述的主动型防振装置中,也可以为:所述内侧磁芯在轴向两端部的外周面具有第1倾斜面(28),该第1倾斜面(28)相对于轴向倾斜形成,所述外侧磁芯在其内周面的与所述第1倾斜面相向的位置具有第2倾斜面(46),该第2倾斜面(46)相对于轴向倾斜形成。
[0089]
在上述的主动型防振装置中,也可以为:沿所述外侧部件的轴向剖切所述第3连通通路时的剖面形状为长方形,且使沿所述外侧部件的轴向延伸的边为长边,使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边为短边。
[0090]
在上述的主动型防振装置中,也可以为:所述第1液体腔和所述第2液体腔彼此在轴向上分离配置,所述主动型防振装置具有第3液体腔(70)和第4液体腔(72),所述第3液体腔(70)和所述第4液体腔(72)在所述内侧部件的外周面与所述外侧部件的内周面之间彼此沿周向分离配置,并且液密地形成,所述第1磁性部件具有一端向所述第3液体腔开口的第4连通通路(76),所述第2磁性部件具有一端向所述第4液体腔开口的第5连通通路(78),所述非磁性部件具有第6连通通路(80),当从轴向观察所述非磁性部件时该第6连通通路(80)形成为有端圆弧形,该第6连通通路(80)的一端与所述第4连通通路的另一端连接,该第6连通通路(8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5连通通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3液体腔、所述第4液体腔、所述第4连通通路、所述第5连通通路和所述第6连通通路中填充有所述磁流变液。
[0091]
在上述的主动型防振装置中,也可以为:沿所述外侧部件的轴向剖切所述第6连通通路时的剖面的形状为长方形,且使沿所述外侧部件的轴向延伸的边为长边,使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边为短边。
[0092]
在上述的主动型防振装置中,也可以为:具有磁流变弹性体(82),该磁流变弹性体(82)设置于所述内侧磁芯的外周面与所述外侧磁芯的内周面之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