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增光膜、背光模组及滚压轮与增光膜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2022-02-20 05:39: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增光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以及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与所述基底上的棱镜单元;任意所述棱镜单元均包括第一棱镜以及第二棱镜,所述第一棱镜与所述第二棱镜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均为顶角与所述基底正对的等腰三角形,且所述第一棱镜的顶角至所述基底的中线与所述第二棱镜的顶角至所述基底的中线重合;沿第一方向,多个所述第一棱镜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棱镜依次连接,且所述第一棱镜的顶峰的基准位至所述基底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棱镜的顶峰的基准位至所述基底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的顶角的范围为50
°
~65
°
,所述第二棱镜的顶角的范围为65
°
~8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的表面与所述第二棱镜相交处至所述基底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棱镜的顶峰的基准位至所述基底的高度的三分之一,且大于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的顶峰的基准位至所述基底的高度的范围为5μm~50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棱镜的中线之间的距离5um~100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的厚度为10μm~50μm或50μm~100μm。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棱镜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棱镜的顶峰的峰值呈周期性变化。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的顶峰的峰值变化量小于所述第一棱镜的顶峰的基准位至所述基底的高度的50%。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棱镜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棱镜的顶峰的峰值变化一个周期的长度大于50μm。10.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引导光线的导光板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增光膜,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增光膜层叠设置,且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增光膜具有所述棱镜单元的一侧。11.一种滚压轮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基轮、第一刀具以及第二刀具;驱动所述基轮转动;驱使所述第一刀具沿所述基轮的轴向移动,并周期性切削所述基轮,以形成多个与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第一棱镜对应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驱使所述第二刀具沿所述基轮的轴向移动,并以与所述第一刀具相同的周期切削所述基轮,以形成多个与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第二棱镜对应且依次连接的第二凹槽,从而得到所述滚压轮。12.一种滚压轮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基轮以及第三刀具,所述第三刀具与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棱镜单元适配;
驱动所述基轮转动;驱使所述第三刀具沿所述基轮的轴向移动,并周期性切削所述基轮,以形成多个与所述棱镜单元适配且依次连接的第三凹槽,从而得到所述滚压轮。13.一种增光膜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基材以及固化胶,并将所述固化胶涂覆于所述基材的端面以形成固化层;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加工方法得到的所述滚压轮滚压所述固化层,以得到所述增光膜。

技术总结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增光膜、背光模组以及滚压轮与增光膜的加工方法,其中增光膜包括基底以及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与基底上的棱镜单元。任意棱镜单元均包括第一棱镜以及第二棱镜,第一棱镜与第二棱镜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均为顶角与基底正对的等腰三角形,且第一棱镜的顶角至基底的中线与第二棱镜的顶角至基底的中线重合。沿第一方向,多个第一棱镜间隔设置,多个第二棱镜依次连接,且第一棱镜的顶峰的基准位至基底的高度大于第二棱镜的顶峰的基准位至基底的高度。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增光膜,通过重叠设置的第一棱镜与第二棱镜作用于入射光线,使得增光膜输出的光线分布更为均衡,相比于现有技术,更为适应不同型号的导光板。不同型号的导光板。不同型号的导光板。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典 洪志宗 蔡宏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光志光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8
技术公布日:2022/1/1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