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提高舒适性的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机组与流程

2022-02-20 05:28: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提高舒适性的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空调产品在舒适性控制方面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创新,例如瀑布式制冷、地毯式制热等送风方式。其基本控制原理就是利用冷气下沉,热气上浮的特点,既加速了空间的制冷制热效果,也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3.实现瀑布式制冷、地毯式制热的风管机产品可以通过控制实现在吊顶处出风或者地板处出风,产品具备位于房间上部的上出风口与位于房间下部的下出风口。为了检测整个房间的温度场状态以及人员情况,会增加红外热电堆传感器来实现此功能,而为了更好地检测房间的情况,传感器一般情况下会选择放置在上出风口,毕竟视野更开阔,而为了节约成本,下出风口一般不会增加传感器的。即使下出风口设置了传感器,如果传感器故障,也无法使用下出风口的传感器进行检测。如果下出风口没有传感器或者下出风口的传感器故障。机组因为功能逻辑需要使用下出风口出风时,下出风口无法检测房间的温度场和人员情况,因此无法实现出风随人或者避人等一系列舒适性控制。
4.针对相关技术中空调的下出风口出风时无法实现舒适性控制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舒适性的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机组,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的下出风口出风时无法实现舒适性控制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空调至少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位于空调所在室内的上部,第二出风口位于空调所在室内的下部;方法包括:检测空调是否从第二出风口出风;如果是,则通过第一出风口的传感器检测目标物体的位置;根据目标物体的位置计算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并根据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控制第二出风口出风。
7.进一步地,根据目标物体的位置计算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包括:根据目标物体的位置计算第一出风口的水平方向出风角度α1;其中,第一出风口的水平方向出风角度α1等于第二出风口的水平方向出风角度α2;和/或,根据目标物体的位置计算目标物体的高度h1,并根据目标物体的高度计算第二出风口的竖直方向出风角度θ2。
8.进一步地,目标物体的位置坐标为(x1,y1),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第一出风口的水平方向出风角度α1:α1=arctan(y2/x1)-arctan(y1/x1);其中,y2为第一出风口与目标物体的顶部确定的直线与地面的交点距离第二出风口的距离。
9.进一步地,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目标物体的高度h1:h1=h*(y2-y1)/y2;其中,h为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的高度差值。
10.进一步地,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第二出风口的竖直方向出风角度θ2:θ2=arctan(h1/y1)。
11.进一步地,根据目标物体的位置计算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还包括:根据目标物体的位置计算第一出风口的竖直方向出风角度θ1;其中,θ1=arctan(y2/h)-arctan(y1/h)。
12.进一步地,根据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控制第二出风口出风,包括:按照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进行吹风;或,根据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计算风避人出风角度;其中,风避人出风角度为第二出风口的完整出风角度减去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按照风避人出风角度进行吹风。
13.进一步地,在检测空调是否从第二出风口出风之前,还包括:监听是否触发用户舒适性控制;其中,用户舒适性控制用于实现风随人吹控制或风避人吹控制,风随人吹控制按照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进行吹风,风避人吹控制按照风避人出风角度进行吹风;如果是,则触发检测空调是否从第二出风口出风。
1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装置,空调至少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位于空调所在室内的上部,第二出风口位于空调所在室内的下部;装置包括:出风口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空调是否从第二出风口出风;位置检测模块,用于如果是,则通过第一出风口的传感器检测目标物体的位置;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目标物体的位置计算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并根据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控制第二出风口出风。
1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包括如上述的空调控制装置。
1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上述的空调控制方法。
17.在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舒适性的空调控制方案,当机组根据逻辑需求切换为下出风口出风时,以上出风口处的传感器检测房间的温度场确认人员位置,然后再通过换算转换为下出风口的空间位置,进而实现出风随人或避人等舒适性控制。通过上述方案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的下出风口出风时无法实现舒适性控制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附图说明
18.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控制方法的一种可选的流程图;
19.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出风口上下出风侧视示意图;
20.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出风口左右出风俯视示意图;
21.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上下出风侧视示意图;以及
22.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控制装置的一种可选的结构框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上出风口;2、下出风口;3、目标物体;4、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重合。
具体实施方式
25.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26.实施例1
27.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1中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可以直接应用至各种空调上,尤其是具有上下出风功能的风管机,或者是具有其他可换向出风功能的风管机。优选的,风管机通常安装在室内墙体上,包括位于墙体的上部的侧出风口和上出风口,此外,在墙体的最下方还装有下出风口,本发明中的方法主要涉及上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在制冷时,从第一出风口出风。在制热时,从第二出风口出风,通过墙壁里的风管把热风送进房间。
28.具体来说,图1示出该方法的一种可选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2-s106:
29.s102:检测空调是否从第二出风口出风;
30.s104:如果是,则通过第一出风口的传感器检测目标物体的位置;
31.s106:根据目标物体的位置计算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并根据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控制第二出风口出风。
3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舒适性的空调控制方案,当机组根据逻辑需求切换为下出风口出风时,以上出风口处的传感器检测房间的温度场确认人员位置,然后再通过换算转换为下出风口的空间位置,进而实现出风随人或避人等舒适性控制。通过上述方案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的下出风口出风时无法实现舒适性控制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33.机组开机,红外传感器正常检测房间的温度场分布,房间温度场以及人员位置的检测并不局限于红外传感器,还包含毫米波雷达等各类检测方式。如果房间内有目标物体,例如人,则标记人员所在的位置坐标(x1,y1);如图2所示,目标物体的位置坐标的坐标原点位于第二出风口的中心处。机组根据第一出风口(对应于图2-4中的上风口)、第二出风口(对应于图2-4中的下风口)的高度差h、人的投影坐标等数据计算得出第一出风口的出风角度,竖直方向出风角度为θ1,优选的,竖直方向出风角度为上下出风角度,水平方向出风角度为α1,优选的,水平方向出风角度为左右出风角度;图2示出上出风口出风侧视示意图,如图2所示:
34.tan(θ θ1)=y2/h;其中,y2为第一出风口与目标物体的顶部确定的直线与地面的交点距离第二出风口的距离。
35.tanθ=y1/h;
36.因此,根据目标物体的位置计算第一出风口的竖直方向出风角度θ1,θ1=arctan(y2/h)-arctan(y1/h)。
37.图3示出上出风口出风俯视示意图,通常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重合设置,因此,图3也是第二出风口左右出风俯视示意图,如图3所示:
38.tan(α α1)=y2/x2;
39.tanα=y1/x1;
40.x1=x2;
41.因此,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第一出风口的水平方向出风角度α1:α1=arctan(y2/x1)-arctan(y1/x1)。并且α1=α2。
42.机组控制器根据第一出风口计算的出风角度转换为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其中竖直方向出风角度θ2,水平方向出风角度为α2。图4示出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上下出风侧视示意图,如图4所示:
43.h1/h=(y2-y1)/y2;其中,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的高度差h可以通过设置的方式得到,也可以通过其他传感器检测得到。
44.tanθ2=h1/y1;
45.因此,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第二出风口的竖直方向出风角度θ2:
46.θ2=arctan(h1/y1)。
47.在确定第二出风口出风角度后,根据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控制第二出风口出风,包括:按照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进行吹风,进行风随人控制;或,根据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计算风避人出风角度;其中,风避人出风角度为第二出风口的完整出风角度减去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按照风避人出风角度进行吹风。完整出风角度为第二出风口能够实现的最大出风角度,在计算竖直方向出风角度时,完整出风角度为第二出风口在竖直方向上能够实现的最大出风角度,在计算水平方向出风角度时,完整出风角度为第二出风口在水平方向上能够实现的最大出风角度。优选的,风管机的完整出风角度为180
°

48.进一步地,在检测空调是否从第二出风口出风之前,还包括:监听是否触发用户舒适性控制;其中,用户舒适性控制用于实现风随人吹控制或风避人吹控制,风随人吹控制按照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进行吹风,风避人吹控制按照风避人出风角度进行吹风;如果是,则触发检测空调是否从第二出风口出风。舒适性的控制方案并不局限于出风随人和避人,还包括温度场调节等各类舒适性控制。
49.通过上述出风角度的换算切换操作,可以利用上出风口的红外传感器实现人体位置的检测,进而控制下出风口的上下出风与左右出风实现出风随人和避人,确保用户在机组下出风状态下的舒适性。
50.实施例2
51.基于上述实施例1中提供的空调控制方法,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2中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装置,具体地,图5示出该装置的一种可选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
52.出风口检测模块502,用于检测空调是否从第二出风口出风;
53.位置检测模块504,与出风口检测模块502连接,用于如果是,则通过第一出风口的传感器检测目标物体的位置;
54.控制模块506,与位置检测模块504连接,用于根据目标物体的位置计算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并根据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控制第二出风口出风。
5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舒适性的空调控制方案,当机组根据逻辑需求切换为第二出风口出风时,以第一出风口处的传感器检测房间的温度场确认人员位置,然后再通过换算转换为第二出风口的空间位置,进而实现出风随人或避人等舒适性控制。通过上述方案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的第二出风口出风时无法实现舒适性控制
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56.其中,控制模块506包括:计算单元,用于根据目标物体的位置计算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包括:根据目标物体的位置计算第一出风口的水平方向出风角度α1;其中,第一出风口的水平方向出风角度α1等于第二出风口的水平方向出风角度α2;根据目标物体的位置计算目标物体的高度h1,并根据目标物体的高度计算第二出风口的竖直方向出风角度θ2。
57.进一步地,目标物体的位置坐标为(x1,y1),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第一出风口的水平方向出风角度α1:α1=arctan(y2/x1)-arctan(y1/x1);其中,y2为第一出风口与目标物体的顶部确定的直线与地面的交点距离第二出风口的距离。
58.可选地,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目标物体的高度h1:h1=h*(y2-y1)/y2;其中,h为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的高度差值。
59.进一步地,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第二出风口的竖直方向出风角度θ2:θ2=arctan(h1/y1)。
60.优选地,根据目标物体的位置计算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还包括:根据目标物体的位置计算第一出风口的竖直方向出风角度θ1;其中,θ1=arctan(y2/h)-arctan(y1/h)。
61.控制模块506还包括: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控制第二出风口出风,包括:风随人控制子单元,用于按照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进行吹风;风避人控制子单元,用于根据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计算风避人出风角度;其中,风避人出风角度为第二出风口的完整出风角度减去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角度;按照风避人出风角度进行吹风。
62.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单元、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63.实施例3
64.基于上述实施例2中提供的空调控制装置,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3中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包括如上述的空调控制装置。
6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舒适性的空调控制方案,当机组根据逻辑需求切换为下出风口出风时,以上出风口处的传感器检测房间的温度场确认人员位置,然后再通过换算转换为下出风口的空间位置,进而实现出风随人或避人等舒适性控制。通过上述方案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下出风口出风时无法实现舒适性控制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66.实施例4
67.基于上述实施例1中提供的空调控制方法,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4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上述的空调控制方法。
6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舒适性的空调控制方案,当机组根据逻辑需求切换为下出风口出风时,以上出风口处的传感器检测房间的温度场确认人员位置,然后再通过换算转换为下出风口的空间位置,进而实现出风随人或避人等舒适性控制。通过上述方案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下出风口出风时无法实现舒适性控制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69.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
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发明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70.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