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挖机连杆、连杆组件及挖机连杆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5:11: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的润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挖机连杆、连杆组件及挖机连杆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2.挖机作为常见的工程车辆在基础建设方面使用量非常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挖机主要工作结构的铲斗,其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整个挖机的使用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挖机的铲斗铰接在挖臂的前端,铲斗上还铰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铰轴与油缸铰接,在油缸伸缩动作时铲斗相对挖臂摆动,实现铲料和倒料动作。由于连杆两端铰接部位所处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在工作过程中受力较大,而且经常需要抖动铲斗以使斗内物料完全倒出的操作,因此往往更需要配置润滑系统对该部位进行润滑保证铲斗灵活顺畅的动作。
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653018u以及授权公告号为cn20779416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挖机连杆,都是在连杆的两端铰轴套上设置径向贯通的油嘴套,然后在油嘴套上连接加注接头以向铰轴套内加注润滑油。此类的挖机的润滑系统一般是在连杆的内侧面或外侧面固定安装油脂分配器,油脂分配器的进油口通过软管与油脂泵送系统的供油管路连接,油脂分配器的出油口再通过软管连接加注接头,这些配套的软管往往也通过管卡固定连接在连杆的侧面上。这就就使得整个挖机连杆上附设了大量的油管,为了避免在填挖工作时土壤或砂石等对连杆上的油脂分配器以及软管造成破坏,往往还需要在连杆的对应侧面安装与挖机连杆基本等大的防护板,以将油脂分配器和软管遮挡在内。这样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油脂分配器和油管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连杆位置的结构较为复杂,拆装十分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铲斗的填挖工作;其二,针对不同的机型,连杆的尺寸不一,也就需要针对性的制造不同规格尺寸的防护板,不能实现工业生产的通用性,设计制造十分麻烦,成本较高;其三,为了保证足够的结构强度,防护板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与连杆连接,这样就需要在连杆上专门预留焊接点位,不仅使得连杆加工比较麻烦,而且防护板的焊接也增加了加工难度和工作量;其四,防护板安装在连杆上使得连杆一侧凸出,在使用时很容易被磕碰而损坏或掉落,进而不能保证油脂分配器和软管的防护,可靠性差,对此用户和主机厂意见都很大。
4.签于以上诸多问题和难点,急需有较好的办法来彻底解决长期以来就存在的挖机连杆部位润滑系统设计、生产和安装工作量大、成本高、通用性差、安装效率低、不可靠和外观差等问题,这也造成主机厂和用户不愿安装连杆部位润滑,目前集中润滑在挖掘机上的装机率不足10%主要就是因为以上原因,严重制约了集中润滑在挖掘机行业的推广应用。
5.如果这些问题能有效彻底地解决,挖机大都能安装和使用上集中润滑系统,将能大大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司机的劳动强度,也会大量节省润滑脂的用量和减少油脂过多掉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伤害,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挖机连杆,用以解决现有的挖机连杆在配置润滑系统时装配制造不便、可靠性差的问题;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挖机连杆的连杆组件和挖机连杆润滑系统。
7.本发明的挖机连杆包括:主板体,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铰轴套,铰轴套内具有铰轴套润滑点位;主板体上设有分配器安装结构,用于使油脂分配器安装在主板体上;板内流道,有多条,包括出油流道,至少部分出油流道的外端口延伸至主板体的边缘或靠近边缘位置处,用于连通至铰轴套润滑点位;各板内流道的内端口处于主板体的同一侧板面上,且相互汇聚在油脂分配器的安装区域处,且在油脂分配器安装在主板体上后,与油脂分配器的对应油口连通。
8.本发明的挖机连杆在使用时,将分配器固定安装在挖机连杆上,然后通过主板体内部的板内流道通向润滑点位而向润滑点位供油,这就减少甚至避免了在主板体外侧附设管路,无需设置防护板进行防护,避免了制造加工以及焊接防护板所引起的麻烦,而且挖机连杆处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油路不会受损,保证了供油润滑的可靠性。
9.进一步的,板内流道主要由在主板体内开设的、平行于板面延伸的内孔形成,板内流道的外端口均处于主板体的侧边。通过平行于板面延伸的内孔作为流道的主体部分,加工起来在主板体侧边钻孔即可,加工方便。而且板内流道的外端口处于主板体的侧边,也便于通向润滑点位或外接油管。
10.更进一步的,铰轴套的套壁上开设有从铰轴套的外表面打通至铰轴套的内腔中的润滑点位的过油孔,有出油流道与过油孔对应连通并向润滑点位供油。直接通过过油孔与出油流道对接连通以将润滑油引至润滑点位,无需额外设置接头,减少了零部件的使用,结构简单。
11.更进一步的,主板体下端的铰轴套上设有至少一个过油孔,上端的铰轴套有至少两个在轴向上间隔布置的过油孔,每个过油孔对应一个出油流道。这样设置,用于向主板体两端的铰轴套处的各润滑点位进行供油的流道都处于挖机连杆内部,流道结构不会受损,也大大减少了需要附设在连杆外的油管数量和长度,简化了挖机连杆处的结构。
12.进一步的,上端的铰轴套上设有过油孔,每个过油孔对应一个出油流道,连通上端的铰轴套的出油流道的外端口处于主板体的分配器安装结构区域及上方区域内。挖机在使用时,挖机连杆的上端相对远离土料,在某些挖机上将出油流道的外端口布置在主板体的分配器安装结构区域或其上方区域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油脂管路与分配器直接连接时易受损的问题,而且加工和装配更方便。
13.那么较为简单和常用地,连通上端的铰轴套的出油流道的外端口处于主板体的上侧边,连通上端的铰轴套的出油流道由贯通主板体的通孔形成。这样直接在主板体上开设通孔即可形成出油流道,加工起来较为简单,而且出油流道的外端口尽可能的靠上布置,便于向上端的铰轴套的润滑点位供油。
14.此外,所述板内流道还包括进油流道,进油流道的内端口用于与油脂分配器的进油口连通。这样将油脂分配器所需连接的油路全部通过板内流道来代替,挖机连杆在使用时,主板体板面上仅安装油脂分配器,无需附设油管以及用于固定油管的固定结构,大大减
少了零部件的数量,挖机连杆外观简洁美观。
15.进一步的,所述进油流道的外端口处于主板体的分配器安装结构区域及上方区域内。这样能够使进油流道的的外端口尽可能的靠上布置,靠近挖臂,尽可能的降低与其连接的供油管路的长度,方便与供油管路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进油流道的外端口处于主板体的上侧边,进油流道由贯通主板体的通孔形成。将进油流道的外端口设置在主板体的上侧边,距离挖机主机较近,能够使从挖机主机布设过来的供油管路直接与进油流道连接,避免供油管路在挖机连杆处绕设,缩短了供油管路的长度。
17.作为优化的方案,主板体上对应于板内流道设有检修孔,检修孔从主板体的表面向内延伸连通板内流道,检修孔处配有封堵塞或压注油杯。在挖机长时间停机不用时,板内流道内的润滑油脂可能干结而堵塞流道,通过设置检修孔能够对板内流道进行清理,保证流道畅通。
18.作为另一种替换方案,铰轴套上对应于出油流道设有检修孔,检修孔贯穿对应的铰轴套的两侧的套壁,铰轴套上的检修孔与对应的出油流道同轴设置,检修孔处配有封堵塞或压注油杯。由于铰轴套上原本就设置有用于加注润滑脂的手工加注口,并在手工加注口处设有黄油嘴,此处利用原有手工加注口作为本方案的检修孔,不仅省去了另设检修孔的麻烦,很大程度上降低劳动强度和加工成本,而且还不会对连杆的结构强度造成任何影响。
19.进一步的,铰轴套内还同轴过盈安装有衬套,衬套的外表面设有环槽,环槽上设有连通衬套的外表面与内腔的衬套注油孔,衬套注油孔与所述检修孔同轴设置。由于衬套本身就要设置衬套注油孔以在手工向衬套内加注润滑脂时使用,此处只是利用衬套原有的结构,只是在安装时将衬套上的衬套注油孔与铰轴套上的手工加注口同轴对齐,使得手动加注口、衬套注油孔以及对应的出油流道同轴,以方便采用钢丝等清理工具通过手动加注口通入以将堵塞在出油流道内的污泥、干结的油脂打通,实现打通通道的检修作用。
20.进一步的,主板体与铰轴套焊接连接,出油流道的外端口延伸至主板体的与铰轴套的对接面,铰轴套的套壁上开设有从铰轴套的外表面打通至铰轴套的内腔的过油孔,出油流道与过油孔对应连通并向润滑点位供油,过油孔与出油流道的对接位置安装有两端分别伸入过油孔和出油流道的密封套管。主板体与铰轴套采用焊接连接方式,能够在焊接之前分别加工两个零部件,加工方便,而密封套管的布置,又能够可靠的保证过油孔和出油流道对接位置的密封,提高了挖机连杆使用的可靠性。
21.进一步的,铰轴套与主板体为一体铸造加工而成,所述板内流道包括沿主板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油道,长油道通过钻削加工而成,长油道包括所述检修孔和出油流道。铰轴套采用铸造结构,相对于焊接结构,其强度更高、更加安全可靠,对于主要受力部件的连杆来说意义重大,客户更容易接受;而且还能避免因焊接操作失误而导致焊件质量不一的问题。
22.本发明的连杆组件包括:挖机连杆;油脂分配器;挖机连杆包括:
主板体,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铰轴套,铰轴套内具有铰轴套润滑点位;主板体上设有分配器安装结构,用于使油脂分配器安装在主板体上;板内流道,有多条,包括出油流道,至少部分出油流道的外端口延伸至主板体的边缘或靠近边缘位置处,用于连通至铰轴套润滑点位;各板内流道的内端口处于主板体的同一侧板面上,且相互汇聚在油脂分配器的安装区域处,所述油脂分配器安装在挖机连杆的主板体上,各板内流道的内端口与油脂分配器的对应油口连通。
23.本发明的连杆组件在使用时,将分配器固定安装在挖机连杆上,然后通过主板体内部的板内流道通向润滑点位而向润滑点位供油,这就减少甚至避免了在主板体外侧附设管路,无需设置防护板进行防护,避免了制造加工以及焊接防护板所引起的麻烦,而且挖机连杆处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油路不会受损,保证了供油润滑的可靠性。
24.进一步的,板内流道主要由在主板体内开设的、平行于板面延伸的内孔形成,板内流道的外端口均处于主板体的侧边。通过平行于板面延伸的内孔作为流道的主体部分,加工起来在主板体侧边钻孔即可,加工方便。而且板内流道的外端口处于主板体的侧边,也便于通向润滑点位或外接油管。
25.更进一步的,铰轴套的套壁上开设有从铰轴套的外表面打通至铰轴套的内腔中的润滑点位的过油孔,有出油流道与过油孔对应连通并向润滑点位供油。直接通过过油孔与出油流道对接连通以将润滑油引至润滑点位,无需额外设置接头,减少了零部件的使用,结构简单。
26.更进一步的,主板体下端的铰轴套上设有至少一个过油孔,上端的铰轴套有至少两个在轴向上间隔布置的过油孔,每个过油孔对应一个出油流道。这样设置,用于向主板体两端的铰轴套处的各润滑点位进行供油的流道都处于挖机连杆内部,流道结构不会受损,也大大减少了需要附设在连杆外的油管数量和长度,简化了挖机连杆处的结构。
27.进一步的,上端的铰轴套上设有过油孔,每个过油孔对应一个出油流道,连通上端的铰轴套的出油流道的外端口处于主板体的分配器安装结构区域及上方区域内。挖机在使用时,挖机连杆的上端相对远离土料,在某些挖机上将出油流道的外端口布置在主板体的分配器安装结构区域或其上方区域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油脂管路与分配器直接连接时易受损的问题,而且加工和装配更方便。
28.那么较为简单和常用地,连通上端的铰轴套的出油流道的外端口处于主板体的上侧边,连通上端的铰轴套的出油流道由贯通主板体的通孔形成。这样直接在主板体上开设通孔即可形成出油流道,加工起来较为简单,而且出油流道的外端口尽可能的靠上布置,便于向上端的铰轴套的润滑点位供油。
29.此外,所述板内流道还包括进油流道,进油流道的内端口用于与油脂分配器的进油口连通。这样将油脂分配器所需连接的油路全部通过板内流道来代替,挖机连杆在使用时,主板体板面上仅安装油脂分配器,无需附设油管以及用于固定油管的固定结构,大大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挖机连杆外观简洁美观。
30.进一步的,所述进油流道的外端口处于主板体的分配器安装结构区域及上方区域内。这样能够使进油流道的的外端口尽可能的靠上布置,靠近挖臂,尽可能的降低与其连接的供油管路的长度,方便与供油管路连接。
31.进一步的,所述进油流道的外端口处于主板体的上侧边,进油流道由贯通主板体的通孔形成。将进油流道的外端口设置在主板体的上侧边,距离挖机主机较近,能够使从挖机主机布设过来的供油管路直接与进油流道连接,避免供油管路在挖机连杆处绕设,缩短了供油管路的长度。
32.作为优化的方案,主板体上对应于板内流道设有检修孔,检修孔从主板体的表面向内延伸连通板内流道,检修孔处配有封堵塞或压注油杯。在挖机长时间停机不用时,板内流道内的润滑油脂可能干结而堵塞流道,通过设置检修孔能够对板内流道进行清理,保证流道畅通。
33.作为另一种替换方案,铰轴套上对应于出油流道设有检修孔,检修孔贯穿对应的铰轴套的两侧的套壁,铰轴套上的检修孔与对应的出油流道同轴设置,检修孔处配有封堵塞或压注油杯。由于铰轴套上原本就设置有用于加注润滑脂的手工加注口,并在手工加注口处设有黄油嘴,此处利用原有手工加注口作为本方案的检修孔,不仅省去了另设检修孔的麻烦,很大程度上降低劳动强度和加工成本,而且还不会对连杆的结构强度造成任何影响。
34.进一步的,铰轴套内还同轴过盈安装有衬套,衬套的外表面设有环槽,环槽上设有连通衬套的外表面与内腔的衬套注油孔,衬套注油孔与所述检修孔同轴设置。由于衬套本身就要设置衬套注油孔以在手工向衬套内加注润滑脂时使用,此处只是利用衬套原有的结构,只是在安装时将衬套上的衬套注油孔与铰轴套上的手工加注口同轴对齐,使得手动加注口、衬套注油孔以及对应的出油流道同轴,以方便采用钢丝等清理工具通过手动加注口通入以将堵塞在出油流道内的污泥、干结的油脂打通,实现打通通道的检修作用。
35.进一步的,主板体与铰轴套焊接连接,出油流道的外端口延伸至主板体的与铰轴套的对接面,铰轴套的套壁上开设有从铰轴套的外表面打通至铰轴套的内腔的过油孔,出油流道与过油孔对应连通并向润滑点位供油,过油孔与出油流道的对接位置安装有两端分别伸入过油孔和出油流道的密封套管。主板体与铰轴套采用焊接连接方式,能够在焊接之前分别加工两个零部件,加工方便,而密封套管的布置,又能够可靠的保证过油孔和出油流道对接位置的密封,提高了挖机连杆使用的可靠性。
36.而且,所述连杆组件还包括盒形防护罩,所述盒形防护罩密封扣装在主板体上并将油脂分配器罩在内部。通过盒形防护罩的布置能够避免外部事物直接磕碰油脂分配器,更好的保证油脂分配器与主板体之间的密封贴合,提高了连杆组件使用的可靠性。
37.进一步的,所述盒形防护罩的外侧还设有吊耳,这样便于连杆组件的吊装转运。
38.进一步的,铰轴套与主板体为一体铸造加工而成,所述板内流道包括沿主板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油道,长油道通过钻削加工而成,长油道包括所述检修孔和出油流道。铰轴套采用铸造结构,相对于焊接结构,其强度更高、更加安全可靠,对于主要受力部件的连杆来说意义重大,客户更容易接受;而且还能避免因焊接操作失误而导致焊件质量不一的问题。
39.本发明的挖机连杆润滑系统包括:油脂泵送系统,包括润滑泵、供油管路及油脂分配器;挖机连杆润滑系统还包括挖机连杆,挖机连杆包括:主板体,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铰轴套,铰轴套内具有铰轴套润滑点位;
主板体上设有分配器安装结构,用于使油脂分配器安装在主板体上;板内流道,有多条,包括出油流道,至少部分出油流道的外端口延伸至主板体的边缘或靠近边缘位置处,用于连通至铰轴套润滑点位;各板内流道的内端口处于主板体的同一侧板面上,且相互汇聚在油脂分配器的安装区域处,所述油脂分配器安装在挖机连杆的主板体上,各板内流道的内端口与油脂分配器的对应油口连通。
40.本发明的挖机连杆润滑系统将油脂分配器密封贴合安装在挖机连杆上,然后通过主板体内部的板内流道通向润滑点位而向润滑点位供油,这就减少甚至避免了在主板体外侧附设管路,无需使用密封接头,无需设置防护板进行防护,避免了制造加工以及焊接防护板所引起的麻烦,而且挖机连杆处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油路不会受损,保证了供油润滑的可靠性。
41.进一步的,板内流道主要由在主板体内开设的、平行于板面延伸的内孔形成,板内流道的外端口均处于主板体的侧边。通过平行于板面延伸的内孔作为流道的主体部分,加工起来在主板体侧边钻孔即可,加工方便。而且板内流道的外端口处于主板体的侧边,也便于通向润滑点位或外接油管。
42.更进一步的,铰轴套的套壁上开设有从铰轴套的外表面打通至铰轴套的内腔中的润滑点位的过油孔,有出油流道与过油孔对应连通并向润滑点位供油。直接通过过油孔与出油流道对接连通以将润滑油引至润滑点位,无需额外设置接头,减少了零部件的使用,结构简单。
43.更进一步的,主板体下端的铰轴套上设有至少一个过油孔,上端的铰轴套有至少两个在轴向上间隔布置的过油孔,每个过油孔对应一个出油流道。这样设置,用于向主板体两端的铰轴套处的各润滑点位进行供油的流道都处于挖机连杆内部,流道结构不会受损,也大大减少了需要附设在连杆外的油管数量和长度,简化了挖机连杆处的结构。
44.进一步的,上端的铰轴套上设有过油孔,每个过油孔对应一个出油流道,连通上端的铰轴套的出油流道的外端口处于主板体的分配器安装结构区域及上方区域内。挖机在使用时,挖机连杆的上端相对远离土料,在某些挖机上将出油流道的外端口布置在主板体的分配器安装结构区域或其上方区域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油脂管路与分配器直接连接时易受损的问题,而且加工和装配更方便。
45.那么较为简单和常用地,连通上端的铰轴套的出油流道的外端口处于主板体的上侧边,连通上端的铰轴套的出油流道由贯通主板体的通孔形成。这样直接在主板体上开设通孔即可形成出油流道,加工起来较为简单,而且出油流道的外端口尽可能的靠上布置,便于向上端的铰轴套的润滑点位供油。
46.此外,所述板内流道还包括进油流道,进油流道的内端口用于与油脂分配器的进油口连通。这样将油脂分配器所需连接的油路全部通过板内流道来代替,挖机连杆在使用时,主板体板面上仅安装油脂分配器,无需附设油管以及用于固定油管的固定结构,大大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挖机连杆外观简洁美观。
47.进一步的,所述进油流道的外端口处于主板体的分配器安装结构区域及上方区域内。这样能够使进油流道的的外端口尽可能的靠上布置,靠近挖臂,尽可能的降低与其连接的供油管路的长度,方便与供油管路连接。
48.进一步的,所述进油流道的外端口处于主板体的上侧边,进油流道由贯通主板体的通孔形成。将进油流道的外端口设置在主板体的上侧边,距离挖机主机较近,能够使从挖机主机布设过来的供油管路直接与进油流道连接,避免供油管路在挖机连杆处绕设,缩短了供油管路的长度。
49.作为优化的方案,主板体上对应于板内流道设有检修孔,检修孔从主板体的表面向内延伸连通板内流道,检修孔处配有封堵塞或压注油杯。在挖机长时间停机不用时,板内流道内的润滑油脂可能干结而堵塞流道,通过设置检修孔能够对板内流道进行清理,保证流道畅通。
50.进一步的,主板体与铰轴套焊接连接,出油流道的外端口延伸至主板体的与铰轴套的对接面,铰轴套的套壁上开设有从铰轴套的外表面打通至铰轴套的内腔的过油孔,出油流道与过油孔对应连通并向润滑点位供油,过油孔与出油流道的对接位置安装有两端分别伸入过油孔和出油流道的密封套管。主板体与铰轴套采用焊接连接方式,能够在焊接之前分别加工两个零部件,加工方便,而密封套管的布置,又能够可靠的保证过油孔和出油流道对接位置的密封,提高了挖机连杆使用的可靠性。
51.而且,所述连杆组件还包括盒形防护罩,所述盒形防护罩密封扣装在主板体上并将油脂分配器罩在内部。通过盒形防护罩的布置能够避免外部事物直接磕碰油脂分配器,更好的保证油脂分配器与主板体之间的密封贴合,提高了连杆组件使用的可靠性。
52.进一步的,盒形防护罩的外侧还设有吊耳,这样便于连杆组件的吊装转运。
53.进一步的,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所述油脂分配器可为递进式分配器或双线分配器或单线分配器。
54.更进一步的,挖机连杆上端的铰轴套铰接油缸耳环,油缸耳环上设有从外表面贯穿到内腔中的润滑点位的过油孔,主板体内的出油流道中有一个通过油脂管路连接油缸耳环上的过油孔。这样设置能够在出油流道的设置较为方便的同时,也尽可能的缩短了外接油脂管路的长度,尽可能的避免外接油脂管路过长而易受到损坏的问题。
55.或者,挖机连杆上端的铰轴套通过上铰轴铰接油缸耳环,上铰轴内通过轴向延伸的第一油道和径向延伸的第二油道通向油缸耳环内腔的润滑点位,主板体内的出油流道中有一个通过油脂管路连接第一油道。这样设置能够在出油流道的设置较为方便的同时,也尽可能的缩短了外接油脂管路的长度,尽可能的避免外接油脂管路过长而易受到损坏的问题。
56.进一步的,铰轴套与主板体为一体铸造加工而成,所述板内流道包括沿主板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油道,长油道通过钻削加工而成,长油道包括所述检修孔和出油流道。铰轴套采用铸造结构,相对于焊接结构,其强度更高、更加安全可靠,对于主要受力部件的连杆来说意义重大,客户更容易接受;而且还能避免因焊接操作失误而导致焊件质量不一的问题。
附图说明
57.图1为本发明的挖机连杆润滑系统的实施例在使用于挖机上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挖机连杆润滑系统的实施例中挖机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挖机连杆在隐去盒形防护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挖机连杆的板内流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的挖机连杆的出油流道与伸缩缸铰轴套内的润滑点位连通的示意图(方式一);图6为图2所示的挖机连杆的出油流道与伸缩缸铰轴套内的润滑点位连通的示意图(方式二);图7为图4在中间位置的剖视图;图8为显示挖机连杆上安装有盒形防护罩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另一种挖机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挖机连杆隐去盒形防护罩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9所示挖机连杆的板内流道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第三种挖机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在中间位置的剖视图;图14为第四种挖机连杆的板内流道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第五种挖机连杆的板内流道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显示板内流道和检修孔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第六种挖机连杆与对应的伸缩缸铰轴套的连接关系图;图18为图17中y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9为第七种挖机连杆的主视图;图20为图19的剖视图;图21为图20中p-p处的剖视图;其中;图1中:90-挖臂;91-铲斗;92-油缸耳环;93-摇杆;97-供油管路;99-润滑泵;1-挖机连杆;图2-21中:10-主板体;100-过油孔;101-密封套管;11-伸缩缸铰轴套;12-铲斗铰轴套;13-手工加注口;2-油脂分配器;20-分配器安装区域;3-进油流道;4-一类出油流道;40-第一流道;41-第二流道;43-检修孔;400-封堵塞;5-二类出油流道;50-第三流道;51-第四流道;6-出油管;8-盒形防护罩;80-吊钩;96-衬套,961-环槽,962-衬套注油孔;98-上铰轴;200-黄油嘴。
具体实施方式
58.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5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60.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
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1.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62.本发明的挖机连杆润滑系统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的挖机连杆润滑系统主要配置在挖机上,图1即示出了其在挖机上的应用。挖机连杆润滑系统包括油脂泵送系统,油脂泵送系统包括润滑泵99,连接在润滑泵99上的供油管路97以及与供油管路97连接的靠近润滑点位布置的油脂分配器。在使用时,润滑泵99安装在挖机主机上,供油管路97沿着挖机的主臂、挖臂90布置并延伸到挖机连杆1位置处。挖机的铲斗91铰接在挖臂90上,挖臂90上还铰接有摇杆93,摇杆93与铲斗91之间还铰接有挖机连杆1,这样挖臂90、铲斗91、摇杆93以及挖机连杆1共同构成双摇杆机构,挖臂90上还铰接有动作输出端连接在摇杆93和挖机连杆1的铰接位置的伸缩缸,通过伸缩缸的伸缩动作带动摇杆93摆动,从而实现铲斗91的挖填动作。
63.本发明的挖机连杆润滑系统主要是用于对铲斗91与挖机连杆1的铰接处的润滑点位以及挖机连杆91与摇杆93、油缸耳环92的铰接处的润滑点位进行润滑。
64.为了解决如本文背景技术部分所说明的现有的挖机连杆润滑系统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挖机连杆润滑系统主要对挖机连杆的结构做了结构改进,具体的,以下结合图2-7对本发明的挖机连杆润滑系统的挖机连杆做详细说明。
65.挖机连杆1包括主板体10,主板体10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铰轴套,其中下端的铰轴套为用于与铲斗91铰接的铰轴套,称之为铲斗铰轴套12,上端的铰轴套为用于与摇杆铰轴和伸油缸耳环铰接的铰轴套,称之为伸缩缸铰轴套11。由于伸缩缸铰轴套11既起到铰接挖机连杆和伸缩缸的作用,还起到铰接挖机连杆与摇杆的作用,因此,伸缩缸铰轴套11采用分体式结构,即如图1、5所示的,包括左右间隔的两部分,其中两部分之间的位置用于铰接伸油缸耳环92,两部分相背的两侧用于铰接左右两个摇杆93。如这样的结构,需要润滑的润滑点位就至少有三处,如图4所示,两部分伸缩缸铰轴套对应两处润滑点位,铲斗铰轴套对应一处润滑点位。
66.本实施例中,由于伸缩缸铰轴套处的铰接部件较多,结构相对复杂,结构强度要求较高,如图5、6所示,在具体使用时,上铰轴98与伸缩缸铰轴套之间套装有衬套96,为了更好地减磨,在衬套和伸缩缸之间(见图5)或衬套与上铰轴98之间(见图6)额外设置有润滑点位。
67.当然,由于挖机型号的不同,在更大型的挖机上,用于带动铲斗进行挖填动作的伸缩缸还可能有两个,这种情况下,伸缩缸铰轴套11可以包括左右间隔布置的三部分,如图9-11所示的结构,三部分中相邻两部分之间的空间用于铰接两个伸缩缸,相背外侧的位置用于铰接左右摇杆。此时,三部分伸缩铰轴套均对应配置有润滑点位。或者,如图14-15所示铲斗铰轴套的长度也相应的增长,此时铲斗铰轴套配置有两个润滑点位。
68.主板体10内开设有板内流道,以板内流道连通油脂分配器的出油口和润滑点位以及油脂分配器的进油口和供油管路,这样就无需在挖机连杆的板面上附设大量油管和油管
固定结构,进而也就无需在挖机连杆的板面上安装用于防护油管和油脂分配器的防护板,只需将油脂分配器2安装在挖机连杆上,或者可选地,为了更好的防护油脂分配器2,再在主板体10上密封安装与油脂分配器2大小适配的盒形防护罩8,以将油脂分配器2扣在内部,这样不仅结构简洁轻巧体积小,而且外观美观,制造加工零部件数量少。
69.具体的,如图4所示,主板体10的一侧板面上在中部位置(当然,中部附近位置也可)设有用于固定安装油脂分配器2的分配器安装结构,例如连接螺孔,油脂分配器2为板式分配器(也可为块式分配器或片式分配器),其进、出油口处于同一侧面,油脂分配器2通过连接螺钉以设有进出油口的侧面贴紧安装在主板体10上。
70.主板体10内的板内流道包括用于通向铰轴套的润滑点位的出油流道以及用于连通供油管路的进油流道。进、出油流道的内端口,即用于与油脂分配器连通的开口均处于主板体10的同一侧板面上,且汇聚至分配器安装区域20内,与油脂分配器2的进、出油口密封对接。这样设置不仅不需要在油脂分配器与进出油管路之间设置过渡接头,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安装更为简单,而且使得油脂分配器凸出主板体的高度、盒形防护罩凸出主板体的高度尽可能的低,减少外部事物磕碰油脂分配器的概率,更好的对油脂分配器进行保护。
71.出油流道的设计,具体根据油脂分配器的安装位置与对应的润滑点位之间的相对位置而有所不同。如图4所示,油脂分配器2安装在主板体10的大致中部位置,铲斗铰轴套12的润滑点位刚好也处于中部位置,这样直接在主板体10的一端边缘向内打孔延伸至分配器安装区域20处,然后垂直于主板体10的板面开口,即可形成用于给铲斗铰轴套的润滑点位进行供油的一类出油流道4;对应地,在铲斗铰轴套12上对应于出油流道开设贯通套壁的过油孔100,那么从油脂分配器2的出油口打出的润滑油即可通过出油流道以及过油孔100供至铲斗铰轴套内的润滑点位处。此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主板体的边缘是通常理解的板体结构的边缘,具体的位置可以是板体的外侧面以及板体的两个主板面中靠近外侧面的区域。
72.伸缩缸铰轴套11内的润滑点位分别处于油脂分配器2的左右两侧位置,图4提供的出油流道包括左右延伸的第一流道40以及前后延伸的第二流道41,第一流道40从别从主板体10的左右两侧向内打入,直至分配器安装区域20,并在垂直于主板体10的板面开口连通第一流道40,然后第二流道41在主板体10的对应于铰轴套润滑点位的侧面从前后方向上向内打入,直至与第一流道40连通,此时在第一流道的外端口位置装入封堵塞,即可形成用于给伸缩缸铰轴套的润滑点位进行供油的一类出油流道4;对应地,在伸缩缸铰轴套11上对应于出油流道开设贯通套壁的过油孔,那么从油脂分配器2的出油口打出的润滑油即可通过出油流道以及过油孔供至伸缩缸铰轴套内的润滑点位处。
73.当然,如图11、15所展示的不同形式的挖机连杆中,伸缩缸铰轴套有三部分,对应的润滑点位也有三处,结合主板体的形状以及油脂分配器的位置,一类出油流道4可以从分配器安装区域20直接倾斜延伸至与润滑点位对应的位置处,或者,构成一类出油流道4的第二流道41倾斜延伸至于润滑点位对应的位置处。
74.以上对于出油流道的形状说明主要是对应于不同形式的挖机连杆提供了加工制造较为方便的形式,并不能认为出油流道仅仅局限于上述所列举的形状,例如与各润滑点位对应的出油流道均可以直接从分配器安装区域直线延伸,只是这样某些出油流道将于主板体侧边有较大夹角,不便于钻孔操作。或者,在采用腊模铸造工艺加工挖机连杆时,板内
流道还可以是弧形、折线形等其他形状。
75.另外,如上面介绍到的,在衬套和伸缩缸之间(见图5)或衬套与铰轴之间(见图6)额外设置有润滑点位时,主板体10内还设置有用于向此类润滑点位供油的二类出油流道5。二类出油流道5的形状当然也可以为直线形、弧线形或折线形等。本文所列举的例子中,考虑到在主板体上直接钻孔的方便性,二类出油流道5主体为直线形,且从分配器安装区域20直接在前后方向延伸至主板体10的伸缩缸铰轴套11所在的一端侧面,并处于伸缩缸铰轴套11相邻的两部分之间,在该位置处,便于通过长度较短的出油管6连接至相应的润滑点位。
76.如图5、6所示的两种方式中,第一种,油缸耳环92上设有从外表面贯穿到内腔中的润滑点位的过油孔,主板体内的出油流道5通过油脂管路6连接油缸耳环上的过油孔并向该润滑点位供油。第二种,挖机连杆上端的铰轴套通过上铰轴98铰接油缸耳环92,上铰轴98内通过轴向延伸的第一油道和径向延伸的第二油道通向油缸耳环92内腔的润滑点位,主板体内的出油流道5通过油脂管路6连接第一油道,然后即可通过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向对应的润滑点位供油。
77.而在如图11和图15所示的两种结构的挖机连杆中,由于伸缩缸铰轴套有三部分,相应地,处于衬套和伸缩缸之间或衬套与铰轴之间额外设置的润滑点位也相应增至两个,相应地,二类出油流道5同样布置有两条,根据两种挖机连杆的结构形式,所举实例中的两条二类出油流道的形式也不同。鉴于为了提高挖机连杆的结构强度,主板体上设置的川字型加强肋板而使油脂分配器2安装在偏离主板体中心但处于靠近主板体中心的一侧位置,两条二类出油流道中,一条为直线形,另一条包括左右延伸的第三流道50以及前后延伸的第四流道51。
78.此外,此处需要额外说明的是,在如图11、15所示的挖机连杆中,由于板内流道数量多,对应于不同润滑点位的出油流道在打孔加工时板内长孔有相互交叉(图中最右侧倾斜延伸的第二流道与右侧第三流道),为了保证油脂泵送系统能够稳定可靠的向各润滑点位按需供油,在板内长孔交叉位置适应的安装封堵塞(图中未显示),以保证对应于各润滑点位的流道为独立流道。
79.进油流道的设计主要考虑供油管路的布置不会对其他外部部件造成干涉。优选地,本文中提供了两种不同方式。第一种方式,如图4、5、6、7、11、14、15所示的挖机连杆结构中,进油流道为直线形,从分配器安装区域直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至主板体10的一端侧边,特别是延伸到伸缩缸铰轴套11所在的一端,这样更靠近挖臂,从挖臂引过来的供油管路能够较为方便的与进油流道的外端口连接。这种方式在加工时,直接在主板体10的伸缩缸铰轴套所在一端的侧边直接打孔直到分配器安装区域,然后对应孔的内端位置垂直于主板体的板面开口连通即可,当然,为了预留更多的安装空间,进油流道的外端口处于伸缩缸铰轴套相邻的两部分之间。第二种方式,如图12、13所示的挖机连杆结构,将油脂分配器2安装在主板体10的中部位置附近靠近伸缩缸铰轴套所在端的一侧,进油流道为垂直于主板体10的板面并贯穿主板体10的贯通孔,进油流道的与出油流道的内端口处于同一侧面的开口与油脂分配器的进油口对接,进油流道的与出油流道的内端口处于不同侧面的开口用于与供油管路连接,这样布置无需在主板体10上开设长度较长的进油流道,简化了对主板体的加工,同时,由于分配器安装区域处于靠近伸缩缸铰轴套的位置,也不会过多增长供油管路的长度,不会造成供油管路布置麻烦。
80.此外,在如图12、13所示的挖机连杆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二类出油流道采用了与进油流道同样的结构设计,同样为垂直于主板体10的板面并贯穿主板体10的贯通孔,贯通孔的背向油脂分配器的一端开口通过油管连接至相应的润滑点位,这样设计的考虑与进油流道的设计思路相同。
81.本文还提供了其他不同方面的优化设计方案。
82.例如,挖机连杆的主板体上还设有与板内流道连通的检修孔。在挖机长时间停机后,其板内流道中的润滑油脂有可能干结而堵塞流道,通过设置检修孔能够方便的对板内流道进行清理。本文所列举的实例中,由于进油流道长度较短,且外端口裸露在外,便于清理工具(如钢丝等柔性工具)伸入清理,因此本文所列举的实例中,检修孔都设在出油流道上,如以上所列举的图5、6、7所示的实例中,检修孔43优选的布置在两端均处于挖机连杆内而导致清理工具无法伸入的第二流道41上,且其上可拆安装有封堵塞400。在此基础上,更优选地,检修孔43的布置如图7和13所示,趋向于板内流道的延伸方向倾斜延伸,且在第二流道4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有两个。具体在加工方面,如图16所示,主板体10可以采用铸造的方式,在板面上铸造出朝向板面一侧倾斜凸出的凸台结构,在主板体10内钻出出油流道4后,沿凸台倾斜延伸方向钻出检修孔43,在正常使用时通过封堵塞400封堵检修孔43即可。当然,图中所示的方式,检修孔43处于主板体的板面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出油流道靠近主板体边缘延伸时,检修孔也可以开设在主板体的左右侧面。
83.再例如,如图8所示的,在盒形防护罩8的外表面设置吊钩80,便于起吊挖机连杆。
84.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油脂分配器可为递进式分配器或双线分配器或单线分配器。本文附图中所示的挖机连杆润滑系统中所用润滑泵为双向泵,油脂分配器为递进式分配器或单线分配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果采用双线润滑泵和双线油脂分配器,需要在主板体上再开设另外一条与双线分配器的第二个进油口对接的进油流道。
85.从图2、3、4、9、10、11、14、15所示的不同结构形式的挖机连杆,我们可以看出,铰轴套上还均设有手工加注口13。这些手工加注口13与现有挖机连杆上的手工加注口结构相同,能够起到手动向润滑点位加注润滑油脂的作用,此外,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挖机连杆中,还能作为检修孔用。
86.如图17-18所示,本发明的第六种结构形式,与上述结构形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用衬套96上原有的衬套注油孔962和环槽961以及伸缩缸铰轴套11上的手工加注口13作为检修通道使用。即,在向伸缩缸铰轴套11上安装衬套96时,直接将衬套96上的衬套注油孔962与伸缩缸铰轴套11上的手工加注口13对齐,即同轴对齐,衬套11因为与伸缩缸铰轴套11为过盈配合,因此在使用时不会旋转,若担心旋转,也可在两者之间设置止转结构以防止两者相对转动。在使用时,在正常使用时,手工加注口13处的黄油嘴200或者封堵塞400处于关闭状态以使通道与外界封闭。当需要手动向销轴处加注润滑脂时,若采用黄油嘴200,则直接接在黄油嘴200处,黄油嘴200在对接后即处于连通状态(黄油嘴类似一个单向阀),即可向衬套96内加注润滑脂,当该处对应的出油流道(即第二流道)出现堵塞时,可取下对应的手工加注口(也即检修孔)处的黄油嘴200或封堵塞400,通过钢丝、铁丝或者长钻头、长钢筋等细长硬质杆状物体从手工加注口13进入,穿过衬套注油孔962,进入第二流道41中,以将堵塞在第二流道42中的污泥或干结的润滑脂打通,实现了检修的目的。该方案相对于其他几种设置检修孔的方式具有成本低、省时省力、不影响连杆结构强度等优点。
87.本发明的挖机连杆润滑系统的挖机连杆在制造时,首先加工所需形状的主板体,然后在主板体的侧边对应位置以及板面对应位置打孔,加工出板内流道,再加工铰轴套并在铰轴套的对应位置开设过油孔,然后将铰轴套按确定位置焊接在主板体上端即可。为了更好的避免主板体和铰轴套在焊接时,出油流道与过油孔处的可靠密封对接,以上所介绍的实施例中,如图5-7所示,在出油流道和过油孔的对接位置安装有密封套管101,密封套管101的两端分别插入出油流道和过油孔内,保证两者在连接时不会在铰轴套和主板体的焊接界面处泄露。
88.本发明的挖机连杆润滑系统在使用时,挖机连杆位置处结构简单,外设结构少,外观美观,油路不会受损,保证了供油润滑的可靠性。
89.当然,本发明的挖机连杆润滑系统并不仅限于上实施方式。以下还提供了几种较为优选的变形方式。
90.例如,与上述列举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板内流道仅为出油流道而并不设置进油流道,供油管路直接连接在油脂分配器上,由于油脂分配器的进油口一般为一个或两个,通过供油管路直接连接油脂分配器的进油口时,挖机连杆位置处至多有两个用于进油的供油管路,并不会导致挖机连杆处的油管过多过长,并不会导致结构过于复杂,此时也无需设置防护板专门对供油管路进行防护。
91.再例如,与上述列举实施方式不同的是,主板体在制造时,可以采用两个外形相同的板体板面相对贴合焊接而成,在其中一个板体或两个板体上铣削加工沟槽,在两个板体相对合后,沟槽构成板内流道。类似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主板体在制造时,可以先制造出所需形状的板体,然后在板体的一侧板面上焊接内设有管道或孔道的板条,板条和板体共同构成主板体,管道或孔道用于形成板内流道。当然,像这两种结构形式的主板体,板内流道的外端口也可以并非处于主板体的侧边。以第一种加工方式制得的主板体为例,板体上的沟槽并不延伸至板体的边缘位置,在加工时可在其中一个板体上于沟槽的靠近边缘的端部加工贯穿板厚的端孔,在两个板体贴合焊接形成主板体后,端孔形成出油流道的外端口,可以通过外接出油管将润滑油引至对应的润滑点位,此时,出油流道的外端口并非延伸至主板体侧边而使处于靠近主板体边缘位置。类似的方式,在通过第二种方式加工制得主板体时,可以将板条内的管道或孔道的端部设置成向垂直于主板体板面的方向延伸,此时也可将出油流道的外端口设置在靠近主板体边缘位置。此种情况可以在对应于某些润滑点位的板内流道的外端口不方便设置在主板体边缘位置的情形。
92.以上所介绍的实施方式中,用于对伸缩缸铰轴套内的润滑点位供油的出油流道都延伸至主板体的上端边缘,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用于对伸缩缸铰轴套内的润滑点位进行供油的出油流道可以采用如图12或13所示的方式,出油流道的外端口处于主板体上的油脂分配器安装区域内,或者处于主板体的油脂分配器安装区域的上侧位置同样可行。当然,进油流道的设置方式同样适用于所述的这种方式,比如其外端口处于主板体上油脂分配器安装区域的上侧位置。
93.以上所介绍的实施方式中,油脂分配器基本上安装在主板体的中部,或者靠近中部的区域,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并不排除油脂分配器可以安装在主板体的边缘位置,例如安装在主板体的上端边缘位置。
94.以上所介绍的实施方式中,检修孔处都安装有封堵塞400,以保证在正常使用时润
滑油脂不会泄露,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检修孔处还可以可拆安装压注油杯(俗称黄油嘴),压注油杯可以是直通式压注油杯、接头式压注油杯或旋盖式压注油杯,压注油杯具有类似单向阀的功能,在加注润滑脂或者清理板内油道的时候可以开启,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在正常使用时,压注油杯同样能够保证检修孔的密封,同时也能够通过压注油杯向板内油道中进行人工补油,或者在清理板内油道时,可以直接人工打压,将板内油道中的堵塞导通。
95.以上所介绍的实施方式中,主板体与铰轴套为分体结构焊接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两者可以直接一体铸造成型,然后再通过机加工,保证板内流道、铰轴套的内孔等结构的加工精度。此时,出油流道和过油孔即成为一个通孔结构,无需再设置密封套管。
96.具体地,第七种挖机连杆的结构如图19-21所示,该实施方式中,挖机连杆的结构为一体铸造结构,即主板体10、伸缩缸铰轴套11、铲斗铰轴套12三者为一体铸造出来的,一般为钢铸。该结构中,主板体10的下部分具有隧道状的孔洞以减重,主板体10也是一种类似工字钢的筋板组合结构,并非厚度一致的板状结构,主板体10上对应于分配器2的安装区域为薄板,即形成一个两侧面均具有凹槽的结构,分配器2安装后刚好处于凹槽内,方便对分配器2的防护,例如直接通过方板盖设在凹槽上。铸造完成的连杆需要经过机加工,例如通过钻床加工出各个油道,如沿连杆长度方向贯穿伸缩缸铰轴套11的第一长孔和贯穿铲斗铰轴套12的润滑点位的第二长孔,该第一长孔和第二长孔可以同轴设置,第一长孔和第二长孔即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流道41,第二流道41的靠近对应的铰轴套的一端开口构成了检修孔43,可在第二流道41堵塞时,通过检修孔43插入细长杆清理堵塞物,检修孔43平时是被封堵塞400(即螺堵)封堵的,仅在检修时才取下螺堵。在伸缩缸铰轴套11和铲斗铰轴套12上,在垂直第二流道41的方向上还设置有手工加注口13,手工加注口13处设置有黄油嘴200,以便可以借此进行手工加注润滑脂。主板体10上于其宽度方向(垂直第二流道41方向)通过机加工加工有第一流道40,第一流道40与第二流道41处于同一平面内,以便第一流道40和第二流道41可以连通以形成一类出油流道4,第一流道40的进油端则延伸至分配器安装区域20,以便可以与安装在此处的分配器2的出油口对接上,分配器2流出的润滑脂可经过第一流道40、第二流道41后流向伸缩缸铰轴套11或铲斗铰轴套12的润滑点位处(衬套与铰轴之间)。
97.该铸造结构的连杆在加工油道时,考虑到铸造的连杆内部可能存在缩孔而影响润滑脂的正常流动,可以在第一次钻孔后向孔内灌注快速凝固的塑胶、树脂等填料,待填料凝固后在第一次钻孔基础上进行第二次钻孔,即第二次钻孔与第一次钻孔同轴。
98.以上所介绍的实施方式中,油脂分配器密封贴合的安装在主板体的板面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油脂分配器向主板体上安装时,可以在油脂分配器的油口上安装密封转接头,密封转接头垂直于主板体的板面,然后通过密封转接头与主板体上对应的板内流道的内端口密封连接。
99.本发明还提供了挖机连杆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于挖机连杆的具体结构与上述挖机连杆润滑系统的实施方式中的挖机连杆结构相同,不再赘述。
100.本发明还提供了连杆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连杆组件主要包括挖机连杆和密封贴合安装在挖机连杆上的油脂分配器,至于挖机连杆的结构以及其与油脂分配器的装配关系以在上述挖机连杆润滑系统的实施方式中详细说明,不再在本文中重复描述。
10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
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