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生油气装置和烃源岩生油气热解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5:04: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生油气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架(101);生油气装置主体(110),连接于所述固定框架(101),所述生油气装置主体(110)具有用于放置岩石样品的腔体;加压装置,设于所述生油气装置主体(110)的下方,包括内活塞杆(121)、外活塞杆(120)和液压油缸(122),所述液压油缸(122)设于所述固定框架(101)上,所述内活塞杆(12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液压油缸(122)内且与所述液压油缸(122)滑动配合,所述内活塞杆(121)的另一端从下方插入所述生油气装置主体(110)的腔体内,以对所述岩石样品加压;所述外活塞杆(120)套设在所述内活塞杆(121)外部,所述外活塞杆(120)的下端设置在所述液压油缸(122)内且与所述液压油缸(122)滑动配合,所述外活塞杆(120)的上端从下方密封所述腔体;固定夹持组件,包括中心顶柱(105),所述中心顶柱(10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框架(101),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生油气装置主体(110)的腔体内以夹持所述岩石样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油气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活塞杆包括内主杆(123)和内顶杆(117);所述内顶杆(117)的一端与所述内主杆(123)连接,另一端从下方插入所述生油气装置主体(110)的腔体内,以对所述岩石样品加压;所述内顶杆(117)包括内顶杆主体(117a)和设于所述内顶杆主体(117a)的上端的外侧凸缘(117b)。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油气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活塞杆(120)包括外主杆(124)和下压环(119);所述外主杆(124)为环状,套设在所述内主杆(123)外部且与所述内主杆(123)固定连接,所述外主杆(124)的下端设置在所述液压油缸(122)内且与所述液压油缸(122)滑动配合;所述下压环(119)设于所述外活塞杆(120)的顶部且套设于所述内顶杆(117)外部,包括环形的下压环主体(119a)和设置在所述下压环主体(119a)的上端的径向向外延伸的环形凸缘(119b),所述环形凸缘(119b)延伸至所述生油气装置主体(110)的腔体内且从下方密封所述腔体,所述下压环主体(119a)的上端面至少部分地与所述内顶杆(117)的所述外侧凸缘(117b)的下端面相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油气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持组件还包括定位顶柱(102)、上压套(104)和上压环(107);所述定位顶柱(10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框架(101)上,所述定位顶柱(102)的另一端与所述中心顶柱(105)固定连接;所述上压套(104)套设于所述中心顶柱(105)的上部,且所述上压套(104)的上端抵靠于所述定位顶柱(102)的下端面;所述上压环(107)套设于所述中心顶柱(105)的下部,所述上压环(107)的上端面与所述上压套(104)的下端面抵靠,下端面延伸至所述生油气装置主体(110)的腔体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油气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油气装置(10)还包括第一密封组件(130)和第二密封组件(140);所述第一密封组件(130)设置在所述上压环(107)的下端面处,且位于所述中心顶柱(105)和所述生油气装置主体(110)的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密封组件(140)设置在所述内顶杆(117)和所述生油气装置主体(110)的侧壁之间;所述
外活塞杆(120)运动时挤压所述第一密封组件(130)和第二密封组件(140)以实现所述生油气装置主体(110)与所述中心顶柱(105)之间以及所述生油气装置主体(110)与所述内顶杆(117)之间的密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油气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油气装置主体(110)的腔体中设有样品套(150),所述样品套(150)为环形,用于包围所述岩石样品的外周;所述第一密封组件(130)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密封环(131)、第二密封环(132)和第三密封环(133);所述第一密封环(131)的下端面设有第一楔形开口,所述样品套(150)的上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楔形开口相配合的第一楔入部;所述第三密封环(133)的上端面设有第二楔形开口,所述上压环(107)的下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二楔形开口相配合的第二楔入部;所述第二密封环(132)为石墨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组件(140)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第四密封环(141)、第五密封环(142)和第六密封环(143);所述第四密封环(141)的上端面设有第三楔形开口,所述样品套(150)的下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三楔形开口相配合的第三楔入部;所述第六密封环(143)的下端面设有第四楔形开口,所述下压环(119)的上端面设有与所述第四楔形开口相配合的第四楔入部;所述第五密封环(142)为石墨密封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油气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油气装置主体(110)的侧壁与所述下压环(119)之间设有固定环(118),所述固定环(118)与所述生油气装置主体(110)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环(118)的上端面至少部分与所述下压环(119)的环形凸缘(119b)的下端面重叠。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油气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套(150)的外壁上设有沿轴向方向贯穿所述样品套(150)的流通槽(156),所述样品套(150)的侧壁上设有沿径向方向贯穿所述样品套(150)的导流孔(153);所述生油气装置主体(110)的侧壁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上接头(106)和下接头(114);所述中心顶柱(105)内设有连通通道(109),所述连通通道(109)与所述生油气装置主体(110)的腔体相连通,所述上接头(106)插入所述中心顶柱(105)内且与所述连通通道(109)连通;所述下接头(114)与所述生油气装置主体(110)的腔体相连通;所述样品套包括多个缩径部分和多个封闭部分,所述缩径部分和所述封闭部分沿纵向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缩径部分和所述生油气装置主体(110)之间设有间隙,且所述缩径部分上设有所述导流孔;所述封闭部分的外侧与所述生油气装置主体(110)密封连接;所述流通槽将每个缩径部分和所述生油气装置主体(110)之间的间隙连通,且所述流通槽与所述下接头连通。9.一种烃源岩生油气热解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生油气装置(10);流体注入装置(20),所述流体注入装置(20)与所述生油气装置(10)连接,所述流体注入装置(20)向所述生油气装置(10)注入流体;收集装置(30),所述收集装置(30)与所述生油气装置(10)连接,所述收集装置(30)收
集从所述生油气装置(10)流出的流体;油气分离装置(40),所述油气分离装置(40)与所述收集装置(30)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装置(40)将所述收集装置(30)收集的流体进行油气分离。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烃源岩生油气热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注入装置(20)包括流体注入阀(202)、贮存器(203)和流体计量泵(205),所述贮存器(203)分别与所述流体注入阀(202)和流体计量泵(205)连接,所述流体注入阀(202)与所述生油气装置主体(110)连接;所述收集装置(30)包括收集容器(306),收集容器(306)与所述生油气装置主体(110)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装置(40)包括重烃分离器(402)、轻烃分离器(407)和储气器(412),所述重烃分离器(402)与所述收集容器(306)连接,接收来自所述收集容器(306)的流体,所述轻烃分离器(407)与所述重烃分离器(402)连接,接收来自所述重烃分离器(402)的轻烃和气体,所述储气器(412)与轻烃分离器(407),接收来自轻烃分离器(407)的气体。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油气装置和烃源岩生油气热解设备,该生油气装置包括:连接于固定框架的生油气装置主体具有用于放置岩石样品的腔体;设于生油气装置主体下方的加压装置,包括内活塞杆、外活塞杆和液压油缸,液压油缸设于固定框架上,内活塞杆的一端设置在液压油缸内且与液压油缸滑动配合,内活塞杆的另一端从下方插入生油气装置主体的腔体内,以对岩石样品加压,外活塞杆套设在内活塞杆外部,下端设置在液压油缸内且与液压油缸滑动配合;中心顶柱的一端连接于固定框架,另一端延伸至生油气装置主体的腔体内以夹持岩石样品。本发明的生油气装置的活塞机构具有内活塞杆和外活塞杆,能够大幅降低生油气装置的整体高度,适用于常规高度的实验室内。于常规高度的实验室内。于常规高度的实验室内。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 郑伦举 徐旭辉 胡宗全 赵克斌 黄泽光 范明 马中良 宁传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0.07.08
技术公布日:2022/1/1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