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助力插拔装置及通信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4:53: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助力插拔装置及通信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助力插拔装置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时代洪流下,对海量数据的传输和处理速度、存储能力与高性能计算能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通信设备中,单板模块需要插入机箱壳体,和背板连接,具体需要将放置在单板模块上的连接器放置在背板上的连接器中,以实现单板模块与背板的连接,目前,单板插入机箱壳体是通过助力插拔装置实现的。单板模块的更换、维护、升级时,单板模块从机箱壳体拔出也是通过助力插拔装置实现的。一些助力插拔装置设置开槽,机箱壳体设置凸起,凸起和开槽作用,给助力插拔装置一定的助力,然而机箱壳体需要加工出凸起,加工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改进的助力插拔装置和通信设备。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助力插拔装置,包括:

支撑件,用于承载可插拔模块;动力件,用于接受外力;齿轮组件,与动力件连接;转盘,包括转盘主体和凸设于转盘主体的助力凸起,转盘主体与支撑件转动连接,且与齿轮组件啮合连接;当动力件收到外力时,齿轮组件转动,带动转盘主体转动,助力凸起用于抵压所述机箱壳体。

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其包括:机箱壳体、可活动设于机箱壳体的上述助力插拔装置及承载于支撑件的可插拔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的助力插拔装置包括转盘,转盘包括转盘主体和凸设于转盘主体的助力凸起,助力凸起用于抵压机箱壳体,从而可以不需要在机箱壳体上额外设置用于与助力插拔装置配合的凸起等其他部件,如此可以降低安装该助力插拔装置的机箱壳体的加工难度,该助力插拔装置可以适用更多类型的机箱壳体,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通信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通信设备的助力插拔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助力插拔装置的一个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未显示助力插拔装置的覆盖件;

图4是图3所示的助力插拔装置的转盘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助力插拔装置的转盘和支撑件的侧面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的助力插拔装置的齿轮组件的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的助力插拔装置的另一个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通信设备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若仅指代“一个”时会再单独说明。“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顶部”、“底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助力插拔装置包括:支撑件、动力件、齿轮组件、转盘主体。支撑件用于承载可插拔模块。动力件用于接受外力。齿轮组件与动力件连接。转盘包括转盘主体和凸设于主盘主体的助力凸起,转盘主体与支撑件转动连接,且与齿轮组件啮合连接。当动力件收到外力时,齿轮组件转动,带动转盘主体转动,助力凸起用于抵压机箱壳体。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助力插拔装置包括转盘,转盘包括转盘主体和凸设于转盘主体的助力凸起,当动力件接收外力时,齿轮组件转动,带动转盘主体转动,助力凸起用于抵压机箱壳体,从而可以不需要在机箱壳体上额外设置用于与助力插拔装置配合的凸起等其他部件,如此可以降低安装该助力插拔装置的机箱壳体的加工难度,该助力插拔装置可以适用更多类型的机箱壳体,适用范围广。

图1所示为通信设备100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通信设备10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通信设备100包括助力插拔装置10、机箱壳体20和可插拔模块(未图示)。助力插拔装置10可活动地设于机箱壳体20,可插拔模块承载于助力插拔装置10,该插拔模块可以是单板模块。在机箱壳体20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助力插拔装置10的槽型结构210,槽型结构内设置有用于与助力插拔装置10插拔连接的插接口(未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箱壳体20设有助力滑槽201,助力滑槽201贯穿机箱壳体20的面向助力插拔装置10的侧面和相对的另一侧面,为通槽。助力滑槽201的具体位置不限,可以是机箱壳体20的侧板或底板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助力滑槽201的形状为长方形,应当理解的是,助力滑槽201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助力滑槽20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011和第二侧壁20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箱壳体20包括与助力滑槽201连通的插装槽202,插装槽202的宽度A大于助力滑槽201的宽度B。插装槽202贯穿机箱壳体20的面向助力插拔装置10的侧面和相对的另一侧面,为通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插装槽202和助力滑槽201相互垂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装槽202沿所述助力插拔装置10的进出方向延伸,所述助力滑槽201沿垂直于进出方向的第三方向延伸。

图3所示为助力插拔装置10的助推状态的示意图。助力插拔装置10包括支撑件11、动力件12、齿轮组件13和转盘14。

支撑件11用于承载可插拔模块。支撑件11可以为规则的或不规则的结构,也可以是金属、塑料板等板体结构。可插拔模块承载于支撑件11,具体可以是,支撑件11与可插拔模块通过螺钉、卡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支撑件11对齿轮组件13、转盘14提供支撑,齿轮组件13与支撑件11转动连接,转盘14与支撑件11转动连接,如此设置,使助力插拔装置10的结构更加紧凑。

支撑件11与转盘14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转盘14为盘体结构。转盘14和支撑件11通过转动轴30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轴30的一端通过键槽、焊接等方式与支撑件11固定连接,转动轴30的另一端通过铰链、轴承等方式与转盘14转动连接,从而实现转盘14相对转动轴30的转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转动轴30的一端通过轴承、铰链等方式与转盘14固定连接,转动轴30的另一端通过键槽或或焊接等方式与转盘14固定,从而实现转盘14相对支撑件11的转动。

支撑件11与齿轮组件13转动连接,齿轮组件13与支撑件11之间通过转轴40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40与支撑件11固定连接,齿轮组件13与转轴40转动连接,进而实现齿轮组件13相对于支撑件11的转动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转轴40与齿轮组件13固定连接,转轴40与支撑件11转动连接,进而实现齿轮组件13相对于支撑件11的转动连接。

动力件12用于接受外力,可以被用户推拉。用户需要拿出可插拔模块时,可以向机箱壳体20外拉动力件12;用户需要将可插拔模块装入机箱壳体20内时,可以向机箱壳体20内推动力件12。动力件12与齿轮组件13连接,动力件12接受外力后,驱动齿轮组件13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示出的动力件12,动力件12包括与齿轮组件13相啮合并与支撑件11相对滑动的齿条121。齿条121与齿轮组件13相啮合,外拉或者内推齿条121时,与齿条121啮合的齿轮组件13转动。应当说明的是,动力件12的设置并不局限于上述方式,例如,动力件12包括齿轮带,具体地,将齿轮带环绕在齿轮组件13上,齿轮带拉动齿轮组件13沿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从而实现对齿轮组件13的驱动。又例如,动力件12包括蜗杆,蜗杆与齿轮组件13相啮合,用扳手驱动蜗杆转动,从而驱动齿轮组件13转动。

请继续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齿条121沿支撑件11的进出方向50设置,齿条121的运动方向与支撑件11的进出方向50一致,便于用户直观的操作。齿轮组件13和转盘14沿进出方向50排布,则齿条121、齿轮组件13、转盘14的整体排布方向与进出方向50一致,结构紧凑,且三者之间的传动更可靠;支撑件11包括在进出方向50上延伸的第一侧112和与第一侧112相对的第二侧113,齿条121位于第一侧112。

齿轮组件13与转盘14啮合连接,齿轮组件13与转盘14位于支撑件11的相同一侧。当动力件12受到外力,齿轮组件13的转动,带动转盘14转动。

转盘14包括转盘主体141和凸设于转盘主体141的助力凸起142,转盘主体141与支撑件11转动连接,且转盘主体141与齿轮组件13啮合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1包括安装面111,转盘主体141通过转动轴30安装于安装面111,转盘14的边缘未超出安装面111的边缘。转盘14在安装面1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安装面111内。转盘14未超出支撑件11的边缘,如此设置,助力插拔装置10占用的空间较小,也可以避免机箱壳体20设置凸起等其他部件与超出支撑件11的部分配合,机箱壳体20的底框升高折弯来设置凸起,降低了机箱壳体20的加工难度及生产误差。在一些实施例中,齿轮组件13未超出安装面111。齿轮组件13在安装面1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安装面111内。

请参考图4,转盘主体141的边缘还设置有用于传动的轮齿143,轮齿143用于与齿轮组件13啮合连接,用于接受来自齿轮组件13的动力,使转盘主体141可以转动。应当理解的是,齿轮组件13驱动转盘14转动的方式并不限于上述示出的通过转盘主体141上的轮齿结构实现,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比如,设置与转盘主体141共轴且固定连接的齿轮,该齿轮与齿轮组件相啮合,从而实现齿轮组件对转盘主体141的驱动。

请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转盘主体141与支撑件11之间还设置有限位结构15。在一些实施例中,转盘14设置限位部151,支撑件11设置限位配合部152,限位部151与限位配合部152可相对运动地装配。在转盘14转动时,二者相互配合,来限制转盘14转动的角度,防止转盘14转动角度过大,而损毁机箱壳体内部器件。转盘主体141设置限位部151。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151包括凹槽,限位配合部152包括限位柱。在转盘主体141上设置凹槽,对应地,在支撑件11上设置插装于凹槽的限位柱,在转盘主体141转动时,限位柱可沿凹槽相对滑动,即当转盘主体141沿一个方向转动时,限位柱相对于转盘主体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当限位柱到达凹槽的端部时,若转盘主体141再继续转动,限位柱会阻止转盘主体141的转动,进而达到限位作用。并且在转盘主体141转动时,限位柱与凹槽的配合对转盘主体141的转动还具有定位导向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助力凸起142凸设于转盘主体141背向支撑件11的一侧。转盘主体141其中一面与支撑件11相对,另一面凸设有助力凸起142,助力凸起142向远离支撑件11的方向延伸设置。助力凸起142垂直于转盘主体141设置,可以使助力插拔装置10沿支撑件11方向的尺寸减小,减低了对机箱壳体空间的占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助力凸起142可为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等结构,不做限定。

当动力件12受到向内的推力,转盘14转动,助力凸起142抵压在第一侧壁2011沿助力滑槽201向远离插装槽202的方向运动;当动力件12受到向外的拉力,转盘14转动,助力凸起142抵压在第二侧壁2012向靠近插装槽202的方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助力凸起142可先插装于插装槽202再使其沿插装槽202运动到助力滑槽201,降低了助力凸起142的插装难度,降低了装配难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装槽202沿所述助力插拔装置10的进出方向延伸,所述助力滑槽201沿垂直于进出方向的第三方向延伸,因此在转盘14转动过程中,助力凸起142不会运动到插装槽202,使助力凸起142脱离助力滑槽201,影响助力插拔装置10的正常工作。

在转盘14转动过程中,助力凸起142与机箱壳体20能产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助力插拔装置10的助力凸起142插装于助力滑槽201,当助力插拔装置10的转盘14转动,助力凸起142与助力滑槽201的侧壁相互抵压,产生协助支撑件11插入或拔出机箱壳体20的插接口的插拔力,从而协助可插拔模块插入或拔出机箱壳体的插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盘主体141上设置的限位部151,轮齿143,助力凸起142,三者的相对位置如图4所示。限位部151与助力凸起142位于转盘主体141的径向相对两侧,轮齿143沿周向位于限位部151与助力凸起142之间。如此设置,转动主体141接收到来自齿轮组件13的动力,若助力插拔装置10发生故障,可以将动力沿相反两个方向进行抵消,即助力凸起142抵消一部分,限位部151与限位配合部152之间的配合抵消剩余的部分,防止助力凸起142与限位部151在轮齿143的同一侧,使助力凸起142或限位配合部152发生折断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盘14位于第一侧112与第二侧113之间,助力凸起142相对于第一侧112靠近第二侧113;通过将转盘14设置在支撑件11的第一侧112与第二侧113之间节省占用机箱壳体20的内部的空间,将助力凸起142与齿条121相对地设置在支撑件11的两侧,将外力与机箱壳体20施加给助力插拔装置10的反作用力分开,有助于助力插拔装置10的整体稳定。

图6示出了用于驱动转盘主体141转动的齿轮组件13,其与转盘14位于支撑件11上的相同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齿轮组件包括相互啮合连接的双联齿轮,分别为第一齿轮131和第二齿轮132,其中第一齿轮131与动力件12相啮合,第二齿轮132与转盘主体141上的轮齿143相啮合。第一齿轮131包括第一大轮1311和第一小轮1312,第一大轮1311的直径大于第一小轮1312,且第一大轮1311与第一小轮1312同轴且同步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大轮1311与第一小轮1312同轴且同步转动时,第一大轮1311与第一小轮1312通过焊接、键槽等方式固定连接同一个转轴,转轴的轴线与第一大轮1311和第一小轮1312的轴线重合,从而实现第一大轮1311与第一小轮1312的同轴。且该转轴通过轴承、铰链等方式与支撑件11转动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大轮1311与第一小轮1312的同步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大轮1311与第一小轮1312为一体结构,第一大轮1311与第一小轮1312的轴线重合,且在第一大轮1311与第一小轮1312的轴线处固定连接一与支撑件11转动连接的转轴,从而实现第一大轮1311与第一小轮1312的同轴且同步转动。在实现第二齿轮132与转盘主体141上的轮齿143相啮合时,第二齿轮132包括第二大轮1321和第二小轮1322,第二大轮1321的直径大于第二小轮1322,第二大轮1321与第一小轮1312相啮合,第二小轮1322与转盘主体141上的轮齿143啮合。

动力件12与第一齿轮131中的第一大轮1311相啮合,从而在动力件12以F1驱动第一大轮1311转动时,由于第一齿轮131中的第一大轮1311与第一小轮1312同步转动,且第一小轮1312的直径小于第一大轮1311的直径,从而第一齿轮131中第一小轮1312驱动第二齿轮132中的第二大轮1321的驱动力F2大于F1,从而实现驱动力的一次放大。

在第一齿轮131中的第一小轮1312以驱动力F2驱动第二齿轮132中的第二大轮1321转动时,第二齿轮132中的第二小轮1322驱动转盘主体141转动的驱动力为F3,由于第二齿轮132中的第二大轮1321的直径大于第二小轮1322的直径,所以F3大于F2,从而实现驱动力的第二次放大,进而增大驱动转盘主体141转动的驱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齿轮131的第一大轮1311与齿条121相啮合,齿条121驱动第一齿轮131中第一大轮1311转动,进而驱动齿轮组件13转动。

动力件12与齿轮组件13连接,齿轮组件13与转盘14啮合连接。当动力件12受到外力(被用户推拉)时,将驱动齿轮组件13转动,进而带动转盘14的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动力件12受到向内推的外力,与动力件12相连接的齿轮组件13转动,进而带动转盘14转动,此时助力凸起142的运动状态可以分解为向外的运动和向下的运动,助力凸起142的一侧与设置在机箱壳体20的助力滑槽201抵压,在助力凸起142与机箱壳体20之间产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于机箱壳体20的固定,阻碍助力凸起142继续向外运动,因此助力凸起142沿着助力滑槽201向下运动,并且助力插拔装置10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整体向内移动,从而达到协助可插拔模块插入机箱壳体20的插接口内。

图7所示是助力插拔装置10助拔状态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动力件12受到向外拉的外力,与动力件12相连接的齿轮组件13转动,进而带动转盘14转动,此时助力凸起142的运动状态可以分解为向内的运动和向上的运动,助力凸起142的一侧与设置在机箱壳体20的助力滑槽201抵压,在助力凸起142与机箱壳体20之间产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于机箱壳体20的固定,阻碍助力凸起继续向内运动,因此助力凸起142沿着助力滑槽201向上运动,并且助力插拔装置10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整体向外移动,从而协助可插拔模块拔出机箱壳体20的插接口。

请参考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助力插拔装置10还包括覆盖件16,覆盖件16与支撑件11设置在转盘14的相对两侧;覆盖件16与支撑件11将转盘14,齿轮组件13与外部隔离,避免外部粉尘、水滴等进入影响部件之间的传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覆盖件16设置有让位槽161。在一些实施例中,让位槽161可以是转盘主体141转动时,避让助力凸起142形成的弧形槽,助力凸起142可沿所述让位槽161滑动地插装于让位槽161,因此在助力插拔装置10相对封闭的情况下,助力凸起142可伸出覆盖件16,沿让位槽161滑动,在转盘主体141转动时,可抵压于机箱壳体20,达到协助可插拔模块插拔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